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通用15篇)

本文已影響 1.53W人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通用15篇)

《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1

今日早上,我和爸爸媽媽一齊收看了中央衛視播放的大型公益活動,評選最美孝心少年的頒獎典禮,一共評選出了十二位最美孝心少年:李依桐、李易軒、王薺悅、王帥康、劉倩······那些少年堅難而曲折的故事令我十分感動,異常是王帥康的故事更是讓我淚流滿面。

今年11歲的王帥康過早的經歷了生活的不幸和磨難,他的爸爸英年早逝,隨後媽媽改嫁他鄉,奶奶患上了“心肺綜合症”,家裡僅有爺爺在幾十裡外的工廠打工。王帥康在小學一年級的時候被醫生診斷患有“馬凡氏綜合症”,不僅僅有先天性心臟病,視力也慢慢下降,身高也控制不住地長到了1.75米。即使是這樣,王帥康也沒有害怕退縮,反而選擇了堅強地應對生活。為了減輕爺爺的負擔,王帥康每一天放學後都在外面撿廢品。雖然賣廢品的錢不多,但他還是很開心地用這些錢給爺爺和剛出院的奶奶買好吃的東西。還經常幫爺爺下地給麥苗拔草。

看完王帥康的事蹟,我想到了自我,平時在家有爸爸媽媽的精心照料;學習遇到困難的時候,是爸爸媽媽耐心指導著我;犯了錯誤,是爸爸媽媽嚴肅地批評我,督促我改正錯誤。這些都是失去爸爸媽媽的孩子所向往的,而我卻身在福中不知福——每一天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還經常和父母拌嘴,惹他們生氣。此刻想想真是太慚愧了。

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禮貌古國,在遠古時候就有“禮儀之邦”之稱。俗話說:百善孝為先。但世界上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又有多少呢?“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是花兒的感恩。“烏鳥私情,願乞終養。”這是鳥兒的感恩。而我的感恩是:努力學習,實現夢想。當然,我們要孝順的不僅僅是父母,還有關心、疼愛我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人。對他們我們也要盡孝心,講孝道。

同學們,讓我們一齊用實際行動去傳承“孝”這一偉大的民族傳統文化,讓她發揚光大吧!

《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2

今天“最美孝心少年”的頒獎活動讓我感觸很深。那些瘦弱的孩子們肩膀上扛起的竟是一個家,看到他們,我自慚形穢,我一個三十歲的成年人做的不及他們的一半好!

尤其是隻有5歲的樑榮,看到弱小的她用那雙小手在面盆中吃力的和麵,我的喉嚨發緊,鼻子一陣酸楚,淚水像開閘的洪水奪眶而出!心酸,為這個孩子呀!在這個5歲的孩子的世界裡,已經有了承擔這個概念…

環縣的樑維月,她既要上學,還要照顧癱瘓在床的爸爸和聾啞的弟弟,整個家的重擔就被這小小的少年扛起!

孝似流水,溫暖人心;孝似陽光,驅散了人生陰霾。孝應在行,而不止於心。驀然回首,對父母,我們做的又是何其少。也許,只要一盆水,又或許只是一句暖心的問候,甚至回以他們一個安心的微笑,他們便已足矣。而我們又有多少次了他們的愛,多少次將他們的關心拋之腦後。所以,趁時光仍在,不要吝嗇你的愛,敬獻你的孝行!

星期五晚上,8點零6分我們一家收看中央一臺的《眾裡尋你最美孝心少年》的節目。這個節目足足播放了兩個小時,我從頭到尾認認真真地看著,在觀看的過程中我很受感動。

這期節目介紹了十多位非常有孝心的少年,其中有一位13歲的趙文龍哥哥最讓我感動,他媽媽得了重病,但他每天都會幫媽媽洗衣服、做飯,還學會了幫媽媽按摩。每次出門,他都撿一些瓶子拿去賣,賣的錢用來買點肉回家煮給媽媽吃,自己卻不吃。因為媽媽的病不能吃西瓜,趙文龍也沒買來吃過,那可是他最喜歡吃的水果。

我覺得趙文龍非常的有孝心,對媽媽盡心盡力的照顧,且不落下功課。相比之下,我覺得有點愧疚,平時從沒幫家裡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還總是要求買這買那的。我們的生活條件好,就更應該懂得珍惜,在家要尊重爺爺、奶奶,多體諒辛勤的爸爸媽媽,多幫助媽媽做些家務活。

