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六年級作文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通用36篇)

本文已影響 2.35W人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通用36篇)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 篇1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道出了做人的真實意義。 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切勿強加給別人。我們要學會寬恕待人。我們從自己的內心出發,去推己及人,去理解他人,善待他人,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爲別人想一想。 生活中爲什麼很多人懂得處處急他人所急,想他人所想呢?那是因爲“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不光是儒家思想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條。我想,它有點像種豆得豆,種瓜得瓜——有失有得的道理吧!大多數中國人看來,多爲別人着想,別人也會爲你着想;你真誠才能換他人的真心。你待人誠信,懂得付出,爲他人着想,你就會有所收穫。老師常常教育我們,只要你有一個好行動,你就會養成一個好習慣;你有一個好習慣,你會有一個好性格;你有一個好性格,你將來就有好命運。

老師的教育方法,就是在提倡推已及人的做人方法。原來,你播種一個善行,你會收到一個善果;播種一個惡行,你會收到一個惡果。你一味自私自利,就會自食其果。 我國有很多推己及人的先賢,“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崇高典範。在治水過程中,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經過13年的奮戰,疏通了九條大河,使洪水流入了大海,消除了水患,完成了流芳千古的偉大業績。但是也有像白圭談治水以鄰爲壑的反例。白圭只爲自己着想,不爲別人着想,這種“己所不欲,要施於人”的錯誤思想,是難免要害人害己的。現在現實中也有許多人都不能恪守“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信條,一切以個人利益爲中心,只顧及自身的感受,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最後害人又害 己。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體現了人類對美好人際關係的嚮往。所以,每個人要成爲真正文明的人,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我們國家一直提倡精神文明建設。今年2008年北京奧運會就是唱響和諧構建和諧社會的一聲響亮的號角,就是提倡儒家思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一大生活主題。 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上的一個“和”字唱響和諧社會,現在我們更要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儒家思想來倡導“人和萬事興”。願我們所有的炎黃子孫,都能時時處處推己及人,使五千年燦爛文明之花,開得更加豔麗芳香。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 篇2

將心比心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聽媽媽說,她不小心把別人的車撞了,本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溜走,但她沒有,反而主動找到了車主道歉。我特別受觸動,媽媽說:“我只是希望我的車被撞時,撞車者也能主動道歉!”

那天,我和奶奶坐公交車去學校上課。剛上車,車子就啓動了。可開出不遠,車子又停了下來。

我們奇怪極了,還以爲出了什麼故障。車上其他乘客也紛紛議論,看向司機叔叔。司機叔叔並沒有下車修理,而是目不轉睛地看着後車門。我順着他的目光看去,只見遠處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奶奶正急匆匆地向我們的公交車招着手。她離車不遠了,我這纔看清,這是一位年紀七八十歲的老人,拄着柺杖,步履蹣跚……

這時,她已經走到門前,門“咯吱”一聲開了,老奶奶慢慢上了車。我看見,她臉上滿是皺紋,眼窩深陷,牙齒幾乎都沒了。她感激地對司機叔叔說:“謝謝師傅,要不是你等着我,我就趕不上這班車了!”司機叔叔笑着說:“這是應該的,不謝不謝!”

而這個時候,一個頭發染成五顏六色的年輕小夥子,突然惡狠狠地說:“停車那麼長時間,就爲了一個老太婆!浪費了我上班時間!”此話一出,車上立即有許多人譴責他,“我們要尊老愛幼!”“你怎麼能這樣無禮呢?“

司機叔叔開口了:“小夥子,你這話可說得不對。你家也有老人吧?假如這位老人就是你的親人呢?再說了,我們每一個人都會老去,難道你希望在自己老去時也被人嫌棄嗎?我們要學會將心比心!”

不知道是誰帶頭鼓起了掌,頓時掌聲一片。那個年輕人臉漲得通紅,低頭不語。

是啊,在生活中,我要學會將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樣我們的生活就多了一份溫暖,一份美好。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 篇3

惡作劇,是我們的一種遊戲。尤其是對於我們男生來說,惡作劇就是一個戰場。我也經常參與惡作劇,有開心,有快樂;但也時常氣憤,甚至憤怒。

記得有一次,我幫小志把書包帶回寢室後,突然心血來潮,想對小志來一個惡作劇。我將他枕頭藏到櫃子裏,又把他書包塞到窗簾後面。一切準備就緒,我迅速撤離到樓下,繞着教學樓跑了一圈,而後慢吞吞的跟在小志身後回寢室。

小志推開了寢室的門,我鬼颼颼跟了進去。“你幫我帶回的書包呢?”他問。“沒有啊,我沒幫你拿。”我無辜的攤攤手。他開始着急了,風一樣的跑了出去,一會兒又空手而歸。他跑來跑去,像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他雙手又將牀給翻了個遍,結果還是沒有找到書包。他無奈地擡起頭,慢慢躺了下去。我忍住笑,假裝不知道。躺了一陣子,他才發現一直沒睡在枕頭上。“咦,我枕頭有腳了嗎?”我假裝睡了。他起身把櫃子翻了後,找到了枕頭。“是誰給我藏起來了?”我繼續裝睡。他去上了個廁所,我趁機把他書包放在了他牀上。他一回來,一臉激動與疑惑。就問:“我書包跑回來了嗎?”他非常迷惑,抓撓着頭皮。下午起牀,我們下樓後,我才說:“是我乾的。”他瞪了我一眼,“你記着!”

第二天,我又想重來一次,再用另一種方式耍他。我在他睡覺時將他鞋子扔在牀上。他醒了,“好煩,能安靜點嗎?”他沒有理睬我。

第三天,我睡覺時,“咦,我的書呢?”我東找找,西翻翻,急得跺腳。最後,一位同學好心告訴了我,我才把我的書從別人的櫃子裏找了出來。“誰藏的?”“我!”小志笑着。我無話可說。畢竟,這個戰場是我先發動的。

惡作劇,是一根絆人的繩子。在有人被你戲弄時,你要想一下你被別人戲弄的後果,將心比心。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 篇4

共享,一個能夠完全詮釋現代社會狀況的詞語。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變遷,人類將面向新的輝煌。隨着共享單車的身影漸漸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一些不文明的現象也悄然發生……

秋風蕭瑟,黃葉紛飛。冷風調皮地灌入我的喉嚨,胸腔以及全身上下數以萬計的毛孔。我打了個寒顫,想立刻回到家中喝上一杯暖融融的熱茶,溫暖我早已冰冷的身體。可是一擡頭,便看見了一個令人驚異的現象:隨着風兒的“輪番轟炸,窮追猛打”,一輛共享單車轟然倒地,激起一地塵埃。灰塵飄飛,連鎖反應接踵而至,共享單車一輛接着一輛陸續與大地來了個親密接觸。就這樣,一排共享單車全部歪歪扭扭的倒在地上,倒地時強大的噪聲波鑽進了十米之內每一個人的耳朵當中。

我愣住了,連忙上去扶起共享單車。擺正車頭,使車身平衡。卻見路人行色匆匆,神情漠然,或低頭欣賞自己散發着魅力的手機,或擡起頭裝作沒看見這一“壯觀”的景象,或腳步急促,似乎有急事。我詫異萬分,心灰意冷,小心臟好似被冷風撕開了一個大洞,“呼呼”地颳着冷風,隱隱作痛。

“姐姐,你在幹什麼呀?要不要我來幫你?“我扭頭看去,一個身穿紅衣的小女孩正站在路邊,笑盈盈地看着我。那純真無邪的臉龐和清澈動人的眼眸,似誤惹凡間的天使,令人從心底升騰起一股濃濃的喜愛之情。

只見小女孩笨拙費力地扶起比自己略微高的共享單車,就這樣重複了三次。我怔怔地看着,冰冷的心似乎被溫暖填滿,一股暖流在我的心中涌動並雀躍着。“你看姐姐,這樣就好了吧!”我望着排列整齊的共享單車和這個不到我腰部的小女孩臉上純真的笑容,陽光鑽出雲層,照在她的臉上,那金黃的細密的絨毛依稀可見。我的心中翻涌着強烈的情愫,千言萬語融成一句話:“謝謝你!”

