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吃打瓜散文

本文已影響 3.58W人 

我們經常吃五香瓜子兒,但多數人不知道這子兒是什麼瓜的子兒。原來這種瓜叫做打瓜,或許是大瓜,當地人是否把名字給叫錯了,也未可知。

吃打瓜散文

打瓜的外形極像西瓜,只是個頭比西瓜略小,一般只有五六斤,大的七八斤,很少有超過十斤重的。

暑天到了,打瓜也要成熟了,但集市上是沒有賣打瓜的。一來打瓜的味道不如西瓜好吃,沒人買;二來種打瓜的目的只是爲了收取瓜子兒,靠賣瓜子兒賺錢,也沒有人拿瓜到集市上去賣的。因此,一到打瓜成熟季節,地裏便躺滿了黃綠色的瓜,一個挨一個的,如果沒有人吃,便要爛在地裏。單靠種瓜人一個一個地取子兒,又太費工夫。於是種瓜人便想出了辦法:每逢打瓜成熟,便放出風去,招引人們來免費品嚐,這叫做“開打”。

四鄰八舍的`人聽說某人的打瓜要開打,便一窩蜂似的擁來,滿地裏尋找好吃的打瓜。估計哪一個好吃,就一把從瓜秧上拽下來,兩手抱起,朝地上一摔,“咔嚓”一聲,瓜裂爲兩瓣,再用手掰開,露出雪白的瓜瓤和黑油油的瓜子兒,先挖一塊瓜瓤洗洗手,然後就用手挖着,大口大口地吃起來。這種景象,如果是現在,用攝像機拍一個特寫鏡頭,很有意思的。

吃打瓜是不用刀子的,一來嫌費事,二來怕切破瓜子兒,人們都是用手挖着吃,邊吃邊把瓜子兒吐在瓜殼簍裏。

吃完瓜瓤,喝完瓜水,再尋另一個,直到吃得肚子鼓鼓的,再也吃不下去爲止。一撥人吃過後,滿地狼藉,半個半個的瓜殼簍,仰着口在地上亂七八糟的擺着,裏面盛着黑黑的瓜子兒,也算是一道鄉野風景吧。

這樣不斷地有人來吃,連過路的陌生人也可以隨便參與,瓜地裏整天熱熱鬧鬧,就像過了一個打瓜節。

幾天下來,一大片的打瓜便被吃個淨光。主人慢慢把瓜子兒收起來,放在水桶裏,淘淨曬乾,一季的瓜活兒就算完成了。

打瓜雖然味道不如西瓜,偶爾也會遇到一個很好吃的,不亞於西瓜。這種瓜叫做“轉彎頭”,就是雜交品種。它所以轉彎,可能是蜂蝶傳粉的原因,把西瓜的花粉傳到打瓜上來了。“轉彎頭”的個頭略大,瓜瓤一改雪白而呈紅黃色,瓜子也小一些。

打瓜的優點很多,你吃得再多也不會鬧肚子,還有通便祛火的作用,即使吃一夏天的打瓜,也不會口舌生瘡。即使不開打,到打瓜快熟的時候,每天傍晚也會到自己或鄰家的打瓜地裏吃上一肚子。

小時候,幾個小夥伴每次吃過打瓜,從瓜地裏往回跑,都要邊跑邊唱:“吃打瓜,不要錢,撐得肚子圓又圓,回不到家,都尿完。”回家後,連晚上的湯也不用喝了,拉一張席子,找一個涼快的地方,就去睡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