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高家花屋來龍去脈散文

本文已影響 1.79W人 

在竹山縣竹坪鄉境內的著名豪華古建築羣“高家花屋”以其用料考究,工藝精細,木刻、石雕造詣之深,無倫類比。建築材料來源令今人膛目結舌,歸於傳奇之說。建築耗資之多,就是現在舉全鄉之力,恐難以實現。能設計建造如此氣勢磅礴,規模宏大,工藝精諶,渾然一體的龐大建築,只有國家級建築安裝隊伍才能完成。絕非“賭徒們”憑空意造,一蹴而就能辦到的。據高氏宗譜記載:始祖高柴公共誠侯,從學於孔子。受孔子儒道忠孝思想影響深遠。當時孔子在魯國爲相,因爲魯弱小,遠不於秦,楚、齊強大,孔子的治國方略在朝庭受冷落,得不到實施,於是棄官傳教。高公在楚被封爲侯。在漢、三國、隋、唐、宋時期,高氏家族異常發達。唐太宗御賜三十八世士廉公,“臨難不改節,當官無朋黨”。四十五世都督大將軍“官拜唐都督,爵封齊國公.一時推偉烈,千古仰雄峯”。在宋朝:五十七世衛國王高瓊與文天祥同朝爲相。文天祥給予高度評價:“天生斯人,維國之正,身負日月,氣吐風雲,道德濟著,忠孝並行。公侯男伯、庭階盈盈。”宋太宗十四年九月十二日,因抗鍥丹有功下詔書封六十一世高衝行爲並肩一字王。在明、清時期高氏家族由於大漢族主義根深蒂固,整個家族誓不爲官,家族產業大部分給各房系。鼓勵中青年帶些傭人、牲口、種子和開業金銀,擇地創業尋求發展。現今在全國乃至世界各地以“天啓文光,武昌興盛、玉潤南方、家傳厚道、國楚綿長……”爲排行的高氏族人,均爲一祖“共城”之後人。就是在這時期高啓元帶着二個血氣方剛的兒子高文乾(字雲)和高文坤(字方)及家卷一行數十人來到上庸(今竹山城)。休養幾日後,分兩路一路向西(到陝西西安),一路向南到四川彭縣(那裏有高家的另一支系),高啓元和幼子高文坤(高方)及家人成組馬隊,行至竹坪鄉段人困馬乏,沒有人煙,但青山小溪景色宜人。文坤就不願再走了,高啓元決定停下來,在附近看看地理環境再論去留。不巧所騎馬匹不知吃了一種什麼草料,頭擡不起來。高文坤說:馬有靈性,不願走了,神仙指意讓我們住下來,我們就在這兒住下吧。高啓元覺得有道理。如是安營紮寨興建家園。過了兩月這匹大馬死了,高家就近葬於後山,說來也巧這座山不到一年功夫,便長出了一個大馬頭,於是取名大馬山。後人稱之謂白馬山。在這裏高氏家族及傭人打獵種地豐衣足食,從老家帶來用於創業的萬兩黃金白銀無處開銷。於是高家父子決定建一座仿老家祠堂的大合院,嘉慶二年(1798年)籌建;所用建築材料除樹木、磚瓦外,全部由老家祠堂組織加工成成品後分批運送。就連安裝也是老家派來的藝師。當時天下並不太平,內亂外患重重。高家在那裏花大錢投入也是爲了日後避難之用。嘉慶十六年,高家花屋建成,老家武昌高氏宗族非常重視,族長率一行四十八人前來祝賀,爲紀念始祖共誠侯。企盼高家興旺發達。國家昌盛。在這裏將高氏宗族譜排行定爲:(天啓文光)武昌興盛、玉潤南方、家傳厚道、國楚綿長……書門額:慶衍共誠。高家花屋落成的慶典活動足足搞了三個月,竹房三縣的土壕大戶無不聞訊前去祝賀。由於高家受儒道忠孝思想世代薰陶源遠流長。主張抑惡揚善,在當時受到各個階層的敬重成爲依靠。高家在附近開設許多店鋪,最著名的高家鋪相當於現在的批發交易大市場。主要是收購民間藥材、生漆、桐油、奇石、畜皮等運回武昌,從那裏進來布匹、絲綢、火藥、火炮、糖、鹽、大米等,生意非常火爆。高啓元父子主張:耕讀傳家,禮儀治家、工商發家、練功習武衛國家。喜愛聽戲、書法。高家花屋龐大建築羣,沒設賭房。沒有任何有關“賭”的標誌。現在傳說的高家花屋是賭來的'純屬謬傳。

