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小城故事的散文隨筆

本文已影響 1.95W人 

小城故事的散文隨筆1

一九八三年的春天來的比較晚,南方小城初經春雨,潮溼中帶着點黏人的泥土氣息。

小城故事的散文隨筆

巷口的糊湯店異常火爆,到處都散發着濃濃的年味,華捧着有點燙的碗,輕輕的吹着,然後緩緩地將糊湯遞給面前的芳。“我不餓,你先吃吧!”芳把碗推給了華。“不行,你先吃,你還要趕火車呢。”華又把碗捧給芳。“玩夠了沒有啊,這碗放哪呢?”老闆又端過來一碗,不耐煩的瞧着二人。

“給我,給我。。。”華尷尬的接住,偷偷瞥了一眼芳,芳耳朵紅紅的低着頭。

“明兒我就去單位打申請報告,組織上不一定能批下來,你在等我幾個月!”芳邊吃邊說。

“多大點事,都等你一年多了,不差這幾個月,等過完年我把俺家那院子捯拾捯拾,給你騰個地方出來,娘說了,就怕你住不慣。”華呵呵的笑着。

芳突然擡起頭來正好和華的眼睛對上,“如果調動批文下不來,咱們的事就得再緩緩了”

華突然激動的握住芳的手,“別瞎說,實在不行我就過去。”

站臺上的火車已經駛離,華依然追着跑出了半里路,他看到淚流滿面的芳衝着他招手時,隱隱感覺到有些不安。。。

春去秋來,芳再也沒有踏足過這座南方小城,那一年父母將其關於屋內,苦口婆心勸說大學畢業的芳找一個門當戶對的婆家。

而華藉着親戚的關係出海經商,這一別,十年匆匆而過。

當年的糊湯店已經不在,而故事依然在發生,南方小城變化飛速,改革開放的春天不僅帶來了富裕,還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繁華。

又一年過去,當他們再度重逢與南方小城,各自發白的鬢角又在述說怎樣的情愫。

也許故事只是故事,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只是他願不願意說,或者有沒有合適的情境說,亦或是有沒有合適的對象說,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體會,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認可。

過眼雲煙,浮世塵華只不過是凡人揹負的罪過,當雙手合十,學會放下,又有幾人能懂。可悲的不是死心不改,可憐的是回頭無岸啊……

二月南國春水柔,

一宿花落雨初收,

夢裏少年吹簫伴,

一眸相望各自愁。

小城故事的散文隨筆2

忙了好久,終於有時間可以閒下來。難得閒一日,本想出去散散心,但是身上卻犯乏無力,便沒有出門。呆在家裏,一個人靜靜的趟在橫椅上,前些天的陰霾已被清晨的一縷陽光所打破,望着窗外的燦爛,心裏居然美滋滋的。是在心悅什麼呢?我喜歡這樣寧靜而安逸的日子,什麼都不做,就這麼靜靜的趟着,雖有些慵懶,但是對我來說這就是幸福。

我不喜歡終日的忙碌,也不喜歡四處奔波,可能是我的青春荷爾蒙裏缺乏冒險的基因吧。我就喜歡靜靜的生活,無憂無慮,不去想那些庸人自擾的問題,不去管那些錢權利益的爭議,就這麼靜靜的,美美的。

我喜歡睡懶覺,這或許不是個好習慣,但是對我來說,那是我生活規律的一部分,我喜歡一覺醒來天就早已大亮,怡人的陽光透過窗戶照進我的小窩裏,感覺暖暖的,然後翻滾着身子,慢慢的鑽出被窩,悠悠的洗臉漱口整理行頭。一切弄完,我便騎着單車,沿着那江邊的小道慢行。清晨的空氣,配上江畔的紅花綠草,那是一種享受,或許對於那些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來說,這的確算得上是享受。

江畔來晨練的人很多,有跑步的,有打拳的,有擺攤唱曲的,有逗鳥溜狗的。而我選擇了騎行,不是不喜歡跑步打拳,而是騎在車上,感受着那曉風拂面的清新,穿流在這繁華與寧靜相碰撞的城市裏,行過大街,走過小巷,那種愜意,又是一種別樣的風情。騎乏了便停下來,環顧一下四周,看看那摩天的'巨樓和亙古的亭臺,下車喝一杯豆漿,吃兩個燒餅,或者乾脆灌下一碗熱乎乎的豬腳米線,那種舒坦,全身上下無不透露着喜悅。