共享,於人方便,於己方便。共享,不是看見別人而對困難“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而是笑對每一個有困難有需要的人,並伸出那隻溫暖的援手,才能讓人間的愛在人與人之間傳遞,讓人間真情溫暖每一個人。

共享的初衷是讓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並不是大家一起享有的東西便可隨意損壞。在這個共享時代中,我們要本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原則,並通過共享使人們充分體會共享真正的意義。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 篇5

每個人都是在童年一個腳印一個腳印的走出來的,每一個腳印都代表着我們的成長。哎,在這些腳印中,最讓我刻苦銘心的就是父親那次了。

記得那時正下着傾盆大雨,我寫完作業剛想到書房拿書的時候看見了們們還沒有關上我心裏想,誰這麼不小心啊?天非就是爸爸。我過去把門一關,突然間我聽到了爸爸的叫聲。我好奇地打開門一看,爸爸的整個手都紅了。爸爸臉上露出了生氣的表情,她的巴掌在我頭頂上。差點想拍下來,但他又停止了,他臉上漸漸地平靜了起來。那時七歲的我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只知道父親真的是很疼,我回房的時候瞅了一眼父親的手。心裏想父親真是粗心大意,連手都能弄成這樣。

雨停了,現在正是黃昏之時,我看着那被燒紅的天空,似乎想起了爸爸那生氣的表情。那時是我第一次見爸爸生氣。當我正想出陽臺晾衣服的時候,突然間聽到了爸爸與媽媽的對話。媽媽對爸爸說怎麼這麼不小心,弄的手都浮腫了。媽媽一邊擦油酒一邊抱怨。那還不是因爲我出去拿東西的時候,把手放在了門上,結果兒子把門一關,把我手夾住了。

真是的我去罵一下兒子,這麼粗心,把你的手都夾傷了。等一下爸爸說話了,那不關兒子的事,是我自己把手伸在門上的。我自己怪犯的錯誤不能着兒子,其實今天我想罵他一頓但是我反省了一下自己也有錯誤,不應該把手放在門上。又想起了那句名言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那一夜讓我永生難忘……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 篇6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一種典型的換位思維方式。其意思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別人,將心比心,自己不情願的、不接受的事情,就不能推給他人,讓他人去接受,自己不願意別人怎樣對待自己,就不要那樣對待別人。這就要求我們凡事要從對方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要學會多體諒他人,這是做人和處世的基本原則,作爲青少年,我們也應該堅持這一原則。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才能和諧相處

其實,人難免有自私思想,只是有的人私心特大,有的人私心較小而已。但這個世界是公平的,自私的人永遠不受歡迎。社會是由許多人組成的一個整體,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和理解。人的一輩子都處於與他人的交往之中,如果自私自利,目中無人,完全不懂得爲他人着想,就不會有和諧的人際關係。

戰國時期,樑國與楚國交界,兩國在邊境上各設界亭,亭卒們在各自的地界裏種了西瓜。樑亭的亭卒勤勞,鋤草澆水,瓜秧長勢極好,而楚亭的亭卒懶惰,不理瓜事,瓜秧又瘦又弱,與樑亭的瓜田長勢簡直不能相比。楚亭的人覺得沒有面子,有一天,乘夜無月色,偷跑過去把樑亭的瓜秧全給扯斷了。涼亭的人第二天發現後,氣憤難平,報告給邊縣的縣令宋就,說我們也過去把他們的瓜秧扭斷好了。宋就說,這樣做當然很能解氣,可是,我們明明不願他們扯斷我們的瓜秧,爲什麼還要翻過去扯斷別人的瓜秧?別人不對,我們再跟着學,那就太狹隘了。你們聽我的話,從今天起,每天晚上去給他們的瓜秧澆水,讓他們的瓜秧長得更好,而且,你們這樣做,一定不能讓他們知道。樑亭的人聽了宋就的話後覺得很有道理,於是就照辦了。楚亭的人發現自己的瓜秧長勢一天好過一天,仔細觀察後發現每天早上瓜地都被人澆過了,而且是樑亭的人在黑夜裏悄悄爲他們澆的。楚國的邊縣縣令聽到亭卒們的報告後,趕到十分慚愧和佩服,於是把這件事報告給了楚王。楚王聽說這件事後,感於樑國人修睦邊鄰的誠心,特備重禮給樑王,既以示自責,也用來表示酬謝。結果這一對敵國成了友好的鄰邦。

由此可見,以己度人,推己及人,這樣處理問題和與人交往,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才能與別人和睦相處,甚至能夠化敵爲友。世間萬物是相通的,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是這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是如此。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才能受人欽佩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碰到利益分割問題,我們要學會站在別人的立場上看待問題,多替別人考慮,學會替別人着想,長期這樣就會形成習慣,養成美德,受人尊重。

我國產生過衆多的推己及人的先賢,“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崇高典範。大禹接受治水任務時,剛剛和塗山氏的一個姑娘結婚。當他想到有人被水淹死時,心裏就像自己的親人被淹死一樣痛苦、不安,於是他告別了妻子,率領27萬治水羣衆,夜以繼日地進行疏導洪水的工作。在治水過程中,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經過13年的奮戰,疏通了9條大河,使洪水流入了大海,消除了水患,完成了流芳千古的偉大業績。

到了戰國時期,有個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談起這件事,他誇口說:“如果讓我來治水,一定能比禹做得更好。只要我把河道疏通,讓洪水流到鄰近的國家去就行了,那不是省事得多嗎?”孟子很不客氣地對他說:“你錯了!你把鄰國作爲聚水的地方,結果將使洪水倒流過來,造成更大的災害,有仁德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

大禹治水和白圭談治水完全是基於兩種不同的思想,白圭只爲自己着想,不考慮別人,這種“己所不欲,要施於人”的錯誤思想是難免要害人害己的。大禹把洪水引入大海,雖然費工費力,但這樣做既消除了本國人民的災害,又消除了鄰國人民的災害。這種推己及人的精神,是值得欽佩和效仿的。所以,大禹治水自然成了千古佳話。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才能少犯錯誤

平常我們有一些人由於缺乏將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思想,經常不公平待人。其實,你有權利非公平地對待他人,但你這樣非公平的態度,將會使你自食其果。因爲,進一步說,你所釋放出來的這種思想,經自我暗示而全部記錄在你的潛意識中,這種潛意識將使你形成不平等待人的壞習慣,而最後的結果將使你錯誤不斷、人格變壞、人際關係惡化、學習或事業的失敗。

在社會上,特別是對於初涉世事的青少年來說,由於對社會的茫然,總是時時處處小心翼翼,左顧右盼地想找出參照物來規範自己、約束自己,這種反應當然是正常的。但有時以此爲原則,反而會導致初衷與結果南轅北轍。因爲在每個人眼中,自己的位置是各不相同的,並沒有統一的標準可以提供給你。這時,你就可以採用“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原則,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多問一下自己:我做這件事產生的後果自己覺得如何?假如自己能夠接受,那麼別人也大概能夠容忍;如果自己都不能容忍,那麼別人肯定也不願接受。如果能夠這樣將心比心,換位思考,我們就會少犯錯誤。

美國的歐文梅說:“一個人若能從別人的觀點來看事情,瞭解別人的心靈活動,就永遠也不必爲自己的前途擔心。”所以,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學會爲別人着想,懂得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待問題。只有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別人才同樣會爲你着想,纔會樂於接受你。這樣,日常生活中的摩擦和衝突就會減少很多,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會變得更加和諧,擺在你成功路上的障礙也會越來越少,你的成功之路自然也會變得更加平坦。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 篇7

我們中華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祖輩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寶貴的文化遺產。“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其中一條寶貴的哲學思想。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是出自孔子寫的《論語衛靈公》。他的主要意思是要換位思考,自己討厭的別人也可能會驗討厭,自己不想不願意的,不可以強加給別人,俗話說實踐出真知,孔子約這個哲學道理是在我生活實踐中逐步體會到的。

那一天,旁邊的同學A下課時見我的筆好玩,於是就擺弄着我的筆,沒想到,他不小心一撒手,把我的筆弄壞了。我當時就非常鬱悶了,好端端的幹嘛弄我的筆啊。我當時就耿耿於懷,與他爭吵了起來,直到上課了,我們也才稍微停下來一下。到下課我又很生氣,繼續跟他辯論。到了下午,我還是怒氣難平,我就想着要報復他,於是我就瞅住一個機會,把他的筆也給弄壞了。這一下,他就更生氣了,他對我說:“你幹什麼要弄我的筆啊,你閒着沒事幹是不是?”但他還是在下午練字的時候被老師狠狠的批評了一頓。就在這個時候,同學B就爲他辯解道:“是你把他的筆弄壞的!”隨後他還把手指向了我。我也不服氣的說:“那他上午不也還把我的筆弄壞了麼?”然後我和同學A又吵了起來。老師趕緊制止我們。老師告訴我們: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告訴我們,既然你不願意接受的事情,你就不應該對他人做同樣的事。這是一個做人的重要道理,我們課堂上學了,要在實踐中去領會,去應用。