《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3

人生在世,最幸福的事莫過於擁有一個圓滿的家庭,一個能夠遮風擋雨的小屋,一個洋溢著溫暖的港灣,一個能夠傾聽心聲的親人。然而,當一個美好的家被拆散後,我們將如何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困難?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中就給我們展現了一副真實的畫面:一個年僅6歲的小孩,爸爸在一次意外事件中從高樓墜下摔傷,媽媽離家出走。殘疾的父親、年邁失明的奶奶,頓時使她身上揹負起了一個家庭的責任。只有6歲的孩子,怎麼在如此艱苦的壞境中生存下來?幸好,社會中善良的人們給予了她力所能及的施捨,使這個孩子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生活的嚮往。她請人給爸爸做了一架鐵床,帶著奶奶踏上了去上海求醫的路途。一路中,有熱心的司機搭載著他們;有人為他們買食物……度過了了道道坎坷,終於來到了上海城。她還來不及鬆口氣,一個沉重的打擊使她差點喘不過氣來——爸爸的病,無法治療。在輾轉了多家醫院後,她帶著失望回到了家鄉。儘管如此,她依然每天晚上給爸爸翻身,堅信生活有一天會好起來的。終於在好心人的關注下,她的居住環境有了很好的改善,並在縣初中就讀。人們望著這位臉上帶著微笑的少女——黃鳳,每個人心中都在默默祝福著她的爸爸能早日康復。

這個感人至深的故事不僅讓我的心靈被深深打動,也使我陷入了沉思。一個六歲的孩子就有如此孝心,而已經是少年的我們為什麼就不能少讓父母操些心呢?即使只是在吃飯時為父母夾上一筷子菜,回家後把衣服摺疊整齊,多為父母辦一些家務這些小活兒,我們怎麼就不能辦得到?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如果想要做一個品行端正的人,首先要做的就是為衣食父母盡孝。“烏鴉反哺,羊羔跪乳。”就連動物也能辦到的事,我們人類也能辦到。何況他們從來不曾想到向我們索取。珍惜現在生活的一點一滴吧,多為你身邊的人想想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獲取更大的成功。

都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可我們一生一世也報答不完父母對於我們的恩德。就算我們回報他們的只是寸草春暉,至少也能讓他們的皺紋舒展一些,白髮減少一點。父母給我們倒的一杯白開水中,都飽含著濃濃的親情。從現在開始,為我們的父母做一些事吧。減輕他們的勞累,就是快樂自己的一絲心靈!

《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4

爸爸在用生命來守護大家,她就幫爸爸守護好小家。黃詩桓的爸爸作為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疫情期間上交請戰書並奔赴湖北武漢抗疫一線,詩桓在家幫助媽媽做家務、照顧1歲的弟弟,為爺爺奶奶寬心,讓爸爸安心在一線工作。生命不曾辜負每一個認真努力的人,她立志做一個讓生命綻放的女孩。

今年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打破了原本熱鬧的'春節。黃詩桓的爸爸作為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義無反顧地上交請戰書並奔赴湖北武漢抗疫一線。她看著爸爸的背影,心中有不捨、有擔心,但她明白救死扶傷是爸爸的責任,是爸爸做醫生的初心。她支援爸爸的決定,併為他感到驕傲與自豪。

她有機會就和爸爸視訊聊天,分享他在抗疫中的點點滴滴,為他加油打氣。為了讓爸爸沒有後顧之憂,安心抗“疫”,她主動承擔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例如洗碗、洗衣服、掃地等。因為弟弟年紀小,才只有1歲多,她主動幫媽媽照顧弟弟。弟弟哭鬧時,她就想辦法讓弟弟開心起來,不讓媽媽操心。居住在鄉下的爺爺奶奶知道兒子奔赴武漢後非常擔心,也瞭解兒子的工作不方便接聽電話,唯有隔三差五地打電話到詩桓家裡詢問情況,詩桓瞭解爺爺奶奶的心情,耐心地跟他們說爸爸的工作情況,讓兩位老人放心。有時做完作業後她還主動打電話給兩位老人,噓寒問暖,告訴他們弟弟的趣事,自己的學習情況,常常使兩位老人開懷大笑。她想,爸爸在用生命來守護大家,她就幫爸爸守護好小家。

