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高二作文

有關高二寫景作文集合九篇

本文已影響 2.78W人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高二寫景作文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關高二寫景作文集合九篇

高二寫景作文 篇1

外面的雨不斷的下着,雨珠不斷的拍打着樹葉,而樹葉也不斷的被風吹的嘩啦啦的響。

說真的,有許多人討厭下雨,甚至厭惡他,而我則不同,我喜歡下雨。小雨淅淅瀝瀝,走在鄉間的小路上,走在雨中,不由會覺得世間萬物總是那麼美好、美妙,一切的煩惱都多會被小雨洗禮,帶來全新的你自己,你將無比瀟灑、快活。當雨再下得下的大些的時候,我則會欣賞雨聲,坐在屋檐下,看着那雨珠不斷的下落,天地之間被雨簾連成一片,看那綠景,油光閃閃,看那紅花,耀眼無比,看那農舍,稀稀疏疏的。在那時,路上的行人不斷變少,再也沒有什麼喧鬧,而我則會靜靜思考,思考很多。我喜歡那無比安詳的環境,不會被任何的事物所打破。當下起雷雨時,我則會觀察天空,觀察閃電,傾聽雷聲,看見烏雲不斷的涌來,看那閃電,一明一暗的,傾聽雷聲,我學會了堅強,學會了戰勝自己,我更有了無比大的勇氣。

外面的雨仍然不斷的下着,我耐心的欣賞着,觀察着,等待着。

高二寫景作文 篇2

麥熟季節,鄉村熱鬧而喧囂,幸福以辛苦的方式在大地上和心靈裏搖晃、傳送,古老的勞動,再次呈現出暗藏已久的神性。

秧苗在唱歌

在江南,稻種在清明下水。因爲種子,農村就有了一個永恆的生命。農人必須沉浸於秧田,秧田裏裏外外的春天也就隨了雨露陽光,滋潤着、蓬勃着莊戶人的心。播種,當屬男人的活計,一把一把灑下的是世襲的傳統。在綠開了江南,越過穀雨,秧田呈現無數的嫩芽,一片鵝黃、柔弱、向上,接受陽光和民歌,勇敢的泛青,這便是最初的秧苗了。

我來到秧田的時候,秧苗正一葉葉地掛着露珠。我把目光給了這整齊劃一的秧苗,向上而堅強的秧苗;把心情給了這開闊平坦的綠,生機而從容的綠。我看到晶瑩剔透的露珠泛着亮麗,露珠會意的收藏霞光,又滴落秧田的氣息。我想,鄉村的清新莫非源自秧苗?秧苗的清新莫非源自露珠?在春天,秧苗讓我們昂起頭來,牽手勞動和勞動的光榮。我是帶着化肥來的,水渠則在秧田旁歡唱着。我願意我的勞動茁壯秧苗。

我站在田埂上,看到了秧苗,自然、舒暢。眼前,綠色的秧苗,海洋般波瀾起伏,一首一首唐詩宋詞便在腦海中翻過,每一個精彩在春意中飄動,那成熟和收成便是彼岸了吧。腳下的秧苗齊刷刷地競爭着,向着藍天陽光傾瀉而下,在接近秧苗時便擠扁了,只好鑽到秧苗縫隙,爲溫暖的春意綻放光彩。炊煙在遠處繚繞,以最高的姿勢生活着、瀰漫着、爛

漫着。我在田埂上行走,飽覽着牽手暮春的秧苗和秧苗拓展的風景,仍然尋找着最美的景緻。放眼搜尋着,田頭地邊,多見的是老伯大嫂,每一個身影撐着忙碌,每一個身資綴着風景,難道濃濃的春色是由他們變出來的麼?

那時,挑出第一擔秧苗,正是燕子剪開很多視線的時候。栽插秧苗,真的是農家的基本功。現在,插秧機開進了小路,小路上的笑,打開了農家致富的門。秧苗載插完畢,就有鷓鴣鳥爲夏報幕,換出一套套耕耘的動作,每一個動作都那麼嫺熟和優美!

