教育範文讀後感

《金色花》讀後感範文(精選11篇)

本文已影響 3.55W人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金色花》讀後感範文(精選11篇),歡迎大家分享。

《金色花》讀後感範文(精選11篇)

《金色花》讀後感 1

假如我變了一朵金色花,只是為了好玩,長在那棵樹的高枝上,笑哈哈地在風中搖擺,又在新生的樹葉上跳舞,媽媽,你會認識我麼?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裡呀?”我暗暗地在那裡匿笑,卻一聲兒不響。我要悄悄地開放花瓣兒,看著你工作。當你沐浴後,溼發披在兩肩,穿過金色花的林蔭,走到你做禱告的小庭院時,你會嗅到這花的香氣,卻不知道這香氣是從我身上來的。當你吃過中飯,坐在窗前讀羅摩衍那,那棵樹的陰影落在你的頭髮與膝上時,我便要投我的小小影子在你的書頁上,正投在你所讀的地方。但是你會猜得出這就是你的小孩子的小影子麼?當你黃昏時拿了燈到牛棚裡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來,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講個故事給我聽。"你到哪裡去了,你這壞孩子?”“我不告訴你,媽媽。”這就是你同我那時所要說的話了。

《金色花》無疑又是一首充滿大膽新奇想象之作,詩人借用“金色花”這一擬物,把童稚之心表現得如幻如真。通常人們寫到孩子的童真和頑皮時,大概只能想到寫他怎樣的可愛,如何的淘氣,怎樣的在媽媽面前撒嬌作痴,或故意做違拗之語,以引起媽媽更多的注意和關愛。而泰戈爾的想象卻常常在人們的意料之外,他選取了“金色花”這一喻象來處理這一普通題材。偉大的作家大多都具備這種才能,善於在人們司空見慣的事物中挖掘出與眾不同的奇妙之處。

小孩子要跟媽媽來一次調皮。他不採用別的方式,而單單要變作樹枝上的一朵金色花,笑嘻嘻地跳著,搖擺著,俯視著他媽媽的一切工作,又讓他媽媽找不見他。變成金色花的孩子是一刻也不肯得閒的,千方百計地給他的媽媽搗著亂、逗著趣。他要讓媽媽聞見花香,卻不知這香氣是從她孩子身上散發出來的;他要將自己金色花的影子正投到媽媽所讀的書頁上,歡舞跳躍著伴著媽媽的.視點遊移,卻又不讓媽媽猜出這便是她自己孩子的影子。黃昏的時候,玩夠了鬧夠了的孩子這才從樹上下來,落到媽媽的面前,纏著要講故事聽。而當媽媽責怪他跑到哪裡去了時,孩子卻神祕而又自豪地答了一句:“我不告訴你,媽媽。”他是在極力將調皮成功的喜悅掩飾著哩!沒有什麼比孩子的世界更可愛了。沒有什麼人對童心的體察比泰戈爾更洞幽燭微的了。這便是一個偉大詩人的高明之處。

《金色花》讀後感 2

《金色花》是一首泰戈爾的散文詩。泰戈爾是印度著名的詩人,作家,藝術家,社會活動家,他是向西方介紹印度文化和把西方文化介紹到印度的很有影響的人物,是亞洲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

文中,沐浴著母愛的“我”幻想有朝一日變成一朵金色花,默默無聞地為母親做些事情,能讓她生活地更美好,抒發了母子情深。詩的開頭大膽假設,想象自己變成了聖潔金色花,為下文自己的為母親默默奉獻的行為奠定了基礎詩的第一部分寫出了“我”變成了金色花後,開始和媽媽捉迷藏,偷偷的看母親工作。詩的第二部分,介紹了孩子的'三次嬉戲。“我”與母親的第一次嬉戲——默默的散發香氣,讓母親為之精神一振。與母親的第二次嬉戲反映出了“我”無時不刻都牽掛、思念著母親,把自己小小的影子投在母親的書頁上,讓母親不被光線刺傷眼睛,又不讓母親發現,給母親一個小小的驚喜。第三次嬉戲是在牛棚裡,突然還原成母親調皮可愛的兒子跳到母親跟前,讓母親大大地擔心了一回,又大大地驚喜了一次。