她擔心爸爸會感染上病毒,但她又不能在爸爸面前表現出自己的擔心和焦慮,每次和爸爸視訊時她都會表現得很開心、快樂,不給爸爸增加負擔。為了給像爸爸一樣的“最美逆行者”致敬,她給爸爸寫了一封信並畫了一幅畫,為爸爸加油,為所有堅守在抗疫一線的工作人員加油,為武漢加油。這次疫情,讓詩桓懂得了生命不曾辜負每一個認真努力的人,她立志做一個讓生命綻放的女孩,將來像鍾南山院士和爸爸那樣,幫助他人,救死扶傷。

《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5

今天,我們全班同學在學校觀看了《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記錄片,這個活動是在全國各地選出的十位孝心少年,他們的事蹟,感動我們所有人,讓感恩之心風靡人間。

讓我記憶深刻的是,第一個出場的女孩黃鳳,她生活在偏僻、交通不便利的大山,她的父親全身癱瘓,而她媽媽卻離家出走了,那時,她白天上課,下課回來就照顧父親,種地做飯,小小年紀就扛起了整個家的責任,生活的重擔全壓在了她的身上。為了父親的方便,她請電焊工給父親焊了張大鐵床,她聽說上海的醫院醫術高明,有可以救治父親的希望,她毫不猶豫地推著父親,帶上年邁的奶奶,千辛萬苦地用推車把她父親送往上海,一路上,她的一家得到了許多好心人的幫助,到達上海,上海的醫生們都認為病情嚴重,也束手無策,在上海她的事蹟感動了許多人,在好心人的幫助下,他們輾轉北京,終於父親的病情得到了控制。

她不顧一切地為父親求醫治病,定能孝感動天,我希望離家出走的母親能和他們重新團圓,並祈求她的父親能康復。

看完這些故事,我聯想到了我的日常行為,有時,我不但不願意幫助父母做家務,而且經常跟父母頂嘴,提很多無理的要求。從今以後,我要改正我以前所有的不良習慣,儘可能多幫父母分擔家務,要聽父母的話。因為父母上了一天的班,已經很累了,還要照顧我的生活,實在是不容易。所以,我要懂得感恩,用實際行動去做一個好兒子。

《孝心少年們》的故事完全觸動了我,讓我的淚悄然落下。雖然我不是出生在富裕的家庭,但和故事中的人物相比起來,我是太幸福了。百善孝為先,想想我現在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在父母、長輩的寵愛下,卻不知道珍惜,不知道感恩,不懂得體諒父母的艱辛,不好好學習,實在是說不過去,想想真是慚愧。最美孝心的少年們,你們是我學習的榜樣,我一定要改變自己,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6

孝,上為老、下為子,是上一代與下一代,融為一體,稱之為孝。

子女從父母那裡承傳血脈和家訓,子女之身,就是父母的分身,不孝父母就失去了自身的大根大本。故古云:孝乃天經地義。

爸媽看著自己的孩子慢慢的長大,卻沒有發現自己在慢慢的變老,變的更需要孩子的關心和陪伴。在中國,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孝”字為先,這是我們傳統的美德。但是現今,社會的進步卻也讓很多人漸漸的喪失了這種美德。

中央電視臺舉辦的“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動,經過六個多月的尋找和推選,11位少年榮獲“最美孝心少年”稱號。他們孝敬父母、孝敬長輩;他們為父母排憂解難、幫父母照顧弟妹、代父母擔當家庭責任;他們自強不息、陽光向上、奮發有為,他們是新時期孝心好少年的榜樣。通過這一活動,弘揚了優秀文化和傳統美德,弘揚了尊老愛老敬老的社會風尚,弘揚了社會主義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弘揚了勵志成長、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

他們的事蹟深深感動了所有的人,頒獎晚會的現場觀眾是流著眼淚在聽他們的故,我相信,在電視機前收看的觀眾也一定是在流著眼裡聽他們的故事。本應該在父母身邊撒嬌的年齡,卻承擔起了照顧父母家庭的責任,稚嫩的肩膀早早的揹負起生活的重擔,但他們沒有放棄,有的是堅強和樂觀。他們用行動詮釋了真愛的意義,用優秀的品德告訴天下人:孝心不能等、愛心不能遲。