秧苗昂着頭,以成熟的方式在唱歌,春色就要遠去。此刻,陽光在沸騰……

歲月中,他們同時同自然界進行頑強的鬥爭,逐漸增強了征服自然的能力,人們從自然界取得的生活資料日漸豐富。江河可以捕魚,火山可以取暖煮食,大地可以耕耘收穫,林木可以搭屋造橋,自然界漸漸成了人類社會生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自然對人的這種關係的變化,爲人類的審美創造了必要的客觀條件。同時,就人本身來說,在勞動實踐中也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人的肢體有了製造工具的技能,人的頭腦有了思維的能力,人的語言又爲彼此交往增添了工具。用馬克思的話說,這就是“人本身的自然”也“人化”了。人成了社會的人,成了有複雜的心理活動和社會意識的人。這又爲人類的審美活動準備了主觀方面的條件。人類最初的審美活動,正是在這種特定的社會生活條件下形成的。勞動創造了美。

勞動創造了美,還表現在世界上任何民族的審美觀念都是由生產力狀況所決定的。也可以說,以生產力爲軸心的的社會歷史條件及其派生出的思想文化決定了人類不同歷史的時期的美的觀念。生產工具的創造和演變,使人類能逐漸生產專供供觀賞的裝飾品。原始狩獵氏族以動物的外在特徵或者是關於動物的某種聯想爲裝飾美;農業出現以後以植物的外在特徵爲裝飾美。所有這些裝飾美的每一次演變,都反映着人類物質文明的進步,精神文明的飛躍,說明人類最初的審美活動、藝術活動,正是這種特定的社會條件下形成起來的。而人類的生產勞動本身也有着美的意義。人也按照美的規律來塑造物體。

高二寫景作文 篇3

曾經,這條河瀰漫着孩童婦人的歡聲笑語,還是游魚飛鳥的樂園,裝載着太多太多美好的回憶。可如今,季節的變換、自然的無情以及人們無意識的破壞,它再也守不住了。身上的水被一點一點的吸乾。終於,它變成了一條枯河。河旁的花花草草也都相繼蔫了。而它就這樣沉默着,就像一位癌症晚期的病人,奄奄一息。

但是仍有一棵樹在河旁靜靜地守候着。這棵樹看起來比枯河更加的虛弱,因爲它身上的葉子早已經就掉光了,剩下的只是光禿禿的枝杈。隱約可見的只有鳥兒的糞便和一些卡在枝杈上的垃圾袋。儘管如此,這棵樹仍傲然挺立着。陣陣風颳過,蔫了的花草被連根拔起,這棵樹也在風中劇烈的晃動着。遠遠站着,枝杈晃動的聲音依舊清晰入耳,就像骨頭斷裂的聲音,猛烈的撞擊着我的神經。在風的蹂躪下,一些小枝杈被刮斷在地,但只是一些小小的枝杈,這棵樹依然傲然地挺立着。它或許有些吃力,或許有些無奈,或許有些刺痛,但是它始終沒有倒下。

被風颳過,它身上的糞便和垃圾袋被一一吹落在地。雖然仍未抽出葉子,但此時的它顯得更精神了。而那密密的枝杈彷彿還在晝夜不停息地延伸,延伸。

就算身上只是密密的枯枝,它也泰然直立,努力地活着;就算只有一條枯涸的小河作伴,它也坦然接受,努力地活着;就算只能在狂風的侵略中活着,它也傲然挺立,努力地活着。或許對它而言,只有活着,只有把根堅實地紮在地底,纔能有機會迎接枝繁葉茂的那一天。

