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2016山東省《國學小名士》觀後感

本文已影響 2.09W人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系和標示,振興文化,繼絕開新,也是社會發展所需。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2016山東省《國學小名士》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6山東省《國學小名士》觀後感

  【2016山東省《國學小名士》觀後感1】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於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國學,是我們中國的國粹,它承載着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底蘊。而詩詞,更是中國歷史國學之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是我們中國獨有的文化,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中,熠熠生輝。作爲中國人,我們以此爲傲。

懷着無比激動的心情,我看完了《國學小名士》,感觸很深。“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知行合一,學以致用!”——這短短十六字的口號,讓我們對國學有了一份更新的認識,來自中國各地的選手們,經過一輪輪的選拔,選出了十二位能書善畫的小名士參加最後的總決賽。比賽中,大家不相上下,爭相展示個人國學風采。比賽結束,他們互相照顧,彬彬有禮——這纔是一種最美的人品,一份最好的美德。

在比賽期間,看選手們一個個自信地站在那裏,運用自己的國學知識,旁徵博引,對答如流,古書詩文,風采斐然。我不僅由衷的佩服他們的詩詞量之大,更感嘆於我們國學的深厚與磅礴。

通過觀看“國學小名士”電視大賽,讓我對經典詩詞有了更高層次的理解。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愛國熱情,讓我們久久縈懷;“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讓我們懂得要珍惜時間,好好學習;“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讓我知道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足,每個人也有自己的長處,要互相取長補短;“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梁啓超的《少年中國說》讓我彷彿看見了中國少年的磅礴氣勢,壯志豪情屹立於世界之巔……每一首古詩,都有它自己的意境、韻味,我們要仔細的去品味。作爲新時代的我們,更加應該教育自己的學生去深入理解這些詩詞名句、傳統禮儀。

國學,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載體。我們,應該努力接續國學薪火,更好地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好好學習中華文化,把我們的國之瑰寶,繼續發揚光大!

我們衷心地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國學學習的行列之中,傳承國學經典,綻放國學魅力,讓我們在古詩詞文學的海洋裏暢遊無限!

  【2016山東省《國學小名士》觀後感2】

涼風吹起書頁,在清風吹拂中我想起了高爾基的說過的一句話:“走正直誠信的生活道路,定會有一個問心無愧的歸宿。”這句令人深省的名言,剛好與那一期《國學小名士》的考驗主題相吻合。

在“美德大考驗”的環節中,四位選手依次進入一個密閉的房間裏進行考試。在房間裏與欄目組提前準備好的“托兒”一起考試。在考試期間,監考老師在兩位考生不經意間離開房間,以此來考驗選手們的誠信度。第一位選手在“托兒”窺探答案時將試卷輕輕向“托兒”的方向挪了挪,“托兒”便輕而易舉地抄到了答案;第二位選手是我最欽佩的一個,不論那個“托兒”怎樣軟磨硬泡,他紋絲不動,依舊專心致志的答着題目,絲毫不受外界的干擾;第三位選手在“托兒”的“糖衣攻擊”下居然在考試前因爲膽小而離開了考場,這樣無法做出評判;第四位選手是最值得批評的一位,在考試期間她不但沒有認真答題,還與那個“托兒”有說有笑的商量起了答案,完全忽略了考試期間應該遵守的規矩和紀律。這四位選手都是在普普通通的考場上做出了不經意的動作,他們之所以不經意,是因爲早已形成了習慣,可是他們之間爲什麼會有這樣的差距呢?難道不是因爲誠信的問題嗎?