相比之下,我們好多的孩子甚至是成年人,生在陽光下,心中卻一片陰暗。只知道享受、不懂得珍惜;只知道索取,不懂得付出;只知道抱怨、不懂得感恩;處在優越的環境中,卻不能發奮圖強;只知道榮華、不懂得恥辱;只知道炫耀、不懂得淡定;只知道攀比、不懂得努力。

試問我們生活在甘露甜蜜中的每一個人,還有什麼理由完成不好我們的工作!還有什麼藉口完成不好我們的學業!還有什麼顏面完成不好我們的人生!

最美孝心少年,帶來的不是幾個精彩的片段,而是靈魂的洗滌!

《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7

前天下午在班隊活動課上,我觀看了《最美孝心少年》,令我感動萬分。

影片中講述了這樣一個家庭,家中的父親已經去世,只留下一個十幾歲的小女孩和母親相依為命,母親年邁而且多病。為了生活,小女孩擔起全家生活的重擔,靠著賣燒烤支撐著這個家。每天,小女孩都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去照顧母親和幹家務活,只能擠出一兩個小時進行學習,雖然時間短,但她一點都沒有放棄,仍然在幹活之餘堅持刻苦地學習,學習成績異常優秀。

我看後,心裡十分感動,那個小女孩真是最美孝心少年。看我們有雙親的幸福家庭,整天無憂無慮,什麼事都推給爸爸媽媽去做,跟那小女孩比起來,真有天地之分。每天,那個小女孩一早五點鐘就起床,不是去幹活賺錢,就是做早飯給媽媽吃。而我這時還在呼呼睡大覺,這個時候,爸媽已經摸黑起床,一邊煎中藥為治我的近視眼,一邊開始做早飯。等到了七點,爸媽到臥室開啟英語磁帶給我聽,催我起床,可我還不願意,有時候還發點小牢騷,直到被催得沒辦法不得已才起來。等刷完牙洗完臉,早餐已經在桌上等著我了,而我有時還挑三揀四不吃,全然不珍惜父母的辛勤勞動。還有,那個小女孩每天都只有一兩個小時學習,但每次考試都能打滿分。而我有五六個小時的學習時間,卻還沒有達到優秀。像我們這些不懂事的小孩,與那些最美的孝心少年比起來,真是相距太遠了,我感到很羞愧。

我一定要向這些最美的孝心少年學習,如他們一樣孝順父母,在家裡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事,讓勞累了一天的爸爸媽媽回家能輕鬆一下;另一方面,做到時時刻刻注意自己人身安全,不讓自己處於危險之中,讓爸爸媽媽省心;同時作為一名小學生,更要以學習為重,認真對待每一堂課,上課不講小話,集中思想跟著老師講課,積極舉手發言,努力把學習成績搞好,不讓父母操心,什麼事都認真做好,就算是孝敬父母了。

同學們,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為父母分擔一些家務,儘量減輕父母的重擔,認真刻苦學習,積極鍛鍊身體,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爭做一名最美孝心少年。

《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8

孝心,如同一場春雨,滋潤著荒蕪的大地;孝心,如同冬季天上的一個太陽給人溫暖;孝心如同黑夜裡的一輪明月,給人光明;因為有了孝心,讓我們的世界充滿了愛!今日學校組織觀看“最美孝心少年”。視訊。我看了之後心境久久不能平復。

