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又是一年高考時散文欣賞

本文已影響 1.58W人 

下午兩點多,開車經過一所學校的門口。緊閉的大門外擁擠着考生的親朋好友,流火的烈日下,每個人臉上都寫滿了期盼,沒有喧囂,氣氛莊嚴肅穆。更有學生的家人跪在地上虔誠的祈禱!你可以真切感受到他們內心所遭受的煎熬。

又是一年高考時散文欣賞

有人說:高考,高考。考場內考的是學生,考場外考的是家長。可以說家庭對考生的投入都是超負荷的。

我的侄女今年也參加了高考。從進入高三那一天起,全家就進入了臨戰狀態。哥嫂放棄了很多自己的愛好,一切以女兒爲中心。看到孩子受煎熬,誰不心疼啊?!於是一切家務父母全包,好吃好喝的盡着她,女兒夜裏學習,哥嫂輪流坐陪。還要託關係找熟人,給孩子找最好的輔導老師,找考上大學的捷徑。一切的努力只爲孩子可以擠上人生裏的那座獨木橋。一考定乾坤啊!過了這一關,人生是一個轉折,可以改變孩子的後半生。

高考的作用本來很簡單,就是高校錄取心生考試後,按成績的高低該進什麼學校進什麼學校。事情很簡單,但現實目地和手段卻極其艱難,究竟是考試製度問題,還是人們對考試製度適用不當?是人們對這種手段缺乏承受力,還是手段本身太殘酷了?是社會進步需要這樣做,舍此無他途,還是人們用自制的枷鎖禁錮了自己?這些嚴肅的話題,不是我可以妄加評論的,應該是教育學家和政府職能部門回答的問題吧。不過有一點是很清楚的,就是依靠一次考試選拔人才絕不是最科學最完備的手段。我也同意這樣的一種說法,"考試一靠水平,二靠運氣”。按照這個邏輯,每年總有些因運氣好考上的,也有因爲背運考不上的,“命運”的不公,就是事實上的不公,國家這些年對幹部的選拔,做了很大的改進。多種途徑代替單一的途徑,多種考試代替了單一的考試,許多人才脫穎而出,這些做法爲什麼不可以借鑑到高考錄取中來呢?

祖先留下來的東西未必都是精髓,我們需要用科學的發展觀加以取捨。

中國的考試製度是從隋朝開始的,已經有了1500年的'歷史吧。在這漫長的歲月裏,人們信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大家公認的人生四大幸事之一不是“金榜題名時”嗎?爲了這一刻,多少讀書人受盡了考試的折磨,其中就有人走出考場之後投河、上吊,或變成精神病。許多大才子,才高八斗,學富五車,滿腹經綸,卻一次次的敗在考場上。有的人從小考到老,考到兩鬢染霜,還在考。有的人考了一輩子連個秀才也沒有考上。考試吞了一代代的讀書人。吳敬梓的《儒林外史》裏的范進算是幸運的,范進中舉前,胡屠戶訓斥他,他只能“唯唯連聲”,稱“岳父見教的是”,辱罵得他“摸門不着”,也不敢吭聲。二人表現爲一恭一倨。范進中舉後,胡屠戶慷慨地送肉送錢,稱范進“賢婿老爺”,當衆誇他“才學又高,品貌又好”,“見女婿衣裳後襟滾皺了許多,一路低着頭替他扯了幾十回”,處處小心,處處奉承。二人表現爲一尊一卑,可見簡單的一次考試承載的重負,它承載的是一個人乃至幾代人重託,企盼!如果說范進只是一個虛構的人物,那麼《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應該是現實人物。他是一代奇才,懷才不遇,報效無門,他考了一輩子試,卻沒有考出什麼名堂,“七十一歲,始貢於鄉”,再過五年,就壽終正寢了。是個抱恨終身的落魄讀書人。他在一套散曲裏,這樣描寫進考場時的情景:

“參可差吊牌忽到,這一場虛驚不小,一盆冰水向頂上澆,似閻羅王勾魂牒至,把狂魂兒驚掉了。半晌間心慌跳,相看時猶如木雕,忽然自笑,怕也難逃,蔫頭耷腦,只待向“法場”挨一刀。”這是浦老先生自己的切身體會啊!“學子之情,相去不遠”。時過境遷,但考生進考場的心情大抵如此吧。!

看浩瀚歷史長河,嘆渺渺兮無期!今年的高考結束了,更多的孩子們,更多的家庭則要強打精神準備明年的高考大戰了。

走出考場的孩子們在接受採訪時感慨的說:“我終於可以自由的呼吸了!”讓我們聽得心酸。

我經歷過這種沒有硝煙的戰爭,我慶幸我還正常。但同時也常常會萌生這樣的疑問:難道真的有此必要嗎?難道真的別無他途嗎?“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這樣的吶喊幾人曾聞?!希望可以給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讓他們自由的呼吸,自由的飛翔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