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高考作文

有關高考語文作文合集7篇

本文已影響 2.38W人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考語文作文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高考語文作文合集7篇

高考語文作文 篇1

實現人生的風采前幾日和朋友聯絡,朋友說不想在國外幹了,想回國,我說國內可能你會不適應,他反問道為什麼,我沒說什麼,隨聲附和了一句呵呵,其實,說到不適合的原因不言而喻,我清楚他也明瞭。他說:.要不你畢業後也來迪拜,到時候哥罩著你”,我也不言語,亦隨口附和一聲呵呵,那天和他聊很多,很是盡興。我問他既然那麼想回國工作,那當初為何那麼拼命的爭取去國外,他的回答讓我一下子僵住了,.趁年輕,到處走走,走不同的路,看不同的風景,老了就走不動了,畢竟這一輩子,能夠年青幾回,”我說你真能折騰,也真會折騰。

林子大了什麼樣的鳥兒都有,這話乍一聽來略有些讓人不適,可細細品來著實讓人不得不信服信服,畢竟現實生活中這已然是一種現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所以我們的生活才會如此的千姿百態,不同的選擇有不同的結局,所以我們的圈子才會如此色彩繽紛,轉角相遇誰會紅著臉,誰又會紅著眼,喜怒哀樂全然已是再熟悉不過的事,走在不同的路上,看過不同的風景,遇到過不同的人,經歷過不同的事兒,猛然回首時卻無意間發現,這一路上竟然有這麼多收穫,有這麼多感想。曾經以為平平淡淡的在這個世界的一隅過著自己的小情調,不理會這世界的紛紛擾擾,安靜的在清晨早起,淡然的在黃昏煮酒飲茶,夜幕落下伴著漫天星火讀著容若亦或者是清照,然後枕著燭火入眠,以為這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可是,有時候自己也會不甘落寞,也會不自覺的否定這一切,這般平靜得像湖面一樣的存在是不是活得有些糊塗,沒有色彩,畢竟同樣的風景,同樣的旅途,我們卻不再有同樣的青春。是我的偏執嗎?我一直想去北京,北京那座大城市到底是什麼吸引著我?在上高中的時候我可以給自己一個明確的理由:北京有北大,北大有圖書館,全國最大的圖書館,藏書量最大。於是我渴望去北京,在北京的哪裡都可以,至少我離北大又近了一點點。好簡單的理由,簡單到我自己都懷疑自己是有多傻。現在我不確定了,我不確定要去北京幹什麼,每一座城市都有它自己的特色,武漢也有他自己的特色,我為什麼不留在武漢,也不回柳州?我想現在唯一可以支撐自己的理由是:我想感受不一樣的北京,我想在那座大城市裡做一個安靜的平凡人。在北京同他們一樣去奮鬥,去努力,去成長。在哪個城市壓力都一如那麼大,為什麼不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我喜歡北京,一直喜歡它。在北京遇到一個人,相親相愛,結束自己一生的旅程。不要求擁有太多,只是不要有那麼多無奈,對世界、對生命有一種認知,為世界帶來一些歡樂。

在北京,我也可以過自己想要的生活,鬧中也能取靜。靜中有自己的堅持,是一件完美的事情。人生中沒有那麼多為什麼,我也不相信那麼多為什麼,更不想去想那麼多為什麼。不去爭取太多東西,不太在意別人眼中的功成名就,做內心的自己,沒什麼東西值得太過畏懼。別人的成功也是付出了代價的,總有令自己感到遺憾的,總有不完美。每個人對於這一切都有他自己的處理方式。

高考語文作文 篇2

借書信,平中見奇。

(1)

尊敬的孔子老爺爺:

你好!我是你的一個普通子孫,相隔數千年後斗膽寫信打擾你,不僅為了向你致上崇敬 的問候,而且懷著幾個難解的問題急待你的指教。(《給孔子的一封信》)

(2)

可惡的標準答案:

看到你,我實在是義憤填膺。所以,在憤怒火焰的驅使下,我寫了這封信來聲討你。答 案本是豐富多彩的.,可是你卻偏偏要戴上“標準”這頂帽子。要知道,就因為“標準”二字,發生了無數的悲劇。以下是你的三大罪狀:(《給“標準答案”的一封 信》)

(3)

屈公:

悠悠數千載,安然無恙乎?