劇中的主人公一一徐煜岑。他的媽媽,因為一次意外。看著沉睡的媽媽,他不知流了多少淚,他無助,他悲傷,但他從未想過放棄!他把要說的話用錄音筆放給媽媽聽,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媽媽醒了!可是媽媽她喪失了語言功能,那時僅有八歲的錦錦的世界,如同晴天霹靂一般一一崩塌了!小小的他應對如此的媽媽。他慌亂!他無助!。但他想起了小時候媽媽與他的點點滴滴、媽媽反反覆覆一遍又一遍的教他說話!於是,錦錦下定決心必須要教會媽媽說話!他想:媽媽小時候教我說話。此刻該我教他說話了。他又開始一個音,一個字,慢慢地教:“a”媽媽也跟著說“a”雖然在學說話的過程,總是磕磕絆絆,充滿困難。可是錦錦還是堅持了三年。這三年來,錦錦,每一天晚上都會出一百道數學題給媽媽做。晚上認真地批改,這三年錦錦給媽媽出的數學題足足有一百本!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我被深深震撼了!我們此刻這些子女,很少有孩子為父母付出這麼多。像錦錦這樣的孩子,已經是鳳毛麟角了。他每一天一放學就立馬飛奔回家,生怕失去媽媽。因為,他覺得有媽媽在,就是幸福的。我不明白他的媽媽能否痊癒,但我衷心為這個孩子祈禱,期望他的媽媽早日痊癒。他所求的幸福是淳樸的、單純的,不用太高要求。而我們呢?我們總想著向父母

索取,一心只想自我,從未想過父母,而錦錦一個心思都撲在媽媽身上。我們應當向他學習!

正如電視上“金龜子”劉純燕姐姐所說“盡孝,在有空的時候陪陪爸媽,牢記他們的生日,這是盡孝。”沒錯,盡孝單單純純地只是生活的一點一滴,猶如沙漠裡的一粒沙子,渺小而不起眼;盡孝,就猶如茫茫大海中的一滴不起眼的水珠;為父母做一點點的小事,捶捶背,倒倒茶......這就是盡孝。不要做什麼偉大的事,是讓父母感到我們濃濃地愛,明白我們對他們默默地關心,明白我們在漸漸長大。這,就夠了!

《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9

今天我看了《20xx年度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講述了十位小哥哥小姐姐跟生活中的困苦頑強抗爭、自強不息的故事,非常令人感動。其中,我對三位少年印象特別深刻。

9歲的馮莫林,爸爸媽媽都雙面失明,他省吃儉用,從學校回家走很遠的山路,卻不捨得坐車,用省出的錢給爸爸媽媽買米麵和蔬菜,看著他揹著沉重的揹簍走在崎嶇的山路上,我的眼睛溼潤了。開始我不太理解他為什麼在幹農活時肚子疼也不捨得去醫生那兒看病,後來,看到他用自己打零工掙來的錢給家裡買了冰櫃、電視機,我理解了。他買冰櫃給爸爸媽媽多做幾天的飯放在裡面,買電視機可以讓爸爸聽見新聞,現在他的目標是攢錢給家裡買一臺洗衣機,讓媽媽的手不在皸裂,看著他畫在牆上的洗衣機,我的淚水忍不住流了下來。我明白了他的執著,更敬佩他的自尊,他不接受別人的施捨,用雙手創造財富,他自強自立的精神是最令我感動的。

11歲的王帥康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他的一隻眼睛視力0.2,另一隻眼睛視力幾乎為0,在條件這麼艱苦的情況下,他自己撿瓶子賣廢品掙錢,一次賣了一大袋瓶子掙了14塊錢,他立刻用這些錢給生病的奶奶買了好多好吃的,奶奶特別高興。在節目播出時,他的奶奶已經去世了,我覺得很難過。我想起了一句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告訴我們每一個人,行孝要及時,不要等明天不用等長大,今天就是我們孝敬父母的最好時機。

另一位非常另我感動的少年是12歲的劉倩,她媽媽因為生她時難產而死,他爸爸收廢品維持生活,因為整天和廢品打交道而得了病,她天天給爸爸熬藥喝。藥特別苦,每次餵給爸爸之前,她都幫爸爸嘗一下。《弟子規》中說“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床”,劉倩就是真正做到的人。當《父親》那首歌想起的時候,“你牽掛的孩子啊長大了啦”,我的眼淚不禁奪眶而出。

還有其他好幾位小哥哥小姐姐,他們的事蹟都非常感人。我覺得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的家庭都遭受了很大的磨難,雖然面臨困境,但是他們都非常孝順長輩,也很堅強,每天面帶微笑的不斷努力,不被困難所擊敗。我們每個人都應當向他們學習,從身邊點滴小事做起,做一個孝敬父母、堅強自尊的人。

《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10

本週四的政治學習,學校又播放了《xx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這個視訊,這已是我第二次觀看了,但還是被這些孩子的孝心深深感動著。

