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聽戲偶感-優秀散文

本文已影響 1.78W人 

前不久,應一位朋友之相邀,參加了一場京劇票友聯誼演唱會。

聽戲偶感-優秀散文

這個聯誼演唱會活動場面雖說不大,但看罷演出卻使我大開眼界,感觸頗多,尤其讓我吃驚的是這一活動竟是由一位青年票友自費籌辦的。他叫羅秀成,是市百貨大樓的一位普通職工。活動場所設在本市玉麒麟酒家,佔用了該酒家的卡拉OK舞廳。據說,小羅自費舉辦這樣的活動已不止一次了,並瞭解到目前本市京劇票友聯誼活動的一些有關情況

小羅相貌平平,看不出哪裏具有藝術細胞,可是當他走上舞臺,拿起話筒開唱的時候,卻使我愕然了。他演唱的《戰樊城》、《搜孤救孤》、《坐宮》等唱段,字正腔圓,有板有眼,頗具於派味道。特別是《坐宮》收尾處的“戰立宮門叫小番”那句“嘎調”,其高亢挺拔之勢,不亞於專業名角。更令我始料不及的是,年近八旬的著名京劇演員、原市京劇團團長楊寶童老人,也到場獻藝助興。楊老的名字我早有所聞,但從未曾謀過面,更談不上聽他的戲了。看上去楊老身骨有些佝僂,口目也有些歪斜,步履蹣跚,並不時長喘,完全一副老態龍鍾的樣子。可當這位年已77歲的老人走上戲臺時,立刻換了一個人兒似的。他唱《鴻門宴》、《失街亭》不僅氣口不短、不散(因老人牙已掉光),而且嗓音高亢、洪亮,韻味十足,風采不減當年,令人讚歎不已。

京戲是中華民族傳統藝術中的一大瑰寶,享有“國粹”之美譽,自她形成以來深受廣大人民羣衆的喜愛,爲豐富、繁榮羣衆的文化生活發揮了重要作用。早在三四十年代,廣大民衆對京劇界的“四大名旦”、“四大鬚生”等名角,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當時,京劇不僅在國內影響巨大,而且蜚聲海外。我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派創始人梅蘭芳先生曾先後到蘇聯、日本、美國演出,使外國人爲之傾倒,傳爲佳話。按常規講,伴隨歷史的進步和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京劇這一民族藝術更應不斷髮揚光大,深入人心。然而,卻恰恰相反,一個時期以來她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京劇票房十分冷落,一些地方小劇團難以維持生計;演員跳槽的跳槽、改行的.改行,就是一些頗有名氣的劇團也只能發半數薪金,勉強度日。而歌廳、舞廳、卡拉OK廳卻場場爆滿,愈建愈多。更有甚者,一張歌星演唱會的門票價竟賣到數百元、乃至上千元;一個歌星的一場演出超過一個劇團一年的收入……面對這種奇異現象,不能不令人深感迷茫和不解!

目前,京劇藝術雖仍沒走出“怪圈”,但使我從中看到了京劇藝術振興的希望。首先,京劇衰落現象已經引起中央領導的高度重視,爲此,近年來國家文化部、廣電部及有關部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支持發展京劇事業。自1992年開始,國家連續3年組辦了梅蘭芳京劇金獎大賽,同時,去年還組織了規模盛大的紀念徽班進京200週年會演。爲紀念梅蘭芳、周信芳誕辰100週年,今年底至明年初,中國戲劇界將分別在北京、上海舉行爲期40天的大匯演。諸類活動,真可謂是“好戲”連臺,爲繁榮京劇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其次,中國京劇有着深厚的羣衆基礎。京戲之所以被稱之爲“國粹”、“國戲”,就在於人民羣衆愛聽愛看,有着其它藝術劇種不可比擬的廣泛性、羣衆性。她不僅有着動聽的曲調、美妙的唱腔,而且戲劇的故事情節也很有教育意義。據瞭解,僅德州市這樣一箇中小城市,京劇票友活動場所就有10餘處,常年參加活動的票友近百人,戲迷逾萬人。這次由個人出資舉辦的京劇演唱會就是最好的例證。

中國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泱泱大國,如果以小論大,那麼,中國的戲迷、觀衆將是一支十分龐大的隊伍。只要京劇藝術不斷改革、推陳出新,與現代生活再貼近一些,何愁無市場、不繁榮?第三,我國一些著名的老一輩京劇表演藝術家尚健在,他們爲追求國粹藝術奮鬥一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現在他們雖年事已高,無法再正式登臺表演,但他們關心、支持京劇事業的熱情卻依然不減。如年近80高齡的全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孫玉敏、談元壽等,仍在精心指導培養學生,堅持參加一些身體力行的京劇活動,爲京劇事業鞠躬盡瘁。我市楊寶童老先生便是也。

其實,任何事物的成長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京劇藝術自然也不例外,但有一點可以斷言:伴隨人民羣衆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京劇藝術將會更加繁榮,這是歷史的必然。以此推論,京劇藝術走出低谷已爲期不遠。京劇的春天即將到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