每每拜讀大作,或佇立案頭,或觀龍舟競渡,粽投魚腹,不勝感慨系之。思量再三,不 禁為您的結局或曰“下場”抱憾。以您的文韜武略,後世百代能有幾人與您匹敵,何苦為了區區一個楚王,輕擲千鈞之身呢?(《諫屈原書》)

(4)

臣徵言:

臣昨日讀《韓非》見一事:宋有富人,雨大而壞屋舍,其子與鄰翁俱言曰:“室壞而不 修則賊至也。”果之如此,富人嘉其子之惠而疑鄰翁者,何也?子與之親而鄰與之遠也。(《陳情表》)

引名句,起點高遠。

引用名言警句、古詩詞、歌詞等作為文章的開頭,可以營造一種文化氛圍,喚起讀者的 閱讀情趣,同時也豐富了文章的文化底蘊,使文章熠熠生輝。如:

(1)“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壽”。馮友蘭先生曾經說過,屬於海洋性 文明的希臘文明,亦即西方文明,如同靈動的水,如同靈動的智者,追求變革,而屬於大陸性文明的中國文明,卻是一位長壽的“仁者”,是一座沉穩的大山,尊重 傳統,對“變”有天生的審慎。(江蘇考生《永遠的蔥鬱永遠的中國》)

(2)“從諫如流”常被用來形容能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古語云:“古之賢君,其從 諫也,猶水之就下,沛然誰能御之?”由此可見,古人對此是非常推崇的。波蘭的諺語也說:“常問路的人不會迷失方向。”至此,我們是否可以下個結論:從諫如 流,多多益善,聽從一切的諫議?(山東考生《給“從諫如流”上把鎖》)

例1引孔子及馮友蘭的話匯入,例2由古語及諺語入筆,切合題旨,意蘊豐富,既顯示 出考生深厚的文化積澱功底,又展現其靈活駕馭的才思。可見,把自己平時集錦的妙言佳句巧妙地安置在文章的顯眼處,無疑會使開篇文采飛揚,魅力十足。

(3)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元好問的確好問,也很會問。他這一問可謂 一問問千古。多少年來,有多少人在這個問題上徘徊,又有多少人在付出巨大代價後作出了人生最終的答案。但各家之言卻如每個人的臉一樣,各不相同。 (《問世間情為何物》)

(4)美學大師羅丹曾經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 是缺少發現。”今天,受這位富有創新精神的學者啟發,我想說:“答案是普遍存在的,對於我們的腦袋,不是缺少思考,而是缺少角度。”許多時候,我們都迷惑 於問題的不解或徘徊於多解的選擇路口,怎樣走便成了心中的疑團,往往舉棋不定,左右亂傾,這時,就有換個角度考慮的必要,這樣會給你帶來更多成功的機 會。(《旋轉這隻萬花筒》)

(5)古人云:“仁者樂山,知者樂水。”樂山之挺拔峻秀,樂水之輕盈靈動。無怪乎 一條青溪會引來諸如李白杜甫的駐足凝視,會令眾多得志或不得志的文人騷客甘願在此了卻一生,不原再“誤入塵網中”。(《水的聯想。》)

(6)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孟子曰:“若所行似善而非善,毋寧 不為;若所行似惡而非惡,毋寧為之。”匆匆的人生路途,匆匆的行路腳步,匆匆的心靈選擇。在這來去匆匆之間,又應點燃一盞怎樣的心燈?(《心星點燈》)

