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論讀書散文

本文已影響 3.23W人 

“讀書論”與“論讀書”,其含義是不盡相同的。前者着重於議論讀書的意義;後者則着重於議論讀書的方式方法和技巧。

論讀書散文

每個人和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候,對讀書的目的、要求、態度、方式、方法、熱心程度、興趣大小以及思考研究的深度,都不盡相同的。讀書的狀態和效果均受心情、環境和時間所影響。

在此,我只想談談我對讀書的方式方法的個人見解,不一定正確,也不一定全面,即興隨談,僅供參考。

僅就讀書的目的而言,就有應付、工作、研究、欣賞、消遣的不同。讀一讀與一概不讀是不一樣的,正所謂“開卷有益”;“讀書萬卷,其義自見”;“一日不讀書,心源如廢井”。

應付型的讀書,是迫於某種壓力而讀書,爲讀書而讀書。這時候讀書沒有任何興趣,覺得很壓抑、很苦惱、很煩躁、很疲憊,目光一接觸字行就頭腦昏昏,稍一放鬆就打呼嚕了。有時會感到全身不適,甚至導致生病。

工作型的讀書,是爲了提高自衛身業務水平而讀書,這時讀書有動力、有毅力、有耐性,有需求感,就像大學生在圖書館裏學習一樣。但是也覺得累,經常伸懶腰,經常要到窗口看一下風景什麼的。這種讀書有勞動的'感覺,心情不是很愉快,但有成就感和充實感。

研究型的讀書,是爲了搞清楚一個問題,尋求真理而讀書。這時讀書不但有動力、有毅力、有耐性,有需求感,而且有迫切感,如飢似渴,甚至廢寢忘食,除了讀書,別的心思都淡了。一旦有所突破,便喜形於色,心中快不可言。這種讀書,出於求知慾的驅使,勁頭很足,很有耐性,有時對於某段或某句,反覆多次地讀、反覆琢磨和推敲,有時會把一本書讀爛了,“韋編三折”,孜孜不倦,不覺得累。這種讀書成就感和充實感很強。然而,若是被動搞研究,爲研究而研究,情況又有所不同了,這時與爲工作而讀書的情況差不多。

欣賞型的讀書,沒有任務、沒有壓力,是沒有固定目標的讀書,是主動讀書。這種讀書純屬愛好和欣賞,是輕鬆愉快的讀書,它不是勞動而是娛樂。有時讀得入迷,心靈滲透其中,魂魄參入其裏面,心遊世外,如癡如醉,面部表情隨書中情節變化。有時讀到妙處,如飲醍醐,啞然失笑、自言自語,手舞足蹈,旁若無人,達到忘我的境界。這種讀書對身心健康有益處。像《三國演義》裏的關雲長端坐挽須、夜讀《春秋》一樣專注。然而這種讀書隨意性比較大,沒有持久性,乘興而讀,興盡作罷。這種讀書沒有成就感,但有快樂感。

消遣型的讀書。這種讀書沒有任務、沒有壓力,也沒有固定目標,只是隨便翻翻而已。這種讀書談不上是被動的還是主動的,只是爲了打發無聊、消磨時間。這種讀書因爲心不在書上,心在事上,是在等人待時的情況下藉以解悶而已。這種讀書心神不定,坐立不安,很不專注,心情很平淡,談不上興奮與苦惱。所讀過的內容,沒有多少印象,就像水過鴨背、風過樹梢一樣,短期即忘,談不上有什麼成就感。這樣的讀書,讀與不讀都差不多的。

至於讀書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種,在此我權將它們起名,有研讀法、筆讀法、精讀法、粗讀法、瀏覽法、目錄法、翻翻法。

