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夢中池塘抒情散文

本文已影響 3.5W人 

一想到童年,就想到小時候屋後的池塘,老家的人叫這池塘爲“坳子”。

夢中池塘抒情散文

那時家家戶戶都有坳子,坳子的水清澈見底。我是喜歡水的,雖然當時還不懂得知者樂水、上善若水。水其實是有個性的,比如天山天池的水豔,昆明滇池的水翠,杭州西湖的水秀,無錫太湖的水膩。這些名勝之水不能不說令人賞心悅目,但對我來說,最難以忘懷的還是童年“坳子”的水。

其實在農村,那坳子不是用來觀賞的,它是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也是我們的樂園。坳子原先是沒有的,砌房子取土壘墩子,挖成的塘。挖到一定的深度,有水滲了出來就成了池塘。有水就有魚,這是一件奇怪的事,至今也無法弄明白,那魚是哪兒來的。記得淘米時,有一條條小魚在淘籮邊竄來竄去。我將淘籮悶到水裏,看好機會快速提出水面,那小魚特別敏捷,總是能逃脫,偶爾會遇到反應慢的,就成了我口中之鮮。有一次在水裏,腳底踩到一條魚,很興奮,我慢慢蹲到水裏將魚取出,這是意外收穫。小學的暑假,我幾乎天天下河摸魚,全家人每天都能喝上魚湯。我還學會了釣魚。那時沒有錢買漁具,我就用縫衣針放到煤油燈火上熨,做成魚鉤,再找些鴨毛管子做浮子,串在縫衣線上,最後扣在竹竿上,這樣就成了漁具。其實我釣魚是沒有耐心的,記得在一個斜風細雨的天氣裏,站了好長時間都沒有魚上釣,雨漸漸下大了,我氣惱地把魚竿用力一甩——不釣了,噫,竟然甩上一條有半斤大的魚。明明未見到浮子動,怎麼會有魚呢?原來是從魚肚皮上鉤上來的。我最喜歡夏天釣曬陽魚了,一次我看到一羣魚聚集在一起,這些魚真是呆頭呆腦的,一點防備也沒有,餌一到面前,就是一口,我一條一條將它們提了上來,有十多條,全是鯽魚。像這樣的魚已經好多年看不到了,不知今後還能不能看到。秋天的早晨,蒹葭蒼蒼,白露爲霜。在碼頭邊盥洗提水,總能看到幾條河蝦,伏在碼頭邊,呆頭呆腦的,伸手就能抓住。偶爾還能看到烏龜、甲魚,不過那時沒有人吃它們。記得我有一個同學在溝河裏捉了20多隻烏龜放在豬菜缸裏,以它們爲樂。

池塘生春草,春天當然好,草長鶯飛,桃紅李白。可我最愛還是夏天,蟬噪鳥鳴,綠樹成陰。坳子的四周真是個植物園,有各種各樣的樹木花草。在那沒有空調、沒有電風扇的日子裏,坐在坳邊的老槐樹下,吹着習習涼風,嗅着泥土的芬芳,看螞蟻搬家、蜜蜂飛舞,聽大人們講着稀奇古怪的故事。大人們乘涼後就幹活去了,小朋友們玩的項目就多了,拍火柴盒子、打撲克、下軍棋、抓母子,樂趣無窮。貪玩之餘,還不忘那毛桃有沒有長大,雖然那毛桃又酸又澀,可我們總是等不到成熟就去摘。坳邊還有一瓜田,也是我最愛光顧的地方。最先熟的是黃瓜,現在吃它比較爽口,可我那時不太喜歡,因爲沒有什麼甜味。接着就是燒瓜,比黃瓜好吃一點。我盼望的是香瓜,在其生長的季節,每天都瞧上一二趟,一旦熟了就摘下來,一次能吃個飽。那絕對是綠色食品,從不施化肥農藥,可能現在再也吃不到這樣的瓜了。還有那開着金黃色花的是南瓜,小時候起牀的頭一件事,就是看開了幾朵公花幾朵母花,把那雄蕊插到雌蕊裏,聽說這樣才能結出南瓜來。

小時候我對家的.理解,就是長滿莊稼的田中間,有幾間土坯茅房,炊煙裊裊、大人忙碌、小孩嬉鬧,房子背後是一個坳子。當時我的家就是這個樣子,其實我們小朋友是不限於在自己家玩的,有時他到我家,有時我到他家。在一個生產隊,每家的坳邊樹上的果子什麼時候熟、瓜田有什麼瓜,我們小孩子有時比主人還清楚。住在池塘邊的人,具有和水一樣的品質,寬容、淳樸、善良、樂天,他們從不訓斥別人家的孩子。記得有個姓王的人家,坳邊有兩棵大桑樹,那水汪汪紅得發紫的桑葚,結得滿樹都是,老是吸引着我們的眼球。我們先是跳起來摘,摘不到的就用竹竿打,實在夠不着了,就爬到樹上,吃得嘴上生出“紫煙”。

我是吃着坳子裏的水長大的,它不但哺育了我,還給我帶來了歡樂的童年。若干年後我回到池邊,農村人幾乎過上了跟城裏人一樣的生活,可坳子卻死水枯瘦、魚蝦全無、草木凋零。我好像聽到了它苟延殘喘的慘叫,祈求池塘的寬恕還來得及嗎?

現在人們意識到了水資源的重要性,開始加大力度保護,春節回去後我看到了,溝塘坳子裏的水又清清漾漾,只是還是沒有兒時那般清澈見底。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