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高一作文

我的高一作文彙編八篇

本文已影響 2.02W人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的高一作文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的高一作文彙編八篇

我的高一作文 篇1

我和青春有個約會,明天就要見面了,我該怎樣打扮我自己呢?

凝視着書架上一本本我用過的教材,總在不經意間發現語文課本比其他教科書略泛黃一些,大約是經常翻閱的緣故吧!

初三以來,學習壓力明顯加大,我只能在週日的下午,抽空捧上一本課外讀物,不論厚薄,躲在陽臺一隅,安靜而貪婪地閱讀着,讓思緒飄向文字間描述的各個地方。

我曾爲堂吉訶德的種種怪誕之舉捧腹大笑,也曾爲斯克魯奇次次吝嗇行爲深惡痛絕;曾爲約娜那不幸的婚姻扼腕嘆息,也曾爲杜洛華投機成功憤憤不平……

輕輕翻開那一頁頁泛黃的書頁,字裏行間的課堂筆記將我記憶的閘門打開,老師咬文嚼字、品析文本的聲音在耳畔迴響,那麼輕切、那麼熟悉!我下定決心,要穿一件米黃色的風衣。

我在房間裏踱步,這間我的小屋,每次遇到難題我就起身,從門踱到窗戶,七步;從窗戶踱到門,七步,幾個反覆後,常常會有頓悟的現象。今天,剛踱兩步,角落裏一團翠綠吸引了我。哦,它是一株豆苗,那翠綠的顏色分明在訴說這一個生命的傳奇。

初二下學期,我參加生物實驗大賽,課題是研究植物的向光性。那天,我興沖沖地跑回家,選擇碗豆種子爲實驗對象,由於精挑細選的綠豆全是飽滿的,光是泡種就花去五天五夜,發出的胚芽不過兩三毫米。我焦急而又細心地將它們移栽到小花盆中。一天、兩天、三天過去了,花盆中鬆軟的泥土裏竟看不出一絲生命跡象。我整天憂心忡忡,擔心豆芽夭折。只盼到交實驗報告的前一天晚上,豆芽的嫩莖才長到三公分,兩片小葉還不足半個指甲蓋大呢!那晚我躺在牀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眠。晨曦微露,我悄悄起牀,來到陽臺,蹲下身子,呀!我的豆苗長高啦!葉片已經接近硬幣大小了!多麼不可思議的生長速度啊!這是一株植物的生命,這是我內心的希望,這是我細心呵護的安慰,這也是我觀察實驗的樂趣!

眼前的這抹翠綠,比那年的鮮亮許多,哦,這生機勃勃的綠色,我怎能不心動?我要繫上一條翠綠的絲巾。

起風了,窗簾在眼前輕輕地掀起又緩緩地落下。我信步踏出房間,來到陽臺。晚風悠悠,夜涼如水,仰望天空,幾點星星調皮地眨眼,只有深藍的天幕與我長久對視。

我曾一遍又一遍地問藍天,亦是捫心自問,究竟我“胡爲乎遑遑欲何之”?我想去一方自由之土——在那裏,沒有題海的波浪,沒有汽車的囂叫,沒有大人的嘮叨......我堅信藍天深處是會有這麼一片神祕園的。

每當我這麼問時,藍天總會閉上眼睛,讓我自己思索。

現在我想好了,我要穿一條深藍色的牛仔褲。

......

萬事大吉,我也該睡覺了。躺在牀上,“冬睡沉沉擁暖衾”,夢想着明天的約會,嘴邊劃過一抹幸福的微笑......

