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高一作文

介紹中國春節習俗的作文800字

本文已影響 3.37W人 

導語:一年一度的春節又來到了,大街小巷熱鬧非凡,而每個地方的過節習俗都各具特色。下面是介紹中國春節習俗的作文800字,歡迎參考。

介紹中國春節習俗的作文800字

  篇一:介紹中國春節習俗的作文800字

中國傳統節日--過年。過年是辭舊迎新的日子,也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在過年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爲主要內容。

我的老家是金溪,今年我就在那兒過的年,可有意思啦!

大年三十一大早,一陣陣鞭炮聲把我從睡夢中驚醒,便不由自主地吟誦起了王安石寫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吃過早飯,全家人忙着殺雞,殺鴨,準備年夜飯。最有趣的是公雞去毛之後,唯獨在雞尾巴上留下三根羽毛。我便懷着好奇的心情便去問奶奶:“奶奶,爲什麼要在雞尾巴上留下三根羽毛呢?”

奶奶說:“這三根羽毛象徵着人們吉祥、幸福、美好的生活。包含這激情和對祖國的春節祝福。”

我若有所悟地說:“哦,原來是這樣。”

奶奶又說:“把這隻雞放進盆裏,再加上一根大蔥端着去廟裏祭拜,許上願望,希望來年的牲畜能夠更加興旺。”

到了下午,奶奶忙着蒸壽糕,爸爸在一旁幫忙碌着,並不斷地在糯米糕上用花生擺上一個“壽”字,這才知道這是爲外公祝壽準備的。

晚上,家家戶戶包餃子,這種餃子的原料不是用麪粉做的,而是用糯米粉做的。餃子必須要包甜的或鹹的陷,放在鍋裏炸後才能吃,吃在嘴裏彈力十足,有嚼勁,回味無窮。

吃完餃子,過了一會兒,一顆煙花飛向空中,瞬間爆炸,那爆炸的煙花彷彿是一朵美麗的蓮花在空中展開的花瓣。看着這些美麗的煙花,我也情不自禁想去放一束。

正月到親朋好友家拜年時要喝糖水,我便去問爸爸:“到親朋好友家拜年時爲什麼總要喝糖水?”爸爸說:“因爲這樣可以讓親朋好友之間的友情更加甜蜜,使我們快快樂樂的過新年。”

這次回老家收穫很大,因爲我瞭解了很多習俗,使我和家人的感情更加深入。只有和家人在一起甜甜蜜蜜的生活才能互相理解,互相溝通,從中獲得快樂。

  篇二:介紹中國春節習俗的作文800字

一年一度的春節又來到了,大街小巷熱鬧非凡,而每個地方的過節習俗都各具特色。現在,我就來介紹一下我們十堰過春節的習俗。

每到過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春聯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名。最初人們是以桃木刻成人形掛在門旁用以避邪,後來簡化爲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的名字。春聯多用紅紙書寫,代表着吉祥、幸福。

每到過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有除夕守歲的習慣。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而孩子們則耐不住性子,索性跑出去在外面一起玩。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鐘聲敲響之際,整個城市的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在這一刻,有的人家還在庭院裏壘"旺火",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在熊熊燃燒的旺火周圍,孩子們放爆竹,歡樂地活蹦亂跳。這時,屋內是通明的燈火,庭前是燦爛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響聲,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了最高潮。

每到過春節的時候,也正是主婦們在廚房裏最忙碌的時刻,年菜都在前幾天做好了,而年夜飯總要在年三十當天由掌廚的做出來,而且大年初一的餃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來。這時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時,砧板聲、爆竹聲,再夾雜着人們的說笑聲,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織成除夕歡快的樂章。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閤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餚盛饌,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我們這裏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是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年年有餘"。還有蘿蔔俗稱菜頭,祝願有好彩頭;龍蝦、爆魚等煎炸食物,預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最後多爲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這天,即使不會喝酒的,也要多少喝一點。

