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關於行孝道懷感恩徵文範文

本文已影響 2.14W人 

生命是一種幸運,生命是一種奇蹟。生命在茫茫宇宙中顯得那麼微不足道,但卻是父母贈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整理的關於行孝道懷感恩徵文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行孝道懷感恩徵文範文

  【關於行孝道懷感恩徵文範文1】

說起孝道,我們很自然地會想到元朝的郭居敬的《二十四孝》和陳少梅的《二十四孝圖》,想到那些被人們公認的大孝子:虞舜、漢文帝、曾子、子路等等。他們無不是中國孝道的典範。中華民族歷來崇尚孝道。孝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維繫家庭關係的道德準則。

什麼是孝?東漢的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爲:“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爾雅》中對“孝”所下的定義是:“善事父母爲孝”。漢代賈誼在他的《新書》中把“孝”界定爲“子愛利親謂之孝”。可見,“孝”的核心就是“善事父母”。一個不懂得孝道的人,一個連自己養身的父母都不懂得“善事”的人,他對別人,他對這個社會還會有什麼“善事”?

古人云:百善孝爲先。“善”字在中國古代漢語裏可以理解爲“好”的意思。這樣看來,“百善孝爲先”這句話就可以理解爲:在所有做的好事中,善事父母,懂得孝道,學會感恩纔是第一位的。烏鴉尚有反哺之義,羔羊亦知跪乳之恩,何況我們是作爲高等動物的人呢?所以,我們更應該懂得孝道,更應該學會感恩。並且是從行動到內心、從物質到精神上的孝道和感恩。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只有從行動到內心、從物質到精神上的孝道和感恩纔算得上是真正的孝道和感恩。

一個人懂得孝道,知道感恩,他纔會有一顆充滿真愛的心,也纔會用這顆心去愛別人,去愛這個社會。從小處說,他才能修身、齊家;從大處說,他才能治國、平天下。從人的成長過程及人的一生來說,懂得孝道,知道感恩,繼承傳統的孝道文化,具有人文關懷精神,這無疑是有很高的社會價值和廣泛的現實意義的。

第一,懂得孝道,知道感恩,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被中國社會普遍認同了的優良傳統,是一種深入人心的人文精神。這種精神無論何時何地,也無論過去、現在或將來,它都具有普遍的社會意義。爲人子女,不懂孝道,不會感恩,不會用一顆真愛的心去愛父母,事雙親,這個家庭就一定和諧不了。家庭和諧不了,社會和諧就無從談起。因爲家庭是組成社會的細胞,沒有家庭的和諧,也就沒有社會的和諧與安定;沒有和諧和安定的社會,就不會有社會經濟的發展;沒有社會經濟的發展,就不會有國家的繁榮昌盛。很難想象,一個連父母都不敬不孝不愛的人,他還會去真心地愛別人,去愛這個社會?一個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敬不愛,不知道對自己父母感恩的學生,他還能真心地敬老師、愛同學?

第二,懂得孝道,知道感恩。這是做人的最起碼的準則,是一個人在道德方面的基礎。只有懂得孝道、知道感恩的人,纔可能注重自己的道德修養,纔可能推己及人,纔可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纔可能規範自己的行爲。學校是育人的地方,學校教育對學生德育的形成至關重要,學校要讓學生學會學習,首先要讓學生學會做人。所以,懂得孝道,知道感恩,這應該是學校德育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只有讓學生懂得孝道,知道感恩,他們纔會規範自己的行爲。他們纔會意識到自己在學校裏行爲不軌甚至惹事生非而讓父母憂心,或者是花着父母的血汗錢而不好好學習,那就是對父母的不孝。只有讓學生懂得孝道,知道感恩,真心愛自己的父母及親人,他們纔可 能愛老師,愛同學,愛自己的班集體。他們纔會有責任感,他們纔會有努力學習的決心和信心。

