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老家的大衚衕散文隨筆

本文已影響 1.54W人 

在我老家的村子裏有一個很長的衚衕,家鄉人都習慣地叫它“大衚衕”。這個大衚衕不僅在本村裏有名,而且鄰村都知道這個大衚衕。因我曾祖父、祖父、父親三輩都在這個大衚衕裏住過,我的童年、少年時光曾伴隨着大衚衕度過,那裏留下了我童年的腳印、青春的夢想,回憶過往的歲月,不由得思緒起伏,感慨萬千,老家的大衚衕常常浮現在我的眼前。

老家的大衚衕散文隨筆

老家的大衚衕屬南北走向,地勢北高南低,建築設計獨具匠心,從村南大街進入衚衕頭往裏一看,有一個高大的門洞,雄偉壯闊,設計精美,古香古色,就像一個十分壯觀的牌坊,門洞的兩扇大門很大,木料很厚,很結實。沿着門洞再往裏看,以爲就是那麼幾棟房屋,也看到頭了,可再往深裏走走,與當時的感覺大不一樣了,衚衕裏彎彎曲曲,拐來拐去,曲徑通幽,走出一片新天地。

現在想來,大衚衕之所以聞名,可能不外乎四種原因,一是因爲它古老,村裏的老人沒有知道這個大衚衕是哪個年代就有的,年輕人就更沒有知道的了,大凡經過大衚衕的人,都能感覺到它歷史的久遠,不由得發出“嘖嘖”讚歎,也就因爲它的古老,不免增添了些神祕色彩;二是因爲它大而聞名,從衚衕頭到衚衕尾大約有200多米,而且向左右延伸;三是因爲從這個衚衕裏走出了許多知名人物的緣故,大衚衕裏幾乎家家都會出一個比較有名氣的人物,這裏雖說只居住着十幾戶人家,卻走出了一個抗戰時期的區委書記、一個區長,走出了一名空軍師參謀長,走出了一位省廳領導,還走出了“全國三八紅旗手”、省人大代表、青島市勞模,還有企業、商業老總、大學講師等,當年偉人提到的“工農商學兵政黨”,在這個衚衕裏都有了。我的一位堂叔是1958年從大衚衕裏走出去的,成爲一名遠近聞名的空軍飛行員,並在祖國的藍天上飛翔了26年,一步步成長爲空軍某師參謀長,他的老嫂子現在仍在大衚衕里居住,堂叔每次回家探親的時候,都會繞着大衚衕走走轉轉,到大衚衕裏每家每戶坐坐、看看,大衚衕是生他、養他的地方啊!這可是他的根,他對大衚衕產生了很深的感情,也留下了他深深地思念和回憶,這是葉對根的思念。還有一個原因,這個大衚衕里人家參加抗戰的游擊隊員特別多,被日僞軍稱爲“土八路”,日僞軍就對這個大衚衕裏“土八路”恨之入骨,成了他們的“眼中釘”、“肉中刺”,自然就成了日僞軍實施“三光”政策的重點目標,據家鄉老人們講,當年日本鬼子進攻老家喬家村時,直接朝着大衚衕就來了,聽到消息趕快把大衚衕裏的大門關閉,日本鬼子當場吃了“閉門羹”,一時束手無策,等到明白過來,游擊隊員和村民們早已跑得無影無蹤,堅實的大門保護着衚衕里老百姓的安全,成了一方百姓的“保護神”。 後來,也不知是日本鬼子還是漢奸把堅固的大門破壞了,再到大衚衕進攻時,障礙小了,可大衚衕裏建築設計的拐來拐去,矇蔽了日僞軍,游擊隊員們熟門熟路,早就跑出了村子,日僞軍抓不着這些游擊隊員,爲了解恨,就燒房子,幾乎把大衚衕裏的房子燒遍了,有的`還燒過兩遍、三遍,神祕、美好的大衚衕被破壞的滿目瘡痍,不像樣子了。

解放後的大衚衕又重新煥發了生機和活力,大衚衕裏閒置的房屋被改造利用起來,有的改造成了衛生室,爲百姓拿藥、治病,大衚衕爲一方百姓提供了方便。還有幾間閒置的大房子,被我所在的第二生產隊當了辦公室,每天晚上,在這裏記工分,安排第二天的農活,有好唱京劇的,也偶爾在這裏亮亮嗓子,使整個大衚衕裏充滿了歡樂。有的時候,也在這裏召開“憶苦思甜會”,請老貧農回憶《家史》,唱《不忘階級苦》“天上佈滿星,月牙亮晶晶。生產隊裏開大會,訴苦把冤申......”,我那時和小夥伴在衚衕裏就經常聽到女人們唱這首歌,女人們都是帶着感情,帶着哭聲唱出來的,那時候的人真重感情,唱歌真投入,把大人孩子都唱得心裏酸酸的,唱完了憶苦思甜歌,生產隊長、婦女隊長領着大家一起吃“憶苦飯”,我記得跟着大人們吃過一次“憶苦飯”,可真難吃,難以下嚥,現在想想,吃“憶苦飯”就應該這樣,吃着這樣的飯,想想過去,看看現在,永不忘本。在大衚衕裏吃“憶苦飯”也給人們留下了一段難忘的記憶。

這條大衚衕還是村裏的主要通道,許多村民到村委辦事,到大街趕集,進城辦事,下田幹活,都要經過大衚衕,這裏成了一個十分熱鬧的地方,這裏留下了他們的足跡,也留下了他們豐收的喜悅。兒時的我,就覺得大衚衕很神奇、有趣,經常和小夥伴兒們在大衚衕裏玩捉迷藏、臧蒙等遊戲,躲藏起來,很難找到,小夥伴們帶着歡聲笑語,跑來跑去,給大衚衕帶來了歡樂,也給我的童年時光留下了歡樂和美好的記憶。

前些年,老家進行規劃改造,把一個完整的大衚衕拆除了一部分,只剩下一小段了,幾乎看不到原來大衚衕的影子了,雖說留下了些許遺憾,但過去神祕、美好的大衚衕依舊裝在我的心裏,成爲我心中永遠的大衚衕。

喬顯德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