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二十年滄桑散文

本文已影響 1.44W人 

曾祖母走的時候,正好八十三歲,在臥床三年之後。

二十年滄桑散文

曾祖母有著怎樣的一生,我並無直接印象,在我朦朧的記憶之初,她便長久地坐在床上了,看見有孩子來,便伸出一雙嶙峋的手。我卻似乎從未靠近,只扒著門框,怯怯地看她深陷的眼窩,和她沒牙的癟嘴。

後來沒多少時日,曾祖母便永遠地走了,出殯那天,下著大雨,我隨著送葬的隊伍,在泥水裡踽踽而行,看著前面漆黑的棺木,幼小的心裡,第一次對死亡產生了一種恐懼,對生命,有了一種認知。

現在我二十歲,正值青春,看似如此。

我也希望如此。

用“滄桑”來形容二十歲的年華,未免顯得矯情。可誰又知道呢?每個人的生命各有不同。人生,這個詞總讓我覺得太硬太長,像一棵老槐樹並不直挺卻堅硬的樹幹,飽經風雨,歷盡滄桑。又似一條長長的道路,明知有終點卻彷彿總也望不到盡頭。然而我才二十歲,是剛在泥土裡探好位置的樹苗,有細高的杆子,還沒有幾片葉子。我才二十歲,我對自己說。

二十歲,我不想談人生。

雖然,對於我的人生,我曾有過千萬個想法,作過無數種打算。

六歲時,在一片縞素中,我知道了人生是一段路程,會有很多人陪你走過,幸運的話,會有很多人為你送行。

十二歲,由於一篇“大逆不道”的日記,連人帶書包被趕到假山池邊“面山思過”,看到水裡青綠的水草,盼望著變為一尾魚,躲到水草裡,不必在意別人是否注意到年邁的奶奶沒及時為我換洗的髒兮兮的校服。

於是,終於“豁然開朗”,為了有一天像魚兒一樣不必循規蹈矩,開始了一個孩子的循規蹈矩。

十九歲,以為終於可以靠近魚一樣生活,沒來得及歡呼,卻忽然發現,魚兒再如何悠遊自在,也永遠擺脫不了對水的依賴。

原來,這世上並沒有絕對的自由自在。

二十歲,看到一句話,人生,就是在自己的哭聲中到來,在別人的哭聲中離開。

二十歲,讀到龍應臺的《目送》,知道了所謂父母子女,不過是一場場目送,所謂人生,真的只是一段段旅程。

二十歲,讀張愛玲,讀蕭紅,學會用一種帶有溫度的冷漠,看人生的'歡樂憂喜,悲歡離合。

原來,這二十年裡不斷經歷著的,便是不斷滄桑著的。

我已經二十歲了,我對自己說。

二十歲的滄桑,無關矯情。

一生的滄桑,也無關悲涼。

滄桑不是年齡的累加,也不是生活磨難的集合。滄桑是一種感悟的沉澱,是一種不斷豐厚的成長。佛曰,人生有前生今世,萬事皆有因有果。或許真的,滄桑是從前世就開始的修行。

或許幼語咿呀,或許白髮蒼蒼,或許身姿矯健,或許步履蹣跚,我們從呱呱墜地,便開始哭,開始笑,開始有憂愁和歡喜,開始得到和失去,開始遇到和告別一些風景。這是一段旅途,一段永遠沒有回程票的旅途。在這段旅途中,我們且行且思,不斷滄桑著別人,也滄桑著自己。

無論現在在哪一種生命狀態,也不論到了哪一個站點,人生就是這麼滄桑著走過來的,還會一直滄桑著走下去。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