第三,懂得孝道,知道感恩。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光宗耀祖的思想,有其消極的一面,但也有它積極的一面,一個只會給祖宗臉上摸黑的人是不會走向成功的。衆觀古今名人,偉人,有多少是把自己的至親拋在腦後的。光宗耀祖,首先是光自己的父母、耀自己的父母,從這個角度說,會想到光宗耀祖就是一種孝道,就是在感恩。《孝經》中說:“安身行道,揚名於世,孝之終也”。只有具備這樣的孝道和感恩思想,一個人纔會向着自己的正確目標去努力、去拼搏、去奮鬥,成就一番對己對人都有好處、並被人稱讚的事業。一個走向成功的人一定比一個走向牢房的人更讓父母高興。能讓父母高興,這就是孝道,這就是感恩。

中學生正處於道德意志形成的階段。如果每一箇中學生都形成了懂孝道、會感恩這種最起碼的人倫道德,這對他們今天的成長,對他們走向成功,對他們現在或以後的家庭,對他們今後融入這個社會,無疑都是大有益處的。希望廣大的學生們能深刻地反省自己,努力地修煉自身,做一個真正懂得孝道、知道感恩的人。

  【關於行孝道懷感恩徵文範文2】

長大,原來是在新的生命誕生了才忽然感覺;成熟,原來是在意識到處處皆是責任之時纔會成就。

生活本就是在日升日落中一天天流過。驀然回首,總會有許多倍覺珍貴的東西在不經意間悄然逝去,留下的只是莫名的傷感和唏噓。身邊每天都在發生着看似令人心動的點滴,然而一剎那的心動之後依然還是大多回歸於麻木。

晨起,看到了一張圖片,頗爲感觸。一白髮蒼蒼衣衫襤褸之老人在街邊擺攤,寧可自食其力絕不乞討度日。我不知是該題爲卑微者的卑微抑或是卑微者的尊嚴?由此及彼,聯想了很多。

老有所養,是社會的責任還是家庭的負擔?不敢言及那龐大的社會體系,只就身爲人子爲人母略談自己的感觸。

去年父母曾相繼入院,我的心靈受到從未有過的震撼,突如其來的厄運,從身心徹底脫胎了我。每每言及父母情,我總是情不自已。

從呱呱墜地,到成長爲自己,有幾多人能反身自己將養育之恩悉數返回於父母?窮者,羞愧於無暇自顧(捉襟見肘);富者,醉身於燈紅酒綠;忙者,託詞於公務纏身;閒者,藉口於隨順境遇。

隨意翻閱着周邊,爲了婚姻甚至可以捨棄父母,爲了子女甚至忘卻了父母,爲了錢財甚至仇恨於父母,爲了遺產傷害了父母,只是爲了最後的風光,吹吹打打鼓樂聲中將父母安置於那一抔黃土。

人,都會老去的;人,其實都有着善良而無私包容的慈悲之心。只是這種大善大愛卻因對象的不同將人劃出了層次。大者爲國,小者爲家。爲國盡忠犧牲小我可謂博愛,爲家奉獻無怨無悔可謂平凡中的偉大。

舉凡家中,攜幼之心,不必細說,想必人人皆可使勁渾身解數直至嘔心瀝血;扶老之情,卻遠非前者可比。只是能將對待子女那樣的慈悲善良忘我之情回饋於父母點滴,那便也足以寬慰那孤獨而失落的老人心。無私的愛往往並不希圖什麼回報,做人卻常常忽略了返本,失去了一顆感恩的心,上帝也不會原諒。要不怎麼常聽那些過往的人,在不斷地自我譴責和懊悔着過去?

常跑醫院,卻見病榻上臥着的老人,身旁只是老伴相陪。好生納悶,無子無女?細聊方知或是不願驚擾子女,或是久臥牀前少了孝子。若論孝者,時間的考驗精神的疲倦偶爾也有不遜之詞脫口,昂貴的費用或可全部承攬;若爲不孝,則久病臥牀亦不去送往醫院救治。

鄰家婆婆,年近八旬,卻言去了醫院很是羞愧。細問其故,醫生都說偌大年紀,還救治什麼?言外之意,只有等死。不知這是什麼邏輯!同爲生命,咿呀之時人皆喜愛,耄耋之年卻成了累贅。旁觀者亦如是說,更何況當局者?

及至一日,世間這唯一,迴歸了本土,卻覺至尊珍貴,追悔無限。

思量左右,汲取感悟。善待父母,就是善待自己。羔羊亦知跪乳,烏鴉尚會反哺,身爲靈長人類,又豈可不如?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