我的高一作文 篇2

人們潛意識中,打掃、整理是女孩子做的事情,而在我們班恰恰相反。各種班務大多都是由男生來完成的,並且效率十分的高。男生每天到校最早,到校就開始忙活了,直到課間,人家課間十分鐘都是結着伴兒的玩兒,而我們班的男生卻是結着伴兒的擦黑板,整理教室,每節課下了都會看到男生們在講臺上勞作的身影,首先是擦黑板,不用說,那黑板擦的呀,都快比鏡子亮了。擦完黑板,還有一系列後續工作,列如整理講臺。把每一塊抹布疊成豆腐塊是他們的標準,把每一寸角落收拾的沒有一絲灰塵是他們的終旨。正是他們的這種認真,細緻的品質,才得以讓每位老師進班上課都有一種說不上的愉悅感。

說實話,有時候我也會覺得自愧不如,身爲一個女生,盡然做不到男生那樣細緻。但這不正體現出我班男生的優越嗎?

高一:溫垚禕

在如今這個天天都在不斷變化的時代,人人都需要一些好的品質,才得以在社會中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好品質是與生俱來的,也是在自己不斷積累中獲得的。正如我們班的男生,他們身上就有些令人欣賞的品質。

除此之外,風度,是我班男生從不缺少的。每次大課間我們都會成羣結隊的去室外踢毽子或打羽毛球,每當女生要玩兒時,無論什麼時刻,男生都會主動的把器材讓給女生。有時女生擦玻璃,男生也會幫忙洗抹布。還有好多舉不勝舉的例子。契訶夫的一句話說得好:對一切事情都喜歡做到準確、嚴格、正規,這些都不愧是高尚心靈所應有的品質。這不就是在說我班的男生嗎?

一個人身上必須得擁有些優秀的品質,即使自身沒有,也要去學習,並且最終擁有它。就像我們班的男生身上具有的獨特的優秀品質,的確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我的高一作文 篇3

有人喜歡南宋豪放派的蘇軾,有人喜歡憂國憂民的陸游,有人喜歡被稱爲“詩聖”的杜甫……而我喜歡被稱爲“詩仙”的李白。

浪漫主義詩人李白,一生寫下無數詩篇,讓後人景仰。我喜歡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從這裏可以窺見祖國的名山大川是如此的雄偉壯觀;我也喜歡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從這裏可以看出李白與汪倫之間那深厚的友誼;我還喜歡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從這裏可以品出李白那濃濃的思鄉之情;我還喜歡李白的“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從這裏可以讀出李白那豐富的想象力。

除了他的作品,李白名字的由來也很有趣。相傳,他父親愛子心切,一定要讓李白的名字不同凡響,所以直到七歲李白都沒有正式的名字。一年春天,李白一家在院子裏賞花,父親有意考考兒子的本事,詠了兩句“春風送暖百花開,迎春綻金它先來”。說完,就讓她們母子倆續上。李白手指李樹,脫口說道:“李花怒放一樹白。”父親連聲叫好,心裏一動:這句詩的頭一個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嗎,最後的一個“白”不正說李花的聖潔高雅嗎?於是,他就給兒子取名李白。

李白的去世也很特別。他不是愁死,不是病死,也不是氣死,而是醉死。相傳,一天夜裏,李白喝醉了酒,搖搖晃晃地走在山間小路上,發現月亮的影子在河裏,心想:奇了,月亮怎麼掉在河裏,我要把它捧起,掛上天去。可是月亮沒掛上去,自己就被淹死了。雖然酒能讓李白寫名詩,但是卻也把他自己給灌死了。

這就是我最喜歡的詩人,他斗酒詩百篇,不平凡的一生和那非同凡響的名字,讓我對他深深崇拜。我認爲論誰是唐代詩人第一人,非李白莫屬!

我的高一作文 篇4

在初中的時總覺得高中離我是幾百裏後的事情,卻不料時間過得太快,我還來不及珍惜初中那三年的時間,那三年的友誼就進入了高中。

如果說小學年少太無知不懂世界那麼大也不知道未來會有那麼多的煩惱,相信着世界有潮人這一類人,那麼我認爲小學是暖色的,因爲它是我青春當中最天真的時期;如果說初中是剛剛進入青春期,我們都是十三四歲的少男少女還不太會爲自己的前途未來所迷茫,走投無路那麼我認爲初中是彩色的,因爲它承載我青春中抹不掉的時期;如果說高中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因爲你該爲你的將來做打算,那麼我認爲高中是黑與彩所結合的,因爲它代表着我們不再是小孩而是邁向大人的重要一步。