文末的一個“壞”字貶義詞褒用,突出媽媽見了我又驚又喜,但又嗔怪“我”。這次對話充滿嬌嗔、愛意和母子情深。這篇文章寫出了孩子的調皮,但他又懂得母愛是無私的,對母愛的的回報也是無私的,不圖媽媽的誇獎。

由此,我聯想到了生活中的我。我們拿什麼來回報母親的愛?母親需要的有時僅僅只是一句親切問候,或是一個不經意的舉動,她就會感到十分欣慰。再想想自己過去對母親的嘮叨置之不理,甚至橫眉冷對,我們沒有感到一絲內疚嗎?讓我們都來為自己的母親做些什麼吧。

《金色花》讀後感 3

秋風習習,我翻開了語文書。咦!《金色花》?我一看這題目就感覺這篇課文一定會很有趣!

《金色花》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個神奇的兒童把自己想象成一朵金色花,並由此想象到:與媽媽“捉迷藏”,讓媽媽嗅到花香,讓媽媽看書不傷眼睛,一天裡與媽媽的三次嬉戲,構成一幅耐人尋味的畫面,表現家庭之愛、母子之愛以及人類天性的美好與聖潔。

孩子想象成一朵金

色花,為媽媽做事,看媽媽工作,讓媽媽聞到花香,投影媽媽讀書的地方。孩子之所以不讓媽媽知道,是因為他懂得母愛是無私的,對母愛的回報也是無私的,他不圖媽媽誇獎,所以就只是撒嬌,瞞著媽媽。世界上最偉大的莫不過於母親。“母愛是無私的,母愛的回報也是無私的”這句話說的一點也沒有錯。

母愛是無私的,在我們身邊也有許許多多的例子。如:當我們生病時,母親是一直照顧我們的,母親是寸步不離的`照顧我們。而母愛的回報也是無私的,在我們身邊也有許許多多的例子。如:當母親的腳扭傷時,你應該去慰問一下母親,當母親一定是說:“我沒事,你不用擔心”這一類的話語,可這全都是騙你的,你應該幫母親揉藥酒,幫母親做家務。

“世上只有媽媽好”這句我們從小就會得兒歌唱的一點也沒有錯,我們應該孝順父母,母愛是無私的,母子之愛以及人類天性的美好與聖潔!

《金色花》讀後感 4

古今中外對於母愛的頌歌不勝列舉,或是孩子縈繞於母親膝下求歡;或是母親如容納百川的大海,從無怨言地包容孩子所有的缺點與委屈。而世界文壇巨匠泰戈爾的散文詩《金色花》獨闢蹊徑,以孩子的口吻敘寫母子情深,並且藉助童稚奇特的想象,虛實相間地營造了一個色彩繽紛、撲朔迷離的童話世界,譜寫出了一首人間最動人、最和諧的母愛讚歌。

詩中流露出的感情像一條幽谷密林中的小河,給人一種率真質樸的美。詩歌用第一人稱,以孩子的.口吻表達著對母親的愛戀。眾所周知,孩子的想象力是無窮的。在他們眼中,世界萬物都具有人的思維,人與萬物既可以對話,也可以相互變換。我們不是常發現孩子面對大海時會把海帶認作海的女兒頭上飄著的髮帶,而面對花叢時,又會把蝴蝶看成是一朵朵跳著快樂舞蹈的碗豆花嗎?那麼,當有一個小孩兒夢想自己變成一朵金色花“長在樹的高枝”上時,我們就可以理解他的良苦用心了。他要同媽媽捉迷藏,“悄悄地開放花瓣兒”,散發出誘人的花香,投影在媽媽的書桌上。天哪,這麼小的孩子已有如此的愛心,他是在用自己搖曳的舞姿、淡雅的芬芳、玲瓏的身影去陪伴母親、撫慰母親。這個小小人兒的愛心,又是從哪兒來的呢?細讀原詩,不難發現,這愛源於母親深厚而寬廣的愛,這種愛從詩中母親尋找和呼喚孩子時情不自禁流露出的焦急心態而一覽無餘。這難道不是人間最平凡而又最偉大的母愛嗎?我們在嘖嘖稱奇的同時又不禁點頭歎服。