老師一席話讓我茅塞頓開,受益匪淺,後來我就沒再犯這樣的錯誤了。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 篇8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出自《論語·衛靈公》。論語中有許多簡單的道理,需要我們去感悟與實踐。他用的文字往往言簡意賅,但其蘊含的道理絕不會同表面一樣容易。就像《論語·衛靈公》中記載的,意思就是說:做任何事都要將心比心,不要強人所難,更不要給別人造成傷害。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也有深刻的體會。這天晚上,我一到家門口就聽到了“吱吱吱”的聲音,我心想:耶!太棒了,媽媽肯定在做炸雞。我一邊想着炸雞的美味,一邊口水飛流直下三千尺了。可是,一看到餐桌上面的炸魚和撲面而來的魚腥味,我滿臉愁容的想:唉!看來今天晚上要餓肚子了。媽媽見到我滿臉愁容的樣子說:“修志,怎麼啦?快來吃飯吧!”我憤怒的對媽媽說:“你明明知道我不喜歡吃海鮮,你還偏要給我做魚之類的,雖然弟弟喜歡吃海鮮,可你也要考慮一下我的感受啊!你太偏心了。”說完這些話,我開始想:完蛋了,媽媽肯定又要嘮叨我了。但媽媽並沒有我想的那樣“如願以償”,反而心平氣和的跟我說:“修志,那你想吃什麼,媽媽現在就給你去做。”我不領情還用責怪的語氣說:“我要吃牛排,你快去做。”媽媽和藹可親地說:“好,你等一會兒,馬上就好。”我看着弟弟喜悅地吃着飯,又看看媽媽疲憊不堪的身影,我心想:我剛剛跟媽媽說話是不是太沒有禮貌了,媽媽百般討好我,我還責怪媽媽……突然,媽媽說:“大兒子,牛排好了,快來吃吧!”我感動得熱淚盈眶,十分歉意地說:“媽媽,對不起,我剛纔不應該那樣跟您說話。”媽媽十分理解的地說:“沒關係,快吃吧。”我大口地吃着牛排,感受到了濃濃的母愛。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爲別人着想,別人也會爲你着想,真誠換真心。如果人人都能做到這一點,世界一定會更加和平、安寧。生活也將更加和諧、快樂。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 篇9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出自於《論語》。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切勿強加給別人。

這短短的八個字,做起來卻是難上加難。

在飯桌上,你夾菜給客人吃,但是,你怎麼知道這道菜客人喜歡吃還是不喜歡吃,如果他這時不吃你夾的菜,你會顯得很爲難情,如果他強行吃下去,那麼有可能他對這個菜過敏,這是己所不欲,施於人的體現。

你可以先問清楚他喜歡吃什麼,根據自己的口味來點菜,而不是這這樣直接夾菜給別人。

老師上課發本子下來讓我們寫小練筆,但是,你恰巧拿到了一個有些破損的本子,這時,你趁着同桌在發本子,你把自己的本子和同桌的換了一本。這也是己所不欲,施於人。

可以和老師講換一本或者將就着用,不能偷偷拿別人的的和自己換。

運動會前,能選的項目只有兩個了,一個好做一點的,一個不好做的,老師讓你選不好做的那一個,讓你把好做的讓給別的同學,但你選了好做的,把原先老師讓你選的給了同學,還說這有這一個了項目了。這不是己所不欲施於人嗎?

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強加給別人,讓我們從小事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吧。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 篇10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用自己的一顆心去幫助別人、感化被人,將心比心,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設身處地的爲別人想一想。

記得有一次,開學不久後,老師要調動我們的座位。換完位置後,我坐的桌椅大不如前,總是搖搖晃晃的,還總是咯吱咯吱地叫。我坐着很不舒服,所以就想趁放學沒人時把我以前坐的桌椅給換回來。但當我走到那桌椅前時,一股不知哪`來的罪惡感在我心裏油然而生,我愧疚地看了那桌子一會,就走開了,繼續去坐我那張搖搖晃晃地破桌椅。爲什麼呢?因爲我想到了孔子所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張爛桌椅,我自己不想坐,別人肯定也不想坐呀,爲什麼就非要我自己坐好的桌椅,別人坐差的呢?所謂將心比心,就是要站在別人的角度上,爲別人想一想,不要太自私,不要做什麼事都只爲自己着想。

還有一次,我在網上買馬克筆,結果買回來剛用幾下就沒水了,有幾支甚至還沒用就沒水了。經歷了這件事我很生氣,我很想大聲問一問那些黑心商家,如果是你們遇到了這種情況,你們會不會生氣?換位思考,你們願意把你們賣的這種產品給你們自己的孩子用嗎?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叫大家換位思考,站在別人的立場上爲別人思考問題。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 篇11

古話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出自《論語衛靈公》,子曰:“其怒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它的意思是自己不想做的也不要強迫別人去做。近幾天,我看到了一件事情,讓我對這句話的意思又理解了幾分。

在學校午休時有一個同學在到處拍別的同學的醜照。而有一個同學被他拍了之後十分生氣,他大聲道:“你給我把照片刪了,你這樣是在侵犯我的肖像權!”而第一個同學不以爲然道:“我爲什麼要刪了。”

另外一個同學也拿出了他的手錶朝第一個同學拍了一張照。那個同學瞬間怒了,大聲尖叫起來:“刪掉!你把照片給我刪了!”接着,兩個人吵了起來。

這時,班主任走了進來。她大聲制止了兩個人:“你們倆這樣就叫狗咬狗一嘴毛,你們要知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我在聽了老師的話後,我認爲我們應該學會尊重別人。你在做的某件事可能會讓別人感到不舒服,所以我們應該在自己做這件事的時候換位思考一下,顧及一下別人的感受。我們也應該看一看別人的表現,來看一看自己應不應該這麼做。

我明白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的道理。而且,這句話令我受益匪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 篇12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道出了做人的真實道理。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強加給別人。這種道德品質的人並不少。

每個人都有這樣一個習慣,就是總喜歡把自我認爲好的東西介紹給另外一個人。

我有一個朋友,她很喜歡一位男明星,於是她把那個明星的海報填滿了整個房間,還不厭其煩地給我講述他的經歷。每個週末他都會拿來他偶像的各種信息和資料給我看。就是因爲他老是來打擾我,招來了我的反感。

過不久,她居然委屈地跟我說,你難道不喜歡他嗎?他多好啊!每天還一直嘮叨我。

當然,每個明星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但也會有人會喜歡別的明星或偶像。那個朋友他很喜歡他的偶像,是沒錯,但她把她這種喜歡強加給別人身上,使別人被壓得透不過氣,就是她的錯了。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相信大家只要克服一下就能做到;但,己所欲,勿施於人,這點要做好就相對困難了,像那位同學的話,她有她的喜好,她有她崇拜的對象,但她不能因爲別人的不喜歡就和他來鬧茅盾。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光是儒家思想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根深蒂固的觀念。無論是誰,都要保持一個善良的心去面對生活。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 篇13

一個富人去請教一位哲學家,爲什麼自己有錢以後很多人不喜歡他了,哲學家說:因爲你有錢後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別人了。富人仔細體味着這句平淡無奇的話,百思不得其解。

其實,人往往是自私的,只是有些人私心特大,有的人私心較少而已。但這個世界是公平的,自私的人永遠是不受歡迎的,世界是由許多人組成的一個整體,我們都是隻有一隻翅膀的天使,只有擁有着才能飛翔,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和理解。人活一輩子,其實就是與他人溝通,要能夠溝通,就必須堅持“已所不欲,勿施於人”。現在許多人就如前面那個富人,一有些錢就目中無人,說話也變了味,這樣的人渾身都盡是銅臭味,他只願交往比他富的人,完全忘記了“達則兼濟天下”這句話。在他眼裏別人都是窮光蛋,說話不客氣,行事囂張,專橫拔扈,完全不考慮別人的感受,這樣的人是要吃大虧的。

陳世美一心只想榮華富貴,他攀龍附鳳,殺妻滅子,終究是人財兩空,死在包大人鍘刀之下,唐明皇寵信楊貴妃,不顧百姓勞頓,嶺南快馬送荔枝往長安,終究弄得衆叛親離,江山破碎。

而唐太宗則知道這個道理,他採納魏徵的“十思”而天下大治,百姓安居樂業,自然國泰民安,歷史上纔有貞觀之治的美譽。

孟子進言齊宣王,從“齊恆晉文之事”曉之以理,闡述了要體諒百姓,使其“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則天下可以運於掌上,民之歸如水之下也。

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凡事多爲別人想想世界將更加和平,想想那些醫療事故,那些殘疾人,如果是你呢?想想那些被虐待的戰俘,那些流離失所,掙扎在水深火熱中的難民,如果你也在其中呢?想想那些被端上餐桌的猴頭、熊掌,難道動物就沒有生存的權利嗎?這些太可怕了,可這卻是一些人的所作所爲,他們的行爲將被人們唾棄,他們始終有受懲罰的一天!

