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三年級作文

關於元宵節的傳說

本文已影響 3.68W人 

元宵節,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時間爲每年農曆正月十五。而在元宵節也流傳着許多故事與傳說,以下是小編收集的相關信息,僅供大家閱讀參考!

關於元宵節的傳說

元宵節的傳說 篇1

今天是元宵節了,你們知道元宵節爲什麼要點燈籠、放煙火嗎?如果不知道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隻神鳥因爲迷路而降落在人間卻被不知情的獵人射死了。天帝知道後大發雷霆,就下令讓天兵在正月十五那天去人間放火,把人類統統燒死。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着無辜的人們被燒死,就冒着生命危險下凡去把件事告訴了人們。衆人們知道後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很久有位老人想出了一個辦法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這三天裏,每戶人家都掛起燈籠並且放煙火這樣天帝就認爲我們已經被燒死了。”大家都認爲有道理,便分頭去準備了。到了正月十五,天兵發覺人間一片紅光就認爲是大火在燃燒就告知玉帝不用放火了,就這樣人們保住了生命及財產。爲了紀念這一天從此每到正月每家每戶就放煙火點燈籠。

元宵節的傳說 篇2

聽媽媽講,傳說在很久以前,世上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老百姓豐衣足食、安居樂業。

突然災難降臨、城內洪水氾濫,城外田地乾旱,原來是王母娘娘請玉帝去赴宴,玉帝喝酒喝得酩酊大醉。宴會後餘地回宮辦事,於是把雨簿寫錯了,本應是城外雨五分,城內雨三分,玉帝給寫反了。青龍得知原因,便偷偷地裏溜到天宮,改了雨簿,這樣世上又慢慢恢復了本來面目。玉帝酒醒後,也發現寫錯了雨簿,但本想改正,又怕重臣說自己做事不慎重,只好將錯就錯。

後來玉帝發現自己的雨簿被改過,不由心中大怒,派丞相來到人間殺了青龍,丞相照做了。青龍被丞相殺了後,變成一隻神鳥,在玉帝殿外喊冤,玉帝心中感到慚愧,便下書要黃帝向百姓傳令,要紀念爲民除害的青龍,這天就是正月十五元宵節。

這就是我們元宵節的傳說,每年的春季,大家都會敲鑼打鼓,耍龍舞獅幾年青龍,慶祝元宵節。大家現在知道元宵節的傳說了嗎?

元宵節的傳說 篇3

元宵節人們張燈結綵,這有一個傳說,話還得從漢朝說起……

漢武帝有一個寵臣,名叫東方朔。有一天,東方朔閒來無事,去了後花園賞景。走着走着,看到一個宮女準備投井自盡。東方朔慌忙攔住了這個宮女,並且問她爲什麼投井自盡。宮女說:“我叫元宵,從小當了宮女,沒有見過父母和妹妹幾面。每當春節,看到別人高高興興的,我心裏就更加難受。所以就……。”東方朔想了想胸有成竹的說:“你不要沮喪了,我保證一定在這個月十五就讓你見到你的父母和妹妹。”東方朔第二天化妝成一個算卦的,在長安街頭爲人算命。每個人抽到的都是“正月十六必自焚”。衆人忙求問怎麼破解,東方朔說:“在正月十五火神君會派來一位赤衣女神,她就是奉命來燒長安的使者。只要我們求她就可能躲過這一劫。但你們要讓皇上知道這件事,不然就會有滅頂之災降臨在我們頭上。”說完揚長而去。衆人聯奏送到皇上,皇上猛的一驚。連忙叫來東方朔來商議此事,東方朔假裝思考了一下,說:“到了十五,命全城人燃放煙花爆竹,掛上燈籠,讓城外所有人進城賞燈。這樣,把長安城裏鬧得熱熱鬧鬧,火神君就以爲長安城裏起了大火。”皇上連誇:“此計甚妙,此計甚妙。”到了十五元宵的父母和妹妹來到了長安城裏,看到了燈籠上寫着“元宵”。元宵的妹妹大聲叫着:“元宵!元宵!”元宵聽見了,和父母妹妹見了面,高興地不得了。

從此,人們將正月十五定叫“元宵節”。並且每年這個時候都燃放煙花爆竹,成了一種習俗。

元宵節的傳說 篇4

相傳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爲紀念“平呂”而設,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太后之子劉盈登基爲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在呂太后手中,漢惠帝病死後呂太后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太后殘暴而敢怒不敢言。

呂太后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祕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

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囊耳中,劉囊爲保劉氏的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繫,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

平亂之後,衆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爲與民同樂日,京城裏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這一則傳說與吃元宵的習俗有關:相傳漢武帝有個寵臣名叫東方朔,他善良又風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幾天大雪 ,東方朔就到御花園去給武帝折梅花。剛進園門,就發現有個宮女淚流滿面準備投井。東方朔慌忙上前搭救,並問明她要自殺的原因。原來,這個宮女名叫元宵,家裏還有雙親及一個妹妹,自從她進宮以後,就再也無緣和家人見面,每年到了臘盡春來的時節,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覺得不能在雙親跟前盡孝,不如一死了之。東方朔聽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證,一定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

元宵節的傳說 篇5

傳說在很久以前,有一隻天宮的珍貴神鳥迷路於人間,卻意外被不知情的獵人射死了。天帝知道後震怒,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畜財產統統燒光。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着生命危險,偷偷駕着祥雲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了。衆人聽說了這個消息,聽得不知如何是好,後來有位老人想出了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裏張燈結綵,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會都被燒死了。"大家聽了點頭稱"是",便分頭去了。正月十五這天,天帝一往下看,發覺人間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大快,無知的終於受應有的懲罰,此後便不再追究。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

