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傳承與狂想,積澱與年輕散文

本文已影響 3.86W人 

今天是我第一次來北大附中訪問,自在斯坦福d school和王校長一別後,相約在北京再聚,但這周恰逢他開人大會很遺憾不能在學校再聚。但開心的是,上次同行的年輕有爲的中原老鄉,北大附中校友王總親自陪我在北大附中參觀學習、受益頗深,也非常感謝!談談我的感受

傳承與狂想,積澱與年輕散文

感受一,名校是需要歷史和積澱的。北大附中成立於1960年,首任校長是北大的教務長,同時最初的老師都是來自北大的教授,所以從辦校之出,就傳承着北大的的兼容幷包與治學嚴謹,2013年,學校恢復書院制,原有的跨年級混合組成的行政班級升格爲七個書院。書院是學生不們課間、中午午飯後休息、交流自主、自治的空間。學校的藝術、文化的氣氛很濃,學生們自發組織的戲劇節、舞蹈節,讓我這個文青很自然的覺得默契和融入。圖書館也很溫馨,同學們都很自然地在書架後,或斜坐,或安逸地躺着,看着各自喜歡的書。

我一邊踱着步,一邊欣賞這這人文的氣氛,也許我從小受五四時期北大發起的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很深,覺得這裏的氣氛一脈相承。

儘管我是一個創新教育工作者,但不論什麼創新,前提是我們是一個教育者,教育和文化一樣是要講究傳承和積澱的。它絕不是不是簡單的通過資本就可以快速成長、複製的,也不是完全交給科技就可以變革的,它歸根到底需要一種人文精神,一種安靜的但充滿力量的人文關懷。

哈哈,也許是年紀大了,感慨比較多。那說完傳承,咱們再說點年輕和創想。

如果說北大附中的歷史和積澱首先打動我,更讓我出乎意料的是它的年輕,年輕和創想。早就聽說,北大附中的登月艙計劃,是由一羣意氣風發的中學美少年自己創辦的,它是學生們自發發起、組織的進行創新實驗、科技探索、商業初創的,一個夢想孵化器。

在這裏不得不提今天見到的一位美少年,他是登月艙項目的一個核心運行成員。三年前也是在在高三上學期,他做了一個決定,從北大附中申請休學,全身心地投入到這個中學生自己的孵化器項目。我問他是否有考慮回到校園去申請大學讀書,他微笑地搖了搖頭,“不”! 對麼鮮活的成長,多麼青春的決定,真的讓我這位45歲的大叔感慨頗多。當然我也能感知北大附中的兼容幷包才能創造這樣的環境!

很久以來,我一直想一篇文章,就是該如何尊重年輕,如何成就年輕!也許是一種不好的習慣,因爲我們的孔先生也是提倡“後生可畏也,焉知來者不如今也”。但現實中,我們很多學校,也不少老師,自覺不自覺地總把學生當學生,總把年輕當魯莽。總是在年輕者面前,以專家、學者、長者、傳道者的身份,一邊數落着他們種種不是,一邊感慨着他們如何不成熟,如何需要謙卑。

沒錯,年輕,需要對長者的謙卑,但往往謙卑謙卑着,忘記了自強!年輕,需要學習,但學習學習着,忘記了創造!

當七年前我在成都辦私塾找自己的.第一批學生時,面對着12歲到15歲的孩子,我就援引了韓愈“師說”裏的一段話“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我清楚地告訴孩子們,“我今天來這裏,做你們的老師,不是爲了在你們面前證明老師多麼優秀,而是要成就培養你們超越老師,而且一定要超越老師,這樣一代超越一代歷史纔有進步的意義!”

其實,我的小學、初中、高中,老師都是給我很多鼓勵的。但大學時代,我們那個大學時代,我清楚地記得很多剛畢業不久的學生做了輔導員。這些督導員爲了證明他們的存在,往往在新生面前,把剛入校的原本充滿信心、野心和棱角的18歲的年輕人,一個個訓得靈魂大檢討,一個個要訓導得如聽話的小綿羊!

年輕人如果沒有象北大這位高中生這樣的野心、這樣的棱角和勇氣,還叫年輕嗎?

18歲時,我們被教育要學得成熟、成熟再成熟,冷靜、冷靜、再冷靜,而到了45,我們必然成熟、冷靜的時候,我們發現我們半輩子走下來,最大的財富不就是我們曾經擁有的野性的年輕,狂想的少年嗎?

哈哈,本末倒置,在年輕時我們就該尊重年輕、成就年輕。這是個人和社會的活力!

當然,在行爲規範上,在禮節待人上,我們的確該學習謙卑!這就是人文、傳承與野性、年輕的完美結合!

感謝北大附中的訪問,感謝這位年輕人,讓我寫出了這段感受。也與衆多教育同行和前輩分享、請教!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