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關於清明的散文摘抄

本文已影響 2.16W人 

今天是清明節,中國傳統性祭祀祖先的日子。清明確是一個飄零的日子,古時有“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是?牧童遙指杏花村”的千古絕句,細細斟酌,果然是飄逸得很,安然得很。在大多數人的眼裏,“清明”是一個耳熟能詳的名稱,就連三歲的小孩也知道,清明來了,掃墓的日子到了。中國文化自古推崇忠孝禮義,俗語有“百行孝爲先”的講法,自是有其生生息息的理由。這種對孝義的執着,着先體現在對家長制的變性崇拜上。無論是中國的大中小城市,還是偏遠的農村,家長制的烙印仍深深地影響着中國人的衣食住行。從人格平等的角度,這是應該摒棄的惡習。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這種對孝義的尊崇,恰恰是中國文化古往今天茲茲以求的結果。我們相信,一個沒有崇拜的民族,她的靈魂將是躁動不安的。正因如此,中國文化中對權威的推崇自然而然便找到了發育的溫牀,王權統治與父權威力便是這種效應的直接產物。作爲一種腐朽的制度,封建專制統治一百年前便從歷史的舞臺上退將下去,王權統治在我們看來已然非常陌生乃至無法相象。走過一百年的歷史,中國人感慨頗多。因爲歷史,真真正正讓我們讓們體會了什麼叫不堪回首,什麼叫風雲變幻,什麼叫苦盡甘來。享受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我們不得不回望過去,回望那些風雲般變幻的時世以及浴血奮戰的勇士。歷史有太多味道,我們無法一一再去體會再去品嚐,但作爲人,我們必須懂得紀念,懂得反思,因爲這樣讓我們覺得更加清醒和崇高。

關於清明的散文摘抄

寫到這裏,我可以發覺自己是非常幸運的。沒有大風大浪,沒有腥風血雨,沒有大批量的殺戮,沒有大批量的眼淚,只有安逸,讓人沉醉的安逸,甚至可以說是,讓人煩悶的安逸。這的`的確確是一種幸福,我們不抗拒它。但我總覺得有些什麼是屬於前生的記憶,爲了一次傾心的相逢,我們纔來到這個莫名其妙的世界。好像宿命一般,我們被安排在各個地方各個位置。我們呼吸着同一個世界的空氣,卻想着截然不同的事情,就連每個人所崇拜的東西都有着千差萬別的距離。西方人喜歡上帝,因爲上帝讓他們感知生活,也回報生活,這是一種積極的崇拜。我們也在崇拜,以前有,現在也有,只是不同的歷史範疇自然有其不同的地方。對王權的崇拜沒有了,但是曾經與之形影不離的孝義,仍然無微不至地貫穿於我們生活的每個細節。而清明節,正是這個民族對這種文化精神的有形延續。五千年了,真不容易。很多東西在大浪淘沙的歲月裏已然退出了歷史,只有這種難以辯論的孝義,仍然爲我們所熟知,而且一如既往的崇拜。我想這是難得的,也是必須的。正如前面所說,沒有了崇拜,我們的民族將會躁動不安。我們不應抹殺這種崇拜,儘管它仍然帶有某種程度上的父權色彩。我們的的確確需要這種文化的東西,來盪滌在進步的過程中所顯露出來的民族劣根。從文化的角度看,這纔是真真正正的可持續發展。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