只要不放棄,只要心中滿懷希望,只要有與寒冬鬥爭的決心與勇氣,生命中的春天總會到來。

高二寫景作文 篇4

那是六月份的天氣,記不得具體的時限了,只知道那時的天氣很熱。吃過午飯,我光着腳丫朝着門外走去,只求這火熱的天氣能找到一處陰涼的去所。驕陽似火,火辣辣的照着大地,時不時的冒發出蒸汽。這陰涼的去處,也就只有不遠處的林子路數得上了。踏着火熱熱的水泥路,已然感覺不到疼痛了,步行了大約二十分鐘,到達了目的地,天氣熱的讓人身體發燙,這個時候大多數的人應該都呆在家裏吧,睡覺或是看電視。林子路窄窄的,兩邊樹木鬱鬱蔥蔥,看不到人影的所在,不時的吹來陣陣涼風,抖得樹木沙沙作響,令我好生寒磣。

步行數十分鐘後,來到小橋旁,流水潺潺,樹葉飄落,滴答滴答,這火熱的天氣,竟然還可以清晰的看到一個女孩坐在橋的另一邊,我站在橋的這一邊,望眼過去,女孩剛好舉目回首,四眼相交之中,我望向她的臉,看上去十六歲左右,穿着粉紅色的短袖,白色的'短褲,扎着小馬辮,光着小腳丫拍打着岸邊的水,我撤回了視線,蹲坐了下來,也拍打着岸邊的水,偶爾有微風吹來,樹葉瑟瑟發抖,驚起一羣白鶴,忽的一聲,飛上了高空。

火熱的天氣壓得我喘不過氣來,突地,忽狂風大作,樹木被風吹着抖得更加瘋狂了,風過雨及,竟下起了豆一般的大雨,我馬上爬了起來,望向橋的一邊,女孩早已不知去向,怕是已經去避雨了吧。雨越下越大,我已然不想躲雨了,彎曲的髮絲被雨打得無力的垂直了下來,遮住了眼前的視線,擡頭仰望,無力向天,我把頭深深地垂落了下來,看着雨水滴落在河裏,漣起一陣陣的漣漪,然後散去,然後又有,最後全部散去,一次次的聚集到最後的全部失去。我把手藏在褲兜裏,垂着頭,慢悠悠的在這雨中行走着。出來林子路,來到大馬路,路上車子徑馳而過,看不到任何的行人,我低着頭前行着,希望能儘早的走完這條很近但又很遠的旅途。

高二寫景作文 篇5

大山腳下,星星點點分佈着幾個小村落,每個村落裏,羊腸小道繞着屋舍的輪廓把鄰里連在一起。所以,不管在哪,我都能找到家的方向……

外婆家門前有一條小溪流,水清且淺,清澈到可取一瓢淘洗青菜。它像毛筆劃過留下的一痕細線,蜿蜒匯入大河。在家門與大河之間橫着一座拱橋,外婆時常來這橋底下浣衣,細軟的綠藤密密垂下來,像簾一樣,迎風招展。

夏至暴雨,小溪裏水便漲起來,鄰里孩子們把紙船放在水裏,踩着靴子頂着雨。小船循着流水漂下,他們一路指揮,在雨中呼喚彼此,也會像歌贊勇士那樣爲漂得最遠的小船喝彩。

早晨我爬上背後的大山,那時,天空離我很近,大地離我很遠。水霧縈繞,迤邐起伏的山山水水盡收眼底,頭頂的白雲像匠人手中的棉花糖,被牽成一縷縷細絲,她們在一片藍色裏輕輕唱着歌。遠遠看去,那個村落掩在茂樹篁林的黛綠色裏,炊煙氤氳,像雨又像雲。我很喜歡竹,它們節節攀升,直指雲天。秋後,枯葉便紛紛揚揚鋪滿了地,而我最中意的,還是深夏時節。

那時,太陽最靠近地面,溪流乾涸,石板滾燙,趁着外公午睡的當兒,跑到房前稻田對面的毛竹林裏尋竹象——它們粘在竹筍上吸食養分,體殼堅硬,大體橘色與黑色間雜,嘴細長靈活,尤是那兩刃利爪讓人齜牙——一番搜刮,多是意盡而歸。

抓它們幹嘛呢?一是放在盅盞裏,看其像角鬥士一樣搏擊;二是把它們定在竹籤上,聽其嗡嗡飛,也覺得涼風拂面,頗多趣味。那時候,我的世界就在外婆家四周:門前的小溪,院子邊上“喝”過酒的苦楝樹,和西邊矮矮的山坡。