研讀法是帶着研究的目的去讀書,一邊讀一邊思考,一字一句地讀,一行行地讀,重在思考,不放過一個字和一個標點符號。讀時不論速度,慢慢推敲其意義,分析其實質,評判其觀點。在頁頭頁尾都有眉批,寫上自己的註釋或見解。讀完一章,寫一篇心得體會或讀書筆記,以消化其內容、吸取其精華,批判其謬誤。必要時,還要把書中的要害部分或精彩段落如實地抄錄下來。這樣的讀法,有大家風範,是學者的風格,一般人難以做到的。

精讀法是研讀法之次。也是帶着研究的目的去讀書,但是它要在一定的時間內讀完,講究一定的速度。它意在先讀完了再說,只需全面瞭解其內容,不一定要一邊讀一邊思考,不一定要寫眉批。必要時,只在着重的地方圈點或畫槓槓兒,以使醒目。所謂精讀,就是過細地讀,認真地讀,完整地讀。讀完一本書之後,再回顧、歸納、總結、思考、寫心得體會或寫讀書筆記。

粗讀法是粗略地讀,大概的讀,不求甚解的讀。這種讀法是有選擇地讀,不一定把所有章節都讀完,只選擇其中感興趣的內容來讀。這種讀法只求粗略瞭解一本書大概內容,沒有太多的在意。

瀏覽法就更粗糙了,每一頁都翻一翻,每一頁隨便看它幾行就翻過去,或者採用速讀法,一目十行地看。這時候的“讀”沒有“讀”的實義了,只能算是“看”而已。這種讀法只要求瞭解本書的概貌。

目錄法只是看一看一本書的內容介紹或目錄就行了。

翻翻法只是隨便地翻翻,有插圖就看一眼,隨意翻其中幾頁瞄瞄。這種讀法不算“讀”,目光不聚焦在字上,而是目光發散在整個頁面上,見書不見字,每頁掃過幾個字就過去了,與檢查其印刷情況的樣子差不多。這種讀法,相當不讀。

有些報紙和雜誌,介紹一些更爲玄乎的讀法,如“多本並看”法、“對角線法”、“撕書法”、“剪書法”,等等。

所謂“多本並看”法,即將幾本書同時打開在桌上,搖着頭用眼睛次序掃描幾本書,即同時看幾本書。

所謂“對角線”法,即每頁書,只看首行開頭一個詞、頁中一個詞、末行結尾一個詞就行了。

所謂“撕書法”,即在讀一本書的時候,把認爲不重要的撕掉。再讀一遍又再撕幾頁,如此多次反覆,最後只剩下幾頁,以爲該書的精華部分。

所謂“剪書法”,即在讀一本書的時候,把認爲重要的剪下來,貼在空白本子上,然後用心背這些精華部分。背得熟了的又把它剪除扔掉,直到剪完爲止,這時該書的精華部分就全記熟了。

如此等等,真可謂“八仙過海,各有其招”。但是這些方式方法,並不是每個人都適用的。

有的人,定了一個遠大的目標,要在三五年之內,讀完一萬本書,說是要廣泛涉獵,博覽羣書,於是採用瀏覽法、目錄法、翻翻法、“多本並看”法、“對角線法”去讀書。於我看,這種讀法,效果非常的差。縱然他那樣讀了一萬本書,卻與不讀差不多,沒多少收穫的。倒不如選擇幾本對自己有用的書精讀它,比那樣讀萬卷書更有效果。

我們讀書是爲了運用,不要“讀死書、死讀書、書讀死、讀書死死”因爲那樣沒有多大意義的。

現在有些人說,讀“大部頭”、讀名著,沒有時間,太費事太費神,不如看電視連續劇來得快。此話差矣。你有這樣的感覺沒有?我就覺得讀原著比看電視更有味,我還覺得,電視無法把原著的文學韻味準確地、全面地演示和表現出來。先讀過原著的人,再看電視連續劇,他就會失望。

讀書的方法和感受,因人而異,各人各的看法和感受,正如穿衣戴帽,各人所好,是不可一概而論的。各人自得其法,只要自我感覺良好就行了,毋庸絮言哉。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