說到了誠信,我不得不提起一件我不想面對的事情——那天我在翻閱小學時的作文集,偶然看見了我“寫”的那篇文章,這使我的思緒飄到了六年級的時候:臨近小學畢業前夕,大家都在緊張的準備畢業考試,我也是這樣。可是在這個時候,老師說讓我們每個人寫一篇自己最拿手的文章,選出好的來發表在作文集上面。當時我心想:學習時間這麼緊張,哪裏有空寫這麼一篇沒有太大作用的文章呢?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抄一篇算了,這樣既節省了學習時間,又能夠在小學的歷史上留下光輝而有燦爛的一頁!我就按照這個方法做了,果然不出我所料,作文真的刊登在了作文集上面,我歡呼雀躍,身邊的同學們都在讚揚我的文采好,我心裏頓時洋溢着滿滿的幸福和滿足感,這就是我想要的啊!升入初中後的一天,有一個朋友突然對我說:“我好像在一本中考滿分作文上面看到了你作文集上的那一篇文章,你不會是抄的吧?”我不假思索的回答:“怎麼會呢?”我當時好像真的把那篇文章當成了自己筆下的成果。可是過去了很久以後,我一想:這本來就不是我的啊!我爲什麼要拿本來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得來的讚美而去滿足呢?這件事令我後悔了許久,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有做過這種事情。

由《國學小名士》的考試中引到自己的學習生活中去,考試互相傳送答案在同學們看來似乎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有一次考試,我的後桌與離他很遠的一個同學傳紙條,只見那個紙團在空中劃過了一個“優美”的拋物線到達了那個需求者的手中,當那個同學欣喜地抄着答案的時候,他是否還記的誠信是什麼呢?

因爲誠信而鬧出的問題有很多:“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爲了博取妃子褒姒的一笑而戲弄了諸侯,最後導致了西周的滅亡;小時候聽過的童話《狼來了》中的小孩因爲撒謊而致使自己的小羊被吃掉了……

而講誠信的人也有很多:北京的一家彩票店中,有一位彩民中了533萬的大獎,店主在第一時間給這位彩民撥打電話,並把中獎彩票親手交給了彩民;還有商鞅的“立木爲信” ……這不都是一些充滿“正能量”的人嗎?

誠信,“言”和“成”組成了“誠”,言行一致、表裏如一,承諾的事情就得完成,這是一種做人的基本。“人”和“言”組成了“信”,遵守諾言、不虛僞欺詐,也是對他人、對自己、對社會的一種心靈依賴。誠信,是做人的一種閃光品質,它是做人的根本,能夠使你傲骨永存!誠信使人們升起心中的太陽,可以照亮自己,也能溫暖他人!

天使用誠信作爲繃帶,醫好了飛翔的翅膀。我知道,撒旦的謊言如果被揭穿,他的魔杖會失靈。誠信不可拋,它是法寶!

身披一襲燦爛,心繫一份執着,帶着誠信上路,將踏出一路風光!

  【2016山東省《國學小名士》觀後感】

今天,我看過《經典朗讀大賽》後,發現,好多的國學,在我的眼裏,都是一片模糊、朦朧,即使我學過的國學,他的廬山真面目,由於我身在此山中,所以依然看不全,看不透。

《“國學小名士”經典朗誦大賽》裏的人主要包含中學生,他們的國學積累出乎了我的意料。我熟悉的,我不熟的,甚至還有生僻的居然都會。真可謂是無事不知啊。這讓我體會到了他們積累國學的多少,他們不只是會背古文,還理解國學。

國學,是一個在漸漸消亡的一門知識,從過去的家喻戶曉,到現在的沒人知道多少。國學中的意義也被人更改,就比如說,有的人看《孫子兵法》,卻利用《孫子兵法》想怎麼讓自己升職。國學現在就像天邊的彩霞,看上去美好,可是卻轉瞬即逝;又像地上的花朵,聞着香氣撲鼻,可有怎麼樣?依然隨時會凋謝、枯萎。但是如果想挽救國學,傳承國學,那只有讓陽光不再溜走,讓花兒分撒種子,這樣,重拾遺棄的明珠,才能挽救國學,讓國學繼續傳承下去。

現在的國學,只有往下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才能發展下去,可是光背是沒有用的,國學,是靠做到的,國學是什麼,是中華民族的道德品行。

但是,如今,人們爲什麼學國學呢,我猜,可能是爲了傳承國學、爲了完善自己的品行而學國學,但是真正這樣想的人又會有多少呢?我們也不知道,我們少年,就只能擔任起傳承國學的事,讓國學不再像小花、彩霞,而讓他像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竹子一樣,紮根在我們炎黃子孫的心中。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