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史記》人物新論之一、之二散文

本文已影響 2.91W人 

《史記》人物新論之一

《史記》人物新論之一、之二散文

——盛開的淚花

申包胥與伍子胥,兩人若不是在一個教室裏同過學,或者是在一個單位裏共過事,那至少也曾在一個酒場上吃過席。這一點《史記》裏沒有明確記載,太史公司馬遷只是說他倆一開始交往過,至於究竟是什麼關係已無證可考,說來說去也只是我個人的妄加猜測。

申包胥無論在當時或後世,他的名望是和伍子胥無法相提並論的,恐怕遠遠不能望其項背。但,申包胥也自有他的過人之處,套用現今的話,就是具有堅毅的意志品質,繼而散發着無窮的人格魅力,書寫着自己的人生亮點,成就了一段傳奇經歷。

最初,楚平王聽信了讒言,捕殺了伍子胥的父兄。伍子胥在悲憤中選擇了逃離,由此也埋下了仇恨的種子。伍子胥在逃亡的路上,歷經了千難萬險,在出昭關的路上,還差點丟了性命,不過也更加堅定了他“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規劃,他揚言說:“我必覆楚。”申包胥聽到這些言論後,頗有些不以爲然,隨口說了一句:“我必存之。”

伍子胥一路輾轉,最終投奔了吳國,並且和吳王能談得來,因舉薦刺客專諸,幫吳王闔廬登上王位,遂逐漸得到吳王信任,在吳國上下也算混得不錯。他攛掇吳王養精蓄銳,數次伐楚,既迎合了吳王野心,也報了自家的私仇。終於,努力換回了結果,伍子胥率吳兵攻入楚國國都郢城,其時,楚平王已亡,楚昭王倉皇出逃。伍子胥在郢城耀武揚威,仍覺不解恨,挖開楚平王的墓地,鞭屍三百。

這個時候,註定該輪到申包胥出場,他需要爲先前說過的話負責,儘管他先前所說之話有爭閒氣的嫌疑。然而諾言好許,兌現卻沒那麼容易,何況申包胥應該也只是算一介書生吧!楚昭王堂堂一國之君都跑了,這一介書生又當如何?

看看申包胥都做了些什麼。他孤身一人到秦國求援,一開始,秦國上至秦哀公下至羣臣根本沒把他當回事。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趴在廷前,號啕大哭,期待秦國能出兵施救。那撕心裂肺的哭聲,那漣漣不絕的淚水,至悲至哀,一日下來,衣衫已經溼透,三日下來,地上的淚水已匯成一灘,六日下來,兩眼裏滴出的分明是點點鮮血,七日七夜,聲不絕於耳,震顫了大殿,羣臣聞之,無不黯然神傷;淚化成小河,浸溼了過往,羣臣觀之,無不唏噓嘆之。就連秦哀公也慢慢地有些同情他了。秦哀公登上朝堂,向羣臣宣佈:“楚王昏庸無道,本不該救,但有申包胥這樣的忠義之臣,楚不該亡。”於是,決定發戰車五百乘,前往救楚。

流散的楚軍迅速集合起來,秦楚聯合,擊潰了吳軍,恢復了楚國。功高似乎蓋主的申包胥卻在書中沒了下文,有一種說法是楚昭王計劃大大地褒獎一番申包胥,申包胥卻淡然謝絕了,帶領家人返歸山林,躬耕田畝,褐衣粗食,最後安然壽終。這或許是可信的,或許是杜撰的,但是都不重要,他這一哭畢竟比孟姜女哭長城要來得更早一些。

《史記》人物新論之二

——被戰火紛飛了的夢想

邯鄲人李同,年輕時當然也有自己的夢想,至於說具體是什麼卻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生在邯鄲這樣的國際化大都市,而且他的父親又是傳舍吏,相當於現在的招待所所長,算起來也應該是個中層幹部的子弟,一定有着優越的生活條件,不必爲晚餐在哪裏混而發愁。他想的或者是踏入仕途,子承父業光宗耀祖;或者是步入商道,販賤賣貴家累千金;最壞的打算也是仗着家裏有些底子,結交一幫志同道合的人,超現實主義地整點別人整不大明白的所謂的“藝術”。

可是,生活的軌跡不會重疊成李同的夢想。這個時候,西邊的強秦對整個中原虎視耽耽,大軍圍困了邯鄲。以平原君趙勝爲首的趙國軍隊殊死抗爭,楚國的春申君與魏國的信陵君,這兩股外援部隊遲遲未到位。趙國形勢一片垂危。

硝煙彌散,人心惶惶,平原君不堪重負,憂慮重重。年輕的李同自有一顆滾燙的愛國心,他拋開了他的全部夢想,隻身來見平原君。是呀,家碎國破,哪裏還顧得上什麼夢想?面對平原君,李同顯得很冷靜,他客觀地分析了戰況,敵強我弱實力懸殊,若想取得勝算,只求萬衆同心,但當前邯鄲子民吃不飽穿不暖,而平原君的'後宮卻依然錦衣玉食,婢妾侍者不下百人。李同不由斥責平原君,義正詞嚴地說:“使秦破趙,君安得有此?使趙得全,君何患無有?”

如果換作其他的領導,也許見不得下屬有如此的言論,好在平原君是個開明之主,及時採納了李同的意見,將夫人以下人員編入士卒之間,各盡其能分勞而作,並且將家中資金散出以犒勞作戰將士。平原君的做法效果立杆見影,馬上便組織起了敢死之士三千餘人,這三千生力軍奔赴前線,聲威甚壯,打了幾場硬仗,秦軍竟然退卻了三十里。後來,楚國、魏國的援軍到來,秦國罷兵,邯鄲得以保存。

再來審視一下李同,他敢於向平原君進諫,你不得不佩服他的膽識過人,要是一般人,心想反正戰敗了大家都一樣當亡國奴,纔不會在戰事危機的情況下去和領導理論,說不定惹惱了領導,那可是有立馬就掉腦袋的風險。李同憑藉着他的三寸不爛說服了平原君,足見其智;李同在隨後即加入了三千人的戰團,足見其勇。

在無情的戰場上李同衝鋒陷陣,英勇殺敵,奈何卻血染黃沙,爲國捐軀。他的夢想伴着吹角連營而灰飛湮滅。百十年後,司馬遷書煌煌鉅著,凡是在社會上有一定影響的人物,皆以列傳歸檔,李同的事蹟在平原君的列傳裏雖僅有短短的幾行描述,但足以英名流芳,傳稱百世,爲後世所景仰,不知道這算不算當初李同的夢想之一。李同戰死,他的父親因李同之功被封爲李侯,也總算在當時有個交代吧。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