已所不欲,勿施於人。爲別人着想,別人也會爲你着想,真誠才能換真心,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做到這一點,世界將會更和平、安寧。生活一定會更加和諧,充滿快樂。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 篇14

自己不願遭受的事,不強加給別人。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生活裏,我們不能要求別人做到什麼,卻可以要求自己不去做什麼。

曾經有一個新聞,一個保安自殺了,他留下一段話:我也是普通人,家裏有妻子兒女,我不想當英雄。明明家中有妻兒讓他掛念,那是什麼逼得他自殺呢?經瞭解,在他一次下班坐公交回家時,遇到了一個搶劫的人,那人面露兇光,手裏拿着刀,因爲他穿看保安制服,於是整個車裏的人都在看着他,他沉默了一,只說:你拿錢就行,不要傷人。於是搶劫犯把大家的錢財拿走後逃之夭夭了,而在車上的人,都埋怨地着着他,不僅如此, 還發布到網絡上,歪曲事實,遭到衆多壓力的他不甚重負便自殺了。

保安做錯了什麼?其實他並沒有錯,反而保護了車上人們的安全,錢財本是身外之物,但是車裏的人,自己不能且不敢上前與劫犯搏鬥,反而要求身穿保安制服的人爲他們拼命保護一些爲數不多的錢財,人家沒有如他們的想法去做便道德邦架他人,那他們與劫犯有什麼不同?甚至做法與劫犯相比更爲卑劣!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不在該自只在嘴上說說,只在書上看看。我們在該把這句話用在實際上,學會換位思考,推己及人。

道德綁架這一詞,不就是自己不願遭受的事反而強加給他人,然後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去數落他人嗎?這不正是自己做不到反而要求別人一定要做到嗎?這些人,打着道德二字的旗號幹着傷天害理的事情,這是己所不欲強加於人,是不可取的。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小到雞毛蒜皮的小事,大到涉及生命的大事。有一些人,躲在屏慕後頭,仗着別人不知道自己是誰,自以爲是地站在道德制高點上,用自己也做不到的事苛刻地要求別人,要是別人沒做到,就化身惡魔用惡毒傷人的話攻擊別人,他們似乎永遠不知道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

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學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把這個思想踐行到生活裏,不只光在嘴上掛着。我們心裏不能只裝着自己,還要考慮到身邊的人;我們不能要求別人去做什麼,但是可以要求自己不去做什麼。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 篇15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出自《論語》。中國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名言。表示自己不要的東西,不能給別人。

這是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比如:你家的垃圾,按理你是要扔掉的(己所不欲嘛),但你卻把它丟到鄰居的家門口(這是施於人)。當鄰居看到了,他當然感到可惡了。甚至他也把這個垃圾丟到其他的鄰居家門口。其他鄰居看到了,當然不樂意了。這樣惡性循環下去.....就演變成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如果,當初你能把自己的“不欲”完美公平正確地解決,那麼就不會出現“亂施於人”的情況,也就不會有惡性循環的現象出現。

關鍵是在於:在生活當中,你如何正確對待自己的“不欲”。只要方法正確了,就不會出現“亂施於人”的情況了。方法也很簡單:就是,做人不要太懶惰,不要貪圖一時的方便,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走所謂的“捷徑”。要知道“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一味求快,欲速則不達呀。做人做事要有始有終,就可以了。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 篇16

這句話的意思是自己不願意做或者做不到的事,不要讓別人去做。延伸開來,也可以理解爲,自己不喜歡的一切,不要強加到別人頭上。

大概只要念過書的人都知道這個意思吧,但是,知道是一回事,做到又是另一回事。在我看來,起碼有90%以上的人做不到。就像手電筒一樣,永遠照別人不照自己。比如,常常聽到人說“不喜歡背後議論別人的人”一轉身,自己就去議論別人去了。也經常有許多人,希望朋友對自己熱情,對自己知無不言掏心挖肺,可自己卻藏着掖着永遠保留幾分。換個角度想,你對別人是什麼樣的,別人也會對你怎麼樣,經常拿鏡子照一照自己。再換句話說,有一天別人某些行爲如果引起你的不快,那麼千萬提醒自己,這種行爲自己就不要做了,因爲同樣也會引起別人的厭惡。

有很多人是講得起別人卻講不起自己的,身邊半數以上的朋友都是這樣,我自己可能也是這樣。自己數落別人的時候起勁來,別人挑自己毛病的時候總歸是不大開心的。

我自認爲大多數時候還是比較厚道的(可能這個自認爲,也只是自認而已),看到別人的缺點或者惡是不會當面說出來,天時地利人和的時候再暗示一下,接不接翎子也不關我的事了。因爲沒有誰喜歡別人義正嚴詞地當面指摘自己缺點的,哪怕這人說的全對。如果我準備告訴某人他的一切一切不妥的地方,那麼我也準備,接受他對我一切一切陋習的批評。

所以,請你,請我的朋友,請我自己,都要時時提醒自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我其實非常希望自己變成一個很nice的人,事實上,誰不喜歡這樣的人呢?通常分爲2種,一種是真的有修養,真的nice;另一種是虛僞的,表面上讓你覺得nice的,或許,時間久了,虛僞也變成了他性格的一部分。但無論哪一種人,如果你不是想把他當哥們姐們的話,打起交道來還是很舒服的。

我想,如果能做到今天這8個字,起碼,我會比現在可愛許多。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 篇17

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說了一句老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道出了做人的真實意義。

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別人;自己希望怎樣生活,就想到別人也會希望怎樣生活;自己不願意別人怎樣對待自己,就不要那樣對待別人;自己希望在社會上能站得住,能通達,就也幫助別人站得住,通達。總之,從自己的內心出發,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對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簡單地說就是推己及人,它和中國民間常說的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爲別人想一想等等,指的都是一個意思。

爲什麼有人會如此友善地考慮到其他人呢?

真正的原因是:你種下什麼,收穫的就是什麼。

人就像一塊磁鐵,吸引思想相近、志同道合的,排斥其他不同類的。如果你想結交仁慈、慷慨的人,自己也必須先成爲這樣的人,種什麼因,收什麼果。你所有的思想,最後都會回到你自己的身上。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 篇18

在《論語·衛靈公》中有這樣一段話“子貢問曰:‘有一言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翻譯成白話文的意思就是: 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話可以終身奉行的呢?”孔子說:“那就是‘恕道’吧!自己不願意的事,不要強加給別人。”

想必老夫子當年說這話的時候一定也很得意於自己的思想認識水平很高,覺得只要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算修煉到家立地成佛了。後世也有很多追隨者把這句話作爲做人處事的標準,但是從我一個自由主義者的眼中看來,這個命題絕對是包含了一個可怕錯誤的僞命題,因爲如果“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命題成立的話,它的逆否命題“己所欲,施於人”也就可以成立。也就是說“自己不願意的事,不要強加給別人”但是如果是自己願意的事,就可以強加給別人!

如此野蠻強盜的理論可以被認爲是正確的而學習,培養出來的人不是奴才就是劊子手,奴才們正着用,劊子手反着用,反正都有道理。所以子可以光明正大的羅織罪名誅了少正卯,所以就有統治者打着“民主”旗號到行逆施,所以就有憤青們以“愛國”的名義侵犯人權。

所以作爲一個自由主義者,我認爲應該不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而且己所欲也不能施於人,這是一個文明社會公民最起碼的認識。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 篇19

儒家思想是傳承中華禮貌,使中華文化生生不息,它不論在知識,道德領域,還在待人處世方面都有着重大的`影響:“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亙古不變的,洋溢着仁愛的人性之美,是帶人接物的原則。

古代人則一真以爲自我這樣,也要想別人也要這樣,自我不想這樣,也要想到別人也不要這樣;自我不願被強加的事,也不要強加別人,有人說:“慈悲不是出與勉強,它像甘露一樣從天上降下塵世,它不但給幸福於受施的人,也同樣給幸福於施與的人。”

“愛人者,人恆愛之。”所以我們要用一顆愛人大的心去包容別人,我們周圍的每一個人,都需要我們的愛。不一樣的人有不一樣的歡樂利己者,會將自我歡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爲索取它不擇手段;利人者的歡樂是付出,把奉獻愛作爲自我的歡樂。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一向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是在此刻的當今社會卻不能真正的落實到實際行動上,像我自我也是這樣的,比如:

“在我因爲某一件事不開心大時候,我會把所有的錯都怪在別人身上,從來都沒有想過自我有沒有一點的過錯,也都從來沒有站在別人的角度上去想這件事情的主要原因,要是不是她的錯的時候,被冤枉了時會是什麼心境,我們在任何的情景下都應當去想一想別人的心境是怎樣的,在此刻大社會上,我們是能夠在做任何事的情景下爭取一下別人的意見或者是別人不喜歡的東西,我們也能夠像以前那樣強加給別人,在你想要的情景下,別人也可要也不要,我們沒有必要強加給別人,在你想要的情景下,別人也可要可不要,我們沒必要去強加給人,我們不能把自我的歡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我們要試着去了解別人。