沿溪流下不遠處有一池荷田。天蒙亮時,天空把皎白染進山裏,樹裏,泥地裏,薄霧朦朧里老人披着蓑衣上了樑。空氣裏,清脆婉轉的鳥雀歡歌,一聲嘹亮悠長的雞鳴後,幾隻白鷺拍打着荷葉驚飛,鑽進白茫茫的一片。

清露隨之倒覆池中,母雞領着子女尋覓食物來,我踏重步子把這些毛茸茸的小球趕到一旁。踱步在池塘邊上,我驚知那荷葉已高過我,拉低一片來看,一股溪流傾下,鑽進襯衫裏,又溼了臉頰,瑟瑟而退後,又繼續往前走。細長的莖撐出一柄綠傘,覆上了一層薄薄的紗,翩翩亭亭,遠看去,像波濤翻涌在方塘裏,其間點綴的粉紅更是迷人。

淺青修長的莖頂綴一粒青苞,日沐暖陽,夜採露長,凌晨悄悄綻放。由下披蔥裙,青綠至玉白,然後白漸及粉,一瓣瓣花葉似船,靜飄下水,泛細紋,停於汀州中央,不必爭渡。待花葉飛盡,便撐出高高的碗狀蓮蓬,點點黑斑下密密麻麻嵌着蓮子,擠滿了小小的空中樓閣。

剝開蓮蓬,圓圓綠綠的殼下原來裹着白白胖胖的蓮子。剔去蓮心,放一粒進嘴裏細嚼,口中恰然清爽。不知聽誰說,把蓮心種下去可以收穫蓮花,我試了試,等了好久,直到那地方鋪滿了浮萍才死心。

傍晚,池邊李樹上蟬聲漸消,院前稻田裏蛙聲一片,雞棲樹上。太陽也疲倦了,重重垂下了頭。外公搖着蒲扇踱步着,我跟在旁邊,他沿路照看莊稼,呢喃着接下來幾天的農活,而我只享受着這難得的一絲涼意。他們的一天總是平淡,一碟鹹菜下一碗青菜白麪。

宵夜後,祖孫三人在院裏搭上三隻木凳。“月亮好尖啊!像鐮刀一樣。”老一輩說莫看那彎月,會割耳朵,所以我就只是望着夜空裏的繁星點點,尋找最亮的那顆。星河鬥轉,如亂花迷眼,綴在無垠無涯的浩瀚裏。

我們也像這遙遠的星辰,孤獨的閃耀着,只是不管在哪,我們都能找到家的方向……

高二寫景作文 篇6

山擁九峯,水帶嘉陵,據山川形勝,巍巍兮,廣中高臨萃。莘莘學子,夜寐夙興……

——題記

這裏最美在早春。三月裏,斜風細雨,新燕銜泥掠天際,青山攜綠叩窗扉。

三月的校園,如同一匹江南織錦緞,零星的花點綴在上面,紅的似火,黃的似霞,白的似雪。一層疊着一層,恰似陽光三疊,意蘊非常。不知是哪一場春雨喚醒了這麼多朵精魂,將這裏妖嬈。花開滿枝頭,整個春天都在校園裏迴盪,微風送來一縷又一縷花香。用“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來形容再合適不過了。

這裏有亭臺軒榭,檐角高高的翹起,流水淙淙,穿過竹林亂石,流淌在蓮葉下面,不知是不是因爲我錯過了花期,從未有幸得見花開,倒見了許多“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的風味。亭臺邊有紅木橋,細柳柔柔地在上面,隨風搖擺,款款深情而舞,卻不知是從何人手中裁出。“清風細柳徒相惜”說的大概就是這樣吧。

這裏有梧桐大道,閉目細聽,春天在這裏踱步。一抹新綠,正趁着微風不噪時悄然爬上枝頭,鮮嫩的鵝黃點綴着梧桐大道上的葉片,也許就在某一個不經意的瞬間,春天就會往上潑一桶翠綠色的水彩。

