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終南山樓臺觀散文

本文已影響 2.5W人 

今年端午節,原本與家人想去陝北去看壺口瀑布,黃帝陵,延安。聽朋友講,終南山樓觀臺是名譽天下的道教聖地,扶鳳法門寺是佛教聖地,周至沙河水街號稱“中國最長的水街”,這讓你真正領略“八百里秦川,塵土飛揚”的氣勢;感受道教文化,佛教文化的遠遠流長與博大精深;在缺水的關中平原,水街內小橋流水,楊柳依依,彷彿置身於江南水鄉,婉約細緻,定會使你心曠神怡;更能品嚐到古代“天子腳下”關中“打出的媳婦兒,揉出的面”,的各種麪食,美味佳餚。

終南山樓臺觀散文

5月26日,端午節前,一早七點,一場透雨後,我和朋友兩家一早平涼市出發開車從銀武高速一路向東,在興平南下高速,沿107省道一路向西南,中午十二點到達周至縣境內。車翻趆永壽樑後,你會忽然覺得豁然開朗,八百里秦川盡收眼底,這裏天,比平涼的更清澈;風,比平涼更大;氣溫比平涼更熱。公路兩旁的一望無際的麥田猶如金色海浪……朋友一家走時帶二隻狗,珍妮和吉米,只能留在景區外的車上。時近中午,稍做休息,不顧一路勞累,而我對《道德經》的不解,對道文化的一無所知,對歷史典故的陌生,對“樓觀臺”的一知半解,我用三十元錢專門請了導遊王小姐,要不只能匆匆而別了。

在導遊的指引下,我們一行六人步入景區樓觀臺位於終南山北麓,是著名的“道教聖地”,景區莊嚴肅穆,彰顯了道源仙都的大道氣魄。建築是仿明清宮殿式風格,只有道路兩旁怒放的銀杏樹略顯活潑輕鬆些。道教文化區以說經臺爲核心,以“經一至九,九九道成”,“一條軸線,九進院落,六大殿堂“,集中供奉道教三清尊神,四御尊神,民俗衆神及道教宗師各位福神,這些無不顯示它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道教官觀。

到達石牌坊門,首先映入眼簾是:翠竹連疇,青碧遍野,竹枝搖曳,姿態萬千。導遊說這裏有150多種名貴竹子,開闢了“百竹園”,是世界上緯度最高的竹品種基地。據史載:西周時周穆王爲了誇耀威武,乘“八駿馬”出遊,休息於芒谷(今黑水峪),芒水(黑河)之濱,宴於玄地(今周至縣原仙遊寺黑龍潭),奏廣樂,三天後於此植了好多竹子,將這些竹子叫芒竹。從此周至纔有了竹子。據導遊講,鄭板橋的《四季竹圖》就源於此。後來,樓觀臺道觀把此圖鐫刻於石,鑲在經樓院內,以昭示永久。

穿過竹林,上幾級臺階,只見說經臺對面有一巨大的白色雕像,其目光深邃,屏神凝思,長髯飄飄,一派仙風道骨,這便是老子。他那驚世之作《道德經》鐫刻在兩通宏偉的石碑之上,不由讓人肅然起敬。再仰首望去,在老子像背後有棵撐天的銀杏樹,傳說爲老子手植,只見龍幹虯枝,冠蓋如廬,幹可十餘圍,經數千年風雨雷電,兵毀火焚,樹心已空,僅存殘皮半壁危撐,然冠頭仍青枝綠葉,豐茂如新,風景蔚然,堪爲樓觀臺一道奇觀。相傳老子在此煉丹用銀杏樹之果(百果)入藥,故後來道教就把銀杏樹作爲道教的標誌樹。另一棵參天大樹是七葉樹,它距銀杏樹不遠,一半呈紅色,一半呈白色,形成了一個自然的陰陽八卦圖。

老子像對面就是說經臺,也叫昇仙臺。門前有一個八卦形水池,池壁石龍吐水,池底泉水淙淙,碧清如鏡,池旁有一亭,八卦懸頂,中立一碑,上刻有“上善池”三個隸書大字,筆力遒勁,氣韻生動,熠熠生輝。此乃樓觀臺著名勝跡。據說,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周至時疫橫行,死亡無數,樓觀臺亦然。一日監院張志堅夜夢老子告知,說經臺門前石板下有山泉,此水可治時疫。便依夢中所說試之患者果然靈驗。消息風傳,四方患者皆來取水治疫。三年後,翰林大學士書法家趙孟眺遊樓觀臺,聞此異事,遂題書“上善池”以志之。

跨進說經臺入口,就看見其兩側廳內樹立了許多石碑,其中就有宋代書法家吳琚爲樓觀臺題書的“天下第一福地”,宋代米芾題書的“第一山”,清代李筠書的“洞天福地”等。

沿石階盤山而上,轉彎處,有一對鐵獅立於山道兩側,人稱“鐵獅塔,斜坡處,一座精巧古樸的小廟依山而建,門上匾額爲“靈宮殿”,此殿門前有一幅楹聯:“存心僻怪,任爾燒香無點益;持身正大,見吾不拜有何妨。”這是近代風雲人物康有爲1923年偕弟子育航遊此地時留撰的,殿內還有一幅對聯“神上極明,明天下未明之事;聖心至正,正世上不正之人。”此兩幅對聯真可謂對仗工整,頗有哲趣,啓人深思。