在此刻的世界上,寬恕是美德的種子,它能夠讓靈魂喘息,讓期望棲息,讓我們用寬宏的肚量去包容身邊的每一個人,我們應當做到將心比心,推己及人。

願人與社會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當今社會,我們提倡和諧,廣播仁愛,讓這個社會,在人與人,人與自然和人與社會之間都和諧相處,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周圍洋溢着和諧的蓬勃氣息,人人都能感受到寬恕。仁愛的恩澤與溫暖,有如畫家梵高所說:"愛之花開放的地方,生命便會欣欣向榮。"

如果在社會交往中,如果人人都能以誠相待,發生分歧時能及時替別人研究,站在別人的立場思考一下,不爲小利小益的得失斤斤計較,那麼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將會更加和諧,俗話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退步並不是件壞事和一件羞恥的事,反而會顯出你滄海般浩大的胸襟,只要能維持寬恕的原則,以和爲貴,正如禮之用,和爲貴,先王之道,斯爲美,小大由之“那麼,和平就會永存人間,仁愛的陽光就會灑遍地球的每一個角落,灑到每一個人的身上。”

煙波浩渺可是江一粟,心白滄海正是仁愛倚天的原則。外在的愛只能取悅別人的眼睛,唯有是內在的美才能感染到別人的靈魂,讓我們敞開胸懷,爲心靈美容,願天下所有的人都有一顆寬容的心,我們首先應當做到“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同時我們更應當時刻注意並努力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 篇20

孔子在中國五千年的的歷史上,對華夏民族的性格,氣質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幾千年來影響着我們的性格。

孔子創立了以“仁”爲核心的道德學說,他自我也是一個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樂於助人,待人真誠,寬厚。

今日跟大家一齊分享孔子的做人準則之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你要求別人做什麼時,首先自我本身也願意這樣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別人這樣了,那麼你的要求才會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我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別人去做到。

這句話所揭曉的是處理人際關係的重要原則。孔子所言是指人應當以對待自身的行爲爲參照物來對待他人。人應當有寬廣的胸懷,待人處事之時切勿心胸狹窄,而應寬宏很多,寬恕待人。倘若自我所不欲的,硬推給他人,不僅僅會破壞與他人的關係,也會將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小編認爲: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確實應當堅持這種原則,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體現。人生在世除了關注自身的存在以外,還得關注他人的存在,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如果大家都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相信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能減少與他人的摩擦。

在當代社會中,“雙標”比比皆是。以一個標準去要求別人,卻不以同一標準去要求自我。小編在那裏想提醒大家如果在家庭教育中出現了“雙標”那需要注意了。父母告訴孩子要尊老愛幼,要以誠待人。自我卻對自我的父母破口大罵,對朋友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在孩子的世界裏,父母就是自我模仿的標準,如果身爲父母的行表不一。在孩子的眼中會有疑惑:“爲什麼爸爸媽媽說的,跟做的不一樣。”有些孩子會開始質疑父母說的話,然後會開始跟父母有爭執;有些孩子會以父母的行爲準則當做自我的模板。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 篇21

很慚愧,“已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我是上了大學才明白它出自《論語》。大學之前的求學態度是不求甚解,不問來源。

這句“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句子,不知其來源倒也無所謂,重要的是要了解它的真正涵義。我們似乎已經對這些老祖宗的智慧語錄免疫,不依循這些人生哲學來處世,反而倒行逆施。幾天前看了幾則有關中國黑心食品的電視新聞,更讓我覺得這句孔子名言早已被人遺忘了!

上海有黑心饅頭,廠家用回收的過期饅頭,加上頭粉與色素再重新制造新的饅頭;有人偷拍訪問制饅頭師傅,問他會不會吃該饅頭?他回答說他明白饅頭是怎樣製造出來的,怎敢吃呢?第二天又看到廣州爆出“再生面包”事件,也是以回收的過期麪包來再生面包;隔一天看到安徽出現“牛肉膏”與“羊肉膏”添加劑,能夠把豬肉、雞肉等加工成貴价的牛肉、羊肉,味道口感一模一樣。

這就是現今見利忘義、謀財害命的寫照,是“己所不欲,卻施於人”。中國黑心食品的新聞時有所聞,這次接二連三的爆出幾宗駭人聽聞的消息,讓人們對“中國製造”原本已有點感冒的情景有更加惡化之跡。

樂見中國和平發展的海外華裔與僑胞,看到這種現象,心裏挺矛盾的;一方面高興看到祖籍國的綜合國力強大,另一方面憂心中國形象受損,擔心中國不法商人唯利是圖、不顧人命的做法,讓國際社會對中國“另眼相看”。我們雖非中國籍卻是流着中國人的血液,我們在海外矢志保護中華優良文化傳統,卻被祖籍國的一小部分人見利忘義的破壞傳統,叫我們情何以堪?

是不是言重了?黑心食品全世界都有,爲何獨以放大鏡看中國事件?不瞭解何爲中華文化之人,我不與之爭辯;我們愛好中華傳統文化之人,看到過去四百年西方文化成爲引領世界主流而產生的急功近利、漠視社會正義、破壞自然生態等後遺症,一些人主張宣揚中國古老智慧經典《易經》、《老子》、《論語》等書的當兒,中國人自我如不珍惜自我的寶貴文化遺產,如何以軟實力服人?

不知如何實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怎能進一步要求人們做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的更高境界呢?孔子說:“仁者,愛人”,不愛人,不要成爲仁者也就算了,但何必害人呢?

子曰子曰的說教話,現代人已經不愛聽了,因爲沒錢過活,孔子也幫不了你。可是別忘了,有人漏液趕科場,有人辭官歸故里,世上的事永遠是陰陽相濟的,有人因爲錢而不擇手段,有人卻熱心的派錢助人;有人將傳統文化視爲糟粕,有人視爲珍貴寶物。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 篇22

《論語》中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自我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強加於別人身上。這句話說得短小而經典,所以被許多人引爲座右銘掛在身上。

沒錯,這句話說得很對,可是我想了想,難道僅有是己所不欲,才能勿施於人嗎那麼己所欲,是不是就能夠施於人

每個人都有這麼一個習慣,就是總喜歡把自我認爲好的東西介紹給另一個人。我有一個同學,他很喜歡周杰倫,於是他把周杰倫的海報貼滿了整個宿舍,又不厭其煩的給我們講述他的經歷,最終找來了同學對他的反感。可他最終還很委屈的說:這麼厲害的人,難道你們不敬佩他嗎誠然,JAY的名氣很大,但也不是全天下的人都喜歡他一個,畢竟還有喜歡劉德華,喜歡李宇春的。那位同學很喜歡周杰倫,是沒錯。但如果把這種喜歡橫加與別人身上,就是他的不對了。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相信只要大家剋制一點都能做到。但己所欲,勿施於人,這點要做好就相對困難了。因爲己所欲是指自我喜歡的東西,依照每個人的心理特點,自我喜歡的東西就必須是好東西,既然是好東西,那把它拿來分給大家難道有什麼錯嗎其實錯就錯在這,因爲我們喜歡的東西不必須每個人都喜歡。有人是金錢爲至高無上,又認識金錢爲糞土垃圾,道理便是這樣。有時我也會不知不覺地做出一些這樣的事情,比如我迷戀應屆畢業生網,便把同學們都推薦到應屆畢業生網上去,結果他們都認爲那隻可是是一個很普通的網站,絲毫不感興趣。剛開始我也費解,這麼好的網站爲什麼他們全都置若罔聞可是此刻我明白了,每個人的興趣不一樣,一個文學愛好者當然喜歡像創網這樣能發表文章的網站,反之如果對一個厭惡寫作的人來說又怎會喜歡上那裏可見一個人的愛好不一樣,個性不一樣,他所構成的世界觀也就不一樣。所以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東西,也沒有絕對差的東西,關鍵是我們自我對它的看法。

大千世界,形形色色。有人愛江山,有人愛美女,有人愛財富,有人愛自由。如果把比爾蓋茨的金錢送給犬儒學派的第歐根尼拉爾修,我相信他必須會嗤之以鼻。正如我們無法理解自我厭惡的東西一樣,也許別人也無法理解我們的好意呢!己所欲,亦勿施於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 篇23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我們課本里記載的一句摘自《論語》的話。一個高尚的人就必須要做到:自我不喜歡的東西,不能強加給別人。我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就是將心比心,可我卻沒能做到這一點。