吃過了早點,便又騎上車悠悠的返航。大清早的我喜歡去東城門口的書吧裏坐坐,泡壺清茶,或者喝點咖啡,我每天都是這裏最早的客人。老闆是個很喜歡看書的女孩,心靈手巧的她總喜歡在牆上貼點情感優雅,靜人心靈的句子。我很喜歡這些句子,問她是哪裏摘來的,她總是靦腆的說都是自己寫的,自己喜歡,就隨便抒發了點,真是見笑了。這裏的書很全,期刊更新也很快,我每天早上都喜歡在這裏靜靜的看會兒書,這裏的客人不是很多,可能是因爲這個時代的快節奏讓人們都無法來享受這份心靈的洗滌吧。雖然生意不是很好,但女孩卻依舊堅持着,按她的話說,要麼讀書,要麼旅行,靈魂和肉體總有一個要在路上。雖然現在的人沒有旅遊的時間,也沒有了閱讀的習慣,但是相信終有一天,那些忙於奔走的人累了,會停下腳步,慢慢走近這裏,來感受那心靈的淨化與昇華。

我很佩服着女孩的勇氣,她有夢想,並在爲此而堅持不懈的努力着。她是幸福的,比起那些終日忙碌,卻不知所謂,在錢權圈裏旋轉的人,她幸福的太多太多了,因爲她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這就是最大的幸福。

靜靜一坐便近晌午,吃過午飯,小歇了一下,便開始了自己的工作,每天悠悠哉哉也不是辦法,總得養家餬口,寫點東西,賺點稿費,也算可以幫補家用吧。我和我的文字,走過了歲月的河流,直至今日,依舊相伴着,寫作漸漸的已經沉澱進了我的生活裏,每天寫點什麼,不需要刻意,也不用強逼,隨性的寫點什麼,這樣心裏會覺得很舒服,就像窗外那陽光一樣,暖暖的,燦爛的,洋溢着幸福。

晚飯一過,一家人便出門散步,逛逛街,看看這燈火輝煌的城市,喧囂已經成爲這座城市夜晚的寫照,但寧靜卻依然存在着,在萬家燈火裏依舊能夠透露出那濃濃的暖暖的別樣的寧靜。我最喜歡一天的這個時候,趟在沙發上看看電視,打一盆熱水泡泡腳,和妻子圍坐在一起,填填詞,對對詩,然後把白天的工作成果拿出來,兩個人頭逗着頭,腳對着腳,評論一下,修改一下,便等待着明天發稿。又或者吧,和孩子一起畫畫畫,玩玩音樂,妻子喜歡民族樂器,我比較喜歡即興一點的吉他,孩子就喜歡吹吹打打,一家人笑着鬧着漸漸到深夜。

我習慣晚睡,等妻兒睡着了,我便一個在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的世界,簡單或許是一種幸福,但對一些人來說,這可能比他賺取鈔票艱難的多。轉頭望向熟睡的妻兒,我感覺很欣慰,我有一個溫馨的家,簡單而幸福,孩子乖巧聽話,妻子賢惠可人,我不會去想象千金白銀,或者是良宅廣夏,我只喜歡簡單安寧的生活。成就對於一個男人來說或許是證明自己價值最好的東西,但是沒有人來分享,那一切都沒有意義,只要有人來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那有沒有成就又有什麼區別呢。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每天都這樣的度過卻也不覺得無聊,反倒感覺生活的很充實。時間過得很快,轉眼便到了週末,約上老友,去湖邊釣釣魚,或者在院子裏下下棋,喝點小酒。那些年我們或許會談論得激情昂揚,意氣奮發,但現在卻只是拉拉家常,問問寒暖,要不就是老友譜了個新曲,要我去和詞,又或者是我做了一桌美味,叫他來品嚐。這不是歲月催人老,而是我們都早已經看淡了,放下了。

又或者帶着妻兒去郊外踏青,經常在都市裏生活人們,有空出來走動走動是很好的。踏着青草,嗅着荷香,劃一葉小舟,泛江徜徉,波光粼粼的水面漣漪盪漾。江岸上有一所小學,學生們也常來這裏郊遊,他們迎風唱着《讓我們蕩起雙槳》,讓人彷彿又回到了那個白衣飄飄的年代,揹着書包,唱着歌,那時的我們是那麼的歡暢。

書讀的多,心中故事自然也就多了,坐在船上,和孩子妻子講一講心裏的故事,那些意境,那些讓人心中激盪的東西。一邊講着,一邊划着船,就這麼緩緩的飄搖着,直到夕陽西落。看着妻兒臉上掛着的笑容,我的心在高興中翻滾着淚潮,一個男人只要能讓自己的妻兒一直都這麼開心的笑,那他的人生就算是成功了。

歲月悠悠,我願這樣一直過下去,寧靜的生活,慵懶的人生,怡人自得的快樂,在這小小的城市裏,每個人都在演繹着自己的故事,我選擇寧靜,選擇安逸,這便是我的小城故事。

小城故事的散文隨筆3

望三秦煙火於雲端,聽巴山夜雨於窗前。扼成渝之要津,聚沱江、涪江之清流。一江水,一座城,應韻成生。安居於嶽,普州人世世代代躬耕於這片熱土。

――題記

  一

故鄉的縣城,原來我認爲它是很小。小的只容得下鄉音和那些靜默的粉牆黛瓦,亦或滴滴嗒嗒的雨聲,枝頭懶散的陽光,幾聲啾啾的鳥鳴,走街竄巷的叫賣聲、茶館裏的說書聲。

但現今看來,它遠非我想象的樣子。三月煙柳蒞水,清影弄波。三兩枝桃花開在寂寞的竹籬外,它們並不在乎無人問津,也許時光會薰染成一紙桃箋,給遠方思念的人一封書信。石板路連着阡陌,曲折的岳陽河不聲不響地淌過城市裸露的身軀,摩挲着它的每一寸肌膚,然後奔向田野、遠方。鱗次櫛比的高樓在一片蓊蓊鬱鬱中失陷、沉醉不醒。

