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慈母如師散文

本文已影響 3.22W人 

母親是從舊社會的苦水裏泡大的,受盡苦難,沒有上過一天學。她平時話不多,更不會諄諄教導誰。在我們那個6口之家裏,她的“家風家訓”就是:默默無聞、埋頭苦幹、無私奉獻。

慈母如師散文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那時中國的老百姓都很窮,當時我才六、七歲的樣子。有一天,母親花5角錢從市場上買來幾條小鯉魚給全家人改善生活。鯉魚燉熟一上桌,我們兄妹3人便開始搶,只有母親不動筷,十幾分鍾後,一盤鯉魚就剩下魚頭和魚骨。這時有人端起盤子就想扔,被我母親攔下說:“別扔,我愛吃魚頭。”只見母親將魚頭魚骨夾進自己的飯碗裏,有滋有味地吃了起來,嘴裏還發出“滋、滋”的聲音。從此以後,我們兄妹3人就一致認定:“咱媽最愛吃魚頭,今後的魚頭魚骨就給咱媽留着。”

那時的我,以爲魚頭一定是美味佳餚。有一天,我揹着母親偷偷夾了一塊魚頭,學着母親的樣子,“滋、滋”地吃了起來。但沒想到,魚頭一點也不好吃,連點肉都沒有,魚骨魚刺扎得舌頭牙牀生疼,氣得我一個勁往外吐。直到長大以後我才明白,母親何嘗不知道魚頭和魚骨難吃?她是心疼我們才說自己“愛吃魚頭”的。她一生勤儉慣了,捨不得扔掉盤子裏的魚頭和魚骨,讓我們兄妹3人吃魚肉,自己就把那些難以下嚥的魚頭魚骨,當做美味佳餚吃掉了。

母親沒有文化,根本說不出來“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的'古人古訓。她一輩子只想着別人,從來不想自己,從早到晚操持家務、默默無聞地勞作。家裏的一粒米、一根菜葉、一塊碎布、一碗剩飯,她都絕不會浪費。她用一個勞動婦女的質樸和善良,用自己默默無聞的行動,教會我們怎樣去勤儉持家,怎樣去愛別人,怎樣去無私奉獻。

母親不識字,卻盼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讀大學。1962年,中國剛剛度過了“三年自然災害”,許多老百姓還吃不飽飯。有一天,母親提着籃子上街買菜,看見新華書店的人在馬路上擺攤賣書。她就問人家啥樣的書適合4、5歲的小孩讀?那時候家家生活困難,人人穿着補丁摞補丁的衣服,掏錢買書的人很少。新華書店的人熱情地挑選了幾本彩色幼兒讀物、識字卡片遞到母親手裏,一貫儉省的母親毫不猶豫地掏出平時節衣縮食省下的錢,買下了這些“奢侈品”帶回家。當時我接過這些東西后,簡直樂瘋了,看了一遍又一遍,怎麼也看不夠。長大以後我才明白,我衣着破舊、目不識丁的母親,在我的孩提時代,在全家人吃不飽飯的情況下,幹了一件“凡在童稚,讀書爲本”的大事。

1963年,我剛6歲,母親花7角錢給我買了一個布書包,兩隻鉛筆,一塊橡皮,領着我去五礦小學報名。當時招生的老師說:“孩子太小,不夠7歲,長得又矮又瘦,大孩兒能不欺負她?你們明年再過來報名吧。”如果換成別人,大概會順從地領着孩子離開學校。但我的母親卻執拗地說:“這孩子雖然不夠年齡,但她很聰明,已認識不少字了,不信你就考考她?”招生老師立刻出題考我,我全部回答正確,這樣,我順利地提前入了小學。在班裏,我的學習成績總是名列前茅。每當我把學習獎狀交到母親手裏時,她就高興得象過年一樣,專門讓我吃細糧,蒸白麪饅頭獎勵我,家裏的其他人則吃粗糧窩頭。

母親沒有文化,根本講不出“欲高門第須行善,要好兒孫必讀書”的《朱子家訓》。但她就是羨慕那些識文斷字的人,要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裏“聽老師的話,好好唸書”。在她的影響下,1977年、1980年,我和妹妹先後考上了大學。當時,整個工人村都轟動了,母親興奮得睡不着覺,走路似小跑,屋裏屋外忙活,一點都不覺得累。

1988年,母親突發腦溢血溘然去世,她嚥氣的時候,白天洗的牀單還沒有晾乾。母親用自己默默奉獻的一生,爲我們詮釋了最好的家風·家訓。啊,我的好媽媽,慈母如師!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