這樣的節目應該多錄製一些,上週學校組織學生觀看,週一第一節課,我用了一節課的時間和孩子們交流,讓每一個孩子說說自己的感受,當“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是一種傳統美德,孝的上半部是一個“老”字,下半部是一個“子”字,代表著我們少年要孝敬長輩。”“不要等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而傷心悔恨!”這些話從孩子們的口中說出的時候,我由衷地感到高興。

是呀,當我們還乳臭未乾,偶爾躺在媽媽懷抱裡撒嬌的時候,他們卻早早地承受了厄運的考驗,成為家裡的頂樑柱;當我們無憂無慮地揹著書包,走向學校的時候,他們卻揹著木柴艱難地行走在山路上;當我們在書聲琅琅的教室裡,沐浴著知識的陽光時,他們卻做著許多與年齡不符的事情:做飯、耕地、送票、賣燒烤,甚至在關鍵時刻把自己的骨髓獻出來救母親……

俗話說:羊羔有跪乳之義,烏鴉有反哺之恩,《跪羊圖》古往今來感動了無數人,父母對兒女的養育之恩深似海,而我們做得再多,比起父母對我們的關愛也只是猶如滄海一粟。這些孩子用孝給我們上了深刻的一課。我們一天天長大,父母在一天天老去,我們總是以工作忙為理由很少去看望父母,終有一天他們會離開我們,少了嘮叨,少了關懷,少了他們的疼愛,到時的我們只有低頭嘆息,後悔自己以前為什麼沒有孝敬他們了。現在不把握住時光,好好孝順他們,又要等到什麼時候呢?真要等到失去了才懂珍惜,才知道自己以前擁有那麼多的幸福嗎?謝謝你們在我們好多人迷茫的時候給了我們一盞燈:這個世界,惟有愛,能衝破一切阻礙。

《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11

“一代又一代,從來沒改變。這就像父親的愛,從來不需要誓言。一代又一代,從來沒改變。這就像母親的愛,從來都沒有條件。”三年來,中央電視臺連續舉辦三屆“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動,社會關注度持續升溫,影響力越來越大。“最美孝心少年”的孝行通過媒體傳播久遠。來自社會各界的關愛也讓“最美孝心少年”的生活狀況有了很大改善。

今年5月活動啟動以來,歷經數月,從全國徵集、人物事蹟展播、央視官網公示,到推選委員會推選,層層推廣,有序推進。這次,央視通過聯合中央文明辦等相關單位共同挖掘、宣傳人物事蹟,又邀請49家地方電視臺作為合作伙伴共同尋找典型人物、進行事蹟展播和相關活動。多位德高望重的老藝術家、文化學者、道德楷模和公益人士組成推選委員會,全程關注並展開推選,最終從徵集來的500多位少年兒童事蹟中推選出300多位“最美孝心少年”候選人,進而推選出12位“最美孝心少年”和20位“特別關注孝心少年”。

相關人物事蹟短片在央視新聞頻道、少兒頻道多個欄目進行了內容豐富的展播,在中國網路電視臺多個終端累計訪問量達1893萬次,得到了社會的熱烈反響和廣泛共鳴,掀起了致敬傳統文化、弘揚核心價值觀的熱潮,“孝心少年”的楷模效應在廣大觀眾,特別是青少年中體現了強烈的影響力和感召力。

“一部好的作品,應該是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同時也應該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作品。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不要沾滿了銅臭氣。優秀的文藝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場上受到歡迎。”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如今,一些電視臺為了經濟效益,讓扮成大人模樣的少男少女們在舞臺上爭奇鬥豔。在這種情況下,央視始終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沉下心來,為尋找時代道德的座標,連續三年舉辦“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動,體現了中央媒體的責任與擔當。

《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12

周天下午,我和媽媽一起觀看了《尋找最美孝心少年晚會》,一首《千里尋你》把我們帶進了晚會高潮之中。

我們在尋找,尋找一位又一位的有孝心的少年。“孝”這個字如何寫的更美如何寫的更好,十位孝星少年帶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給我印象比較深的有黃鳳的遭遇,本來黃鳳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可是在一次意外中,爸爸不幸摔成了重傷,再也站不起來了。媽媽接受不了這個現實離家出走了。小黃鳳聽別人說上海能治爸爸的病,於是帶著家裡僅有的27元錢,推著爸爸,帶著奶奶,抱著一絲希望經過了500多公里終於到了上海,但是帶給黃鳳的還是一個無法治癒的結果。小黃鳳年僅6歲就承擔起了照顧家庭的重擔,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整整十年過去了,她還在堅持著,繼續著,努力著……