我在學校一向都是好學生,輪值班長,大隊委員,深得教師和同學們的喜愛。可一回到家裏,有時就表現出了一些固執和不好的習慣。我不願意做一個兩面性的人,可多數時候真的剋制不了自我,無意間惹長輩生氣,事後自我也後悔。

從上學到此刻,我都是每個週末的晚上去姥姥家,直到週五晚上才能回自我的家。在姥姥家,定點睡覺到點起牀我都能做得不差分秒,因爲我怕姥爺的罰我。可是又回到自我家晚上不想睡早晨就懶牀。有一天早上,媽媽叫我起牀。至少叫了我五七六遍,我不但不起來,還跟媽媽發脾氣,耍性子。媽媽十分生氣。那天晚上,我在牀上看書,叫媽媽給我拿點水果來,我連叫了三遍,媽媽都沒有理我。我急眼了,衝到廳裏,對媽媽說:“我叫了你三遍,你爲什麼不理我?”媽媽很正經地對我說:“越越,媽媽不是沒聽見也不是不能給你拿,媽媽就是讓你體會一下,你叫別人別人不理你的感受。”當時,我沒有理會媽媽的意思,“哼”了一聲,又回去看書了。睡覺的時候,媽媽就這件事,又給我講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懂了,懂得了自我強加給媽媽太不應當了。我後悔了,後悔自我常常任性不尊重媽媽。於是,我真心地向媽媽道了歉,並表示今後必須改。

說實話,我異常羨慕那些學習不太好的同學,因爲他們在學校在家裏一個樣。當我學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論語之後,就嘗試着將心比心,和家人友好相處,做一個在家裏在學校沒什麼兩樣的好孩子。我努力地改變着自我,結果我真的做到了,也得到了家人的一致好評。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 篇24

在距離二戰將近六十年的今日,大部分國家都在尋求和平,尋求安心的發展,可是以美國爲首的國家卻在不斷的惹起紛端,稍微觸犯了他們自身的利益,便不斷的以強權欺壓,與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背道而馳。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其大概的意思就是自我不願意的事情不要強加給別人,是中華文化五千年來的精華所在,無論是生活中爲人,還是國際中處理事務,都是一個值得借鑑的思考方式,至少受益的國家也不在少數。而美國一些霸權國家,本該進取維護世界的安定卻打着爲了世界的安定,招搖撞騙,強權欺壓,將聯合國置之度外,打着自我的如意算盤,企圖謀取很多不義戰爭之才也是爲了轉移國內的矛盾,公然繞開聯合國安理會直接轟炸科索沃,直接削弱了聯合國維護和平的本事,也是給世界的人民一個最爲顯目的警示,是值得這些國家的人們深深的深思,到底有沒有將別人不願意承受的強加於別人。

乃至此刻,前陣子發生的烏克蘭事件,在歐盟的軟硬兼施期望烏克蘭加入的情景下,烏克蘭極端的分子不斷挑起事端,俄羅斯一面竭盡所能拉攏,原因也就是烏克蘭的500多公里的防線一旦歸歐盟所有,那麼俄羅斯的導彈將會被大大的削弱,這麼迫切的條件下,俄羅斯也不得不出動軍隊。所以歐盟與俄羅斯雙方爲了各自的利益而將自我的意願強加在烏克蘭人民的身上,烏克蘭國家成爲了大國權勢之間的炮灰,導致最終國家分裂,苦不堪言。想一想,像烏克蘭這樣的國家世界又何嘗少呢?

如果大國之間願意用孔子所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處事原則,那麼這些紛爭,這些動亂恐怕就不會發生,如果我們能夠以倆次世界大戰帶來的慘痛的代價而警示,我們就更應當“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果我們懂得珍惜生命。那麼我們必須學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因爲每個生命都是寶貴的。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 篇25

記得古代有位思想家孔子老爺爺以往說過一句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讓我至今都不能忘記。他的意思大概就是自我不喜歡的事,就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我們在人際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對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態度。採取什麼方式對待他人,先要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如果自我是對方,是否願意受到這種對待。如果我們不願意,那麼就不能以此對待他人。

在今年暑假,我看了一本書《飛吧,小白鷺!》。這本書完美的詮釋了尊重這兩個字。

尊重別人是一種美德。

在這本書中有四個故事,可是讓我印象深刻的還屬《飛吧,小白鷺!》和《青蛙歷險記》。

在《飛吧,小白鷺》中講述了有一個跛腳的男孩叫做阿忠,再班上有許多同學嘲笑諷刺他,讓阿忠深深的感到自卑,有一天,他來到自家後面的竹林裏。由於很多白鷺鷥在那裏落腳築巢而構成了一處白鷺鷥林。忽然,看到了一個小白鷺從鳥巢上摔了下來。阿忠關心受傷的小白鷺,鼓勵它克服身體的缺陷,勇敢飛向自我的天空,同時也逐漸克服了自我的自卑心,向前踏出了一步。在這篇文章中我懂得了儘管我們每個人的境遇和條件不一樣,但人生來平等,這種平等應當得到充分的尊重。正因爲人與人之間有差異,纔有人類對平等的不懈追求,才凸顯出平等的可貴。

在《青蛙歷險記》中講述了在一個星期天,大青蛙由於要幫小青蛙追氣球,導致被露營的許嘉文他們抓住了。在同學們玩膩了大青蛙後就把它放進一個對於大青蛙來說像高高的城堡一樣的水桶裏。三寶和五寶想救出爸爸來卻差點被抓住。之後,許爸爸勸訴嘉文。許嘉文想通了把大青蛙放了水裏和家人團聚。這篇故事讓我懂得了人類的生存離不開大自然的恩賜,人類有職責和義務尊重無私奉獻的大自然。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保護環境。人類僅有一個地球,面臨嚴峻的生態環境,保護地球、尊重自然是我們的神聖職責。

這本書就像是一盞指路明燈,在我的人生道路中指引我前進的方向。我會好好琢磨書中隱含的道理的。以後我會做到禮貌待人、平等待人、誠信待人、友善待人。換位思考,理解他人。與人爲善。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 篇26

坐在窗邊,我癡癡的望着窗外銀杏樹上的蒼翠的葉子。在微風中輕柔舞動着,充滿生機,富有生氣……我癡迷了,陶醉了!

正當我着迷於此時,另一幅畫面不可阻止的印入了我的腦海裏。細細的,黑黑的枝幹上,掛着幾片零丁的葉子。葉子枯黃,帶着那麼一絲病態,如同被霜打過的茄子一般。這不正是我家陽臺角落裏那盆桂花嗎?爲何被遺落在了角落裏了?

還記得剛買回家時,是花農從土裏挖出來放在花盆裏的。枝葉上還開着些許米白色的花,不甚多,卻甚香,沁人心脾。我喜愛極了!

爲何過了一個冬之後,毫無葉子的銀杏樹煥然一新,孕育出了嫩葉,顯示出蓬勃生機?又爲何桂花苗卻從可愛極了的模樣變得如此蕭條,落敗?

望着杏兒樹思索着……

忽兒,兩隻小鳥映入了眼簾。它們很自由,很美。頭上有一撮白色的絨羽,這和它那漆黑的的外表有那麼一點格格不入。但它卻是很美,它們相互追逐着,相互嬉戲着,在濃密的葉層中上竄下跳,或許,正在啄食着那美味的蟲兒。這一幕把我帶回了童年。

那年我七歲,在老家農村,我爬上樹去掏鳥窩,取出一隻剛出殼不久的幼鳥,它還沒有長羽毛,嫩紅嫩紅的。我好奇地把它帶回家精心餵養,它的羽翼漸漸的豐滿了。到後來,也可以飛出那麼一兩米的距離了。我很高興,因爲我覺得我見證了一個生命的成長。這總是讓人很愉悅!

現在突然想來,覺得它比其它的鳥兒少了那麼一點什麼,是什麼了?對了,是少了那麼一點大自然的靈性!

可當時我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也並沒有“偉大”的將它放歸自然,可能是自私心在作祟吧。但是因爲一次大意,它卻置身貓腹了,那時,我十分懊喪。

如果又下輩子,祝願它不再遇到調皮搗蛋的我。

答案似乎愈亦的明朗了。上述二者皆是大自然的寵兒,喜歡自由,喜歡在無拘無束的的環境下出生,成長,直到死亡。喜歡自己去努力的汲取陽光,喜歡自己去奮起而飛,搏擊長空。而不是被人們限制於一盆,一籠裏面。

我們自己又何嘗不渴望自由了?不喜歡沒有被他人強加東西在身上的感覺了?裴多菲說:“若爲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這和孔老夫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又是否有着異曲同工之妙了?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 篇27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那麼,己所之慾,施於人乎?