一時間,十堰的過節習俗說也說不完,等你到了這裏,你就能親身感受到它的魅力。

  篇三:介紹中國春節習俗的作文800字

“過年”是中國人經幾千年流傳演變、積累豐富的年俗文化,被人們視爲一年中所有節令中最隆重、最喜慶的節日。各個地方過年的習俗、講究各不相同。

我家鄉的春節習俗到了農曆十二月二十四開始籌備過年的東西,家家戶戶把家裏的每一個角落打掃得一塵不染,家裏變得煥然一新;用物和被帳都行清洗,謂之“採囤”。人們便忙碌張羅備辦各式年貨了:買雞、鵝、鴨、魚肉;添制新衣飾;新購傢俱、器皿;選購年畫、春聯等。尤其要買柑桔、青橄欖等水果作象徵吉祥如意和迎送親友的佳果。舊俗過年前,男必新理髮,女必“挽面”,現女子多爲剪髮美容。到了年三十(除夕),清晨時,在門口掛上紅紅的大燈籠,貼上新的對聯。主婦們便忙着準備做一年之中最豐盛、最富意義的團年飯。團年飯,顧名思義,是一家在過年時歡聚在一起吃飯,連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記的。一家人團團圍堅,這是每個家庭大團圓的美好時刻。一家人不論平時天各一方,或者平時有多少疙瘩,這個時候也應該歡聲笑語,不能說傷心事或吵鬧。將至新年的鐘聲,每家每戶把掛着的衣服都摺好,免得日掛夜掛。然後趕着熬糖水,每條小巷都飄着糖水的香味,讓人直流口水。深夜十一點時,鞭炮聲逐漸響起,人們爭先恐後地去寺廟,看舞獅表演。每個小孩爭着摸龍頭,象徵在新的一年裏龍精虎馬。大人拿着美味佳餚,誠心拜祭廟裏的大王,託他保佑全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整個寺廟人山人海,擁擁擠擠,鞭炮聲日夜不絕。正月初一,不許掃去鞭炮紙。以免掃去財氣,因爲春節期間燃放鞭炮,人來客往,地上紙屑、垃圾特別多,不打掃一下的確有礙大雅,因此,人們從外面掃到裏面,把財氣掃進屋來。我去衣櫃拿新衣服準備換上去拜年,因爲新衣服肯定有線,所以我拿剪刀,但是我怎麼也找不到剪刀,我恍然大悟——因爲年初一不能動剪刀,免得口舌之爭。去親戚家拜年時,要說一些吉利的話,千萬別說“破”、“壞”、“沒”、“死”、"光”、“鬼”、“殺”、“病”、“痛”、“輸”、“窮”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說出口來。正月初二,人們買一條鯉魚,用來拜神後,就帶鯉魚到大海放生。正月初五,人們放鞭炮迎接財神爺。正月十五,是春節最後一天。家家戶戶都煮元宵,老人家吃一碗長壽麪。鬧元宵,吃元宵,骨肉團聚滿歡喜!

喜氣洋洋的春節,雖然各地的風俗各有不同,但是中國的五十六個朵爭奇鬥豔的鮮花,心連心,開心度過一個有一個的春節。因爲春節正是中國人最重視的節日。

  篇四:介紹中國春節習俗的作文800字

日落日升,斗轉星移,回首往昔,歷史爲我們留下了太多的繫念和玄想,而這“歲時禮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節習俗成了我國最大的傳統民俗節日。春節在古都更受到人們普遍重視,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節習俗。農曆的正月初一爲春節,俗稱“過年”。春節原起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古代的春節稱:“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後,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爲春節。

就北京地區來說,從臘月初八家家戶戶要泡臘八醋(蒜),就開始有了“年味”。民謠講:“老太太別心煩,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有一首歌謠唱道:“糖瓜祭竈,新年來到,丫頭要花,小子要炮……”。從這一天開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竈,掃房子,蒸饅頭,置辦年貨,貼“福”字,貼年畫,剪窗花,貼對聯。貼門神,貼掛錢,一直忙活到除夕,開始過大年。

北京人總是把“福”倒着貼在門裏、衣櫃、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貼春聯也有許多講究,一般百姓家貼紅色春聯,門楣上貼“橫批”,內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紙鑲紅邊;守制者(有父、母喪者)則要用藍紙;廟宇用黃紙。春聯最早始於五代時的後蜀。據說當年蜀太子在本宮門上提寫“天垂餘慶、地接長春。”八個大字,這就是中國最早的一副春聯。北京人在屋內廷貼上“擡頭見喜”,屋外貼上“出門見喜”,院內貼“全院生輝”等春條。

過去大多數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龕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講究的要擺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餅、花糕的面鮮,成堂的水果、成堂的乾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飯,素餃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擺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過年講得就是吃喝玩樂,以吃爲主。這些供品實際上也是爲人準備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飯(又稱團圓飯)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豐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飯要葷素一起上。有冷葷、大件和清口菜。冷葷有冷燉豬、羊肉、冷燉雞、鴨。大件有:紅燒肉、扣肉、米粉肉、紅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羅十、鹹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葷素睡覺爲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餃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還總是把餃子包成元寶形,在餃子中放進糖、銅錢、花生、棗、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後生活甜蜜;吃到銅錢意味着有錢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長壽,因花生又名長生果,吃到棗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北京春節的習俗真有趣!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