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燕子呢喃散文

本文已影響 2.48W人 

燕子呢喃散文1

東方微明

燕子呢喃散文

紅紅的朝霞

已燃燒了半邊天

林間睜開惺忪的睡眼

鳥兒啾啾

桃花正豔

櫻桃已粉中帶綠

油菜花透亮

燃燒到了天邊

這是一衝梯田

滿疇的紅綠黃眼

一位長髮飄逸的姑娘

藍茵暗格的上衣

雪白的套裙

右臂的肩頭

挎着竹編小籃

在田間地頭

手拿小鐵鏟

彎腰俯身

一掘一撿

拾掇着春天

籃中盛滿了蒲公英

欣欣然

陽光燦爛一片

哼着小曲兒

挖野菜的小姑娘

身背一個小竹筐

清晨起來挖野菜

沐浴明媚的春光

用好奇的眼神

欣賞奼紫嫣紅的春天

從山腳到山巔

鐵塔之間

五根銀線

線中間隙

停落着

幾隻歇息的春燕

呢喃聲中

河畔高大的楊柳

睜着無數雙

谷黃嫩眼

一聲呢喃

高高的藍天

一行大雁

變換着隊形

一會兒一字

一會兒人字

把對春天的愛

播撒在藍天

一隻只春燕

張開剪刀似的尾翼

張開嘴巴

呢喃 呢喃

抖動羽毛

一會兒振翅飛上高天

一會兒俯衝歇落銀線

像一個個小蝌蚪

編織着春天的夢幻

彈奏五線譜的音符

描繪出五彩斑斕的春天

花紅了

柳綠了

水清了

天藍了

布穀催耕也開始了

壯實的水牛

哞哞的喊着春天

腳腿下綠浪飛濺

播下穀粒萬千

期待萬擔豐碩的秋天

燕子呢喃散文2

猶記得小學課文描述燕子的那些句子:“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活潑機靈的小燕子。”多麼具有畫面感的句子,像一幅精彩的速寫,把小燕子的形象牢牢地定格在我們的記憶中。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劉禹錫的《烏衣巷》充滿了世事難料的滄桑感,似乎燕子也嫌貧愛富似的,沒有華堂居住了,就降低身段棲息在尋常巷陌。其實燕子哪有這種趨炎附勢的心理呢,它們所追求的,不外乎人家屋檐下一個可以遮風避雨的窩罷了。燕子春來秋返,遵循季節交替的規律,在不斷地遷徙之中,完成了生命的繁衍。

燕子是最具有平民化的鳥兒。城裏很難見到它們的身影,因爲水泥叢林似的高樓大廈,早就沒有了它們的築巢之地。吹面不寒楊柳風,沐浴着和煦的春光,到鄉村去看燕子吧。在田野的上空,一隻只燕子三五成羣地在那裏或低飛覓食或振翅盤旋;在鄉村的電線上,三三兩兩的燕子棲息在上面,呢喃私語,把一組組電線變成了充滿旋律感的五線譜;在農家的屋檐下,草房最好,瓦房也不錯,都可以見到燕子在那裏飛進飛出。它們一定正在經營着自己的愛巢,而愛巢裏面,說不定正哺育着幾隻羽毛未全的乳燕。

兒時住在鄉村,是那種夯土牆,茅草房。雖說牆很高大,可是比起後來的小青瓦房還是差個檔次。我們住着雖不滿意,可是小動物們卻很高興。牆角老鼠可以打洞,惹得貓咪成天在家裏追逐老鼠。外牆壁上到處都是拇指粗的洞眼,嚶嚶嗡嗡的,那是土蜂在牆壁上的傑作,它們把那裏當成了蜂房。麥草房頂上也很熱鬧,到處都是麻雀窩,它們一住就是一年。只有燕子,讓我們覺得稍微心安,因爲它們只是暫時棲息在那裏。父親還專門留出幾個平方的陽臺,稱爲燕兒窩。平時可以堆放農具或者其他的一些雜物。那時周圍的鄰居,家家都有燕兒窩,這應該是約定俗成的稱呼。