讀著讀著,我們彷彿觸控到髮絲的溼潤與柔滑,彷彿嗅到花的清香與女子沐浴後的芬芳,彷彿聽到孩子銀鈴般的嬉笑聲和母親溫婉的責問聲。這優美清麗的畫面、自然和諧的音韻以及滲透於字裡行間的真摯愛心也許就是這篇散文詩永遠具有藝術魅力的真諦。

讀完此詩,我深深領悟到:沐浴在母親愛河中的童年是金色的童年,它就是一支神奇的夢幻曲,是一幅鮮亮無比的畫卷,還是一首寫不完的詩。

《金色花》讀後感 5

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為了好玩,長在樹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風中搖擺,又在新葉上跳舞,媽媽,你會認識我麼?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裡呀?”我暗暗地在那裡匿笑,卻一聲兒也不響。

我要悄悄地開放花掰兒,看著你工作。

當你沐浴後,溼發披在兩肩,穿過金色的林蔭,走到你禱告的小庭院時,你會嗅到著花香,卻不知道這香氣是從我身上來的。

當你吃過午飯,坐在窗前讀《羅摩衍那》,那棵樹的陰影落在你的頭髮和膝上時,我便要將我的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書頁上,正投在你讀書的地方。

但當你黃昏時拿了燈到牛棚裡去,我便要突然地落到地上來,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講個故事給我聽。

“你到哪裡去了,你這個壞孩子?”

“我不告訴你,媽媽。”這就是你同我那時所要說的話了。

讀大師的文章,彷彿看到了自己的童年,只是歲月無情,媽媽已經老了,但夢中的母親總是年輕時候的模樣,可能是內心深處不願母親老去。母親就是孩子的家,母親在哪家就在哪。記得有一次過中秋節,我問一位同事,團圓節是到你媽媽家裡過還是到她媽媽(妻子孃家)家裡過?不想哪位朋友說:“我是孤兒了,我沒有家了,父母都不在了!”說這話時朋友已經40多歲了,我聽了這話很震撼,一箇中年男人,因沒了父母,還覺得自己是孤兒,那是對父母之愛的渴望啊!

母親心臟不好已經好幾年了,每當看到一年老過一年的母親,總有一種恐懼感。每次都苦口相勸母親到醫院去保健治療,母親總是以大家都忙為由一拖再拖,直到實在忍不下去才去醫院。有一次我對母親說:“你要去看病,要按時吃藥,否則你不在了,我們就沒有家了。”母親聽了愣了一下,什麼也沒說,但不久就去醫院看病去了。總有一個畫面留在腦海裡不散,在金秋時節,鋪一領席子在院子裡,母親坐在席子上縫被子,雪白的被裡,紅底白花的背面,面上那一朵朵的白色的玫瑰花朵,感覺媽媽就像坐在飛毯上,我最喜歡的事就是躺在被子上,聞著被子上那肥皂和太陽的香味,看天上藍天白雲,潔白的.雲彩變幻無窮,有的像山峰,有的像大象,有的像羊群,有的像有一隻神筆在畫寫意畫。偶有雁群飛過,一會兒擺成“一”字 ,一會兒擺成“人”,秋風習習,一片落葉掉下來,砸到頭上,順手拿起來,那葉子已金黃,像一把小扇子,拿起來給媽媽扇扇風,媽媽總會說“起來,別搗亂”。今天讀到了大師的文章,就想起了自己的母親。孩子永遠需要母親,不論歲數多大,有媽媽愛,就感覺很安全、踏實、幸福。

母親住院治療已出院了,祝願母親健康長壽!

《金色花》讀後感 6

而泰戈爾的想象卻每每在人們的料想之外,他選取了“金色花”這一喻象來處理這一平凡題材。偉大的作家大多都具備這種才能,擅長在人們司空見慣的事物中挖掘出與眾差別的奇妙之處。通常人們寫到孩子的童真和頑皮時,大概只能想到寫他怎樣的可愛,如何的淘氣,怎樣的在媽媽眼前撒嬌作痴,或故意做違拗之語,以引起媽媽更多的注意和關愛。

這篇文章報告了“鋼琴之王”李斯特在一家德國的旅館內遇到了一個假冒他學生的窮苦姑娘。為人善良的李斯特不但沒有生氣,還資助這位姑娘練習,後來還與這位姑娘同臺演出。李斯特的這些舉動感動了那位姑娘,讓她永遠記住了本身。

讀完了這篇文章,我不禁為李斯特的為人感到齰舌。李斯特被譽為“鋼琴之王”,那麼他的學生也都應該是一些富家子弟吧。那為什麼當他得知有一個出身窮苦的姑娘假冒他的學生時,他不生氣呢?

