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2016心靈病房觀後感:心的救贖

本文已影響 3.2W人 

《心靈病房》是一部反映一位知名英國文學博士記錄自己“死亡進行時”的電影。她是一位48歲、對英國文學和教育有卓越貢獻的英詩博士,充滿自信、堅毅果決、執着苛求、不容妥協、從不輕易放棄挑戰之人。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16心靈病房觀後感:心的救贖,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2016心靈病房觀後感:心的救贖

  【2016心靈病房觀後感:心的救贖1】

在一片淚眼朦朧中,我看完了電影《心靈病房》,心情是異常沉重的。跟隨着薇薇安的內心起伏,感受到那份對生命的堅持與勇敢。 影片中的薇薇安是一位研究17世紀英詩的文學博士,她把自己的畢生都獻給了文學,對英國文學的教學方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然而她從柯醫生那得知自己罹患卵巢癌末期,不服輸的她決定接受八個月的全劑量且殺傷力強的化療,從此她的整個人生扭曲變化。

面對一次次痛苦的化療,她始終不屈不撓,正因爲生命中所遭受到的苦痛,更加能思考生命真實存在的意義,人生真的就是這樣短短的,因爲也許自己死前會回憶的也許就是那幾刻的時光,但是追求自己的理想是每個人一生的願望,薇薇安連死前都還在那?十七世紀形而上詩人約翰但恩的十四行詩‘死亡’?中思考、體會,與現實中一點一點接近的死亡相互對照,從最初回憶中鑽研那艱澀的文字與句讀,而後親身體會它意涵的真實,最後師生再聚,神聖的文字已被拋棄,讀的卻是?逃家的小白兔?如此簡單天真卻暗含深意的寓言。我想薇薇安最後在恩師的懷抱中明白了人生,生命,死亡的內涵,她必然是安詳而滿足地離去。

作爲一名醫務工作者,在感受着薇薇安的不屈不撓的精神的同時,也看到了劇中醫務人員很多的不足:從醫師問診到照X光,以及醫師教學查房時,受盡了被醫生及技術人員冰冷待遇的委屈.柯醫師與傑森說服薇薇安接受新的抗癌藥,而且以高劑量注射,認爲是難得的實驗機會,他們密切注意並記錄掉髮,惡吐,腎功能變化等負作用,隨時用超音波追蹤腫瘤的大小,卻無視於薇薇安因藥藥物負作用所引起的煎熬.他們也沒有告知化療藥是否確切有效等等。他們缺乏人文關懷,缺乏與病人的溝通,這都給我們以警示:我們在治療疾病的同時,更要關懷患者的內心,將患者視爲一個整體的人,而不只是只看到疾病。所幸我所看到的醫務人員並非如此,他們不僅致力於解決患者的身體病痛,也耐心用心地和病人及家屬溝通,用心地爲病人服務。

好在還有護士長蘇西,她是薇薇安人生最後階段一抹溫暖的陽光。她照顧嘔吐的薇薇安,給以安慰,主動問及她的家人朋友,與薇薇安談心,掌握她的病情,積極爲她爭取患者的權利。從蘇西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東西,用心細緻地觀察病人,站在病人的立場,爲他們爭取權益。更重要的是與病人用心去交流。聯想到我日常的工作,作爲一名手術室護士,面對的幾乎都是緊張焦慮的病人,更需要我們的關懷來幫助他們戰勝對手術的恐懼、解除對手術效果的擔憂。不僅要向病人展現我們嚴謹的工作作風,精湛的技術,更要貼心地與病人交流。耐心解答病人疑慮,教他們放鬆的小技巧,安置體位重視病人的感受,樹立信心,鼓勵積極配合手術,使他們無所顧慮地接受手術。

影片看完了,但它的警示意義常在,有很多地方仍值得去深思。作爲醫務工作者的我們看過很多飽受疾病折磨的病患,深知生命的可貴和脆弱。作爲人們生命與健康的守護神,我們有責任解除病患的病痛折磨,更重要的是注重人文關懷,用技術更要用心去治療病患。

  【2016心靈病房觀後感:心的救贖2】

《心靈病房》如同一碗雞湯,至於你能不能品嚐到這碗雞湯的美味與暖心之處,就需要你用心,用你的感官,透視到醫護工作中,細細地品味。

作爲一名實習生,初來乍到不到2個月,也只輪到第二個科室,也算是有一些臨牀經歷。看了這部影片之後,也有熱淚盈眶的那麼一瞬間,但是更多的是內心深處一種難於言表的感觸。讓人很想書寫出內心的感受但又無法一言盡矣。

很簡單,影片展示給我們的是一個原本對自己充滿信心和成就感的身患癌症的患者,在同意接受全劑量化療藥物治療的試驗後,她的內心世界的一個變化的歷程,同時也主要以她的視角展現了讓身爲病人的她內心無比失望的許多方面。當然也有讓她充滿溫暖的時刻。伴隨她的這樣一個心路歷程的是她之前的一切,她是個學術界的佼佼者,可是她只熱愛於她的學術,卻忽略了與人之間的交往。她無法感同身受地去體會別人的感受,就如同患病的她現在在醫院被試驗一樣。所以在她治療的期間,那些曾經自己的一些經歷也如同放電影般呈現在腦海裏,她開始去感受別人的內心,但是這樣的感同身受讓她越來越惶恐,不僅僅是因爲疾病,死亡,還包含了她內心的成就感在逐漸崩解,以至於她內心越來越孤獨,她開始畏懼,甚至在堅強面前失控。而醫師傑森,她的學生,似乎是她的一個縮影。好幾次薇薇安想和他說話,但都沒法進行下去,因爲她看到臉上透視出當初她也曾表現過的冷漠。

影片最後薇薇安導師的出現或許是上帝對她的一絲垂憐,也只有她,只有詩,只有那麼充滿寓意的死亡教育能夠讓薇薇安平靜地離開人世。

我記得還在醫大讀書時,似乎是李紅教授說過,優質護理是將護士的時間還給病人。那麼這些時間,我們做什麼呢?在護理髮展過程中,從19世紀60年代“以疾病爲中心”到20世紀“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提出,臨牀護理應兼顧患者生理及社會心理的整體性。但是作爲一個實習生的我,發現這一點的實施,頗具艱辛。

也正是因爲作爲實習生我更有時間去接觸病人,所以有一些感受或者拙見可予以分享。可能就是在測血壓的時候記住幫病人再測一下體溫的要求,對於病人和家屬對你也是由衷的感謝!知道37牀的奶奶中午房顫很厲害,特地過去跟她聊聊天,問問她現在的情況,她不僅會告訴你房顫是怎樣的感受而且還很感謝你。當然病人對醫護工作者友善,那麼作爲照顧者的我們也同樣會喜歡和他們相處,會很樂意或者更主動去關心他們。因爲他們真心地爲我們考慮過。就像37牀和35牀的奶奶,她們覺得我們工作很忙很辛苦,總是儘量不給我們添負擔。如果沒有和她們聊天,你根本就不會知道她們也在關心我們。

我覺得在過道遇到病人或者做治療的時候,只是簡單地點個頭,微笑,即便是帶着口罩,病人也是感受得到的。這是我在胃腸外科1區的感受。那時候有個定期來化療的伯伯就說:“你這小丫頭片子真懂事,每次都笑着對病人。”在心臟中心內科2區,55牀的家屬說:“你真是個好護士。”雖然摘掉口罩,脫掉護士服後,這些讚揚過我的人,感謝過我的人,他們都認不出我。但是在那時候心裏那份高興,或許幾年之後,都是一種激勵。

待之以心,饋之以情,願每個人都被善待。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