初中時期的好朋友很多個,下課的總是三五結伴地說着有的沒的。初中時很討厭學校,討厭食堂卻不曾想到中考真正結束的那一天卻發現自己竟那麼喜歡那個曾叫做“地獄”的學校還有那個班級。當時對未來還是迷茫的,不知自己讀哪所學校如同迷路的兒童等待着一個人牽引他回家。

剛進入高中,曾很迷茫一切都和初中不一樣了,好朋友也就那麼一兩個,接觸的人和事物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再後來發現是自己成長了,以前交朋友如果能夠一起玩就是好朋友了,而現在要的不僅是能玩得起來,還要真心交談的人。“朋友不求交得多,但求教得精”這句話真的說到我心底兒去了。你的朋友再多,但你要相信真正在你落魄時候伸出援手的纔是真的摯友,而在你風光時討好你的只是狐朋狗友。狐朋狗友再多也抵不過一個摯友。朋友是你青春當中的一味添加劑,他會給你的人生畫紙上增添出紅、黃、藍、黑,她會成爲你離開家後堅強的後盾。未來的十幾年中,你的朋友會越來越少你人生的色彩也將變得單一,在你還未老去時請保持住自己青春的顏色!

“青春”這一詞是無形的,但它總會出現在有形當中。比如當你聽到別人說你居然長這麼大了,你會發現自己真的已長大了,你的父母已滿頭白髮,這就是“青春”。

我的高一作文 篇5

我,15歲。15歲的我,15年的夢想,15年的收穫……漫長而短暫的15年,我學會了許多,但也失去了許多。我似乎失去了一件好重要好重要的東西。它的.失去,使我陷入深深的懊惱。它是什麼?它在哪裏?我還不問道,何時能去尋找,尋我失去的世界。

沉思之春

我總認爲春天是沉思的季節,反省的季節。 我帶着70分的物理試卷興沖沖地往家走。物理我一直不好,考試常常“落第”,誰料想這次竟破天荒考了70分。雖說有許多人超過我。但也有一些人在我後面,可謂“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啦。這不,我放學後趕快向母親報喜訊嗎?

屋裏靜悄悄的。我這纔想到,母親不會這麼早就下班的。 但上三年級的妹妹怎麼還沒回來,不是該放學了嗎?我輕輕打開了房門,意外地發現她巳經睡着了,臉上還有駐着亮晶晶的東跗、那是淚痕。我驚奇了,靠近了她。發現她肘壓着一張滿是淚痕的數學試卷:97分。我惝然了,手不由自主觸摸到我那一張70分的試卷。望着妹妹那晶瑩的淚珠。

“你不感到羞恥嗎?你使是我嗎? ”我反問自己,責備自己,“你便是小時好勝的我嗎……”

我隱隱約約意識到我失去了一種東西,只是隱隱約約。

灼熱之夏

我覺得這個夏天很熱很熱。

我騎着車於去買冰糕,掏錢吋一個5毛錢硬幣調皮地滾進了污水溝。我沒有去撿也不想撿。“大哥哥,你的錢! ”當我咬着冰糕就要走時,一個清跪的童音在我耳邊響起。扭頭一看,一個小男孩,胖乎乎的手上捏着那枚沾滿污泥的硬幣。 “討厭。’,我一手將硬幣打飛,燈起車子就走。回頭看時,那個男孩咬着嘴脣仍站在那裏,我突然覺得臉很燙,頭上沁出汗珠,雖然我還在吃冰糕。

“你把它丟掉了。” 一個聲音說,它是什麼?我不知道。

苦悶之秋

我去看錄相,但母親並不知道。

我回家已經很晚,母親一直在等我吃飯。“怎麼今天晚上放學這麼晚? ”母親輕輕地問。“噢,不是,我到同學家裏去了。”我想我的回答肯定會引起別人的懷疑,但母親沒有起疑,只是溫和地說,“快吃飯吧,飯快涼了。’母親爲什麼沒起疑,也許我在她的心目中還是小時候誠實的我。可母弗親你想到沒有,你的兒於在剛纔竟騙了你呀!是以你的信任而騙了你的!母親一一

那頓飯我吃得很苦很苦。爲什麼小學時我那樣誠實,而現在卻變得這樣呢?噢唉,過去擁有它,而現在卻沒有了它……

我似乎知道它是什麼啦!