小孩子要跟媽媽來一次淘氣。他不採用別的方式,而單單要變作樹枝上的.一朵金色花,笑嘻嘻地跳著,搖擺著,俯視著他媽媽的一切工作,又讓他媽媽找不見他。紅樓夢英文讀後感

在這之後,李斯特還用一顆嚴懲的心包涵了姑娘的錯誤。他那顆寬厚善良的心不僅讓姑娘銘記在心,更讓我、讓世人銘記在心!

我不僅要向李斯特學習,我還落實在我的行動上。

釀成金色花的孩子是一刻也不肯得閒的,千方百計地給他的媽媽搗著亂、逗著趣。他要讓媽媽聞見花香,卻不知這香氣是從她孩子身上散發出來的金色花讀後感

小孩子要跟媽媽來一次淘氣。他不採用別的方式,而單單要變作樹枝上的一朵金色花,笑嘻嘻地跳著,搖擺著,俯視著他媽媽的一切工作,又讓他媽媽找不見他。

《金色花》讀後感 7

這個炎熱的夏天,我有幸在小紅帽作文班中,讀到了《金色花》。

那是一朵多麼頑強的小花,在“我”嫌棄,甚至厭惡中,開出了金色的花朵;在“我”沒有給與一丁點的照顧的情況下,開出了金色的花朵;在“我”認定它開不出花的情況下,開出了金色的花朵。

在面對那金燦燦的花朵時,“我”是那樣的羞愧,“我”對金色花滿懷愧疚,“我”被它的'頑強所折服,它完全不像其它花一樣,“我”精心照顧,都活不下來,更別提開花了。果然美一旦與頑強結合,就是不可摧毀的。

讀了這篇文章,最讓我難忘的是,仙人掌被“我”無數次嫌棄,它也沒有放下自己的目標,開出耀眼的花朵。

讀了這篇文章讓我明白,做任何事情,只要堅持就是勝利,就像我們學習一樣,一步一個腳印,努力堅持,一定會取得好的成績的。

我以前讀過一個故事:一隻獅子的吼叫像小貓咪的叫聲,所有的動物都看不起它。有一天,一隻兔子到它身邊問:“你想要雷聲一樣響的叫聲嗎?”“我非常想要!求求您告訴我怎 樣能得到?”獅子誠懇地問。“你找有馬蜂的蜂巢,吃掉!”兔子說。獅子聽了兔子先生的話,就在整個森林裡找起了馬蜂窩,找了很多天終於找了一個馬蜂窩,忍著被馬蜂蟄的疼痛,吃掉了馬蜂窩,可是它的聲音還是那麼小,它又找到兔子,問:“兔子先生,我吃了馬蜂窩,怎麼聲音還是這樣的呢?”“吃一個怎麼行,要吃七七四十九個。”兔子說。就這樣,獅子每天起早貪黑地找馬蜂窩,並且忍著被馬蜂蟄的疼痛吃著一個又一個的馬蜂窩,終於在它那腫得像麵包一樣腦袋上,發出來了像響雷一樣的吼聲。

我內心沉思著:這不就是向我們證明了,美一旦和頑強結合,就是不可摧毀的?