這裏有荒草園,在斷牆角種植着一棵高大的梧桐,籠罩了整個草園,如一把巨傘,直插雲天。樹上面棲息着各類鳥兒,是不是繞過天際,再飛回來,一圈一圈不知疲憊,卻驚落幾片昨年的枯葉。這情景,倒是讓人想起那句“平地清風驚老燕”,只可惜不曾有一匹踏花飛馬讓我奔馳,好一日看盡這長安花,也增幾分“踏花歸來馬蹄香”的意境。

閒暇時,便捧一本書到竹林,可惜爲了竹葉不傷到人,竹枝被綁在兩邊,本是春色,倒是少了幾分渾然天成的美。我經常在小假時消磨一下午的時光,“偷得浮生半日閒”。在那裏,我享受着書中的清風與明月,山光與水色,碧海和晴空。陶淵明的菊花點綴着校園,龔自珍的紅花落在腳下的泥土裏,張泌的翠竹在頭頂上輝映出斑駁,溫庭筠的潺潺流水在紅木橋下泛起輕輕的波瀾。

忽而,老教學樓的窗戶裏向外涌出了一陣讀書聲。便出現了放白鹿於青崖間的旅者,三分劍氣,七分月光,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大江東去浪淘盡”,不爲“蠅頭微利”觸動,只願滄海濟蒼生;三月裏的春風吹起簾子,驚起一灘又一灘鷗鷺,“掩重門”,不由得人不斷魂。和着春光,甚是動聽。

這是我們的校園,這裏有“榮曜秋菊”的美景,也有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的學風;還有“概括於壇內,濃縮於眼前”的深厚文化,我愛這裏。

乘一匹快馬,趕上春風。讓他留在這裏就好,讓我愛的這裏獨佔一樹春風,享受天地韶華。

高二寫景作文 篇7

斜陽古道接輪蹄,明月扶疏屬柳西。 橋上行人橋下水,落花尚自怨香泥。

——《二十四橋》

如今,揚州,在高樓的掩映之下,彷彿罩上了一層花花綠綠的面具,我說,那個摘下面具的揚州更美。我生於蜀岡,戀着那靈動曲折的巷。他們永遠不會消失。現在,我的這種情結在我記憶中紮根,一種遠古的思想慢慢填滿我記憶的溝壑,揚州正用她的靈氣慢慢的滲透我。

對於巷的回憶

我終於可以又一次走在青石板小巷中了,彷彿回到童年一般。穿過了揚城的喧囂,避開了人情的紛擾,獨自躑躅於揚州小巷,路邊的野蒲公英不知道換了多少茬,我也不知道我待了這種情感多少年,牆角的苔蘚綠了黃,黃了又綠,唯有小巷深處的那株桃樹,一年又一年開着同樣的花。

巷,拖着沉沉的夕陽變的賦有了韻味,一位對揚州巷很有研究的老人童嘉通(曾爲其做了近百首詩歌)說:“ 每一個巷子都有文化”,我探訪揚州巷也都是一些普通靜謐的小巷,我報不上她那優雅的名字,但卻像老朋友一樣熟悉,也許只有一個揚州人才有如此情感吧。踏着鋪在地上深陷入鬆軟泥土的石塊,感覺自己好像被清風給帶走了。呵呵,或許吧,我與這條巷也有說不清道不明的緣分呢。

巷子兩邊各種老宅,走進某家老宅,不算太明亮的房間,花格窗中僅透出了的幾道光線,甚至可以看到空氣中的浮塵,略帶黴味的氣息,笨拙的櫥櫃,平靜而又嘮叨的檯鐘,還是那個樣,還是那個陌生熟悉感覺,還是揚州獨特的風味。桌上一杯清茶,映着淡淡的光線,顯出黃綠,乾癟的茶葉在水的滋潤下,膨脹擴展,水流茶轉,上下浮沉,幽幽間有那麼一絲茶香。有點活力的,該是那主人的一缸金魚,安靜而又低調的遊動着。

