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如果能夠重新選擇父母散文

本文已影響 3.09W人 

人們很喜歡談論原生家庭,自媒體作者也喜歡寫這類文章,評論區裏也常常是傾訴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傷害有多大。

如果能夠重新選擇父母散文

不可否認,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非常大,大到可以影響人的一生。很多人因爲原生家庭對自己造成的傷害,一生都走不出原生家庭的陰影,進而怨恨自己的父母。

如果可以重新選擇父母,你會選擇原來的父母嗎?很多受到原生家庭傷害的人不會,很不巧,我就是那些受到原生家庭傷害的人中的一個,但是我還是會選擇原來的父母。

我不想用所謂的孝,綁架那些怨恨父母的子女的感情,受到至親之人的傷害是無法用道德來抵消的,只有真正受到傷害的人才理解。

我也不想說我已經成熟了,想通了,以一位過來人的姿態來說教那些受到傷害的人。我才20歲了,想通了什麼?我也不敢說自己成熟。

我不想說教大道理,我只想講講我的故事,我的原生家庭,我的父母。

1

我出生於一個貧窮的農村家庭,但是當時卻沒感覺自己窮,因爲村裏都是這樣。所謂的窮只是長大後和別人比較出來的。

小時候我常常跟夥伴們玩遊戲,當然不是什麼電子遊戲,是一些戶外遊戲,比如跳繩,跳房子,90後都玩過的。我從小就有口吃,性格也很靦腆,但是和當時的夥伴們還是很玩的來的。

上學的時候,因爲我的口吃,我常常受到別人嘲笑。每次當衆發言時,都會引起全班的鬨笑,甚至老師也跟着笑。可能當時還小,沒有覺得這是很丟臉的事,自己也跟着笑。嘲笑歸嘲笑,但是我並沒有遭到校園霸凌,可能是因爲當時農村的孩子比較淳樸吧。我非常慶幸這點,從小到大沒有遭受過校園霸凌。

我的成績也很優秀,這和我的父母對我管教非常嚴有關,我經常成爲別人的榜樣,經常是“別人家的孩子”。看起來我的童年生活是美好的,甚至是很多人羨慕的,我也常常這樣認爲。現在看到一些報道說孩子沉迷王者榮耀,我就在想我們小時候如果沉迷跳繩,豈不是會把自己累死。

2

然而到了中學,情況發生了變化。到了縣城讀中學,周圍都是不認識的同學,曾經的玩伴多半都輟學了,那時候農村輟學率很高。來到陌生的環境,我感到非常的不自在。而且我又有口吃,很難交到朋友,或者是我根本不敢交朋友。

曾經“別人家的孩子”一下子變成“口吃的孩子”,巨大的落差讓我根本適應不了,於是我變得越來越孤僻,整個高中都是獨來獨往的,同時我的心理也在逐漸變得扭曲。當時學校沒有心理諮詢室,老師根本不重視這一塊,一門心思的想着怎樣提高學生的成績。

我開始變得有些反常,不交作業,逃課上網,我並不是叛逆,也不是什麼壞孩子,只是這種心理狀態讓我無法承受,接近崩潰的邊緣。我想得到老師父母的關注,我想讓他們關注一下我的心理狀態,但是我不想直接跟他們說,於是做出許多反常舉動。

可是父母只是認爲我不想學習了,一味的打罵我。也是從這時候開始,我怨恨父母,我不是怨恨父母打罵我,我只是怨恨他們爲什麼不理解我,怨恨他們不去幫助我克服口吃,他們固執的認爲口吃長大就好了。我也怨恨他們把我關在房子裏學習,讓我變得孤僻。如果他們換一種教育方式,我的生活現在會好很多。

地獄般的高中結束了,父母還是沒有理解我。以前父母經常在別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孩子多麼優秀,但是之後再也沒有聽見父母炫耀了,我知道父母對我失望了,我不再是那個“好孩子”了,我變成了“壞孩子”。

即使我離開了父母,到外地讀大學,我還是怨恨自己的父母。大學的前兩年,這種恨有過之而無不及,我幾乎不跟父母打電話,除了要生活費的時候。我選擇的專業是編程,整個大學時光,我幾乎都是在寢室裏寫代碼。我恐懼社交,自卑,抑鬱,我找不到我變成這樣的'原因,於是我將矛頭指向父母,都是父母的錯,如果父母早點發現我的問題,並且加以引導,我的人生就是另一個樣子。所以我經常對父母惡語相向。