燕兒窩修好後,果然春天就有一對燕子來拜訪了。它們在那裏飛進飛出的`,觀察着周邊的環境,最後真的在那兒安家了。它們飛出飛進,忙裏忙外,從早到晚不歇息,銜來柔軟的乾草、零落的羽毛甚至碎小的紙屑,和着泥土,用唾液把這些建築材料粘合在一起,僅兩天就在燕兒窩的屋檐下建起了一個半球形的燕窩。雖然簡陋粗糙,但燕子總算有了一個安身之處。這可真是栽好梧桐樹,招來金鳳凰了,看來燕子也是善解人意呀!

有一次,我不解地問父親:“陽臺就陽臺,爲什麼叫燕兒窩呢?”父親解釋說:“燕子每年都來,從不失約。我希望它們在燕兒窩壘窩。燕子來後,你們千萬不要去驚嚇它們,不然我要罰你。”父親說這話時,滿臉嚴肅,我覺得他是認真的,因爲父親早就說過燕子是益鳥,是捉害蟲的能手。

母親還告誡我,千萬不能用手指燕子,不然頭上長癩子。我當時唯唯諾諾,嚇得夠嗆。不過現在看來,那是母親善意的謊言,她不過希望我們與燕子和平相處罷了。其實何止燕子,鳥類和人類,都是地球上的一份子,都有在這裏獲得生存的權利。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去剝奪它們的生存權呢?

燕子呢喃散文3

春風吹綠楊柳,燕子也就飛回來了。“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裏……”每年春天,燕子在屋檐下呢喃,我就會哼起這首歡快的歌謠。

燕子每年飛回,築巢在房屋的大梁下,輕盈優美的燕舞,細軟動聽的呢喃,溢滿堂前。燕子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活潑機靈很是可愛。唐人李山甫有詩曰:“每歲同辛苦,看人似有情。亂飛春得意,幽語夜聞聲。”燕子用嬌媚的呢喃喚醒春色,春天也因燕子的呢喃變得更加嫵媚輕盈。

燕子築巢是十分辛苦的,從紅日東昇到夕陽西下,一對恩愛的燕子,幾乎不停地輪流到附近田地、溝邊,一口口地銜來泥土、草莖、羽毛等,再用帶黏性的唾液調軟,然後一層層向樑上堆砌。窩建好以後,兩隻燕子就該忙着孵化小燕子了。某日清晨醒來,就聽見屋裏啁啾不停,擡頭看去,四五個小東西張着嫩黃的小嘴,正翹首等待燕媽媽回來餵食。從那天開始,大燕子夫婦更加忙碌起來,一趟趟飛進飛出,叼來小蟲、草籽。有一次,一隻雛燕掉了窩,母親立即找來梯子,小心地將其放回窩。早就急壞了的母燕一見死裏逃生的寶貝歸來,在窩裏“感激”得嘰嘰喳喳。

母親特別愛燕,每年初春,便早早地盼着燕兒歸來。我的家鄉有一個說法,燕子在誰家築巢多,說明誰家人氣旺。因而家鄉的人們都善待鳥兒,特別喜歡燕子在自己家安窩。有一年,我家樑上竟有兩個燕窩並存,可以說是最熱鬧的一年了。很少有同一個堂屋住兩個燕子家庭的,因爲新來的燕子進了家門,要是發現已經有同類佔據,多會改投其他人家。燕子進進出出,終日呢喃,母親樂得合不攏嘴,左鄰右舍也紛紛前來觀賞。

燕子是春天的象徵,更是大自然和諧的象徵。燕子從不棄舊巢,更不借巢產卵、苟且偷生。農人給它準備再漂亮的鳥巢也不住,必須通過自己的辛勞和汗水,用春泥、麥草,蘸着對生命的熱愛,執着地構築愛巢,因爲它們更懂得生活的真味。

燕子呢喃,是春天裏的讚歌。燕子呢喃,是我心中最美麗的春天。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