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趙王美譽傳千秋散文

本文已影響 1.14W人 

從榆社縣城出發,沿太邢路北行至幸福橋,然後朝東北方向的公路上行走,就到了北寨鄉。

趙王美譽傳千秋散文

北寨鄉所轄地的整個範圍,就如同平放着的一條長布口袋,兩邊都是山,高低起伏,連綿不斷,且溝壑縱橫。中間是一條狹長而寬窄不一的山谷地,綿延起伏約有六七十里。一條河流宛如玉帶一樣蜿蜒在山谷間飄動,日夜不停地從北向南流去,最後在南河底村口匯入濁漳河。河水常年清澈見底,且有一個樸素而自然的名字叫泉水河,意爲匯聚各溝叉的山泉而成,可謂別有韻味,妙趣天成。唯一的一條鄉級公路從北寨鄉最北端的郭家社起,沿路貫穿着各個村落,一直朝南逶迤而來,直到爬出袋口。這裏雖然山高谷深,偏僻閉塞,然而大部分的村落相距僅二三裏。或靜臥于山崖之下,或高踞於河畔之上,依山而居,與水相鄰。村邊綠樹婆娑,河水清冽,山水相映,景色怡人。村莊房舍儼然,錯落有致,但見人影綽動,忽聞雞鳴犬吠,一派充滿鄉情俚趣,清靜恬淡的山村風光圖啊!

這裏民風淳樸,村民們大多樸實憨厚,熱情好客,且粗獷豪放,和善耿直。而諸多村莊的名稱都帶有濃厚的歷史成分和神祕色彩的傳說。其中,趙王村的來歷,可謂是歷史悠久,流傳甚廣極了。

趙王村名的來歷與西晉時期十六國之一的後趙皇帝石勒有關。據民間傳說,石勒死後被埋葬於該村,故趙王村便因此而得名。

《晉史》記載:“石勒字世龍,羯族,上黨武鄉人……考晉時榆社縣屬武鄉,趙王蓋生長於榆”。縱觀石勒的一生,充滿了神祕而傳奇的色彩,是一位出身卑微,歷經坎坷,而叱吒風雲,有所作爲的平民皇帝。他那傳奇的經歷讓後來者無不嘖嘖稱頌不已。

據說石勒生於晉泰始十年(公元274年),生時赤光,滿室白氣。少有奇志,愛好騎馬射箭,14歲就隨邑人行販於洛陽。及長,體魄健壯,膽略過人,常代父督懾部衆,深受部衆的愛戴和敬重。晉太安二年(公元303年),因幷州飢亂,石勒逃亡雁門,後曾被擄賣爲奴。逃出後聚衆以劫掠爲生。投靠起兵反晉的匈奴貴族劉淵後,升任將軍。他率領的軍隊驍勇善戰,所向披靡,又兼紀律嚴明,軍無私奪,對百姓體恤安撫,深得民心。西晉太興二年(公元319年),石勒稱趙王,定都襄國(今河北邢臺),史稱後趙。石勒在位期間,重視漢文化的繼承和發揚,他還十分重視民族關係,採取漢夷分治、漢夷互尊的`政策,從而和緩了民族矛盾,促進了漢夷民族的融合。石勒在位十五年,於建平四年(公元333年)去世,享年60歲。

《晉史》記載,石勒死後,“夜埋山谷,莫知其所,備文物虛葬號高平陵。”趙王墓就位於趙王村東北方向的山谷裏,墓後羣山環抱,墓前泉水河似一條玉帶緩緩地向南流去。解放初期,趙王墓曾遭附近幾村村民們合夥刨之,欲看其內究竟,然而因土質堅硬,終未刨開。如今,趙王墓因長年風蝕雨淋,早已變得面目全非成爲一堆土崗,長滿了荒草。當我站在墓前,追思往昔,歲月滄桑已模糊了歷史的本來面目,昔日功名卓著的石勒也化爲一抔黃土,憑弔古人,不免讓人生出無窮感慨……

石勒生活的時代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今天,趙王墓已成爲千古之謎,他是山西省重點保護文物。民間廣爲流傳下來的霸王鞭便與趙王有關,那麼,這裏民風淳樸,村民粗獷豪放是否也是後趙遺風呢?我不得而知。但有一點值得肯定的是,隨着霸王鞭舞蹈走出榆社,名揚四海,人們對趙王的記憶將長久地留傳下去,永不磨滅!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