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六年級作文

關於“中秋節的味道|”優秀700字作文

本文已影響 3.14W人 

導語: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而在大家心中,中秋節有着怎樣的味道?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作文“中秋節的味道”,歡迎大家的閱讀和借鑑。

關於“中秋節的味道|”優秀700字作文

 【篇一:中秋節的味道】

中秋是個古老傳統的節日,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到來了,可惜今年是個陰雨天,雖然沒有圓月當空,但聞着院子裏飄來陣陣的桂花清淡香味,伴着月餅的濃郁香味,我還是品出了中秋的味道。

中秋的味道是香噴噴的,爺爺做了許許多多的美味,還買了一大袋香氣宜人的月餅,在飽餐一頓後,大家飲着熱茶,一邊談笑風生的吃着可口的月餅。爺爺奶奶看到一大家子人其樂融融的坐在一起,樂的合不攏嘴。我挑了一個蓮蓉鴨蛋黃餡的,這可是我的最愛呀,鹹鹹的,很香,但外面的蓮蓉餡卻甜甜的,完完全全的蓋住了蛋黃的鹹味,這兩種味道合在一起,再加上鬆脆酥軟的月餅皮,那滋味真是妙不可言呀!……因爲我不但嚐到了美味的月餅,而且還嚐出了美好的親情。

中秋的味道是甜滋滋的,中秋爲我們帶來了許許多多充盈着甜蜜的汁水的水果,蘋果是紅彤彤的,咬一口,就有一股淡淡的清香縈繞在嘴中;石榴裏的籽飽脹脹的,如一個一個圓溜溜的紅寶石,可愛極了,弄一個往嘴裏一扔,一咬,又甜又酸的汁水流進了嘴裏,流進了心裏……圓溜溜的石榴子讓我想到了團圓,美好的團圓。

中秋的味道也不全是香甜,還有酸溜溜!中秋節是個思念的節日,從古時候起,這個團圓的節日總會讓遠離故鄉的人們心裏充滿了辛酸的味道。李白說過: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充分的表達了大詩人李白對家鄉對親人的思戀,只好用潔白的明月,來寄託自己的回鄉心意。詩人張九齡說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他們都身在異鄉,腹中裝滿了思念的淚水。所以,中秋的味道不再是甜的,而是酸溜溜的。好在爸爸媽媽每天與我在一起,所以我的心裏是甜甜的,但我最喜歡的大姨和姐姐因爲在外地,無法與我們團聚在一起,所以我的心裏和古人還真有些一樣,有些酸酸的,應該說是甜中帶酸吧!

不管是香、是甜、還是酸,這蘊藏了歷史文化的中秋節的味道是亙古不變的,那就是:親情、團圓、思念。

 【篇二:中秋節的味道】

中秋節到了,我們還是和以前一樣,做着中秋節該做的事,每年都是如此。

今年我們這裏的月亮,有些朦朧,湛藍的天空襯托着月亮的美,天空中只有幾顆星星,別的星星應該也去過中秋、去吃月餅了吧。只留下幾個看守天庭的小兵小將,來維護夜空的靜。我總愛沉思着什麼,想象着什麼,這不,我又坐在廣場的鞦韆上陷入自己的世界了。自己與周圍世界極爲不符。

剛纔,還有一個人陪着我,現在,他也耐不住寂寞走了。我們今年中秋節有個結婚的,他應該也去湊熱鬧了。我本來也想去的,可是,我懶,沒去。

我今年沒吃月餅,每年我都會吃的。吃着月餅看月亮,是我在這天做的最愜意的事,什麼?你問我今年怎麼不吃。可能厭煩了吧。仰望着天空,你會覺得,真的有那些傳說中的東西。這不,那是桂樹,桂樹旁邊啊,是吳剛。還有,那有廣寒宮,玉兔,還有嫦娥。我又開始想象了,遐想着吳剛和嫦娥是不是見過啊,應該見過吧,他們也會和我們地球一樣,會去環球旅行吧,那時候,就會見面了。

今晚的月亮特別圓,那皎潔的明月,周圍帶着層層輕雲,如煙似霧,彌矇在月光下。寧靜的夜晚月朗風輕,總會給我一種清逸嫺靜的感覺。明亮清澈如柔水般月色,清幽明淨,月色柔和而透明,輕盈而飄逸。她那銀盤似的臉蛋透過樹梢,照在人們幸福安詳的臉上。

可是有多少人不能團聚,有多少人居無定所,家人離去,有多少人遠在他鄉思念親人卻無法回到故鄉。想到這裏,我不禁想到一句詩:“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此事古難全”。

我的周圍被月光照得雪亮。月光透過斑駁的樹隙絲絲縷縷地掛下來,在地面上鋪了一層碎銀。月光照得樹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婀娜多姿的柳樹的稀疏的倩影,別提有多美了。

今晚的月亮,很圓……

 【篇三:中秋節的味道】

一字雁陣,拉開了金秋的帷幕;雲捲雲舒,塗鴉出蔚藍的天穹;葳蕤的白楊,落盡昔日的繁華;淡淡的果香,舒展豐收的畫卷。秋如一葉飄落,書寫着餘韻未盡的詩章。而中秋,便出現在這詩章的華麗盡頭。