前幾天,和老爸出去買衣服。我看中了一件很好看的衣服,向老爸徵求建議,結果他認爲不適合我。跑到另一家店裏,老爸找到了一件他認爲適合我的衣服,我卻不喜歡。但老爸非說好看。最後我們吵了起來,不歡而散。

我選中的衣服,老爸不喜歡,這是他的“不欲”;老爸選中的,是他喜歡的,是他的“所欲”。他沒有把“不欲”給我,而把他的“所欲”給我。這正應了聖人的話,本應是皆大歡喜的,但相反我們卻吵了起來,這是爲什麼呢?

作家阿城的《臥鋪》中,有這樣一位姑娘:她很有文化,有一次,夜裏在鋪上睡着了,沒蓋被子。醒來時,身上蓋了一件大衣。她用食指和拇指,拈着那件大衣,問:“這是誰啊?這麼大股味。”一會又說:“多髒啊!扔我身上,你們聞聞。”原來是一位河南兵,怕她着涼了,給她蓋上的。

咋一見,這個姑娘的確可惡,別人關心她,她卻不領情。可是,慢慢一想,也不無道理。也許她不冷,並不需要大衣,河南兵把大衣給她,她自然會嫌髒。河南兵把自己的“所欲”給了姑娘,姑娘卻根本不想要,甚至是討厭,嫌棄,這有什麼錯呢?

那麼,應該怎麼做呢?

嫣然天使基金會成立後,每次乘坐飛機,李亞鵬都要發宣傳單。宣傳單的內容很簡單:“如果你有一顆慈善的心,如果你還沒有找到實施的途徑,請加入我們嫣然天使基金會,讓我們一起把愛傳遞出去。如果你不需要此信件,請轉交他人。”有一次,一位乘客毫無理由的把宣傳單扔在地上,李亞鵬卻把傳單撿起來說:“對不起,打擾你了。”

慈善,是李亞鵬希望的,是他的“所欲”,當他把他的所欲加給別人時,他考慮到了別人是否“不欲”。就算別人把他的“不欲”表現出來,李亞鵬也是默默接受,而不是把他的“不欲”生氣地表現出來。

他的做人達到了一個高度,他做到的,不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而是“人所不欲,勿施於人”。

我們也應該這樣:當我們想把自己的“不欲”或者“所欲”加給別人時,也要考慮,他人的“不欲”和“所欲”。當別人不想要時,就不要強加給別人。同時,當別人強加你的“不欲”是,你也應該微笑着拒絕,而不應該憤怒地表現出來。因爲這,也是別人不想要的。

所以,請別隻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人所不欲,勿施於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 篇30

暑假,我看了一本名人名言,其中飽含着許多道理,讓我受益無窮。

其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孔子寫的。意思就是,不要把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強加給別人,而要設身處地的爲他人着想。書中講了一個故事,有一個富人去請教一位哲學家,爲什麼自從他有錢以後許多人就不喜歡他了。哲學家告訴他"因爲你有錢以後,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別人了。”而富人聽了百思不得其解,就是因爲這個人變富以後,只和富人打交道,別人在眼裏就是窮光蛋,因爲沒有考慮別人的感受和自尊,所以就得不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如果你想要得到別人的尊重,你就不能把自己的不喜歡的事情強加於別人,首先要做到尊重別人,才能讓別人尊重與你。

生活中也是這樣的,如果你去幹一件事情,你知道後很不喜歡,就把給了比你小的弟弟,每次都是這樣,時間一長,弟弟還會尊重你嗎,反之,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樣你就會受到別人的尊重。

從這個故事我懂得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一個人只有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道理就行了。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 篇31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一句世人皆知,淺顯易懂的名言。意思是自己不想做的,不要強加給別人。對於這句話我是百分百的同意,但是己之所欲就可以濫施於人了嗎?當然不行,做任何涉及到別人的事情都要考慮別人的觀點和感受。

有人說,普希金說了,“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所以自己是最重要的,只要自己想做的,不要管任何人,只要對自己有利即可。我想,這種思想未免有點太自私了,對自己也是沒有任何好處的。

上司接納了員工的意見,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失誤;自己聽了朋友的勸告,可以少走不少想不到的彎路。任何情況都是如此,你考慮到了別人,別人也想到了你。何必要充耳不聞、一意孤行呢?這樣的人隨後只能是衆叛親離,沽名釣譽!

當初,楚王想攻打宋國,魯班的雲梯都給他造好了,可最後爲什麼沒有打成?這要感謝兩個人。一是出使楚國的墨子,更重要的就是楚王自身。楚王當初是用心考慮過墨子的話的,否則他也不會放棄這次攻宋的機會。可見,楚王是一個己所不欲,亦不施於人的人。假若楚王當時不管墨子,現將其除掉,然後再去打宋,後果是不堪設想的。結果必定是兩敗俱傷,雙方損失慘重,對楚王也是不利的。

還有兩個大家都熟悉的人物---扁鵲和他的病人蔡桓公。前者是因爲高超的醫術而出名,而後者就因一個以他而來的成語“諱疾忌醫”在民間流名百世。蔡桓公爲什麼會死?原因就是他自己想着自己沒病,而不讓醫術高明的扁鵲來給她治療,最後病入骨髓,一命嗚呼了。

過分的獨斷主義帶了樂如此嚴重的後果,以至於把命都丟了!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吾雲:“己之所欲,聽於人,關於人,人亦思爾乎!”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 篇32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記得這句話出自《論語·顏淵篇》,是孔子的弟子顏淵記錄的孔子名言。意思就是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現在,想起這句話就不免有幾分愧疚。

我們家樓上住着一個三四歲的小女孩,她精力充沛,早起晚睡,整天在家裏不是跑來跑去就是敲敲打打,我們家裏就只聽到“叮叮噹噹”的噪聲。我可憐他們家的地板,更可憐我們家的天花板。當然,最可憐的是我們自己。雖然天長日久的噪聲已經習慣了,但在中午、晚上我們睡覺時,那不知疲倦的“叮叮噹噹”聲還是吵得我們睡不安穩。爲了這件事,我們曾上樓提醒過多次。但是過不了兩三天,“叮叮噹噹”的聲音就會再次響起。我一直認爲我們擁有一個世界上最糟糕的鄰居。直到有一天,我在家裏蹦蹦跳跳地來到書房時,爸爸突然大聲叫住我:“停下,別蹦了!”我被嚇了一跳,扭過頭來一看,爸爸正以嚴厲的目光看着我:“你蹦什麼蹦?不知道樓下有人住呀?你不是老說樓上太亂嗎?……”生氣過後,爸爸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不是剛學過這句話嗎?明知道樓上的妹妹天天亂,對她有意見,你這樣亂蹦亂跳,就不想想樓下的鄰居怎麼說?以後,可不能這樣了!”

從此,我再也沒有在家裏蹦過,也沒有再埋怨樓上太亂——我剛學會走路時,在家裏也是爬高上低的呢!我驚奇地發現,“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不僅僅是對自身的一種提醒,更是對他人的一種理解,對他人的一種尊重!這使得它在我心中生根發芽。讓我對生活有了一種平和的心態。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牢記它讓我一生受益!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 篇33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想,這句話大家一定都很熟悉了吧!這是2500多年前,孔老夫子說的一句話。

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用自己的一顆心去幫助別人、感化別人,將心比心,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設身處地的爲別人想一想。準確的說,就是:種豆得豆,種瓜得瓜。

我們要同農民伯伯一樣,在春天播種,在秋天收成。而我們在生活中的唯一不同就是,要以一顆善良的心去幫助別人、理解別人、感化別人,將“文明”與“寬容”栽在他人的心靈的土地上。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幹什麼事情多要先站在別人的立場上先想一想:

醫院裏的那些在生死邊緣痛苦的掙扎的病人;在醫院裏的那些在生死邊緣痛苦的掙扎的病人;想想那些在街上乞討的老人與孩子;想想那些因爲天災而在水深火熱之中受苦的人們……你的心裏總是會泛起一絲絲的辛酸,不是嗎?想想看,如果你是這其中的一員,你會希望自己被別人看不起嗎?我想沒有。其實,每一個人都有在這個世界生活下去的權力,不,應該是每一個生物,每一個生命都有權力在這個世界生存下去的權力。即使是那些做錯了事情的人,也是有法律來懲罰他的。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爲別人想想,別人也會爲你着想。要以自己的真誠與真心去換取別人的真誠與真心。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 篇34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的表面意思是:自己不想做和不願意做的事,都不要毫不顧慮的施加給別人,這是不道德的。

這句話往往出現在古文中,這是古代大思想家們常常掛在嘴邊上的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聽起來是多麼有道理,多麼正義。在我們現實社會中,也很需要這樣的胸襟,但我們誰能做到這點,誰能無私的爲人民服務而從不抱怨呢?