對父母的怨恨也上升到了另一個層次,高中時只是賭氣式的恨,現在卻是發自心底的恨。

恨自己的父母的時候,心中也常常有一絲愧疚,畢竟父母是養育我們長大的恩人。但是每次看到關於批判原生家庭的文章,以及評論裏別人講述自己的經歷,愧疚就沒有了。我沒有錯,都是父母的錯。看到評論裏有人說“父母一輩子都在等待孩子的一句謝謝,孩子一輩子都在等待父母的一句對不起”,我都會淚流滿面,真是太特麼對了。

3

輔導員意識到了我的一些心理上的問題,經常找我聊天。有次聊天過程中,我向輔導員袒露了心聲,我以爲輔導員會拿一些大道理勸我,說我這樣是不對的。但是輔導員沒有,她表示理解我的想法。輔導員跟我講了她的家庭,她以前也恨自己的父親,因爲她的父親經常因爲一點小事打罵她,導致她恨自卑,但是她後來克服了自卑,也原諒了自己的父親。

原來其他人的原生家庭也是不完美的,特別是在我看來人生特別美滿的輔導員。聽到輔導員講她的家庭,我釋懷了許多,似乎有一根緊繃着的弦鬆了下來。

我開始思考,改變。我跟姐姐談了這件事,沒想到姐姐曾經有跟我差不多的困擾,在大學時也曾經很自卑,但是姐姐沒有責怪父母。

姐姐告訴我,因爲父母的父母也是以這樣的方式來教育他們的,他們沒接受過什麼教育,只是以上一輩的教育方法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同時他們也有創傷,他們也很脆弱,甚至自卑。每次我跟母親吵完架,母親都會哭着去跟姐姐傾訴。

於是我決定嘗試跟母親打個電話,聊聊家常。母親接到電話,第一句話就是“是不是生活費用完了”,我說:“沒有,下週國慶放七天假,我想回家住幾天”。母親連說好。最後掛電話時,我聽到了母親的啜泣聲,我知道我很久沒和母親交流過了。

我看到了母親的脆弱,我曾經以爲可以一肩扛起世界的母親竟然也有脆弱的一面,只是她在我面前表現的很堅強而已。

4

我開始重新思考我的父母。我的母親對我非常溺愛,爲了我放棄了很多東西,家裏以前有話筒,應該是唱卡拉ok的,但是我一次也沒見父母用過。後來才知道母親在我出生以前喜歡在家唱歌,但是自從我出生後就沒用過了,因爲怕吵到我。我以前喜歡用西方的思維來批判我的母親,認爲母親應該有自己的生活,不應該爲了孩子放棄自己的生活。

可是現在我開始更加了解母親了,她除了喜歡嘮叨,時而嚴厲,還喜歡唱歌,很脆弱,還有小女生的一面。我開始認識到母親也是一個鮮活的人,而不是我以前認爲的那個刻板的“母親”,那個可以一肩扛起世界的女強人。

我開始思考着一切的根源,我的問題的確來自父母的教育方式。這種教育方式現在看來是錯誤的,但是在那個年代,在農村,父母都是這樣教育孩子的。父母是第一次爲人父母,沒人教過父母怎樣去對待孩子,他們只是以他們的父母教育他們的方式來教育我們。

想起經常有人說過的一句話父母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不需要通過學習就能從事的職業,的確當父母不需要考證,只要能生孩子就能當父母,所以父母會犯錯,甚至犯很大的錯。每個人第一次嘗試一件事都會犯錯。但是幸運的是我們知道這是錯誤的,我們能夠阻止這種事情在我們下一代發生。

明白了這一切,但是改變自己依然很難,社恐依然嚴重,口吃依然在。

5

後來我喜歡上了寫作,我發現一無是處的我寫的文章竟然有人喜歡,有人評論,我找到了我的價值所在。我喜歡思考深層次的東西,喜歡幻想,我發現自己的思維方式跟別人不一樣,我喜歡我的獨特性,固執的不隨大衆。通過寫作,我能夠表達出自己的觀點,發泄出深埋在心底的情感,還認識了很多有趣的人。通過讀書寫作我找到了快樂,我不再每天糾結父母的過錯,每天怨恨父母,我的生活逐漸開始出現正能量。

要說原諒父母,對於現在的我來說很難。人是感性動物,理性上知道父母沒有錯,但是大多數時候還是很難去原諒。但是我卻走出負面情緒了,我開始相信自己的力量,開始去改變。

我沒有走出原生家庭對我的傷害,我沒有克服口吃。但是讓我重新選擇父母,我還是會選擇原來的父母,選擇我的原生家庭。因爲我瞭解到父母也是鮮活的人,他們甚至也有創傷。我瞭解到母親是一個脆弱的女人,也需要人去關懷。我願意和父母一起成長,一起去改變我們下一代的命運。

如果讓你重新選擇自己的父母,你會選擇原來的父母嗎?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