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手抄報

海底世界手抄報資料

本文已影響 2.7W人 

導語:海洋是地球上最廣闊的水體的總稱。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海底世界手抄報資料,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海底世界手抄報大全

海底世界手抄報資料

海底世界手抄報資料 第2張

海底世界手抄報資料 第3張

海底世界手抄報資料 第4張

海底世界手抄報資料 第5張

海底世界手抄報資料 第6張

海底世界手抄報資料 第7張

海底世界手抄報資料 第8張

海底世界手抄報資料 第9張

海洋的生物

海洋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共同的搖籃。人們普遍認為,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形式誕生在海水中,後來眾多生物逐漸演化並從海洋向陸地發展,才有了今天生機勃勃的陸地景象。

大洋水體是生物生存和發展的理想環境。大洋的生物是豐富多樣的,其動物種類總計約15萬種,植物1萬5千種。按生物棲居條件可分為浮游生物、自遊生物和底棲生物。因光照、溫度、鹽度、透明度、壓力等等因素不同,各大洋各海域的生物群落分佈也不同。太平洋的生物是世界各大洋中最為豐富多彩的,其生物量佔世界大洋的一半以上。太平洋浮游生物單細胞藻類就有1300多種,大洋底部的植被約有4000種藻類,有世界最大的海藻(巨藻,可長達200米)。太平洋動物種類為其他大洋的3到4倍,僅印度尼西亞各群島海域就已知有2000多種魚類,熱帶太平洋軟體動物超過6000種,石珊瑚類超過2000種。

海洋中的生物隨不同深度水層的光線、溫度、壓力而垂直分佈。在水深不超過200米的淺海區,陽光可直達海底,水溫高,又有從大陸來的許多有機質,促使該海區海洋生物繁茂。此水域植物以藻類和菌類為多,也生長一些海草。動物中以各種魚蝦蟹貝為主。如我們熟知的帶魚、金槍魚,還有水母、海龜、海馬、海龍、海綿、珊瑚和海豚、鯊及鯨類等等。200至1000米的水層稱為海洋中層,海水在這裡逐漸變成蔚藍色或暗藍色,光線、水溫、壓力都發生變化。微弱的亮光使生活在這一水層的魚,眼睛特別大或向外突起,或自備發光器,如燈籠魚、星光魚之類。生活在這裡的魚數量雖不及上層,但也有850種之多。其中我們熟知的有比目魚、鯊魚、烏賊等。1000至4000米深處稱半深海層,這裡一片黑暗,沒有風浪衝擊,水溫終年維持在0攝氏度左右。嚴酷的自然環境,使這裡的動物與海洋中層相比,大為減少,僅有約150種。如寬咽魚、深海鰻、鰩魚等。該層生活的魚類,為適應黑暗環境,眼已漸退化變小,甚至成為盲魚。大多數魚類靠發光捕食獵物。藻類植物在這裡已經絕跡。5000米以下稱深海層,這裡環境變化更大,食物更少,但並不是沒有生命。這裡已經發現的有長尾鱈和鼎足魚等魚類及海星、海蔘等。在10000米深的海底,靜水壓可達1000多個大氣壓,生活在這裡的動物身體有著特殊結構,表皮多孔而具滲透性,海水可直接滲入細胞裡,以保持身體內外壓力平衡。它們還可適應攝氏0度以下的低溫。

世界上最深的海溝是11034米的馬裡亞納海溝。1960年1月23日,“的裡雅斯特”號深潛器成功下潛到溝底。在探照燈的照射下,科學家們發現那裡居然生活著紅色的蝦和扁平狀的魚。在萬餘米的黑暗深淵中,水壓極高,水溫只有2至3 攝氏度,有時甚至零下5度。生物靠什麼生存?科學家通過海溝底部海水取樣化驗發現:那種味似臭雞蛋的海溝底部海水中,含有極豐富的硫化氫物質。這種硫化氫多半來源於海洋動物的屍體。很多種細菌能利用硫化氫分解釋放的能量繁殖生長。海溝底部的管形蠕蟲、貽貝等生物能夠吞食這些細菌而生存;而一些食肉動物如螃蟹、蝦、魚等又能以管形蟲、貽貝等為食物。這些生物的糞便反過來又能被一些浮游生物利用;從而形成一種新型的海溝底食物鏈。

大洋洋底的生物是依靠來自地球內部的`熱能,維持一系列生命活動的。這與陸上生物依靠太陽能獲取能量不同。這是生物科學史上的一次具有深遠意義的新發現,是人類認識上的一大進步。

進一步研究表明,這種細菌有奇特的耐高溫本領,能在攝氏250度的環境下生存並繁殖。這對探索其它星球的生物存在是一種新的啟迪,具有深遠意義。

這些深海生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簇簇的紅冠蠕蟲,大的長達2至3米,它的白色外套管固定在岩石上。既沒有嘴,也沒有眼,不存在消化系統,依靠伸出套管頂端的身體過濾海水中的食物。它們的血液格外鮮紅,裡面充滿飽含鐵質的血紅蛋白。

大海中能發光的微生物有70多種,還有一些腔腸動物,如多管水母、大洋水母、介穗螅等。當它們成群結隊從海底遊起的時候,便形成一股光亮的巨流。在海洋發光生物中,有細胞內發光的,有細胞外發光的海熒和火體蟲這類發光生物,都有一種叫發光腺的構造,能產生髮光的特殊化學物質。它們發光時,軀體肌肉收縮,把這些物質排洩出來,在海水裡產生化學反應,發出豔麗的光彩。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