偶兒也聽到一些吳儂軟語、南腔北調,這些異鄉客大多是來普州作投資的商人。

“老闆,來一碗傷心涼粉。”客多時隨便選一個旯旯角角一坐,吃得頭上冒煙,揮汗如雨。“這個麻辣真他娘霸道。”張口伸着舌頭,卻又欲罷不能,筷子還是不中自主的伸向了碗裏。不言而喻,傷心涼粉最容易勾念起鄉愁,對於這些異鄉遊子也會想到故土、母親。生活中的麻辣辛酸、人生五味自然會在一道美食中品出一二。

“老闆,給我炒一份罈子肉,聽說這是你們普州的特色菜哦?”老闆滿臉堆笑,這個咩不用說了,古代時沒有冰箱,突遇家中來人來客招待自然很不方便,那時趕集又遠。而巴蜀之地的百姓幾乎都會做罈子肉、油底肉,也方便儲存。家中來客,不失爲一道好菜。

百姓過年殺了年豬,就把適合作罈子肉的留下,以備用,這樣就可吃上幾個月。由於蜀中天氣多陰雨潮溼,煙燻臘肉也放不了幾個月就長黴了,而罈子肉放在全封閉的罈子裏,能儲藏的時間較長。入口化渣,肥而不膩,適臺搭配各種生鮮蔬菜,自然成了一道美味佳餚,故一直流傳至今。

做罈子肉說來還有些講究,一層羅卜絲鹹菜,一層炸成金黃的肉墩,抹上五香粉入味,再放在蘿蔔絲、豆角的罈子菜上。做鹹菜的羅卜絲需曬乾才行,否則罈子肉做出來是酸的。肉多餘的油脂會被鹹菜吸收了,肉有菜的清香,菜有肉的濃郁之味,相得益彭。吃起來肥而不膩,入口化渣,只要肉一入鍋,肉的芬芳素無形之中會被誘發出來,風一拂,遠遠能聞它的香味。

幾位搞房地產的老總聽店家如此一說,菜還未上桌,口水在喉嚨裏早就響個不停了,敲着碗向老闆催菜了。

盤龍黃鱔、涼拌米卷、春筍燉雞、烏魚三吃……說到普州的吃啷個(怎麼)說得完。

  二

吃好了,你也可就近到縣城周邊的圓覺洞、千佛寺、木門寺到處轉一轉。普州有中國石刻之鄉、佛雕之鄉之美譽,可與大足石刻媲美,石刻起於唐,興於宋,佛雕栩詡如生。故,普州之地香客甚是鼎盛,如見老者慈眉善目,少男少女眸子如清潭照影,兒童一臉陽光,你不必訝異,物寶天華之地,自受地域人文風情和古風薰陶。

若你累了,可在南山公園瘦詩亭小坐。這裏曾是詩人賈島駐足之地,他也許聽着圓覺洞的鐘聲、木魚聲入迷,在此放下了所謂的功名,在一片片紫竹婆娑中看龍飛鳳舞。我不知,當時的他是否爲大唐的國運祈禱,在圓覺洞雙手合十?他最終選擇了在這片土地安魂、靜守。

站在忠孝亭可見普州全貌,抗日戰爭時,很多人從這裏走了,再沒回來。中國志願軍入朝作戰,有些人埋在了鴨綠江的那邊,僅一江之隔。我想,他們是爲國而戰,是不想讓以美帝國主義的多國聯軍飲馬鴨綠江,讓國土再遭到別國的入侵。他們於國是忠的,對父母我不知是不是孝?如果是,我想是大孝吧!沒國哪有家?岳飛母親爲岳飛背上刺字“精忠報國”,花木蘭替父從軍,穆桂英掛帥,他們誰又不是英雄楷模呢?

一夜春雨萬物新,新城燈光如虹,塔林星徽閃耀。老城一河柳絮護堤,幾多門市若壁掛珠簾,似透非透,令人浮想翩翻,店主是鶴顏的老者?還是玉樹臨風的少年?或是娉婷而立的女孩?

那一條長長的青石雨巷沒有迴應,我彷彿看到了丁香一樣的姑娘,驚鴻一瞥,再不見油紙傘下的模樣。只見長滿苔蘚青磚的雨巷,影子悠長悠長,但我不知自己爲什麼這麼寂寥、這麼憂傷?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