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六年級作文

寫凡卡讀後感六年級4篇

本文已影響 1.18W人 

寫凡卡讀後感六年級1

一個寒冷的夜晚,小小的油燈下,一個九歲的孩子一邊嘆着氣,一半結在鄉下的爺爺寫信,他很瘦弱,餓着肚子,赤着腳……課文《凡卡》把這個活生生的畫面戰線在我的面前。我讀着讀着,眼睛溼潤了,喉頭好象塞着什麼。啊,可憐的小朋友凡卡!他孤苦伶仃地在老闆家裏做苦工,經常捱打,晚上不能睡覺,要給老闆的小崽子搖搖籃,吃的呢?簡直沒有,他的信中向爺爺訴說着自己的痛苦遭遇,希望能回到爺爺的身邊去。我真想把自己的鞋子給他,讓他穿着逃回他唯一的親人——爺爺的身邊。

寫凡卡讀後感六年級4篇

和凡卡相比,我是多麼幸福啊!我長到這麼大,從來不知道飢餓是什麼滋味。六歲半進了小學,8歲加入了少先隊。我在學校裏受到的是老師的愛護和教育,同學們的關心和幫助,沒有誰欺負我。我在家裏,我受到的是奶奶、爺爺、媽媽、爸爸的愛撫,我吃得肥,穿得暖,每天都可以自由自在地學習、玩耍。這一切小凡卡是想都不敢想的,他只懷念在他農村的那兒歌貧苦的家,他覺得在那裏比在冷酷的老闆家裏要好。可是,他只有在夢中才能回到爺爺身邊。對於他來說,只有夢纔是甜蜜的。

雖然凡卡吃了上頓沒下頓,但他也有着美好的理想,他是多麼想回到爺爺身邊,想和爺爺一起砍聖誕樹,抓野兔。想想我自己,和凡卡比起來,那麼美好的理想對我來說是那麼微不足道,我已面臨畢業,考入重點中學是我的最大理想,我要拿出十二分的精神來投入這緊張的學習狀態。

我們應該珍惜自己的幸福,從小學好本領,長大後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爲人們都能過上小康生活貢獻出自己的一切力量。

寫凡卡讀後感六年級2

“親愛的爺爺,發發慈悲吧,帶我離開這兒回家,回到我們村子裏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這是俄國作家契柯夫筆下的凡卡給他爺爺寫信的內容。我們剛學完了《凡卡》這篇課文,其中的內容令我感觸至深。九歲的孤兒凡卡被送到鞋匠家裏當學徒。說是學徒,其實就和傭人差不多。凡卡在鞋匠家每天要幹很多活,其他的夥計也每天嘲笑他,支使他幹這幹那。年僅九歲的凡卡不但每天要幹一堆活,而且從來沒有吃飽過,動不動就捱打,連晚上都因爲要給老闆的孩子搖搖籃而睡不好覺。每天要忍受這些痛苦,凡卡這麼小的孩子怎麼能承受得了?

所以凡卡才寫信給爺爺,請求爺爺把他接回鄉下去。凡卡的經歷讓我十分同情。想想凡卡那痛苦的生活環境,再和我們現在的生活對比,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啊!凡卡每天要幹那麼多活,還要捱打,生活的簡直是生不如死;而我們呢,卻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般的優越生活。把我們和凡卡的生活、遭遇對比一下,差距多麼大啊!我們真應該好好珍惜我們現在的生活!凡卡只是一個九歲的孩子,他卻生活在那麼大的壓力之下。我們吃的是美味佳餚,而凡卡卻什麼也吃不到;每逢節假日,父母都給我們買一大堆的東西,而凡卡卻除了捱打什麼也得不到;父母處處順着我們,我們要什麼都給,而回到鄉下卻是凡卡的最大的願望……可想而知,凡卡的生活是多麼痛苦多麼悲慘。

我們現在的生活和凡卡的生活一比難道還不能知足?學習了《凡卡》這篇課文,我知道了當時的兒童的生活是多麼悲慘。同時我也懂得了一個道理:在你埋怨自己生活不好的時候,應該想想凡卡,想想那時候兒童的生活。《凡卡》這篇課文同時也讓我學會了要珍惜現在的生活。