懺悔之冬

冬天常下雪,冬天路很滑。 這可惡的雪使我將一位老太太撞例在地上,她呻呤着,沒有起來,似乎傷到了哪裏。我當時就愣了,腦子思想的是: 我得賠錢嗎?我攙扶她起來嗎? ”在朋友們慫恿下,我倉皇而狼狽地逃離了現場。

晚上我失眠了,邪惡與善良衝突得很厲害。但大錯已鑄, 因爲我當時逃跑了。我想,如果我,很小,就不會跑了。不知道爲什麼,我又想到小時候,這似乎又是那個“它”有關0。我夢見了上帝,他沒有懲罰我,也沒有讓我下地獄,因爲他回答:“你還不算太壞,因爲你知適自己失落了很重要的東西!”

找到了什幺

我失落了什麼?尋找着什麼?我先落的是童心,尋找的也是童心。我將拭去童心的灰塵,將它的純真,它的善良,它的誠實永遠永遠保存着、保存着。

我的高一作文 篇6

我現在可是越來越不講究了。在食堂吃完飯,要是身上沒帶紙,我會找個“人煙稀少”的地方用“拉弓射箭”法通過衣袖解決嘴上的油和飯。當然,這種情況一般只限於星期五,快要回家換感覺衣服了嘛!

曾經買過一本書,叫《假裝的藝術》,顧名思義,它的大概內容就是教你如何假裝,如何假裝成一個很有品的人,比如教授給你書皮學,讓你背上幾個格調很高知名度卻不怎樣的葡萄酒名,這樣你就可以再衆人面前侃侃而談,儼然一個大學究,讓人敬佩。

大概因爲我是一個正直的人吧,這本書沒翻幾頁就果斷送人了。這是第一本讓我極度憎惡的書,我的觀念是:品味是裝不出來的,哪怕上身古奇下身阿瑪拉,倘若從嘴裏吐出的不是有用的話而是痰,那麼這還是一個下里巴人。

記憶中,我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打扮過自己,甚至沒有刻意整理過頭髮,如果哪天早上一覺醒來發現頭髮翹得實在是不對稱了,我纔會打溼手捋一捋。正是如此,我也十分不習慣在我面前過分打扮的人。

新教材後面不都是配了一張光碟嗎?有的人找到了用處,把它當鏡子使。我旁邊有一公,做起事說起話來大大咧咧風風火火,可沒想到卻也有一顆愛美之心。上一些課時,他便對着光碟,帶着少年維特式的煩惱去擠臉上的青春痘。我在心裏很不好意思地笑:“就這張臉,上邊多一顆痘少一顆痘還真看不出差別咧。”

寫這篇週記的時候,我腳上穿的是印有NIKE的毛絨拖鞋,身上穿的是實在不好意思穿到學校裏面的幾年前買的童裝,可是我卻不以爲然,因爲什麼?因爲不欺少年窮嘛!

