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藏蓮情懷散文

本文已影響 1.81W人 

大南山上有一藏蓮寺。寺前立一石碑,上刻一些我看不懂的藏文,大意是說那位藏僧的從西而來,輾轉流落。遙想當年,廣東普寧這塊人煙稀少的瘴癘之地,那位穿着藏服的僧侶,和他那沿途嘟嘟的化緣聲都已顯得空曠遼遠。而這麼一座在大南山終於做了藏蓮寺的映壁,似乎註定了是一種造化和緣分。

藏蓮情懷散文

無論你從哪一個方向走來,它都顯得有點遙遠。或許它的本意就是要讓每一個朝聖者,都必須用長途的跋涉才能換取補償。迎面一個圓形的蓮池,清水活活,那應該是養蓮的好地方。而當你試圖把觀看的感受在心頭略作整理,又會感到很難。你只能徒然地對着陡峭的山壁傻想,它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存在呢?

比之於名山大川,中國的許多名勝古蹟都明顯地帶有歷史的累積和傳承。一般來說,不用導遊,一路看去,便對它有一個大體的瞭解。這也正是中國人文之於山水的獨特之處。誠然,文人在許多時候都無足重輕,但對於山水它卻顯得十分重要,缺少了它,似乎便缺少了一種韻味,就好像民樂隊裏少了嗩吶的高音,少女缺了流盼的眼睛,總有一種缺憾。然而藏蓮寺卻正在這種缺憾之中避免了說教的堆壘,風雅的賣弄,以它那特有的簡潔點綴了原本蒼茫而遒勁的山水。正因它少了一種歷史沿襲的沉重,當你在“滴水觀音”之前駐足,我會感到它的主題是那樣的清晰,它的威懾是那樣的強勁。甚至當你想一點點地找回原來的自己時,你不能不定一定被世俗震撼的驚魂,你會明顯地感到有點冷,有點亂,甚至有點殘忍。

拋開內心的苦悶,看看各種各樣的遊人,你不由地感到一種深層的景深。一尊鑲嵌在石壁上的塑像,再加上唏噓的感慨,纔是這堵石壁的立體生命。遊客們在觀看石雕時,也在觀看自己。於是,我的眼前出現了兩幅雕像:神佛的雕像和遊覽者心靈的雕像;也出現兩個景深:現實的景深和民族心理的景深。

如果僅僅是爲了宣揚佛法,那麼它的多姿的神貌就顯得有點浪費。如果僅僅是爲了觀賞,那麼它至多也是浩瀚大南山上的一頁插圖。它似乎要深沉得多,複雜得多,也神奇得多。

它是一種真的聚集。它把人生諸多的`缺憾和願望企求,毫不掩飾地神聖化,樸實地付諸石雕,雕像又引發人們心平氣和地正視生活,不再放棄希望。儘管有點朦朧,有點霧裏看花,它畢竟成了市民心底一道燦爛的朝陽,一種聖潔的夢幻,一泓永久的嚮往和期盼。

它是一種善的釋放。在它的懷抱裏天人合一,它讓世俗的人生拒絕猥瑣的生存方式而走進聖潔的神話,讓齷齪的類屬發現純潔的淨土而走進奇妙的寓言,讓天真純樸的心願獲得內心的富足而走進恢宏宇宙的霓虹。在這裏只有暗示,沒有拒絕;只有拈花微笑,沒有強權表現;只有殷殷善念的深情企盼,沒有芸芸私慾的釋懷傾瀉。

它是一種美的點綴。當佛教理義已被世俗的火焰蒸騰,飄浮的只是繁瑣的儀式和飄渺的香菸。然而,在它的應有的潔淨和玄祕之前,遊賞者只須把身心融進這蒼翠的山水之間,你從山腳下就能開始感覺到一種投奔的儀式是如此的簡單,你會感覺到它的洗禮和薰陶都被蒼茫的山水溶解得如此不着痕跡,渺若輕煙。信仰的雕像只是逶迤山水的隨意一筆。這一筆又是如此廣袤,那樣自如。

甚至沒有大南山,沒有藏蓮寺,沒有滴水石雕,它就已經開始。在他們一貧如洗的徒壁裏,在他們窮窘苟活的生活中,在他們不盡的饑荒、衝突和矛盾掙扎裏,已經開始了它的起點。儘管世俗的表象是那麼容易灼傷人們的眼睛,飄忽不定的情愫是那樣容易折磨一顆多愁善感的心靈。儘管流過眼淚的眼睛,已被山風吹得枯澀,等待過的心,已被藏地雪蓮映照得萎縮泯滅。但是我相信,一切爲宗教而來的人,一定能帶着超越宗教的感受,在一生的意識中蘊藏。只要全身心地朝拜過,蘊藏就可以化作一種溫馨。只要它們緊緊地擁抱住了你,生若蟲蟻的存活也就有了刮目相看的意義。邁進了你的門坎,他們就會覺得活得像人,他們的肌膚都會滋生一種生的尊嚴,走在路上,他會覺得世界已不那麼可怕。微渺普通的人,也就有了奔頭,也就不再輕弱,也就會逐漸走向堅強。

好吧,那你就固執地肅立吧,站在石上,仰望蒼天。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