每逢中秋,家中都會擺上幾盒月餅,那淡淡的桂花香夾雜着月餅的甜膩瀰漫在空氣中造成最熟悉的味道——中秋的味道。

團圓是中秋的味道。哪怕工作再忙再累,哪怕單位離家再遠,一時中秋節至,總會忍不住提上一盒月餅在月升時趕回家。或是包裝精緻的宴會月餅,或是散裝成袋的普通月餅,也許味道迥然不同,但那有什麼關係呢?重要的是一顆期盼團圓的心,渴望一家人團團圓圓地聚在一起的心願。這樣,即使再膩的月餅,也會膩出幸福團圓的味兒來……

思念是中秋的味道。“每逢佳節倍思親”雖然此節非彼節,但“思親”總歸是一樣的,漂泊在外的遊子,在瑟瑟秋風的吹拂下,望在異鄉的月亮,月亮很圓很亮,卻終究不是自己相看的月亮,道是: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所以,不管怎麼樣,那頭上月亮都會透露出冷清的感覺。身後萬家燈火交相輝映,屋內觥籌交錯的喧鬧聲聲入耳,更使得夜幕下的遊子倍思親。思念親人的音容笑貌,思念親人的絲絲關懷,思念瀰漫在他的心扉,就連苦澀的空氣中也澀出思念的味兒來。

溫馨是中秋的味道。桂花樹下,古樹庭中,一家人圍坐在石桌旁,小孩子在庭中瘋趕嬉戲,爲了一個月餅,爲了一個禮物,管他呢?只要快樂就好。成年人翻看着相簿,指着一張張孩提時的照片,述說着過去的故事,不時歡笑,不時沉默,大概他們又重歷了一回少年往事吧。老人則沒多大興趣參與年輕人的陣營中,他們依偎在花樹下,安詳地笑着,他們爲什麼而笑呢?感嘆又一年月圓的日子到了嗎,還是看到子子孫孫如此健康平安而安心呢?總之,他們是笑着的,所以爲了什麼原因此刻也顯得不重要了。如夢如幻的月光下,一家人倒也笑出了溫馨的味兒來。

原來,味道竟是這樣一種歷久彌新的回憶。

當時光流逝,物是人非,那些曾經鮮明的片段在歲月的沖刷下漸漸褪色,也許我們怎麼也想不到,多年以後,我們會循着一種味道的密碼,穿越層層疊疊如九月菊花般繁複的回憶,抵走一箇舊日美好的瞬間。也正因此,我們才能重溫曾經擁有的那些味道,中秋的味道……

 【篇四:中秋節的味道】

中秋之夜,月明星稀,明鏡般的月亮懸掛在天空中,把如水的清輝靜靜地傾瀉在這一片大地上,大地便如同鍍了一層薄銀,四周都籠罩在聖潔的氣氛裏。仰望蒼穹,心中涌起的是複雜的滋味……

酸澀

喧鬧的大街上一個個孤獨的身影踽踽獨行。獨在異鄉,身爲異客,冰冷的牀,冰冷的牆,獨自面對家鄉的月餅,卻怎麼也品不出故鄉的味道。思鄉苦,想家甜,可是在這中秋月圓之夜,那種甜又在何處?別人都闔家團坐,其樂融融,然而她們卻不能。在外漂泊打工,在這月圓之夜,只能讓自己的孩子在家孤守。家中的孩子還小,面對孤零零的燈光,冰冷的牀,冰冷的牆……他們該怎樣度過這個不眠之夜?仰望夜空中獨行的“圓月”,淚水早已滂沱。

溫馨

溫馨的小院中,一家人圍桌而坐,桌上,擺滿了香甜的月餅和時令水果,桌邊,一家人拉家常、話桑麻,每個人臉上都寫滿了笑意。多溫馨的一幅畫面呀,手中捧着的月餅,咬一口,甜到了心窩;細細品嚐,該是媽媽的香,爸爸的愛,更有家庭的幸福和社會的發展這樣大的主題。朦朦朧朧的月色也如同調了蜜的月餅,朦朧的光暈,也如同醉眼朦矓。人們的心呀,早已氤氳在這無邊的月色中,柔和而心醉。

惆悵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是李白的愁緒,纏綿而渺遠的鄉情,由無邊的月色勾起,該是一種怎樣的惆悵?“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月圓之夜,團圓之時,白居易兄弟離散,分隔各處,該是怎樣的惆悵?“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豁達的心胸也阻擋不住親情的洶涌,悲歡離合的淒涼讓蘇子對月暢飲,背後隱藏的卻是難言的惆悵;“看月亮,思故鄉,一個在水裏,一個在天上”。這是詩人袁邦楨的惆悵,人間,天上,異域,故鄉,成了這個月色融融的夜晚,最能勾起情感的東西。那份惆悵,又有誰能解讀?中秋夜,話中秋,臺灣的遊離,釣魚島的牽掛,“天上月圓,人間月半”,哪一件不是讓人惆悵的呀?

在這團圓之夜,不同的人,不同的景,不同的地點,會品出一個不同的中秋。五味雜陳的中秋,包容了萬千的情緒,卻只用那一盤圓月,映照着這個清冷的世界,任由你去品味……

更多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