《金色花》讀後感 8

母愛,是人世間最偉大、最無私的愛。大多數孩子都是在母親的保護下成長的。不管是自己享受著母愛,還是看著別人享受著母愛,我們的心總會被深深地震撼。

記得在今年的“5.12”中地震,有一位母親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當人們搬開這位母親背上的水泥塊時,她懷裡抱著一個嬰兒,手裡還拿著一個手機。這位母親用最後的力氣在手機上打出了她留給孩子的最後一句話:“寶貝,如果你還活著,記住,媽媽永遠愛你!”在一位母親的心裡沒有什麼比自己的孩子更重要,在面對種種危險時,母親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孩子,母親一定會把最安全的地方留給孩子。

世間歌頌母愛的好文章很多,卻極少有人寫回報母愛。是的,母愛的確是不求回報的,但你適當的報答,可以使母親的心裡多一些安慰、多一些溫暖。

泰戈爾站在一個獨特的視角來寫“回報母愛”。孩子不論做任何事都是希望母親能開心,而孩子在做這一切的'時候,他自己也是很開心的。開成美麗的花瓣也好、化作淡淡的清香也好、變成遮光的影子也好,在使母親愉悅的同時,自己也是快樂的。母愛總是發自內心的,自然而然,不需張揚;孩子在回報母親的時候也是發自內心的,自然而然,不需張揚。母親在說出“你這壞孩子”幾個字的時候,心中多少有些嗔怪吧?而孩子在說出“我不告訴你”幾個字的時候,心中又裝滿了多少幸福啊!

我們這些每天沐浴著母愛的孩子,心中可有回報母愛的意識呢?我們這些每天沐浴母愛的孩子,生活中可有回報母愛的時候呢?如果有,你把它寫下來,哪怕是稚嫩的文字,它也一定會感動人的,至少會感動母親的。

沒有哪一位母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快樂地生活。所以,即使你的母親拋棄了你,請你也別怪她、別恨她,因為這絕不是她所情願的,她一定有她的苦衷。天下只有不理解母親的孩子,絕不會有不愛孩子的母親!

你應該對每一位母親保持尊敬及關心,千萬不要等到失去了尊敬和關心的機會再來後悔,也千萬不要認為她不是自己的母親就不去尊敬及關心。

對愛,尤其是母愛,我們應當做的只有珍惜、回報。

《金色花》讀後感 9

“它並非只是一朵寧靜亮麗的花,它的不甘泯滅的美令弱者也令強者肅然起敬。”——題記

試可想象:望不到邊的沙漠裡,黃沙那不可阻擋的力量一次次席捲著、掃蕩者那看似平靜,平靜得毫無生機的黃土,當一切臣服於它時,一株仙人掌與它“爭鋒”著。它不高大,但他紮根結實;它不美麗,但它綠色的膚狀卻能給人以生命的希望。它那堅定的意志任風吹雨淋,任那滄海桑田,卻矢志不移——我要開出一朵金色的花。

不知過了多久,它用堅韌和汗水,生命與靈魂凝聚了一朵金色的花,那一剎,世界彷彿失去了顏色,黃沙再大的怒吼也顯得疲憊與無奈。說它似金,不,它流光似溢,早已賽過任何金子內蘊的價值。它是奮鬥的證明,它的美是一株本是醜陋的生命頑強不懈的結晶,它用那份無與倫比的`美,唱響了生命最具意義,最具尊貴的樂章。

它的執著以及它的美麗讓我想起了山谷裡的百合,石縫間的松柏。當百合還是一根小苗是,與身具來的氣質讓它受盡了奚落,但“我要開花”的信念支援著它,最後創造了懸崖上的奇蹟,我不禁感嘆“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同樣石縫間的松柏不高大,不蒼翠,它扭曲,旋轉,卻有堅韌得讓人太過心疼,它身上的每一道結痂,歷經的磨難留下的痕跡,它每一根直刺的松針,又都象徵著它那不朽的精神。

古之聖賢,又有哪個不是生於憂患的?孔子早困厄,編制《春秋》;屈原遭放逐,作《離騷》;韓非被囚秦國,寫下《說難》、《孤憤》;貝多芬雙耳失聰,譜寫《生命交響曲》……歷經磨難是成才路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道關卡。

讀了《金色花》,讓我見識到了美麗與頑強的結合,也給予了我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無限的勇氣。未來的道路勢必坦克,勢必佈滿荊棘,但是隻要堅守自我,百折不撓地向前邁進,一定會見到那朵立於天地交接的金色花。