作排比,造勢磅礴

清代沈德潛說:“歌行起步,宜高唱而入,有‘黃河落天走東海’之勢。”因此,作者 如果在文章的開頭用整齊劃一的句式或一連串的比喻、反問、擬人句,就會形成浩浩聲勢,增強感染力。如:

(1)我看見西子浣沙的漣漪,望見貂嬋戲水的波瀾,聽到紅拂袖水的誓言,聞到虞姬 臨江的哀嘆。水邊的女人,永遠帶著那一份無悔,保持著那永不失去真彩的靈動。(江蘇考生《水邊的女人》)

(2)曾幾何時,在眾說紛紜中彷徨,找不到前進的方向;曾幾何時,在他人的只語片 言中迷茫,缺一雙飛離困惑的翅膀;曾幾何時,沒有選擇堅守抑或聽取的膽量,心中少一片照亮前路的陽光——朋友,別把心灰,別把氣喪,請聽取心靈對真善美的 呼喚,讓心靈之燈為你導航!(江西考生《聽取心靈的召喚》)

例3用一組語言詩化的排比句勾勒出一幅幅水邊女人的畫面。句式整齊,文勢流暢,畫 面清新,意境優美;例4連用三個“曾幾何時”的句式構成排比,從反面極力渲染“迷途”的可怕,突出需要“心靈之燈”導航的重要性。這樣鋪排,形成氣勢,撥 人心絃。

(3)。種子衝破岩層的禁錮,迎向光明;雄鷹穿過風暴的阻遏,飛向雲霄;駿馬突破 級繩的束縛,賓士原野;海燕則衝向更猛烈的暴風雨。(《擺脫束縛》)

(4)、蜜蜂羨慕雄鷹能夠搏擊藍天自由翱翔,卻沒有意識到自己能傳播花粉使大自然 五彩繽紛,果實累累;沙礫羨慕碧玉青翠欲滴價值可觀,卻沒有意識到自己終能成就平坦大道和萬丈高樓;醜小鴨羨慕白天鵝潔白無暇萬般美麗,卻不知道自己正煥 發出獨特的風采。(《是金子,總會閃光》)

(5)、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餘輝,我擁一縷最暖的;灼灼紅葉,我拾一 片最熱的;美美芳草,我摘一束最燦的;茫茫人海,我要選擇哪一種最符合我性情的人生?(《心靈歸屬何方》)

高考語文作文 篇3

喬布斯在年輕時,就已經做到了常人想不到、做不到的事情。他敢想敢做,終於讓人類的第一臺個人計算機誕生了,當時,他並沒有看到個人計算機的商業價值,也不知道微型計算機未來巨大的市場,只是夢想著發明一種人人都能買得起的計算機。在夢想的驅使之下,一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就這樣完成了。更可貴的是,IBM、惠普這種大公司都不敢去嘗試的事,他卻做到了。

其實,不止喬布斯和他的“蘋果帝國”,我們每一個平凡的人和我們為之奮鬥的事業,都需要這種敢想敢幹的精神。一個在事業上有所成就的人,身上必然會閃耀著思想的火花,正如喬布斯說的那句話:“只要敢想,就沒什麼不可能。”如果我們禁錮了自己的思想,成功永遠都不可能眷顧我們,唯有勇敢而大膽地去設想,才能讓一切不可能全部變成可能。

無論我們是什麼人、出身如何,只要我們的思想走在世界的前面,並且,還擁有堅定這種思想的決心,那麼,成功便離我們不遠。俗語有云:“夢想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難免會遭遇困難,有些人因被眼前的困境侷限,不敢設想未來的美好,最後只能碌碌無為地了卻此生。殊不知,那些只是過眼雲煙。只要我們大膽地設想,就能夠激勵自己突破重圍!