紀念,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燃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元宵節的傳說 篇6

這一則傳說與吃傳統食品元宵的習俗有關:相傳漢武帝有個寵臣名叫東方朔,他善良又風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幾天大雪 ,東方朔就到御花園去給武帝折梅花。剛進園門,就發現有個宮女淚流滿面準備投井。東方朔慌忙上前搭救,並問明她要自殺的原因。原來,這個宮女名叫傳統食品元宵,家裏還有雙親及一個妹妹。自從她進宮以後,就再也無緣和家人見面。每年到了臘盡春來的時節,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覺得不能在雙親跟前盡孝,不如一死了之。東方朔聽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證,一定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

一天,東方朔出宮在長安街上擺了一個占卜攤。不少人都爭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一個人所佔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籤語。一時之間,長安裏起了很大恐慌。人們紛紛求問解災的辦法。東方朔就說:“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會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訪,她就是奉旨燒長安的使者,我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可讓當今天子想想辦法。”說完,便扔下一張紅帖,揚長而去。老百姓拿起紅帖,趕緊送 到皇宮去稟報皇上。

漢武帝接過來一看,只見上面寫着一句話:“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他心中大驚,連忙請來了足智多謀的東方朔。東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說:“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傳統食品元宵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十五晚上可讓傳統食品元宵做好湯圓。萬歲焚香上供,傳令京都家家都做湯圓,一齊敬奉火神君。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進城觀燈,雜在人羣中消災解難”。武帝聽後,十分高興,就傳旨照東方朔的辦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長安城裏張燈結綵,遊人熙來攘往,熱鬧非常。宮女傳統食品元宵的父母也帶着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傳統食品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的高喊:“傳統食品元宵!傳統食品元宵!”, 傳統食品元宵聽到喊聲,終於和家裏的親人團聚了。

如此熱鬧了一夜,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了。漢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後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樣全城掛燈放煙火。因爲傳統食品元宵做的湯圓最好,人們就把湯圓叫傳統食品元宵,這天叫做傳統食品元宵節。

元宵節的傳說 篇7

明清今後,元宵節賞燈舉止到了鼎盛期間,燈飾的建造不僅多種多樣,工藝也加倍盡善盡美。材質極爲講究,已由竹篾秸稈骨架成長成金屬佈局,細木鐫刻、金漆鑲嵌、玻璃彩繪等類型。其外形各別、八門五花。如六角宮燈、塔燈、喜慶吉利的各種彩燈,飛禽走獸式的花燈,祥和有趣的走馬燈,還有亭臺樓閣式的景物燈。

據說每到元宵節之時整點訛舍資絲困富較手全打這我。,北京紫禁城內火樹銀花,壯美空前。朝廷還在午門前設鰲山立柱燈,專爲皇上撫玩遊玩。那時,北京城內啓示有專門景區,供達官貴戚、國民布衣春節時代賞燈娛樂。姚雪垠曾在小說《李自成》書中寫到明末崇禎年間,京城內從東安門至燈市口,幾條街滿是燈市,每年正月初八到十七,日間爲市場,晚上看燈展。徹夜賞燈,放焰火,街面綵樓相望,朱門繡戶,畫棟雕樑。各色彩燈高懸,民間花會表演,男女擁擠,人山人海,甚是壯不雅。

清代元宵燈會更爲波瀾壯闊。北京城舉辦觀燈遊園流動,連慈禧太后都要到頤和園賞燈遊玩。人們打燈謎、扭秧歌、舞獅子,盡情瀏覽元宵節夜色,多姿多彩的娛樂勾當讓人其樂無限。據《燕京歲時記》中所載,其時燈會盛況是“銀花火樹,光華照人況大達達報的,者先注引裸屏再成容。,車馬喧闐,歌樂聒耳。”可見老北京的元宵節是多麼強烈熱鬧,情景何等不凡。古都民間有句老話叫“上元節的燈,中秋節的月”,申明北京歷史中的燈節,給人們留下的印象至深至美。

說起吃元宵,則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汗青了,起先人們用的是一種“白粥泛膏”做吃食,後來才垂垂用糯米粉做成有餡的湯圓,形狀如滿月,白如銀團,前人吃元宵即祭天神,意是甜甜美美,團團聚圓。這種風習在全國廣爲流行,但各地元宵食俗也紛歧樣,如陝西愛吃元宵茶,雲南喜吃豆麪團,河南則吃棗糕,江南是糯米粘飯。

北京人吃食講究,所做元宵以甜爲主,餡的種類不堪其繁。老北京的元宵節盛況極爲不凡,各類平易近間花會紅火熱鬧,各年夜廟會舉辦慶典,箇中打燈謎是最爲流行的一個項目,很多遊藝場合在燈籠上都設置謎題。開初爲口頭猜形式,後來經文人加工成燈謎。有文句、成語、鄙諺、人物、地名多種多樣謎底,十分受人喜好。這種趣味性很強的舉動,成爲公民一種節日樂事,從南宋至清代風行了五百年。

元宵節也是結交結社最佳時刻,舊時未出門子的女子不克不及隨便逛街,但此時卻可以無拘無束到燈會遊玩。民間還有一種習俗,元宵節新媳婦要回孃家住幾天,叫“躲燈”,所以正月十五又是闔家團圓的好日子。

觀燈弄月、吃元宵、逛廟會已成爲一大民風傳統,直到上世紀六七十年月,北京仍在正月十五舉辦燈展。現在一些傳統雖發生了轉變,但吃元宵習俗依然沒有改變。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