趙文龍,有一個得了絕症的媽媽,媽媽為了不拖累家庭就和爸爸離婚了,龍龍被判給了爸爸。但是龍龍為了照顧媽媽義無反顧的回到了媽媽身邊。從8歲起,龍龍就帶著媽媽一次又一次的去醫院做透析,這一走就是三年,8000多公里,龍龍是怎麼一次又一次的走過來的?看看龍龍穿壞了的鞋子我們就知道答案了。為了媽媽的身體,龍龍要提前把菜裡殘留的有害物質泡出來,為了讓媽媽吃的更有營養一些,龍龍就撿一些廢品,賣了給媽媽買一些肉,改善一下生活。當看到她們母子為了那麼一點點肉推來讓去的時候,我和媽媽都哭了。我哭是因為我每天想吃什麼媽媽就給我做什麼,我還要挑三揀四的對媽媽發脾氣,我感到羞愧的哭了;媽媽哭,是因為龍龍的懂事和孝順。

讓我們感動的人還有很多,讓我們感動的事還有很多,如果我們僅僅是感動,而不是行動,是不夠的。和她們比起來我們是何等的幸福,今後我一定要好好表現,做一個有孝心,有愛心的人,為社會,為家做出我們能做的一切。

《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13

第一位最美孝心少年:王澤盼,他的家離學校非常遠,他每天都要揹著40斤的姐姐花一個小時上學,一根絲帶把他們兩個綁在一起,拿著兩個書包,在路上討論今天上什麼課啊!互相彼此加油……

第二位最美孝心少年:索朗曲珍,他每天幫助媽媽幹活,有一次媽媽很晚到家,發現飯菜已經被他做好了,媽媽非常感動!

第三位最美孝心少年:王安娜,她五歲開始做飯,六歲幫助家人去地裡割菜·乾地活

第四位最美孝心少年:黃海寧,上高中時他的爺爺得了病,走著走著自己就會跌倒,有一次,黃海寧發現爺爺不見了,趕緊打了110,當110來到家裡的時候,爺爺也正好回來,黃海寧問,爺爺你去幹嘛了?爺爺說,去給你買蘇打餅乾了。110就走了。黃海寧捨不得吃都讓爺爺吃了。

第五位最美孝心少年:楊小婷,13歲得了重病。家裡外債累累,後來4歲的弟弟也得了同樣的病,當小婷的有點好轉,她出去擺地攤賣水果,一天不敢喝水,擔心水果會丟,賺了

錢自己捨不得花,給媽媽買了化妝品,給弟弟買了鋼琴玩具……

第六位最美孝心少年:馬心洋,人們都說父愛如山,如果沒有了父親就沒有了大山的依靠,他的爸爸34歲出了車禍,他每天照看著爸爸,由於馬心洋細心照顧爸爸的體重從140斤漲到了160斤……

第七位最美孝心少年:柯原,由於她的媽媽不識字,哪裡也不敢去,柯原從小教媽媽識字,寫字……

第八位最美孝心少年:李升玫,從小做陀螺,賣陀螺。掙來的錢全部交給爸爸,後來用掙來的錢買臺冰櫃,賣礦泉水用……

第九位最美孝心少年:李家幫。每逢星期天回家,上山砍柴,養豬·狗·雞,然後把下星期家裡需要的柴·煤炭等等準備好,縫好家裡需要縫補的衣服·洗衣服……

第十位最美孝心少年:艾買爾江,他經常幫助樓下的老奶奶倒垃圾,每逢中午吃飯時自己不吃,先給奶奶送過去……

十位孝心少年,讓我非常感動,是我學習的榜樣,我要向他們學習做一個有孝心的孩子!