經典案例

1971年10月,年僅16歲的喬布斯,在雜誌上看到了一個關於“藍匣子”的新聞報道。這個“藍匣子”是一種可以盜取電話線路的裝置,擁有藍匣子的人自然就可以免費撥打電話了。這個訊息使喬布斯興奮不已。他默默地想,如果自己能夠做成這個“藍匣子”,豈不是可以永遠打免費電話了?然而,這項發明技術,對於一個16歲的孩子而言談何容易,但喬布斯卻敢想也敢做。隨後,喬布斯叫上對電子產品同樣感興趣的沃茲尼克一起設計。在設計“藍匣子”的過程中,他們經歷了很多次的失敗,但每一次失敗之後,他們都會融入更多的創新理念,最終他們完成了自己的作品。看著這個不用花錢就可以打遍全世界電話的神奇“小匣子”,他們既興奮又欣喜。

不僅如此,在喬布斯他們的發明上,還設立了自動啟動的裝置,即不需要開關,一有人撥打電話的時候,它就會自動啟動。雖然這是個不可能被推廣的物品,但卻是喬布斯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創新發明。當蘋果公司創立後,喬布斯在公司的管理上,常常被稱為“瘋子式”的異想天開,可人們又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那就是世界正是在他的這種“異想天開”中不斷髮展前進著。

20xx年,已經46歲的喬布斯,在事業的長河中依然堅持敢想敢幹的個性。從這一年開始,他帶領蘋果公司邁入了被業界公認的“蘋果10年”:20xx年,蘋果音樂播放器(iPod)橫空出世,喬布斯把蘋果公司帶到了音樂的世界;20xx年,喬布斯推出蘋果觸控式螢幕智慧手機(iPhone),頗具前瞻性地把蘋果帶到了手機行業;20xx年,喬布斯又推出了蘋果個人電腦(iPad)和第四代蘋果智慧手機(iPhone4)。

短短10年的時間,喬布斯的敢想敢做,讓蘋果公司變成了龐大的帝國!

高考語文作文 篇4

富蘭克林年輕時曾去拜訪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輩。那時他年輕氣盛,挺胸抬頭邁著大步,一進門,他的頭就狠狠的撞在門框上,疼得他一邊不住地用手揉搓,一邊看著比他的身子矮一大截的門。出來迎接他的前輩看到他這副樣子,笑笑說:“很痛吧!可是,這將是你今天訪問我的最大收穫。一個人要想平安無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須時刻記住:該低頭時就低頭。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

富蘭克林把這次拜訪得到的教導看成是一生最大的收穫,並把它列為生活準則之一,從而受益終生。後來,他成為一代偉人。在這一次談話中他說:“這一啟發幫了我的大忙。”

要想進入一扇門,就必須讓自己的頭比門框矮;要想登上成功的頂峰,就必須低下頭彎起腰,做好攀登的準備。“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謙遜)

高考語文作文 篇5

十六七歲的我們猶如繭中奮力蠕動的蛹,希望扯開緊緊纏繞的絲縷,擁有自己的晴朗天空,親吻每一朵芳香四溢的花朵。

青春是一道明媚的憂傷。我們快樂著,並煩惱著。

可有那麼一天,沉思代替了童言無忌,靜坐代替了奔跑,腦海中飄散的是一絲一縷的愁緒。此時,心變得異常敏感,一丁點的傷口都會讓人感到疼痛。這便是一切煩惱的所在。

也許是壓力過大,每當大考臨近,我睡覺時總會無意識地打呼嚕。可偏偏我的對床是個對睡眠環境要求極高的女孩,有些微的動靜就煩躁不安,難以入睡,我發出的聲響總會時時驚醒她那玻璃質般的夢境。

於是,她便向我毫不留情地扔“炸彈”——電池,可我依舊毫無察覺。於是,第二天,我打呼嚕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眾人皆知。大家的指指點點讓我痛苦萬分,但我只能將這痛苦壓抑在心底,自己品味。