我的高一作文 篇7

“愛國、創新、包容、厚德”,簡簡單單八個字,卻能夠反映出北京的精神和涵養。作爲一名正在爲奮鬥的“新北京人”,我不僅要認真思考一下我眼中的北京精神。

  精神之核心——愛國

北京,中國的首都。62年前,在這裏舉辦了開國大典——從此,新中國站起來了。見證着中國重新騰飛的北京,也被定格在了中外記者的相機裏——天安門城樓上主席的笑臉、廣場上廣大勞動人民的歡欣、將士們浴血之後的泰然… …無不在北京,無不在宣告着他們對這個國家的熱愛。歲月流逝,到了今天。今天的北京,依然在一步步見證着祖國的發展。愛國精神是北京的核心,北京在向前。

  精神之精髓——創新

我印象中的北京,燈火通明、川流不息,處處充滿現代化的氣息——事實卻也如此。中國的硅谷在這裏,中國幾大名校在這裏,世界人才的精英在這裏… …精神中的“創新”二字,不就是針對發展中的北京而言的嗎?是啊!我們時刻都要懷揣着創新的精神,建設北京,建設中國!讓中國自主的產業越來越多!創新精神是北京的精髓,北京在向前。

  精神之特徵——包容

走在北京,你會覺得這裏色彩繽紛——既有新城的現代化、國際化,又有古城的古色古香、文化底蘊。是的,北京是包容的。她包容着文化——新與舊,中與西;她包容着人才——五湖四海,世界各地。她的包容,甚至從一草一木都能覺察,她包容着一羣有一羣有夢想的人在奮鬥。包容精神是北京的特徵,北京在向前。

  精神之品質——厚德

“德”是中國人最看重的品質,而北京人卻把這個字全是得很好——帶着皇城根兒下的大氣與悠然,北京人重德、厚德。那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向他們學習,慢慢“厚德”呢?厚德精神是北京的品質,北京在向前。

北京,這許多人爲之傾倒、奮鬥的地方,正在以“北京精神”爲信仰而邁進着。讓我們一同拼搏、一同成長吧!

北京在向前,中國,在向前!

我的高一作文 篇8

提起故鄉的路,一時間筆下競融進了這麼多的情!

總喜歡我一個人,在每個季節時黃昏,爬上家鄉最高的那座山。用“一覽衆山小”的感覺,去品味鄉路的清純,去感受鄉路的神韻……

最喜歡鄉路的那種原始,那種純天然。每當開春之際,曾沉浸在美夢中的事物,都睜開了朦朧的雙眼,開始了新的生命,你看!小草的綠,百花的豔,農民的忙!這一切無不生機勃勃。唯獨鄉路卻還沉睡在土地媽媽的懷抱中,睡得那麼沉,儘管我很想問問鄉路:到春天了,爲什麼還睡得這麼香沉,但我不忍心去“喊醒”它,於是問風,風回答說鄉路不擔心無人去梳理她的容顏。風會吹走它臉上的落葉塵埃,讓它的睡姿有一種淨的舒適。小草又對我說,鄉路不會擔心有大卡,從它身上壓過去,而驚醒它的美夢,即使每個早晨都會有人們的腳步聲,小鳥的啼叫聲,那也是靜靜的,清清的成了鄉路的催眠曲。使它又在剎那間感到了靜的恬然。哦!我的鄉路,平常裏只看到你小路彎彎,卻沒想到你競躲過現代都市的繁華雜鬧,避開了世間的功名利祿,勾心鬥角。一個在這兒睡起了覺,真是好雅興。

鄉路放縱的一種長,無條件的陶冶了我的心。真的是無法說清故鄉到底有多少條路,它們有多長。記得魯迅先生曾經說過:地下本來就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或許魯迅先生早就領略了。路在生命中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故而它成了世界文學中的永恆想象,那麼鄉路爲何這麼長,長的無邊無際。我始終也猜不透這其中的韻味,眼前浮現出的全是許多伸向遠處的彎彎的小路……

我在無形中感到有一條“鄉路”勾引了年輕人的心,使他們不再漫步於羊腸小路,通過這條路到外去打工,求學,走出大山,感受世界。之所以它便成爲故鄉精神文化的象徵。每當父親凝視求學兒女離去的背影,每當農婦在路口期盼丈夫歸來的瞬間……無不加長了鄉路的長度,只是我感覺到這條鄉路的寬度,它至今還是那麼的狹窄……

此時我沒有在故鄉的小徑中散步,卻徘徊在這通往世界的“鄉路”上……

哎!我故鄉的路啊!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