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中國現代散文詩風景談教學設計

本文已影響 3.89W人 

  一、教學目標

中國現代散文詩風景談教學設計

(一)學習課文緊扣中心,描寫多種風景片斷,又以精闢的議論,把這些風景片斷串在一起,連在一起,連成整體的寫法。體會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

(二)學習課文準確、精煉、生動的語言。

(三)瞭解抗日戰爭時期解放區軍民的生活,啓發學生認識我們時代的真正的美,發揚民族精神。

  二、難點、重點分析

(一)本篇散文是怎樣用逐層深入的方式表現中心的?

分析:第一層用駱駝隊的出現引起沙漠風景變化的事實說明人是構成風景的不可缺少的條件。

第二層用黃土高原的兩個風景片斷說明有人還不行,只有具有崇高精神的人類活動才能構成美的風景。

第三層用石洞避雨和桃林休憩兩幅畫面來證明具有崇高精神的人不僅能構成美的風景,還能填補大自然的貧乏,增添景色,甚至創造第二自然。

第四層用朝陽下兩個戰士的`形象證明象徵民族精神的人是偉大中之最偉大者,“如果你也當它是‘風景’,那便是真的風景。”

文章敘議結合,每段議論都畫龍點睛地點畫了記敘的中心,文中的幾段議論又體現了層進的關係。

(二)“風景談”寫出了什麼?

分析:“風景談”即“談風景”。這裏的“風景”既指自然風光、也包括人的活動,重點是主宰風景的人。征服沙漠的人、充滿崇高精神的人、民族精神化身的人,這三種人創造了新的風景”、新的世界,這就是所謂“第二自然”。六幅“風景”畫實際上先後寫了延安軍民的勞動、生活、學習、休憩和戰鬥,這是本文的“形”。歌頌黨領導下的延安軍民崇高的精神境界是本文的“神”,即思想紅線。“形”與“神”的結合點是“風景”,寓政治於風景之中。六幅“風景”畫是按照下面的順序排列的:自然是偉大的——改造自然的人類更偉大——具有崇高精神的人類的活動尤其偉大——民族英雄乃是偉大中之最偉大者。

(三)本文核心在“風景”還是在“談”?

分析:此文的核心內容不在“談”而在“風景”。“風景”包括自然風光,但更主要的是社會景象。文中的六幅風景畫不是“談”出來的而是“畫”出來的。作者通過六幅繪形、繪聲、繪色的風景畫,展示並讚頌了大西北自然風光的美,延安社會生活的美,延安人精神境界的美,“風景”的精髓是“美”。作者展示“美”、讚頌“美”的層次是由鳥瞰到特寫,由自然風光到社會景象、再到人的精神境界。

  三、教學過程設計

課前佈置學生認真閱讀課文,並完成課後練習題一。

(一)作者簡介。

初中階段學生已讀過《白楊禮讚》,對作者已有一定的瞭解。所以,這裏可讓學生介紹,然後教師補充,明確幾點:作者曾積極參加“五四”運動和早期共產主義運動;長期從事革命文學活動,曾與魯迅、郭沫若等人爲我國革命文藝和文化運動奠定了基礎;茅盾代表作是長篇小說《子夜》,其他極有影響的作品還有長篇小說《蝕》(包括《幻滅》、《動搖》、《追求》)和短篇小說《林家鋪子》、《春蠶》等。

(二)題解。

1.請同學們閱讀第221頁註釋①及“預習提示”的第1段。問:本文是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寫的?作者爲什麼要寫作本文?明確:本文是作者1940年底在重慶寫的。“預習提示”說“茅盾在延安生活了近五個月”。老師可補充:1939年3月,茅盾赴新疆大學任教,1940年5月離開新疆返內地,歸途中在西安喜遇朱德同志,應邀到延安講學並參觀訪問,爲期五個月。在延安,他呼吸了清新的革命氣息,目睹瞭解放區蓬勃發展的景象,激發了對解放區的熱愛感情。同年年底到重慶,當時民黨反動派正發動第二次共高潮,茅盾寫了與《白楊禮讚》並稱爲姐妹篇的《風景談》。“預習提示”中說“我寫了延安的‘風景’,而把政治寓於風景之中”。茅盾在文中熱烈讚頌了延安軍民火熱的戰鬥生活,這就是茅盾所說的“政治”。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