從此,我的高中不再有快樂伴隨,我無法和最要好的朋友在一起,也無法尋覓高山流水般的知音。我遠離了大家,學會了獨自一人吃飯,走路,塞上耳機聽孤獨的樂曲。

有一天,母親來看我,那時正是午飯時間。當她忙著為我張羅好飯後,看了看我躲避的眼神和旁邊空空的座位,眼裡閃現一絲憂慮。我知道母親此時正在為我擔心。

母親看了我一會兒,嘴微微張開,我知道母親想說什麼,便趕緊說:“媽,女兒長大了,女兒很堅強。獨處並不意味著孤獨,反倒使我平靜,能安心地學習。我喜歡這樣的生活。”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說違心的話,我知道我的心在滴血。

母親把手搭在我瘦削的肩頭,掌心的溫暖透過衣服傳了過來。我的眼睛有點潮乎乎的,我趕緊轉過頭,窗外是一些草叢。

忽然,從草叢中閃出一隻紫色的蝶。我感到很詫異,在這乍暖還寒之際,居然有這般絢爛的身影。不知何時,雨絲從天空扯下,纏繞在它脆弱的翼。“快歇歇吧,不然你會垮掉的!”我在心裡默唸。

它依舊揮動著美麗的雙翼向前衝,雖然有點踉蹌,但世界是屬於它的,它就要勇敢地向前飛。因為夢想就在不遠的前方,哪怕現時的憂愁煩惱相伴隨,也要一往無前。

我頓時淚流滿面。

蝶猶如此,人何以堪!

高考語文作文 篇6

對於語文高考的作文一項,數年來皆為輿論之焦點。蓋因應試教育體系之下,因循刻板題海之中,唯此一項可成為學生自由發揮,展現文才之地,作文滿分者似可比舊時狀元及第,嘿嘿,名倚文章著,得失萬口評,故而媒體也是很樂於跟進炒作的。然而滿分作文卻往往不能服眾,至少難以服我。在浮躁的文教領域,目迷五色之際,大概人人都很容易看朱成碧。

憶及當年某人的詩詞,某段時間常被譽為超群絕倫,甚至有稱連李杜都望其塵而莫及的。在我個人看來,其詩詞只能說部分詩詞確有境界,兩三首可稱善,但單從文學角度看並非超一流佳作,至於詩詞超越李杜之評價則有點非愚則誣。那為何有此一說?除個人崇拜等政治因素而外,還有民眾普遍傳統文學素養低下的原因在內,包括一些論者,未必真的十分深通古典文學與詩詞。在所謂破舊立新之際,滿眼看慣標語口號體文學之人,乍見如此依格入律之古體文字,驚為天文,評個滿分也是可以理解的。

沒見識過獅子老虎就大吹藏獒法螺的類似現象,高考作文評分裡也有。無論當年高考的《赤兔之死》,還是如今高考出現的古體長詩,就文論文,若認真地從專門古典文學水平的角度衡量,只能算聊充一格,其中不乏語言粗糙、字詞失當、邏輯不明、文白雜糅、堆砌陳句、體格不純之處,至少在我這個攻英語專業、並未中文出身的非專業人士看來,這些文字並未達到如何佳作之地步,細究起來,得滿分者何故?主考官自身水平和學養不足當然首當其衝。很多主考人員,其古體詩文寫作水平如何?能否準確地為這類文章鑑定評分?是否存在未見北海而望河興嘆之嫌?

鉤深致遠,問題還有——高考作為中國教育中選拔應試體系的犖犖大端,千軍萬馬搶過橋,其弊早為人所盡知。而要使這個龐大體系在不倒的前提之下,最大限度地顯得合理、有吸引力,那麼除了數理方面只能看分數這個硬指標外,高考作文一項大可成為所謂素質教育、傳統文化教育等熱點聚焦所在。各地若作文滿分之學子,即可成為當地教育之招幌,好像就可以凸顯地方人文之盛一般。

