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2017年關於清明節的散文

本文已影響 1.3W人 

導語:清明時節雨紛紛,祭先祖關心親人。經歷過生離死別的人,要更懂得愛與珍惜。我們活著的人,都要好好善待與人相處的日子,讓生命不再留下遺憾!以下是清明節日記,歡迎閱讀!

2017年關於清明節的散文

  篇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在這個追憶親人,緬憶親人的節日裡,我們全校師生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到莊嚴的烈士陵園掃墓。

天陰沉沉的,風呼呼的瓜著,地上溼漉漉的,彷彿老天爺都在為烈士們而感到傷心。

不一會兒,我們就到了烈士陵園。來掃墓的人很多,有其他學校的小學生,有機關部門的人,還有司法部門的人員。我們靜靜的張在外面,聽裡面的人宣讀入黨誓詞。

走進烈士陵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人民英雄紀念塔上的八個金光閃閃的大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這八個雄渾有力的大字,就好像是烈士們的精神在鼓舞著我們。

掃墓儀式開始了,聽著主持人的演講,我彷彿看到了戰火紛飛的戰場,烈士們英勇奮鬥、臨危不懼。我知道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多麼的來之不易,它是烈士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刻苦努力,天天向上,用好的成績來報答烈士們。

我們參觀墓碑,有的還沒有名字。在烈士事蹟陳列館裡,是烈士們的照片和事蹟,還有他們的生活用品。

從陵園出來,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用好成績來報答他們。

  篇二:

清明,一年一度都會來!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裡重要的一個節氣!

清明,是人民祭奠英雄先烈,緬懷先烈的紀念日子!

清明,是每個家庭為已故先人和親人們墓地祭掃的日子!

我的母親是在四十一年前的“清明”前四天去世的,可她的墓前卻一直沒有一塊墓碑!這與現下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社會提倡的孝文化,感覺有點不切實際,但這決不是我做女兒的不孝!要說母親故去後沒有過墓碑,但卻也不是事實,也許您看到這裡會疑團頓生……

我的母親是在國家動盪不定的那場政治運動中,因受父親“歷史問題”的牽連,遭受迫害,於1969年秋被迫帶上一雙兒女,下放到離縣城十幾里路以外的一個小山村裡的,後父親也被下放到其他村裡當駐隊幹部,那時我剛滿十五週歲,小弟還不到四周歲,我一呆就是四年多!在此期間母親因前期飽受冤屈,一年多後便積怨致病,不幸在1972年離開了我們,一個年僅四十四歲的生命消失了……

在母親走的前一月,我被村民推薦當了民辦教師,次年冬季我又被推薦上了師範,父親也平反迴歸縣上工作,我們家便自然離開了村裡,1979年母親終於得到了平反昭雪!在1987年前,每年的清明節前夕,我們都會去為母親掃墓。

天有不測風雲,在1986和1987兩年時間裡,我的父親與愛弟先後因病離開了我,那種連續失去親人心中的痛,難於言表,特別是不滿22週歲且沒有成家的小弟,他的離去讓我痛不欲生!後為了祭奠已故親人們方便就在小弟墓旁,把父親的骨灰盒和母親(空位)分別立了塊碑,所以隨後的幾十年裡也就少去了村裡祭奠母親。在我調到市區後的第三年深秋,為小弟去世十週年祭奠,我回去了一趟,還專程去村裡祭奠了母親,這一去就間斷了很多年。

我退休了,時間充裕了,經濟也寬展了,當為兒子成家後,心裡就盤算著還想為母親墓前立塊碑,這個念頭一產生,便成為我心中的一個夙願!於是在去年夏天我又回到闊別十六年的小山村,此時的村莊,已經可以開著小車到村口了,去前腦海裡尚存的村莊記憶已經完全重疊不上了,我環視著:當年的村莊模樣已不存在;替代茅草土坯房的全是磚瓦新房;我找不到當年那口清澈的水井,當村民指著已經填蓋了的地方讓我看時,我才依稀辨認出,旁邊那一座快要倒塌的舊茅草房,便是我們剛遷居來時的第一個住處,我不由地百感交集! 歲月不饒人,老一輩村民健在的.已不多了,少時的夥伴也都成了爺爺輩,年輕的後生和小媳婦們我均不認識,見著了,都得詢問:這是誰家的孩子、媳婦?我感慨萬分!

