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文言文

文言文知己說閱讀翻譯參考

本文已影響 1.66W人 

 篇一

韓非子說:「被人賞識瞭解並不難,被人賞識瞭解、該如何自處才實在很困難.」真可悲啊!士人有因為遇到知己而名聲顯揚的,也有因為遇到知己而竟然落到品行虧損、名聲受辱的,可以不戒慎恐懼嗎?我看漢代的穆生在楚國,因為元王孫子沒替他準備甜酒就稱病離開,一直奇怪他做事輕率、任性,辜負了元王從前對他知遇的情意.及至我看到後代的君子們,住在鄉里之間的時候,他們的才氣、學識卓越傑出,遠遠超過一般人;可是當他們一旦受到在位者的知遇後,就心神投注在權勢利益裡頭了,改變了自己剛正的節操,從事於諂媚、討好的事情.他們所追求的還沒有得到,就已經被天下人所恥笑.然後我才知道古人不委曲自己來順從私慾,才是善於處理人際的交往,來保全人我的美好關係.

文言文知己說閱讀翻譯參考

君子和地位高的人交往,不會諂媚;和地位低的人交往,不會輕慢.所以天子有不能隨意召見的臣子,王侯有不可以屈服的士人,將軍有長揖不拜之客而更受人敬重.如果那些受到知遇的人(只會)表面巴結討好,實際卻在陷害他人,迎合對方意旨來圖求一時的苟安,而忘了他所該做的事情,最後使得天下的評論者,認為居下位的人沒有可取的實學,而居上位的人沒有知人的智慧,這那裡是主客(知己)遭遇相合的美事呢?

人和人相知相識,最可貴的是彼此瞭解對方的內心.東漢光武帝知道嚴光是不能夠(用權勢)加以屈服的,所以沒用君臣的禮法去約束他.孟獻子有五位好友,他們的內心並沒存有孟獻子是有權勢的大夫的想法.所以士人自我期許愈大,那麼他們的自我要求也就愈嚴格.懷抱有傑出的材能,遇到破格的賞識,而就立刻想要順從討好對方,這樣的表現實在不是(平常)以道義自居,而(結果)又用世俗的心靈而去對待賞識提拔的人啊!

輕易相結合必定容易分離,所以(君子交往)剛開始一定有很難結合的地方,而到了後來,卻能達到相交久遠而不疏廢的地步.信陵君的門客有三千人,其中最難以屈服的,莫過於侯生和毛、薛二公了,然而最後還是依賴著他們的`力量,在別人的國土上建下了大功勞,揚名天下.唉!異於常人、才智特高之士,也未必就始終不被人任用;只是你固然可以用禮數來使他們屈從,卻不能夠用權勢去約束他們.(比喻來說)你拿著尺寸短短的絲繩,用來綁著北海的大鵬鳥,想要它為你迴轉翅膀,那裡辦得到呢?

然而即使像子夏那樣的賢人,仍然不免於在出門的時候看到許多華麗事物而心動了.我這篇文章是為那些有志立身修養的士人而記寫的,擔心他們不能夠堅持志向到最後啊!

  篇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 7 題。 鄭俠,字介夫,福州福清人。治平中,隨父官江寧,閉戶苦學。王安石知其名,邀與相見,稱獎之。進士高第,調光州司法參軍。安石居政府,凡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鄭俠,字介夫,福州福清人。治平中,隨父官江寧,閉戶苦學。王安石知其名,邀與相見,稱獎之。進士高第,調光州司法參軍。安石居政府,凡所施行,民間不以為便。光有疑獄,俠讞議傳奏,安石悉如其請。俠感為知己,思欲盡忠。

秩滿,徑入都。時初行試法之令,選人中式者超京官,安石欲使以是進,俠以未嘗習法辭。俠三往見之,問以所聞,對曰: 青苗、免役數事,與邊鄙用兵,在俠心不能無區區也。 安石不答。俠退不復見,但數以書言法之為民害者。安石雖不悅,猶使其子雱來,語以試法。方置修經局,又欲闢為檢討,更命其客黎東美諭意。俠曰: 讀書無幾,不足以辱檢討。所以來,求執經相君門下耳。而相君發言持論,無非以官爵為先,所以待士者亦淺矣。果欲援俠而成就之,取其所獻利民便物之事,行其一二,使進而無愧,不亦善乎?