願我的人生也能開出絢麗的金色。

《金色花》讀後感 10

近日,我和家人一起品讀了印度最偉大的詩人泰戈爾所寫的一首詩《金色花》。

《金色花》全詩刻畫出一個可愛而又頑皮的孩子形象,像極了我。泰戈爾用含蓄而巧妙的語言表達了孩子對母親的迷戀與熱愛之情。在讀這一首詩時,我彷彿身處這樣一個畫面:畫面中有個俏皮的孩子,一個活潑可愛的精靈,他正在與母親玩捉迷藏。變成一朵金色花,俏皮的玩著,直到最後才肯變回小孩與母親相見。多麼溫馨的一副畫面吶!讀著讀著,我的眼前彷彿浮現出小時媽媽抱著我一起讀繪本的畫面,浮現出媽媽邊唸叨著邊給我洗小髒手的畫面,浮現出我纏著媽媽給我買玩具的畫面……往事歷歷在目,曾幾何時,我對媽媽是何等的依賴,是何等的依戀?難道不正像文中的那朵調皮的金色花嗎?小小的人兒有顆大大的心,那顆心裡滿是愛,對母親的愛!

泰戈爾就是這樣的.一位語言大師,他依據兒童善於幻想的心理,讓孩子變成一朵金色花。這朵花“在風中搖擺”“在新葉上跳舞”,還會“悄悄開放”,如此生動,如此俏皮。任憑母親如何喊我,我“一聲兒不響”,只是求母親“講一個故事給我聽”,所有的這一切不正像每個離不開母親的小娃娃嗎?而我正是其中的一個。孩子有著金色花一般美麗的外表,而且還有高尚聖潔天使般的心靈,多美純潔而又美好的形象啊。而大師筆下的母親呢?溫柔,美麗,善良,寵溺著自己的孩子,忍受著孩子的各種小折騰,她正是天下所有母親的化身。我不禁折服於泰戈爾這位語言大師的豐富的想象力!

沒有什麼比孩子的世界更可愛了,沒有什麼人對童心的體察比泰戈爾更洞幽燭微的了。在這個偉大詩人的心裡,沒有什麼比生命更值得讚美,沒有什麼比兒童更加純淨;《金色花》就是以純淨澄澈的聲音來歌唱母子之間那份深深的情,濃濃的愛!這正是一個偉大詩人的偉大之處!

《金色花》讀後感 11

不論是泰戈爾寫的《金色花》,還是冰心寫的《荷葉母親》,兩篇文章中都含有無窮無盡的愛,只不過《金色花》中是孩子愛母親,《荷葉母親》中是母親愛孩子。不論怎樣,我們以後總要孝敬父母;但你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人人都說母愛偉大,那父愛呢?

關於父愛,人們的發言一向是節制而平靜的。母愛的偉大使我們在無意中忽略了父愛的存在和意義,但是我想說“父愛如山”。

我知道這樣一則故事:一位美國父親多少年如一日為兒子榨橙汁,作者說,他每一次喝完父親榨的橙汁後,總要擁抱一下父親,對父親說一聲,“我愛你”,然後才出門。那個美國父親接受了兒子的擁抱和愛,什麼也不說。擁抱在西方國家中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我從來都沒主動擁抱過自己的'父親,但是每一次看見父親時總會叫一聲:“爸爸”。我長大了一些,覺得天天這麼叫有些煩人,有時就不叫了,但我父親總是走到我面前,問:“我是誰?”,我就只好例行公事的叫一聲:爸爸。奇怪的是,那美國兒子與我一樣,他說他有一天也厭煩了這種例行公事的擁抱,喝了父親手榨的橙汁後,想徑直溜出去,那個美國父親就把兒子擋在了門前,說:“你好像忘了什麼吧?”這時候我想,如果換了我就順勢說:“謝謝你提醒我”然後擁抱一下了事,但美國人與中國人不同,美國兒子貿然提出了一個強硬的問題:“爸爸,你怎麼從來不說你愛我?”這個兒子逼著他父親說那三個字,然後文章最感人的細節出現了:那個父親難以發出那個耳熟能詳的聲音,當他終於對兒子說出“我愛你”時,竟然難以自持,哭了出來。

我讀到這而也差點哭了出來,我想我永遠不會逼父親說“我愛你”,我與那個美國孩子唯一的不同是,知道就行了,“父愛如山”,但父愛羞於表達,卻巍峨持裡,對於你的父親與母親,都不要逼他們說:“我愛你”。因為他們都愛你,並且他們的愛很偉大。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