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陝北榆林散文隨筆

本文已影響 3.48W人 

從神木到榆林經過的地帶大多爲沙漠,然而這兒絕不像毛烏素那樣漫漫褐黃竟無多少綠色,柳棵子、老頭楊、沙榆以及芨芨草什麼的還不少見,尤其是那些開在土崖沙包上的銀翹花金燦燦的煞是喜人,爲茫茫曠野增添些許亮麗。近榆林城時,一片片小麥和蔬菜畦耀人眼目,再望榆溪川更是誘人:人們將褲腿綰得高高正在水田裏插稻秧,好一派天水相映成趣的江南景色!榆溪河自北向南從榆林城西潺潺流過,流出兩岸濃濃的春綠和黃土高坡上的棗花香……

陝北榆林散文隨筆

榆林舊稱榆陽,別名駝城。榆林城垣保存完好,堅不可摧,城周長爲5裏30步,城內有鐘樓、鼓樓、星明樓和萬福樓,素有“小北平”之稱。古城規模雖小,但建築格局酷似北京,幽靜的衚衕內多爲青磚瓦舍的四合院,院內高出屋檐的大棗樹獨具神韻和特色。

榆林地處晉秦蒙寧要衝,自古爲西北軍事重鎮,因此有“榆林府、習弓馬、好戰鬥”之說。歷史上就是一座兵城,所以又有“兵民參半,以餉爲命”之謂。過去這裏是“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天昏地也暗,白天點着燈”。在舊中國的兵荒馬亂和建國初期,由於人爲和自然的破壞,榆林地區早已是百孔千瘡、瘡痍滿目了。水土、河流、田園得不到保護和治理,人們在沙進人退、良田變成沙田的教訓中開始醒悟過來。君不見,現在榆林城西的高坡崖畔上,還有一堆堆一片片未被清除的黃沙是否也在爲後代留點“歷史教材”,讓他們曉得先人種草植樹與黃沙拼搏的動人故事。現在,榆林沙區造林面積已達到1200萬畝,林木覆蓋率由建國初的1.8%提高到33%以上,建成1500公里的4條大型防風固沙林帶,有效控制了流沙南移,生態環境開始向良性循環轉變。

榆林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500年前,大夏國都城遺址就在附近,城北雄偉壯觀的鎮北臺依然屹立在那兒,紅石峽摩崖石刻也已保存下來。榆林奇美獨特的自然人文景觀,榆林黃土文化與草原遊牧文化融匯交流而形成的風俗民情,更是在別處難以找到的。榆林殊罕的地域特色,也是十分誘人和令人嚮往的。因榆林周邊多沙漠,故有人又戲稱她是“中國的科威特。”

我在榆林的城街上漫步,見萬福樓下有幾個手端百靈鳥籠子的老人閒聊,遂湊上前去,搭訕着說,這百靈鳥叫得可好哇!一位老爺子戲言道,它還會唱信天游爬山調呢。我笑了,遂又說,我來榆林飲這兒的水怎麼這麼好喝呢?老爺子放下鳥籠子正兒八經地開言了:“唉,你定是初來乍到吧,這就不怪你了!說起榆林這地下水來,不是我胡吹,這可全是礦泉水啊!是中國最優質的礦泉水,比青島嶗山的強多了!水淨水甜,更不用說無污染了。這兒的水全是從幾百米以下的沙層中取上來的,你說能不好喝嗎?不信,你到城西留下來的那幾堵沙牆看看去,那沙子多純潔啊!”

我確實聽了老爺子的話,頂着五月陝北的驕陽,大中午就穿過榆溪河橋,來到那堵沙牆下靜心觀賞這兒的黃沙,並用手反覆搓砂粒,又用嘴去吹,真的不帶一星一點土,純潔得無法形容,有的還是石英岩的粉粒,在陽光下熠熠閃爍還亮入眼睛呢。從那堵早已固定的沙牆上走下來,我來到一片居民區的小街上,也可以說是菜市場吧,這兒黃瓜、西紅柿、圓白菜應有盡有,且又青翠鮮活,且又是用地下礦泉水哺育而成,真乃“綠色食品”也。最引人矚目的是榆林人賣肉不是放在案板子上,而是將半扇豬肉或大塊牛羊肉高高吊在一條橫杆上,全是用鉤子勾着,讓你看得心明眼亮,秤也是用鉤子秤,賣主一刀下去,用秤鉤子一紮,秤桿兒一挑,幾乎相差無幾,可見賣肉人高超的技藝。我想這又是榆林的一道風景線,不過,不在城內是在城外。城內城外的'榆林人,家家都儲存大炭,烏黑的神府煤塊碼成的垛子,垛在院門內的房牆下面,這難道不是又一道奇異的風景線嗎?

榆林給我留下的印象是極爲深刻的:高聳的古城垣,城內的樓閣,雄峨的鎮北臺,城西的沙牆沙灘,城邊榆溪河的稻田,城東北的沙海,大片的樹木和林帶……榆林的綠化在“三北”是先進的,成績是顯著的,這正如一位作家在榆林採風時寫道:“樹影重重複重重,飛車日日綠州行,塞上河山今何在?盡在碧翠錦鏽中。”榆林,陝北大地的驕傲!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