也許有這樣的人,但只是這12億人中的很少很少的一部分。在這現代高速發展的社會中,人們在工作、學習、生活當中無時無刻不存在着激烈的競爭,記得初中的政治課上老師曾說過:“社會上的各種競爭歸根是人才的競爭。”在這人與人激烈的競爭的同時,關係愈來愈遠,愈來愈陌生。

我們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裏,我們是父母的乖女兒,是爺爺奶奶的乖孫女,從小都是在他們的手掌上長大,從未受過任何委屈,也爲幹過任何粗活,從而養成了嬌慣、自私的個性,所以我們很難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

在學校裏,我們都很自私的,除了學習和自己應做的事之外,好像都與自己無關。我們都很想把自己不想做和不願意做的事毫不保留的施加給別人,但與我們同齡的人有誰會這樣默默地承擔呢?在這世界上,有黑就有白,有醜就有美,有自私的把“己所不欲”施加給別人的人,就會有無私的把“己所不欲”默默的承擔下來的人。

如果在我們周圍多一些承擔者少一些施加者,那麼人與人之間就不會這樣疏遠了,人們自私慾也會減弱,大家都無私的爲人們服務從不計較,那世界該多麼和平!我覺得不只是人與人之間要以這句話爲做人的標準,國與國之間也要遵循這個道理,否則會引起世界人民的不滿。例如在當今之世,民族國家仍是國際關係的主體,國家利益確實應該是每個國家的首要考慮。益”。也是基於這樣的思路,以所謂“無賴國家”的導彈對美國利益構成威脅爲藉口,美國強化了推行導彈防禦系統的計劃,而對其可能給世界安全帶來的後果不管不顧。人們不禁要問,美國在談自己的國家利益之時,是否也應考慮和尊重其它國家的利益,而不應以損害別國的利益來追求自己的絕對安全呢?當年林肯總統領導的美國聯邦政府曾在政治、軍事和外交上同製造“兩個美國”的陰謀進行了堅決的鬥爭。他在鬥爭中留下了這樣的名言:“美國人民在地球上佔有和居住的這片土地只能作爲‘一個民族大家庭的家園’,不能夠作爲兩個或者更多民族大家庭的家園。”今天,美國某些人應當從這段歷史中得到啓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他們這樣的做法會引起全世界人民的不滿。

爲了世界的和平和身邊人們更美好的生活讓我們來努力做一位“己所不欲”的承擔者吧!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 篇35

在這短暫的寒假中,當我打開那滿是精華的書櫃時,有一本書十分耀眼。我便小心翼翼地抽出那本書——《魔法師的帽子》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心中如獲至寶。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寫的是:在姆咪谷,姆咪一家和他的朋友小嗅嗅、小吸吸找到了一頂魔法師的帽子。不管什麼東西放到帽子裏面就會變成意想不到的東西,她們把蛋殼放進去,結果變成了小彩雲;姆咪矮子精被魔法師的帽子變成了一隻怪物;還把一隻小蟻獅變成了一隻刺蝟……在魔法師帽子的作用下,發生了一系列驚險有趣的故事,非常精彩。整個故事體現了姆咪谷谷民之間的互相關愛,互相團結,互相給予的精神,所以最後在魔法師的魔力作用下,達成了自己最想達成的願望。

其中,第七章給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由於某甲,某乙把手提包還給了姆咪媽媽,所以,姆咪媽媽準備爲工人們開個晚會。手提包內的寶石之王終於在晚會上和大家見面了。魔法師在月亮上發現了寶石之王,於是黑豹便馱着主人來到了姆咪谷。它們變成了黑貓和白鼠,來到了晚會上,魔法師說明了來意,但是某甲和某乙不同意給他寶石之王。最後魔法師答應給在坐的每位變出自己想得到的東西,他們達成了協議,魔法師拿着寶石之王走了。從此,姆咪谷的谷民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

原本以爲因爲寶石之王,將會有一場“血腥之戰”,出乎意料的是,由於魔法師先人後己的精神,不但沒有戰爭,反而在其樂融融的氣氛中完美的結束了,看完了第七章故事,我明白了:魔法師有能力得到寶石之王,但是他並不強行奪取。雖然他也非常想要得到寶石之王,但是他沒有這麼做,他首先用自己特有的能力滿足了別人的願望,再換回了自己想要的東西,這種精神十分可貴。

可是,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卻有很多人不這麼想。比如說,春運時期,車站購買車票非常緊張,大家都想早點買到回家的車票,有些人從頭一天就去排隊,到第二天好不容易捱到買了,這時有一部分人就來投機取巧了,強行插隊,套近乎,想不費吹灰之力地買到票,真可憐了後面那些排了整夜隊的人啊。當然碰到脾氣暴的人還免不了起衝突,甚至進派出所呢。這真是又傷和氣,有耽誤事。當然還有比這更讓人憤恨的人。那些平時遊手好閒,好吃懶做,到快過年了就想不勞而獲,去一些車站、公交車等一些人多的地方偷搶別人辛辛苦苦賺來的辛苦錢。他們只想着自己舒舒服服過年,卻不知道害了多少家庭過不上年。可惡到了極點!

所以讀完整本童話書後,讓我體會到,人要克服自身的不足,要想從別人那裏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不能強取,要以理服人,必須是別人心甘情願的給予。有句俗話叫:“君子動口不動手。”我們應該打小開始培養自己,要以理服人,要善於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如果自己做不到,就不要強行別人去做,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說得正是這個道理,我們應該傳承古訓,要像魔法師那樣,社會大家庭纔會和諧。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 篇36

在歷史的長河中,時間的沖刷令萬物隨之流逝。但其中總有一些箴言沉澱下來,讓後人謹記。它們是時代的精華,也必將在人類的未來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某高校一位大一新生在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之後,最大的困惑,就是感覺與同學、室友很難相處,無奈之下,向長輩們請教。長輩們給出的箴言,在我看來,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體現行事的原則。這不僅是孔子在《論語》中的一句名言,更是他自己的人生準則。即不要將自己不想做的事推給他人。但在我們身邊,這種事情時常發生,這樣不僅會破壞與他人的關係,還會將事情弄得僵持不下。所以人與人之間交往確實應該遵循這種原則,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體現。春秋晉國有一名叫李離的獄官,他在審理一件案子時,由於聽從了下屬的一面之辭,致使一個人冤死。真相大白後,李離準備以死贖罪。別人呢阻止他,李離說:“人都不願意去死,犯人被冤枉致死,這是我的錯誤,如果將責任推到下面的辦事人員身上,我又怎麼做得出來”。他伏劍而死。李離就完美地踐行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原則。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體現尊重的道德情懷。比如說在圖書館當你想要大聲笑鬧的時候,想到不要影響別人會自覺地壓低聲調。當你看到小朋友在草坪上亂扔果皮時,你想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就自覺地去撿起果皮,小朋友看到哥哥這樣做就有樣學樣撿起了地上散落的果皮。出生於1788年的德國著名哲學家叔本華說,“這個世界不會凡事有求必應,這應是年輕人走向成熟的第一個認識。世界不是以自我爲中心的,我們只是一個旋轉的齒輪,如果想走到自己想去的位置,只有靠自己,而不是等待世界降臨恩澤。”世界並不是以你爲中心的,所以你不能頤指氣使地讓別人爲你做什麼。這個世界並不虧欠你什麼,能爲你帶來福音的只有自己。

說到尊重,也必然會聯想到這句話,“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愛戴和尊敬是相互的。特蕾莎修女一生爲窮人服務,致力於消除貧困,最終贏得了世人的愛戴,並在1979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在現實世界中,人的個性、修養、素質千差萬別,人與人的關係也非常複雜,即使你抱着仁愛的心腸、良好的願望、善良的動機,也不一定事事做得令人滿意,贏得人人的愛戴和尊敬。但是,如果對每個人都保持平和的心態,總能贏得大部分人的尊敬和愛戴。

我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宿舍裏有個男孩叫穆迪,他有潔癖,他的牀不允許任何人坐。若誰坐了,他立馬換牀單。另一個男孩叫傑克,他雖然覺得穆迪過分但是很尊重穆迪的生活習慣。後來穆迪演講時感謝和誇讚了傑克,他說:“這麼長時間,你從來沒有碰過我的牀,給與了我足夠的尊重和理解。……不論你今後是否拿我當朋友我都會視你爲最好的朋友。”面對別人的原則、底線、習慣、觀念,哪怕自己不喜歡、不認同、不理解,也要強迫自己去尊重。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做不到理解,但至少應該做到尊重。這也是做人的基本修養。

時間令千古的箴言沉澱,在它們身上,即使佈滿了歲月的傷痕,也能隱約地映照出古人的智慧、古人的高尚、古人的丹心。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