是時,自熙寧六年七月不雨,至於七年之三月,人無生意。東北流民,扶攜塞道,羸瘠愁苦,身無完衣。城民至負瓦楬木,賣以償官,累累不絕。俠知安石不可諫,悉繪所見為圖,奏疏詣閣門,不納。乃假稱密急,發馬遞上之銀臺司。疏奏,神宗反覆觀圖,長吁數四,袖以入。是夕,寢不能寐。翌日,命開封體放免行錢,司農發常平倉。青苗、免役權息追呼,方田、保甲並罷,凡十有八事,民間歡叫相賀。

安石去,惠卿執政,俠又上疏論之。在位之臣,各以其類,復為書獻之。惠卿奏為謗訕,編管汀州。御史臺吏楊忠信謁之,惠卿暴其事,嗾御史張琥並劾為黨與。俠行至太康,還對獄,獄成,惠卿議致之死。帝曰: 俠所言非為身也,忠誠亦可嘉,豈宜深罪? 但徙英州。既至,得僧屋將壓者居之,英人無貧富貴賤皆加敬,爭遣子弟從學,為築室以遷。

(刪節自《宋史 鄭俠傳》)

4.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俠讞議傳奏 讞:審判定罪

B.更命其客黎東美諭意 諭:明白

C.青苗、免役權息追呼 息:停止

D.忠誠亦可嘉,豈宜深罪 罪:加罪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鄭俠耿介不阿的一組是(3分)

①感為知己,思欲盡忠 ②在俠心不能無區區也

③但數以書言法之為民害者 ④所以待士者亦淺矣

⑤命開封體放免行錢 ⑥所言非為身也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鄭俠才華出眾,深受賞識。凡鄭俠審訊上報的疑案,王安石都按其要求給予批覆;鄭俠也把王安石當作知己,欲竭智盡忠,報答知遇之恩。

B.鄭俠深知時弊,數次諫言。他多次謁見王安石,表達對新法的看法,得不到迴應後,又屢次寄信給王安石,直陳新法施行給人民造成的擾害。

C.鄭俠生性忠耿,百折不回。鄭俠把新法實施後的情形繪成圖上奏,不被接納,便假稱緊急密報直送銀臺司,神宗覽圖,廢除部分新法,百姓歡呼。

D.鄭俠忠於職守,屢遭彈劾。呂惠卿執政,他上疏抨擊,並把朝臣分類,被以朋黨之罪編管汀州,神宗皇帝認為他忠誠可嘉,只將他流放到英州。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疏奏,神宗反覆觀圖,長吁數四,袖以入。

(2)英人無貧富貴賤皆加敬,爭遣子弟從學,為築室以遷。

  篇三

[明]王慎中詩人朱碧潭君汶,以名家子,少從父薄遊,往來荊湖豫章,泛洞庭、彭蠡、九江之間,衝簸波濤,以為壯也。登匡廬①山,遊赤壁,覽古名賢棲遁嘯詠之跡,有發其志,遂學為詩,耽酒自放。當其酣嬉顛倒,笑呼歡適,以詩為娛,顧謂人莫知我。人亦皆易之,無以為意者。其詩不行於時。屋壁戶牖,題墨皆滿,塗汙淋漓,以詫家人婦子而已。貧不自謀,家人誚之曰:“何物可憎,徒涴②牆戶,曾不可食,其為畫餅耶!”取筆硯投擲之,欲以怒君,冀他有所為。君不為怒,亦不變也。一日,郡守出教③,訪所謂朱詩人碧潭者。吏人持教喧問市中,莫識謂誰,久乃知其為君也。吏人至門,強君入謁。君衣褐衣,窄袖而長裾,闊步趨府。守下與為禮,君無所不敢當,長揖上座。君所居西郊,僻處田坳林麓之交,終日無人跡。守獨出訪之。老亭數椽欹傾,植竹撐拄,坐守其下。突煙晝溼,旋拾儲葉,煨火燒筍,煮茗以飲守。皁隸忍飢詬罵門外,君若不聞。於是朱詩人之名,譁於郡中,其詩稍稍傳於人口。然坐以匹夫交邦君,指目者眾,訕疾蜂起。而守所以禮君如彼其降,又不為能詩故。守父故與君之父有道路之雅,以講好而報舊德耳。君詩雖由此聞於人,人猶不知重其詩,複用為謗。嗚呼,可謂窮矣!凡世之有好於物者,必有深中其欲,而大愜於心。其求之而得,得之而樂,雖生死不能易,而豈有所計於外。詩之不足賈於時,以售資而取寵,君誠知之矣。若為閉關吟諷,凍餓衰沮而不厭,其好在此也。人之不知重其詩,焉足以撓其氣,而變其所業哉!君嘗謁予,懷詩數十首為贄,色卑而詞款,大指自喜所長,不病人之不知,而惟欲得予一言以為信也。豈其刻腸鏤肺,酷於所嗜,雖無所計於外,而猶不能忘志於區區之名耶?嗟乎!此固君之所以為好也。君既死,予故特序其詩而行之,庶以不孤④其意,豈以予文為足重君之詩於身後哉![注]:①匡廬:即山西廬山;②涴:汙,弄髒;③教:教令,文中指告示;④孤:古同“辜”,辜負。2.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煮茗以飲守 飲:飲茶 B.必有深中其欲 中:合乎C.而變其所業哉 業:從事 D.不病人之不知 病:擔心,憂慮3. 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體現朱碧潭為人所譏原因的一項是(3分)①有發其志,遂學為詩 ②貧不自謀 ③徒涴牆戶,曾不可食④君不為怒,亦不變也。 ⑤然坐以匹夫交邦君 ⑥猶不能忘志於區區之名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③⑤4.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朱碧潭雖放浪形骸,不理會他人譏罵,但還是不能忘懷“區區之名”。B.因為太守的禮遇,朱碧潭的詩開始被關注,但人們仍舊不看重他的詩。C.作者對朱碧潭不為世所重深表同情,同時對其痴迷於做詩表示理解。D.太守之所以不計較朱碧潭的狂放,屈尊禮待他,是因為愛惜他的詩才。5.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1)人亦皆易之,無以為意者(3分)譯: (2)君嘗謁予,懷詩數十首為贄(3分)譯:2.(3分)A(“飲”應是“給……喝”)3.(3分)B(①是說他有志於學詩;④是朱君對家人非議的態度;⑥是作者的慨嘆)4.(3分)D(主要原因是知府的父親與朱君的父親是故舊之交)5.(6分)(1)人們也都輕視他,不把他的詩當回事。(易,輕視;以……為意,“把……放在心上”或“把……當回事”;句子通順。各1分。)(2)朱君曾經來拜會我,懷揣著數十首詩作為見面禮!(謁,拜會,見;贄,見面禮;句子通順。各1分。)譯文:

詩人朱碧潭君,名汶,出身名門,少年時隨同父親出遊,往來湖南、湖北、江西等地,泛舟洞庭湖、鄱陽湖、九江之間,顛簸在波濤之上,認為是壯舉。又登臨廬山,遊賞赤壁,觀覽古聖賢隱居遁世吟嘯詠唱的遺蹟,志氣有所觸發,於是學習做詩,嗜酒放浪。每當酒醉高興,呼叫歡笑,便做以自娛自樂,還說他人不瞭解自己。人們也都輕視他,不把他的詩當回事。他的詩不能在當時流傳,只有在自己家裡的牆壁窗戶上,寫得滿滿的,塗得到處皆是,以此來唬弄家人孩子。自己貧窮得無法謀生,家裡人譏笑他說:“你塗些什麼東西,真討人嫌,只會弄髒牆壁窗戶,又不能吃,難道畫餅充飢!”拿起筆硯往他身上擲去,想以此激怒他,讓他別再做詩,有所作為。他也不生氣,照舊做詩。

有一天,知府出了一張告示,要尋找叫朱碧潭的詩人。差人拿著告示在集市中喊問,沒有人認識是誰,最後才知道是朱君。差人到門,強迫朱君去見知府。朱君穿了粗布衣服,窄袖子長下襬,大搖大擺地去了知府衙門。知府走下座位施禮迎接,朱君無所謂的樣子,作一個揖就坐上了上賓之座。朱君住在府城西郊,地點荒僻,處於田頭林尾地方,終日沒有人跡。知府隻身去拜訪他。他住的幾椽老亭傾斜要倒,用竹竿撐住,讓知府坐在下面。家裡揭不開鍋,撿一點儲備的樹葉,生起火來,煮幾顆筍,燒水煮茶,給知府喝。那些差役忍飢挨餓,在門外罵罵咧咧,朱君就像沒有聽見。於是朱詩人的名字,一府傳開了,他的詩也稍稍有人看了。但是憑藉一個布衣的身份同知府相交,大家的眼睛都盯上了,毀謗妒忌全來了。何況知府所以如此降低身份給他禮遇,並不是因為他的詩寫得好,而是因為知府的父親與朱君的父親是故舊之交,所以與朱君表示修好,報答舊日的交情罷了。朱君的詩雖然由此為人們知曉,但是人們並不懂得看重他的詩,反而以此誹謗他。唉,真可說是不得志了!

大凡世人對於某件事物特別喜愛,必定是這件事物非常合乎他的心願,並且讓他的心情很愉快。他追求並得到這件事物,這得到的快樂,是用生命也不能交換的,哪裡還去理會生死之外的事情呢?做詩不能像貨物那樣出賣,得到錢財,取悅於人,這道理朱君是很清楚的。但他情願關門做詩,雖挨凍受餓,衰病失意,也不厭倦,就是因為這是他的愛好。人們不懂得看重他的詩,怎麼能阻撓他的志氣,改變他所從事的事業呢!

朱君曾經來看我,送我幾十首詩以為見面禮。他的態度很謙虛,談話很誠懇,大概的意思是對做詩是很自信的,不怕人們不知道他,只求我講一句話作為證明。我想他這豈不是如此刻苦專心,愛好做詩,雖然不計較生死之外的事情,但還是不能忘懷於區區的小名嗎?唉唉,這確實就是朱君的所以愛好之深了。朱君已經死了,所以我特地為他的詩寫一篇序言,使他的詩行之於世,希望不辜負他的好意,雖然我的文章說不上能夠讓他的詩被後世看重。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