我不禁思索起來,我有的時候真羨慕它們,沒有遺憾與抱怨,只需要矜持的活着。可是,寧願做一個人,去感受綠揚風味。

巷因家而美,人因巷而生……

蜀岡——永久的情結

生在邗江蜀岡,即爲這裏的魂,對於這剛剛百米出頭的小山,讓我不得不想起“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這裏確實出過神仙,唐代鑑真東渡,是日本律宗的開山祖師,仙風道骨,聞名遐邇;北宋的歐陽修居大明寺平山堂,居處稱“仙人舊館”,蘇東坡詞言,“三過平山堂下”,“十年不見老仙翁”,歐公確實是北宋文仙。

舊蜀岡,對於我也許只能從那些泛着微黃的老書中才能瞭解。我無法融入東坡抑或是歐公那個年代,領略到舊蜀岡風致,但恰恰是這一份無法倒流的夢囈給了我永久的情結。

酷暑的午後,我蹬着一雙布鞋漫步在揚州北郊,也會發現那城裏的高樓掩蓋不了蜀岡的蜿蜒綿亙。蜀岡之上,平山堂西,則是西花園,亦稱“御園”。步入園中,園中的景色本已十分迷人,再加上歷朝歷代的能工巧匠堆疊修正,形成非常精緻的人文景觀。不知不覺,就走到了湖面東南角,堆疊着一座黃石假山,臨水而起,下依池波,四面堆疊成險壁峭巖,底部好似若干年流水衝擊而成,登山巔鳥瞰全御苑,繞道欣賞池小汀,我頓時感到無比愜意。

這兒的景真美,空氣真好,然而當我又想起了我曾經看過的濟南的老泉,過去的良辰美景如今都成了虛設,那種極致又有如圖片一般的美麗永遠變爲了回憶或者掛在了博物館的牆壁上……這也僅僅是無謂的擔心,我美麗的蜀岡一定會保住她的風情,並用她那不同於濟南老泉的方法銘刻在每一個人心中。

我時常會陷入深深的思考,對於現代人和過去的人他們在看到這一情景時,情感是一樣的嗎?城市在不斷的進化着,也終將由那質樸的模樣變得成熟而有魅力,這唯一不變的也是揚州人們,無論過去還是現在,留在心底的那生生不息的蜀岡風韻吧……

巷,四方縱橫,能夠編制好我對她的夢想;蜀岡,嶄露頭角,可以引發我奇特的思考,或許閉上眼,我不會忘了一切,或許他們也休想從我腦袋裏溜走了,恩,但願揚州她可以在侵蝕我一點,好讓我再加深對她的愛。

親愛的巷。

親愛的蜀岡。

親愛的揚州。

高二寫景作文 篇8

霧,秋天到了,霧也像精靈似降臨到這個世界上。早晨,騎車走在上學的路上,最美麗的風景便是那片白茫茫的霧了。遠遠望去,霧就像一條條無邊無際的白絲帳,有的平鋪在田野上,有的橫截着一條條小路。從霧中穿過時,就像身入仙境一般,四周瀰漫的霧氣像“仙氣”似的,還看的見霧珠從身邊輕輕地飄過。那種感覺真是不錯。從霧中出來,只覺得兩眼朦朧,用手拭眼時才感到霧氣聚成的水珠已不知不覺地在我頭上停留。有時在朝陽的光輝照耀下,霧就像染上了色,更顯得聖潔、高雅,讓人喜愛。

天,我最喜歡仰望着天,感覺天的顥大,秋高氣爽。在空曠湛藍的天空中,有時成排成卷的天使天空浩大的氣勢更加突顯,有時天空中萬里無雲,偶爾只有幾隻小鳥歡叫着飛過。觀看這樣的天,心裏總會覺得平靜,並且有一絲歡樂。天是如此之寬廣,讓人感到它可以包容一切,同時也啓示人要有寬廣的胸襟,不要爲名、利等使自己的心胸變得狹小。