寫凡卡讀後感六年級3

童年,象徵着快樂與美好,我有過這樣的童年,而凡卡呢?那個九歲就到鞋匠那兒做學徒的凡卡,他和我的童年比起來簡直差遠了。

他每天都要提心吊膽,他的學徒生活實在過得太可憐了。捱餓、捱打、挨凍,這些已經成了家常便飯,相比之下,我們的童年要比他好幾萬倍。

想到這裏,我愧疚不已。凡卡的童年那麼悲慘,我們的童年卻那麼幸福。凡卡,想起你的童年遭遇、你的悲慘命運,我彷彿看到了你骨瘦如柴的身體,一雙又細又小的赤腳凍得紅彤彤的,還常被老闆用皮帶抽打。

繼續往下讀,我彷彿看到了那狠毒的老闆娘,不給凡卡吃的東西。可憐的凡卡白天只吃一點兒麪包,中午一碗稀粥,晚上又是一點兒麪包,還要幹那麼多繁重的活兒。

耳畔迴盪起凡卡的呼喊:“親愛的爺爺,發發慈悲吧!帶我離開這兒回家,回到我們村子,再也受不住了!……我給你跪下了,我會永遠爲你禱告上帝。”

這一幕幕悲慘的情景,那一聲聲哀傷的呼喚,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和身邊的小夥伴都在家裏享受着快樂的日子。而凡卡呢?本該和我們一樣,他卻做了苦工。讀到最後一節時,我又陷入了沉思。無盡的折磨,痛苦的生活,還有那永遠沒有寄出去的信,讓人痛心不已。看到這些,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珍惜現在幸福的生活?我們從未有過這樣悲慘的經歷,這是一件多麼幸運的事,在這樣美好的生活裏,我們更應該好好生活,好好努力,爲了自己的理想而不斷奮鬥,讓未來的生活更加精彩!

寫凡卡讀後感六年級4

凡卡的悲慘遭遇,令人憐意頓生;凡卡的絕望傾訴,令我心陣陣悸動;凡卡的痛苦失意,更引人陷入深思……——題記

凡卡,一個年僅九歲的男孩。在我們看來,九歲,正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年紀,正是無憂無慮而又自由自在的年紀,也正是放飛歡聲笑語與幸福快樂的時期。然而,這一切,對於凡卡而言,都是遙不可及的奢望……

凡卡,一個只夢想生活安寧的孩子。在他的心中,幸福,只是能和爺爺在鄉下過那雖不富裕但食可果腹的平淡生活,只是可以遠離老闆一家的惡意打罵的安寧生活。他要的幸福,僅此而已……然而,就是這在我們看來平淡無奇、觸手可及的事,在那時黑暗的社會制度下,殘酷的現實將凡卡僅存的一絲希冀無情吞噬。凡卡的夢想,就此支離破碎……

當看到文中的凡卡懷着最後的無限憧憬,將信放入郵筒中時,我淚眼朦朧,好想大聲告訴他:“凡卡,寫不清地址的信,是寄不出去的呀……”;當看到文中的凡卡懷着甜蜜的希望,夢到爺爺在看他的信時,我卻又希望,文中的一切都未曾改變,讓凡卡能在美夢中感受到片刻的歡愉與幸福,讓他能在美夢中找到這黑暗中的一絲曙光,多麼希望這夢,永遠不要醒來!

然而,是夢,便必會醒來。夢醒時分,凡卡心中的一切希望與美好也隨之煙消雲散,化爲泡影……

凡卡的最後希望會隨美夢的逝去,如流星般隕落,被現實的黑暗掩埋。然而,我們的思維不會就此停歇——如果當時的俄國沙皇勵精圖治,凡卡怎會有那樣的悲慘境遇?如果當時社會前景一片光明,凡卡怎會寫信向爺爺絕望傾訴?如果當時社會制度完善,人們可以安居樂業,凡卡怎會如此痛苦失意?

當凡卡的美夢化爲泡影,我們明白了很多,很多……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