《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14

作為“尋找最美孝心少年”活動的重頭戲,本屆頒獎典禮請到的頒獎嘉賓涉及各個領域,既有航天英雄楊利偉、藍圖公益基金會創辦人龍永圖、著名錶演藝術家呂中、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著名詞作家任衛新,也有奧運冠軍楊揚,本屆“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形象大使、主持人於嘉和“月亮姐姐”等廣大觀眾熟悉的知名人士。節目組特意邀請到了中國醫師協會兒科醫師分會風溼免疫學組組長、首都兒科研究所風溼免疫科主任吳鳳岐教授來到現場,後期她還將為“最美孝心少年”楊峻熙提供切實醫療幫助。

歷屆頒獎典禮吸引了全國數億觀眾的目光,無數觀眾被孝心少年的事蹟和精神所深深感動,在全社會掀起了倡導孝親善行、致敬道德楷模、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強大輿論正能量。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頒獎典禮在頒獎環節設計上更具儀式感,每位孝心少年的出場由6位小演員簇擁而來,同時20位“特別關注孝心少年”也將一同走上舞臺,展現他們的風采;文藝呈現方面編排更加流暢、精心,觀眾們不僅能看到由總檯央視少兒頻道主持人小鹿姐姐和月亮姐姐帶來的主題曲《眾裡尋你》,而且曾在視訊網站頗受關注的原創手勢舞《聽我說聲謝謝你》的歌曲原唱者李昕融,也將來到現場重新演繹這個作品。除此之外,今年頒獎典禮舞臺還進行了創新式設計,別具心裁地使用了環繞式大螢幕,營造出了更加溫馨的現場氛圍,讓觀眾在觀看典禮時沉浸其中,更真切地感受到孝心少年以及嘉賓們的真情實感。

在磨難中成長的孩子,似乎都非常懂事。一個微笑,力所能及地做家務,與家長分享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學會傾聽……,這都是孝的表達方式。我們珍惜當下,做好現在。讓孝心在幸福生活中開花、綻放!我想那會更美好!

看了這個視訊後,我非常感動。這些少年,他們的家境都不太好,大部分都住在大山裡。他們都盡以自己最大的能力孝順父母。“古聖先賢孝為宗,萬善之門孝為基。”這是《跪羊圖》中說的。“孝”這個字,先老後小,小輩要尊敬長輩,孝順長輩,讓他們老有所依、老有所靠,不再孤獨、寂寞。

《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15

星期五晚上,我和媽媽一起觀看了中央電視臺播放的《眾裡尋你——“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動頒獎典禮》。

節目開始,白巖鬆叔叔說,“孝”上面是老,下面是子,一個字就給中國人定下了做人的規矩。我聽了後,一下子就明白了“孝”字的意思,並深深地把它記在了心中。接著又播放了十位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蹟。

他們的事蹟非常感人,他們都生活在貧困的家庭,家裡都有得重病的長輩,為了一家人,他們吃苦耐勞,小小年紀就成了家庭的頂樑柱。最美孝心少年們是一群平凡的孩子,他們來自農村,來自大山,但對這個年齡來說,他們所做的事卻是不平凡的,在鏡頭下,我們看到了不知疲倦地推著媽媽往返於醫院和家的那個微笑的男孩;看到了在悶熱的夏夜裡忙著叫賣著燒烤地那個乖巧的小女孩;看到了僅用一架板車拉著病重的父親千里求醫的那個堅強的小姑娘;還看到了在母親最病重的時刻,毫不猶豫獻出自己的骨髓讓媽媽遠離死亡的那個帥氣的小男孩??。在鏡頭下,我們聽到了最普通卻又最感人的話“媽媽,我養你”、“有爸爸在就有家,我要幫爸爸撐起這個家”??

我看得很投入,一次次為他們掉淚,一次次為他們鼓掌。讓我印象最深的是趙文龍哥哥的笑容。他從小父母離異,六歲的時候就得照顧媽媽患重病的媽媽,每天推著媽媽去很遠的醫院,給媽媽做飯,洗衣,拖地??從六歲一直到現在,堅持了七年。他那麼小,那麼累,為了讓媽媽開心,他的笑容那麼燦爛。我真佩服他.

觀後了這次《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我深受啟發,再想想我們自己,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在父母的關愛下健康地成長,生活在無比的幸福生活中,卻不知道珍惜,不懂得體諒父母的艱辛,不僅不能為父母分擔些家務活,甚至有時對他們還大呼小叫,想想真是慚愧。最美孝心少年朋友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學習的楷模。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做一個最好的自己,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