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她的名字叫無限生命散文

本文已影響 3.19W人 

一起去臺灣的團友央金卓瑪發來微信,讓我寫一寫臺北101大樓前,大街上擺放的那件鋼絲繩製作的雕塑。

她的名字叫無限生命散文

我記得那件雕塑。那天,穿過臺北市政府大樓,來到101大樓前,一個形似母親子宮裏蜷縮的嬰兒一樣的巨大物件吸引了我們。嚴帥說,這是101大樓電梯使用過的廢棄鋼纜製作的,象徵生命的初始。

我曾經當過起重工,對鋼纜——起重工叫鋼絲繩,再熟悉不過了。別說把這樣小兒胳膊粗的鋼絲繩,纏繞得如此凹凸有致、嚴絲合縫,成爲一件讓人驚歎的藝術品,就是拇指粗的鋼絲繩打個彎都不容易。我不敢相信這是鋼纜製作的,於是拍了幾張照片後,捱過去用手摸了摸。當確信真的是鋼纜時,我被震撼了!

央金卓瑪的建議很好,也讓我很爲難,因爲,除了知道這件寶貝是廢棄鋼纜製作的外,有關這件寶貝的任何事情,比如名字、作者等等,我都不知道。微信問臺灣的嚴帥,問別的團友,誰也說不上來。

難道旅遊真成了人們調侃的那樣,“上車睡覺,下車撒尿,景點拍照,回來一問,啥都不知道”?我不能做“啥都不知道”的人。

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說,行萬里路,知萬般事。不然,行萬里路還有什麼意義呢?

於是,我打開了網絡。我相信,網絡比萬能的主更萬能!憑着那張照片,我想象着在雕塑、鋼纜、生命等幾個條目下搜索。時間過去了幾個小時,就像大海撈針,竟然毫無結果。晚上睡下後突然想,能在101樓前擺放的雕塑,決不會是一般藝術家的.作品。於是,爬起來查臺灣的藝術家!終於,在雕塑家條目下,一個木雕家牽住了我的手!

他叫康木祥,生在苗栗通霄的三代木雕世家,十三歲就揮舞刻刀,但他不願受限於工匠,他說:“我要的不是生存,是生命。”從小就不刻和別人一樣的東西,圈內人都叫他“瘋子”。他相信“緣物隨形”,相信“相遇是緣”,相信“生命不息”。生命成了他創作的主軸。一個巨大、圓潤的母體,包裹住弱小、單薄的嬰兒,象徵了母親的懷抱,是生命最原始的印象,也是他生命主題系列作品的第一個雕塑。這整體的圓,包含了陰陽五行,包含了修行禪悟,也包含了藝術家和臺北101的緣。

臺北101是臺灣地標性建築,它的電梯更是聞名遐邇。因爲,每分鐘速度可達一千一十米,是世界上最快的電梯。所以,鋼纜便成了101的生命線。爲了保證安全運轉,每隔幾年,即使鋼纜沒有明顯的損耗,也要全面汰換。在運載了六百六十多萬遊客後,首次汰換的鋼絲繩長度達五百公里,相當於臺灣島從北到南、從頭到尾的距離。汰換下來的鋼纜放在儲藏室,成了“雞肋”。101想了許多再利用的方案,也找了很多藝術家進行再創作,但是,每個人看了都直搖頭說不可能。直到董事長宋文琪認識了臺灣本土藝術家康木祥,才讓這批廢棄的鋼纜重見天日。101的生命線,又一次獲得了生命的延伸!

