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溫婉如玉散文

本文已影響 1.56W人 

瓊環俟豐價,窈窕不自鬻,

溫婉如玉散文

有美峨眉子,惠音清且淑。

修姱協姝麗,華顏婉如玉。

——魏晉.陸機

偶然間讀到陸機的這首《贈紀士詩》,心中瞬間生了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千年之前,月朗星稀的夜晚,那如玉的女子,身上戴着玉佩,光澤熠熠,長髮如絲,膚如雪凝。似月下歸來飛瓊。那更,香鬢雲鬟,清輝玉臂,廣寒仙子也堪並。

似曾相識。江南,煙雨朦朧,煙花雨巷。江南的女子清新如蘭,溫婉如玉。江南的小橋流水孕育了她們的清婉,江南的空靈秀美滋潤了她們的靈氣。如詩如畫的江南薰陶了江南女子溫婉如玉的氣質,江南女子似一塊美女,玲瓏剔透,自然清雅。

很有幸,我生於江南,長於江南。從小,對玉有一種特殊的情懷。或許,是受到母親的影響。我的母親,一位地道的江南女子,在我的心中,似仙女下凡。母親有一首飾盒,裏面放着一些玉器等首飾和一張結婚時的相片。相片上的母親,身着一襲旗袍,領口對襟,身姿玲瓏曼妙。墨色的`秀髮輕輕挽起,斜插着一支玉簪,薄施粉黛,雙頰微紅,整個人似清水出芙蓉。最引我停眸的是母親腕上的那枚玉鐲,那是一枚白玉手鐲,純淨的玉色中泛着清幽的光澤,透着無暇的純美。

年幼的我,天真懵懂,曾問過母親:“媽媽爲什麼總是戴着玉鐲呢?”母親只說了句:“人喜玉喜,人憂玉憂。人養玉,玉養人。玉乃靈物。”言語間,母親淺笑輕顰,神態嫺雅。因我年幼無知,對這句話似懂非懂。倒是感覺母親宛如那玉,溫婉賢良,蘭心惠質。因爲在我印象中,母親除了工作,還擔負一切家事無怨言,對長輩孝順,對丈夫體貼,對下輩愛戴,始終如此。

待我開始讀書寫字的年紀,一天,我問起母親:“爲什麼給我取了這麼一個難寫的名字,這‘璨’字也太難寫了!”母親聽後微微一笑,很有耐心地教我寫這個字,並從她口中得知我名字的由來。璨,美玉也。並希望我能如《說文解字》中對玉的詮釋那樣,做一個有五德的人,即“潤澤以溫,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潔之方也。”

如今,母親的腕上還環着這枚玉鐲,從不曾取下過。被水、被陽光、被體溫滲透融合,日日夜夜,月月年年。與肌膚相親相隨,如肌膚般細滑柔潤,如心靈般晶瑩剔透。彷彿隨着年月的增長,玉鐲通了人性,有了血脈和呼吸,有了和主人一樣的性情。人,似乎也通了玉的靈魂。漸漸地,我明白了母親曾說的那句話:“人養玉,玉養人。玉乃靈物。”

從此,我便越發愛玉,愛玉情之切,愛它不與塵世紛擾、不事張揚而始終保持溫潤含蓄的氣質,愛它經歲月風浪的盪滌而愈加煥發光彩的韻味。願,今生做一名溫婉如玉的女子。

溫婉如玉的女子,溫柔如水,娉婷而立,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舉手投足間,流露着翡翠的詩意;溫婉如玉的女子,素樸無華,清輝素影,婉約中亦有堅定的執着,即便歷經艱難與挫折,也能沉靜堅強,即便有瑕疵,也是無遮掩的坦然。

微笑向暖,安之若素。尋着那絲熟悉,我願學着母親的樣子,在平凡的生活路途中,品味人生優美深遠的步調,享受如玉般的那份靜、那份雅、那份美麗。

(寫在母親節前夕。謹以此文獻給我親愛的母親,奉上康乃馨一束,並道聲:“媽媽,您辛苦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