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當孩子屢次回答我不知道的時候,我知道出問題了散文

本文已影響 3.88W人 

人會本能的逃避難的事情,趨向於解決簡單的問題。這是我跟孩子相處過程中再次確認的現象

當孩子屢次回答我不知道的時候,我知道出問題了散文

以前我以爲只有成人才有畏難情緒,比如我自己,考試的時候習慣挑簡單的題目先做;工作的時候,也喜歡先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再去想方設法向難題進攻。

而眼前這個四五歲的小朋友,最近也出現這種狀態。比如在玩樂高的時候,一開始按着圖紙索引,一點點地搭,但是一到比較複雜的工序,他就使勁折騰幾下,不行,就把樂高拋在一邊玩其它的了;或者就大喊“媽媽”,讓我幫他搞定,而他自顧自挑簡單的繼續拼搭了。

當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先問他“怎麼了,發生什麼事情了”,他都會很清楚的告訴我“這裏太難搭了,我不會”這個時候我知道不能手腳勤快地幫他做了,“這個步驟是要……你搭不了,所以很着急,還有點生氣,對嗎?”運用了學到的共情絮絮叨叨,“媽媽看到了,這個比剛纔那些是難了一點點,那讓我們想想要怎麼辦呢?”儘管孩子沒有剛纔那麼生氣和着急了,但是也明顯擺出一種無所謂的樣子,也拒絕想辦法“媽媽,你幫我搭吧。”我沒有幫他,仍然堅持“你看,你爲什麼搭不了,原因是……那麼我們可以改變一下這裏……”。孩子看了我一眼,很沒耐心地在一旁催促帶請求“媽媽,還是你幫我搭下吧。”我知道他開始逃避了,準備好的“有條理地引導”“首先……然後……其次……最後……”“發現問題-表達共情-引導表述-提出方案-解決問題-反覆練習”什麼的都化爲泡沫,就在“找出問題,引導表述”後,孩子拒絕動手動腦,直接拿來主義“讓媽媽搭”。

這個時候無疑給我拋出了一個難題,眼下直接幫他搭好顯然是不對的,但是不幫他搭,按我所謂的“引導”來,似乎也沒有達到效果的跡象,孩子的反應是根本不吃我這一套。我陷入了兩難的境地,最後我只好跟他說“現在媽媽很忙,幫你搭也沒時間,要麼你自己先按剛纔媽媽說的再試試看,要麼你等媽媽忙玩了再說。”我當然不是真得很忙,我是沒有想好應對的辦法,對於這種突發事件,沒有教育機智的我,腦容量顯然不足,不知道怎麼應變,只好給自己暫緩(或者逃避)“你可以繼續搭其他幾個部分,說不定搭完那些,再搭這些就會了”。

之後,我暫時離開了,這時候我真的佩服那些育兒大咖能在不同時段,隨時發生的場景下想出不同的應對策略。我本能地拿起手機找度娘幫忙,結果自然是一堆的“如何如何引導”,顯然萬能寶典目前不適合我跟我的孩子。

就這個“畏難”現象我觀察他一段時間了,不光他喜愛的樂高,畫畫,還包括讀繪本,做科學小實驗,玩耍。只要問他“你知道爲什麼嗎?”他肯定想都不想的回答“我不知道”,你都沒說完“動動你的小腦筋”。大多數時候是“真的不知道”,少數時候“是知道的”(我很清楚他知道的情況下),更多時候是“連想都不行想”,但是他一概回答“不知道”。這個問題引起了我的反省。

我不是學教育學的,也沒學過兒童心理學,看來有必要去學習下了。以我的直覺和對自己孩子的瞭解,可能有以下幾點:

首先,孩子天性中的偷懶因子被我激發了。遇到難題找大人幫忙,雖然我自己沒有意識到,但是在生活中,我無意識地給他太多的關注,包括吃喝拉撒,像大多數媽媽一樣,勤快無敵,大包大攬。平時喝的水是我給他調到適宜溫度的,吃飯的時候會喋喋不休地提醒“別燙着”,天冷的時候,大小便怕他着涼,總是順勢幫他褪下褲子,完事後,還幫他提褲子拉衣服。其實這些他都會,反倒經過我這麼一伺候,過了個冬天,反而能力退化了。該深刻反省的是我。在我的“過度勤快”下,孩子自然習以爲常,惰性氾濫。

其次,孩子不善於表達。一方面是遺傳了我們內向,不愛說話的性格;另外一方面在他回答的時候,家裏長輩總是有意識無意識地糾正他。因爲我深刻地記得以前他從來不說“我不知道”,而是會亂七八糟,天馬行空的瞎說一番,孩子嘴巴跟不上腦子,難免有時候會結巴,這個時候特別是老人總會強調“慢慢說,要這樣說”幾次下來,孩子都不知道說到哪了,後面乾脆不說了。另外就是對他的表述,我們沒有及時拋出問題,讓他不斷追隨問題,只是中間很友好的“嗯,啊,這麼回事啊”“那你覺得會怎樣” “你覺得做的對不對呢”等簡單的回答,顯然再設置問題的能力不夠,沒有充分激發他表達的慾望。

另外,孩子怕說錯,他也有自尊心。特別是幾個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時候,老師會不時提幾個小問題。外向的小朋友舉手回答,表現很積極;內向的小朋友等着老師點名叫,而且聲音小得很,如果被外向的小朋友大聲糾正“說的不對……”立馬變得不出聲,一副怯生生的。倒是老師很有耐心,仍然會傾聽,其實這個時候再鼓勵也沒有,重要的'是他覺得自己的說法沒有得到其他夥伴的認可,覺得很害羞。小孩子的自尊心比我們想的要重。表現在我家孩子身上就是,在家裏他的回答一旦被人否定,他要麼發脾氣,要麼就往他信賴的人(有時候是我,有時候是外婆,或奶奶)身上靠,可憐兮兮地看着我們“我又沒說錯,他自己搞錯了”。我明顯感覺到他的自尊心受挫了。

最後就是我自己提問題的方式還不夠適齡化,可能有些問題提的都無處下嘴。四五歲的小朋友開始有了一點點的小知識,但是更多的是空白,如何利用他那僅有的一點點常識來回答出現的問題,然後再延伸開來是很重要的。而且在提問的時候要以輕鬆的姿態,別擺出一副好爲人師的樣子,給他的感覺“媽媽一提問,問題一大片”,他拿出的對策便是“反正我不知道,看你還能提什麼問題”。

還有一點,對於他的回答,我要及時做出肯定,鼓勵,而不是一個接一個沒完沒了地提問。網上說的,書本上說的,包括育兒大人說的“提問三步法”“四步法”什麼的,都是教條式的,可能對某幾個場景,某些小朋友,某些時候管用,但並不是萬能的。提問題也是講究時間空間的,有些問題適合多提幾個問題,有些問題點到爲止,再絮絮叨叨也沒有,反而遭人煩。

雖然之前的我零零散散地學了不少,還是入了形式主義的圈套,育兒還是需要系統地學習,並且要以自己孩子的真實狀態爲前提。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