風,風是秋天的使者,它吹香了桂花,吹紅了楓葉,也吹黃了稻田。秋風沒有春天的柔和溫暖,更沒有冬天的凜冽寒涼,卻有着自己“秋”的特色,有着自己的溫存。陣陣秋風從身邊吹過,不知不覺感到了絲絲涼意,感到深秋即將降臨。漫步在田間小道上,隨着風從身邊拂過聞到的是鄉間特有的泥土的芬芳,似乎還夾雜着豐收喜悅的味道。

田野,又是一個豐收的季節。大自然賦予了大地享受金黃的權利,田野裏的水稻被沉甸甸的稻穗壓彎了腰,秋風吹過時,稻穗就像波浪似地翻滾着。最高興的當然是那些臉上寫滿滄桑的農民了。有的稻田中,機聲隆隆的收割機已經開始工作,人們又要開始準備着度過這繁忙的收穫季節了。

生活是美麗,大自然是美麗,只要用心去體會,相信不同的人會得到不同的收穫。

高二寫景作文 篇9

夸父的腳步落進了地底,隱藏進了陰雲背後的陽光開始精疲力盡,世間萬物漸漸地冷了下來,暗灰色的視野籠罩着蕭條的大地。從十二月開始,氣溫直線下降,捲進身體裏的寒流冰凍着靈魂。孤獨的蘆葦在四野寂寞地揮手,一個人的腳步遊離在青石板路上,說不盡的冷冷清清。

冬的溫度開始衰竭,肆無忌憚的風席捲寒冷傲然行走在蒼茫的大地上。四處飛舞的塵埃,逐漸消瘦的枝葉,徒勞地在蕭蕭風中作無謂的最後掙扎。

靜立或者搖動,那不是一棵樹能夠自主的。芳草用微弱的氣息守住呼吸,不知名的鳥兒呢喃低鳴,歲月的心跳恪守冬季獨有的莊嚴。

走進田野,走進荒涼的十二月。暗沉沉的天穹下裸露出冬的脊樑,枯竭的河流日以繼夜地私語,殘破蕭條的大地上,萬事萬物的靈魂寂靜無聲。

用眼睛去感受冬季,那是一幅淺淺的水墨畫。目光所到之處,一片枯敗貧瘠。更遠處的山失去了往日的色彩,悽清落魄而毫無生機。

用耳朵去感受冬季,那是一首淡淡的古箏曲。迷茫傷感的音符,被風的纖手細細彈奏。張開耳朵,聽一片河山輕輕奏響悽婉憂傷的音韻。

關於冬季的意識,應該從一股寒流開始。在這一季冰冷中遍搜各種冬的印象,奈何所有心事紛紛冰凍,思想拐角處一切回憶通通退讓。

站在冬季的風口,看漫天飛舞的枯葉和塵土在半空中翩躚,看微弱的陽光從這個山頭爬到那個山頭。不覺生出了許多黯然傷懷的情結。躺在冬季的懷裏,聽枯枝敗葉在不遠處悉悉索索地呻吟,聽風的號叫從這個地方輾轉到另一個地方。便無端生出許多的情懷來感嘆季節的無常。

心,開始莫名地惆悵。身體裏的水分,祕密風乾。空蕩的天穹下,感覺自己好像成了一粒隨風飄擺的塵埃,不知所措地徘徊在偌大的曠野裏。

心緒,陡地沉重。陰雲裏堆積的感傷暴露在冬日的陽光之下,冷空氣中淒涼的思想被歲月的光陰一一丈量。一座鐵塔,橫亙在冬季的腰間。

前進或者後退?彷徨的腳步僵直在風中的曠野。起落不定的枯葉譜寫着此時此刻的心情,一根根紫外線,無法觸及最冷的心裏。

心事徘徊不定,思想徘徊不定。當我沉睡的思想被冰封,那枚時光的書籤就掉落在茫茫的天地間,伴着風聲一起淹沒在冬季冰冷的氣流之中。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