高家花屋來龍去脈散文

  花屋何時人去屋空

1840年前後在高家花屋出生的公子、小姐12人。私塾先生已經教不好他們了。於是高方就把年長的、學業優秀的送到武昌老家去求學,這一去才知道,外面的世界好精彩,花屋雖大也無耐,這羣山裏娃見到什麼都新奇,就不想再回去了。逢年過節回花屋看看也不多逗留,來去匆匆。後來婚嫁也由老家長輩在祠堂操持,成家立業,重歸故里。1850年臘月12日,高方的三個孫子因參加洪秀全的“天下一家,共享太平”死於清軍刀下。臘月28日高方聽到三個孫子的死信後,認爲高家出了不“忠”之子,一氣之下無病而終,享年79歲。因怕朝庭追究,高方靈柩被高文乾之子(高方堂侄)高光茂接到官渡府葬於太橫山(今官渡鎮小河村)。墳頭石刻微妙微肖、獨具匠心、風格派度諶爲一奇。從那以後高家花屋與武昌老家的聯繫逐漸疏遠。

 隱寶山傳說

乾隆56年(1792年)8月10日高文乾與父親高啓元,弟弟高文坤(高方)在上庸分別,約定高啓元和高文坤(高方)去陝西西安;文乾及家人、傭人到四川彭縣,他們沿堵河、走鹽道、行兩日到官渡府時,已是明月當空、涼風悽悽,高文乾叫傭人搭建帳篷,埋鍋造飯,自己親自把桂花樹盆景從馬背上卸下來,澆點水、接些露珠,不知怎麼搞的剛剛打來的水卻是熱水,洗臉洗腳不用加溫,洗後格外爽快、輕鬆,他臼了一瓢沖洗桂花樹莖葉,就在這晚後半夜,桂花開出了許多金花,香氣醉人,本來疲憊的高家人,個個興奮早起,只見清山鬱鬱蔥蔥、山勢平緩,山腳下大片雲霧罩着一股清泉,真像是活龍吐氣。霧散了,一大一小兩條河流在身邊靜靜地繞山而行。南方的山猶如一個巨筆大架擋住了視線。再說桂花樹一夜功夫根植地下,搬不動了。高文乾決定在這裏休養幾日,待花謝了再走,誰知澆了這種水的桂花樹,一茬花接着一茬花就是不謝。文乾的家人們都覺得這是一塊風水寶地,建議他在此落業。高文乾猶猶豫豫地打開行李把鎮宅傳家之寶共振雞血石搬出來擦洗擦洗,供於北方點三柱香……第二天只見離帳篷不遠處長出一個形如玉璽的小山。高文乾很好奇,便把鎮宅之寶和金銀藏於此山下,說來也怪高家的金銀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完,後來建造巨型建築武昌廟,據說與山東孔廟差不多,用石刻、木雕記述了許多故事和傳說:大禹治水、孔子講學“己知不欲,勿施於人”、孟母三遷“擇地教子”、孔融讓梨、桃園三結義等,廟中人物比實際成人都高大,形象栩栩如生、千姿百態,可惜1948年一場大火將武昌廟燒掉,現在僅有一些石刻在民間收藏。後人把高家曾經藏寶的山稱爲隱寶山。1969年建官渡電站時,建築工人在隱寶山腳下還挖出了不少金銀,那塊鎮宅之寶共振雞血石仍爲高氏後人收藏。那股山泉今人叫它龍洞子、冬暖夏涼。老壽星桂花樹幾百年來月月開花,從不間斷。在隱寶山下居住的高文乾後人己是幾百口之衆的大家族。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