從村裡通往母親墓地的小路我也找不到了,所以只有在村民的帶領下我才來到母親墓前,七月茂盛的蒿草遮擋著母親的墓地與我的視線,我不由地悲從心起、往事浮現,那一刻我似乎看到了母親憔悴的病容;也在那一刻我想起那綠色搪瓷鍋裡滿滿當當的一鍋雞蛋!母親有病了,她帶著小弟回南方老家去看病,我則留在家裡,那時我們散養了幾隻雞,放工回來,每當看見雞窩裡有一枚雞蛋時,都會小心翼翼地拾起放進那個搪瓷鍋裡,就這樣一枚又一枚,鍋裡的雞蛋逐漸放滿了。雞,依然下著蛋;鍋裡的蛋,依舊在壘著放,那一鍋雞蛋便是我對母親能擺脫病魔、恢復身體的期盼!在那個缺吃的年代裡,對自己只有十七歲的女孩兒來說,也正是長身體的年齡,但我卻沒捨得私下吃過一個雞蛋……

歲月流失了,但記憶依然清晰,當我點燃那一張張寄託哀思的“紙錢”時,那紛紛飛去的“紙蝴蝶”替我向母親訴說著懷念之情;哽咽的哭泣與淚水的流淌是我對母親無盡的思念,因此為行孝道,為故去四十一年後的母親墓前立塊碑,便是我心中認為必做的大事!

雖然從那時到清明節前,我經歷了諸多的不順和千辛萬苦,但在母親泉下之靈的庇佑下,在所有好心人和若干村民的熱心幫助下,清明前,我終於為母親立好了墓碑!乾涸了一冬春的那天,下午2點半時大家剛吃完飯,天空卻飄來一塊厚厚的雲彩,遮住了太陽,且雷聲隆隆,撒下少許雨滴來,我大驚失色,村民們卻說:這雨下不下,這事能有幾顆雨好的很,這是感動上天了!果然少許片刻,雲彩散去,陽光露出,我欣慰之!

下午完工後,村民們點燃鞭炮時,我在“噼裡啪啦”的鞭炮聲中似乎看見了母親的含笑!在焚燒“紙錢”的過程中,我看見身邊旋起的紙灰,我思緒紛飛…….母親必知!

現在當您看完此篇文字時,是否開始的疑團已全部解開了呢?

  篇三:

說起“清明”,不管垂髫孩童、還是龍鍾老太,都會吟起這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轉眼間,清明節又來到,可惜天不作美,讓人斷魂的清明節竟沒有讓人斷魂的雨。今年的清明節,沒有往常的雨紛紛,也沒有路上行人慾斷魂。一切都彷彿與往常一樣,沒有什麼區別。從手機朋友圈看到,有些地方的確真的進入到了清明節的氛圍,踏青、聚會、祭拜,小雨初霽,空氣甚清,微徐徐,黃綠交錯的世界裡,搖啊搖,脫去黃衣,露出綠皮。那一簇簇的鮮,黯淡了一山春色。而我們這裡一如既往的時寒時暖變化無常,但是,儘管這樣,似乎所有的人隨波逐流的進入春天那個節日的角色。

其實祭祀是一種文化,提醒健在的人,記住遠去的人。人們平時不見得會記得住身邊的和逝去的人們,只有像清明這樣的節日裡才會去緬懷,去想起。就跟人們所說人生不長壽,何事不重來?

自古清明遊,騷客賦閒愁。人世有代謝,枉自多煩憂。自嘆人生短短几十載,不憶往事看祭臺。然而身後靈臺一柱香,兒孫晚輩情意長。笑呵呵的談古論今,也許這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踏青,祭掃,彷彿人世間的哀與樂都交織在這清明節。緬懷追思的心緒,清新明快的聚會各種心境匯聚在一起。

恍惚間,想起了見一面我們就少一面這句話。當時聽到這句話莞爾一笑,總覺得是一句笑話,總有我們這麼年輕,隨時有機會見面理由。但是在社會摸爬滾打的我們,突然發現我們真的錯了,時間來幫我們證明了我們是多麼的幼稚,年齡隨著皺紋慢慢的浮現在臉,我們沒有彼此的珍惜,錯過了時間。忽然發現自己好像老了,不知不覺中感到了人生的疲憊。驀然回首時,人生的路上已經走了這麼遠,這麼的久遠。

時間不會停止,生活還要繼續,生命沒有歇息,就必須奮戰,過去的終究過去了,就算有時光機器,發生過的事情也只能成為永遠的回憶,成為歷史;開心也好,煩惱也罷,一切都成為了我們永逝的青春,所以,如果有機會,我們一定要珍惜,因為不知道今天過後下一次的相見是什麼時候。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