所謂上有好者,下必甚焉,高考評分中如此地看重出奇出怪附庸風雅,能寫上幾句皮殼似模似樣的古詩文便是滿分,長此以往,以偏門投機者必然趨之若鶩,阿其所好,以至於如今又有描摹金文甲骨,敷衍成文以求一逞的應考者,完全偏離了語文作文考試之宗旨。那些真正語文學得精到紮實、通觀古今,博覽群書之輩,其慣常作文未必喜作驚豔體、驚人語,是否就難有慧眼識珠?這些學子沒有寫古詩古文,也許乃是出於慎對考試,不敢弄險的緣故,但我絕對相信其中有不少學子有能力寫出無論內容、思想還是文采、格律都遠勝《赤兔之死》和今年長詩水平的古詩文來。

美國如Ivy聯盟的某些名校,若求攻讀文學方向者,其選拔考試也中有personal essay一項,千變萬化也必看其是否通曉英國傳統歷史與文學—文藝復興—20世紀當代文學之方方面面,文字運用是否熟練準確,理據是否充分,思維是否有邏輯,評分中諸多方面不可偏廢,絕非譁眾即可取寵,針對考試包裝個漂亮甚至完美的形式是沒用的。

最後對於高考作文評分,說說我的兩個觀點:

一,語文高考作文評分應重視語言文字之本身,不可完全視同科舉之策論。前幾日滬上有語文高階教師呼籲給有錯別字但題材獨到之作文滿分,竊以為不可:醇乎醇者和大醇小疵之間畢竟有別。作文立意獨到當然好,問題是語文學科的作文考察,豈能將文字書寫正誤的標準一朝譭棄?不給滿分給個高分又何礙?關鍵是語文考試不同於科舉考試的策論,皇帝就當時政、農事、民風等出題,由考生對答對策,以此選官,重視的是論說有見解,見解獨到。而語文考試考的就是語文,那些語文能力真正出色的,未必觀點獨特,對他們也應該公平一些。

二,語文高考作文評分不應以是否吸引眼球論高下。哪怕學生的作文套路就是看慣了的起承轉合,也不能就此認定便是平庸。高考作文評分應更重視那些文筆紮實、言之有物、語言純熟、錘字煉句,將文字與思想駕馭得心應手之作。優秀的作文未必語出驚人,談言微中亦可加人一等;未必鋒芒畢露,含英咀華亦可動人肺腑;未必標新立異,鞭辟入裡亦可操得左券;未必題材出奇,文筆老練亦可佛眼相看;未必搞怪立異,獨具文風亦可各擅勝場;未必徹底文言,善援古典亦可稍勝一籌。這樣去選拔,才是語文考作文之初衷。

說到底,我們的語文高考評分還是要重視學生評價語言文字、寫作能力的本身,切不可搞成單純的“眼球”評分,鼓勵為出奇制勝而投機。明年如若再度遇上氣勢逼人、外表炫目、貌似“可比甚至可超李杜”的詩文,評分的考官們似可表現得更加專業一點,再勿輕與滿分。

或者實在要顯“人文之盛”的話,高考可單開闢一項古詩文賦寫作專案,一視同仁,人人皆寫,方見真章。

高考語文作文 篇7

小女孩趴在窗臺上,正淚流滿面地看窗外的人埋葬她心愛的小狗。爺爺見狀,連忙拉她到另一個窗前,開啟它,讓小女孩欣賞他的花園。果然,小女孩的心情在滿目的鮮花中輕鬆起來。老人拍拍小女孩的頭說:“孩子,你開錯了窗。”

7)一行人在沙漠中考察,迷失了方向,被撂在無邊無際的大沙漠之中。乾糧沒有了,水也沒有了。一個老隊員臨死時把剩下的人召到一起,留給他們一個滿滿的水壺,晃一晃都沒有聲音,對他們說,我是不行了,這壺水你們帶著,記住,不找到新水源,這壺水千萬別開啟。剩下的隊員揹著壺去找水,終於堅持到了那個時刻,他們開啟一直帶在身邊曾給他們無限希望的水壺,結果,倒出來的都是沙子。

靠著渺茫的希望,他們走出了沙漠。(希望)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