這批鋼纜不僅品質極佳,而且承載過六百多萬人次,彷佛有六百多萬人的生命纏繞其上,這讓康木祥特別興奮,也激發了他創作的靈感。經過一年半獨具匠心的勞動,在101落成十週年的紀念日,康木祥終於妙手回春,把死去的鋼纜活化成一尊嶄新的生命,安放在這座世界最高的建築面前,還給她取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名字——“生命無限”。

看着“生命無限”,我彷彿看到了阿里山的樹神,那一圈一圈纏繞的鋼絲繩,不就是樹神的年輪嗎?一圈一世,生生不息……

“生命無限”的誕生。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除污洗淨”“化韌轉柔”“折直成彎”……每一個步驟都充滿挑戰。我們知道,爲了防止鋼絲繩生鏽,每一根、每一股鋼絲都塗滿了黃油。一根鋼纜又有那麼多根、那麼多股,要除污洗淨,該是多麼不容易啊!最困難的莫過於讓百萬條鋼絲纏繞而成的巨索,像繩索一樣聽話,那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何況還要把它打造成藝術品!爲了讓它彎曲,康木祥必須拿着焊槍,用六百度的高溫對着它不停地燒烤,還不能使用眼鏡、手套等防護品。可以想像,在這樣“高難度、高溫度、高專注”下創作,要付出怎樣的艱辛!康木祥說,一個年輕力壯的親戚來給他幫忙,被集剛柔爲一體的鋼纜彈了一下腰,疼得站都站不起來了,自己和助手也無數次被鋼纜傷到,所以一年半的時間裏,他們眼藥水、燙傷藥、拉傷藥從來沒有離過身。

在網上,我還看到康木祥許許多多的作品,都是木雕。只有二零一五年,德國南部城市卡爾斯魯爾建城三百週年慶典時,臺灣贈送的禮物,是康木祥用廢棄鋼纜創作的《臺灣如意》。這是繼《生命無限》之後,他的第二件鋼纜作品,也是送給西方國家的一件獨具東方特色的瑰寶。

如意,在中國古代只是一個抓撓癢癢的工具。但它的名字吉祥,寓意尤其深刻——不求人,延伸開來就是好運在手,無需他求的意思。所以,看到“臺灣如意”,我就像看到了“生命無限”的姊妹。她們都是把有限的生命,延伸到了無限。

德國一直都是落實環保再生資源的典範,和康木祥把廢棄鋼纜重生爲雕塑的理念相同。所以,這尊高三米,重三噸的鋼雕,在盛會上,成了衆所矚目的焦點。兩者的結合,不能不說,極具特別的時代意義。

康木祥是臺灣少有的原生藝術家,雖然他少年時學的是傳統木雕技藝,但他的作品卻跳脫出舊文化的框架,敢於用現代材料結合傳統意象,創造新的生命,創立了屬於自己的風格。

康木祥曾經登上無人居住的小島,獨居生活一年多,每天觀天、觀星、聽海。海水衝來很多很多漂流木,和他相遇,陪他說話,他覺得這是緣。是啊,這些樹木住在深山數十年、數百年,如今卻跟着風、跟着雨、跟着山、跟着河、跟着海、跟着潮來到島上,來到他面前,如果不是緣,又怎麼會相遇?這讓他深刻感受到生命的渺小與短暫,更讓他感受到自然的奧妙,也成了他創作靈感的來源。他相信原木有靈,會在暗夜泣嚎;他知道由於雨水、溪水、海水的反覆浸泡,漂流木已具有很強的抗腐蝕能力,唯有賦予它們新的生命,給予它們一個溫馨的家,才能讓那些“死”去的生命重新站起來歌唱。所以,他日夜不停地琢磨、雕刻,一次次用手裏的刻刀,重塑原木的體態,把一根根本將就木的漂流木,幻化成燃燒的生命。

我想,正是康木祥獨自在孤島上化腐朽爲神奇的創新,才紮紮實實奠定了他從木雕轉型鋼雕的最初的基礎。

《生命無限》和《如意臺灣》,是康木祥新生命的開始。那圓潤的線條與鋼鐵的冰冷,那剛與柔,那新與舊,兩者之間的矛盾,在康木祥的手裏,揉捏出了那麼平衡的美,那麼震撼的美,讓我覺得,康木祥自身就像是一條鋼纜,連接了五大洲,連接了全世界!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