離開靈宮殿,沿石階直奔山巔,便是說經臺的主體。“天下名山僧道多”。古往今來,無論是佛或道的古寺古觀,大多都地處名山須佔山川之秀,只的遁跡山林,隱居幽谷,才能遠塵囂,脫俗累,棄世事,絕名利。

樓觀臺南依終南,北俯渭水,東望驪山,西接太白,與西嶽華山一脈相承。如果說樓觀山形如一隻出山鳳凰,那說經臺便爲鳳頭,它坐北向南,負陰抱陽,萬峯環簇,九龍朝儀,東面田峪河銀光如練,蜿蜒北流,盡得山川之靈秀。臺頂上建有老子祠,主祭老子,次祭尹喜,四子配祭,在老子殿四周依山就勢,有藏經樓、鬥姥殿、救苦殿、太白殿、四子殿、啓玄典,次第錯落,迤邐上下,散而不亂,合爲一羣,蔚爲恢弘。這裏,自古以來,帝王將相拜謁朝聖,文人學士遊覽題詠,高僧仙侶弘道說法,輿車塞途,冠蓋如雲,史不絕書,三千年悠悠歲月留下了豐富的文物古蹟和許多美麗的傳說。在院內我領略到了蘇軾《遊樓觀臺題記》刻石、鄭板橋《四季竹圖》畫刻、《大唐宗聖觀記》碑、唐樓正本《道德經》石碑、元樓古本《道德經》石碑,還有白居易、盧綸、岑參、溫庭筠、王禹、蘇軾、薩都刺、王士禎等名人留下的華章佳作。這些文物古蹟,俱彌足珍貴,實爲瑰寶。特別有趣的是老子祠大門口兩邊道德經碑側刻有一幅聯語,同遊者無人能讀會解,據導遊介紹,這些字中內道家教內修神燒氣的祕決,稱爲“天書”,樓觀道壇則稱爲“道家十四生,”,這已成爲樓觀臺一道神祕的玄妙的道文化風景,此聯亦可讀爲:“玉爐燒煉延年藥,正道行修益壽丹”。

當我好奇地問導遊周至的來歷,王小姐笑着說,您是我做導遊以來,第一個問周至來歷的人,山曲爲周,水曲爲至,周山至水,鍾靈毓秀。樓觀臺位於周至縣境內,秦嶺北麓,終南山下。山清水秀,風景幽美。據導遊介紹樓觀臺是中國道教最早的宮觀,道教的祖庭。《樓觀臺傳》載:周康王時,大夫尹喜於終南山結草爲樓觀望星氣,精思至道,故名其宅爲樓觀。後因紫氣東來,老子在此建臺講經,故名樓觀臺。樓觀臺創始於西周,增建於秦漢,鼎盛於唐,兵毀於金,重修於元,蕭條於明清,復興於當代,綿延三千年而不衰。

終南山樓觀臺、寺、觀、院、塔、洞、池、爐、石、樹奇特;文化遺址豐富多彩,失存古蹟不少,名人題字更多,樓觀道派齊全;青峯碧水,幽谷含秀,重峯疊巒,氣勢巍峨,是崖峭壁,怪石嶙峋,飛瀑深潭,令人神往譽爲我國著名道教聖地,“天下第一福地“名至所歸。

從平涼出發,經4小時乘車,有經四小時遊覽,累是可想而知的,再加32度的氣溫,更是難以堅持游完所有景點,下午五時左右,我們一行告別了導遊,前去關中面府用歺。被打造成了關中特色小吃的幾條街。民俗作坊街和文化展示街都不長,唯有特色小吃滲透了這裏的角角落落。街道很窄,仿古鎮建築。人流如織,摩肩接踵,晚上還是如此熱鬧。走進這裏的遊人,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上百種特色小吃上,尤其是關中的各種麪食,色香味俱全,手法更是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給。咽咽口水,直能恨自己胃小。解了饞,吃的過癮,一碗岐山臊子面8元,真不貴,還有漿水,獼猴桃汁更解渴,真真是個“撩咋了”!

晚飯後入住附近賓館,因爲明天還要去周至沙河水街,扶鳳法門寺,同行的他們己入睡。遠處不斷有陣陣秦腔傳來,而我則想:道教是中國唯一的土生土長的宗教,其創立後尊老子爲教主,是繼承華夏民族古代原始宗教之血脈;是從敬天祭祖到殷商時代天神崇拜,春秋戰國的黃老道家,秦漢時期神仙方術以及民間信仰和東漢“五斗米道”,“太平道”一路走來的;是中國國人文化催生的。道教文化集中國古代文化思想之大成,以道學、仙學、神學和教學爲主幹,並融入了醫學、巫術、數理、文學、天文、地理、陰陽五行等學問,內容講求長生不老,畫符驅鬼。中國傳統道教文化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當今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依然有其獨特的存在價值,“無爲而無不爲”、“見素抱樸”、“上善若水”、“道法自然”等思想的積極因素,有益於鞏固社會和諧的思想道德基礎,進而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而道教的醫學"道法自然"的思想爲理論指導,加以進一步發展,從而形成了極富道教特色的人體醫學思想。經過長期濟世行醫的醫療實踐活動,積累了豐富的醫療經驗,並且發明創新了各種能強身健體、延年益壽道教醫學養生功法,如房中術、服食、闢榖等等。都充滿了養生,治未病的理念,更是現代醫學所推崇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