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關於散文的作文集合七篇

本文已影響 1.3W人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散文的作文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散文的作文集合七篇

散文的作文 篇1

我的老師是一位優秀老師,她有一個圓圓的臉蛋,胖胖的身體,烏黑的頭髮,兩隻明亮的大眼睛,彎彎的眉毛,她總是笑眯眯的,臉上露出兩個甜甜的酒窩,她很溫柔,也很漂亮。你們猜一下,她是誰呢?

她就是我們非常喜歡的班主任——張老師。

張老師對我們可好了,她總是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花費在我們的身上,每天早晨到校很早,提前給我們打掃好教室,笑眯眯的迎接我們的到來,接着組織我們學習晨中誦讀,她很辛苦!起早貪黑,每天上課總是對我們投來默默的微笑,哪怕是有的同學不認真聽講,她親切的眼神裏滿是鼓勵,她的聲音甜甜的,很好聽,特別是朗誦課文時好像播音員,她的課風趣幽默,我們都喜歡上她的課。

張老師總是無微不至的地心和愛護着我們。有一次,我們班的同學南彤生病住院了,她急急忙忙去醫院看望她,撫摸着她的頭,並且鼓勵她說:“你要安心養病,返校後,我給你補課”,南彤感動的一下子撲到老師的懷裏,哇哇大哭起來。張老師經常教我們做一個懂事的孩子,她的每一句話,猶如一股暖流,滋潤着我們的心田,我們每個同學都流下感動的淚水!

春去秋來,日復一日,我們在張老師的細心呵護下,漸漸長大,養成了一些好的學習習慣,我要深深地感謝張老師,感謝她用愛心,耐心扶着我們一步步走向知識的殿堂。

散文的作文 篇2

喜歡赤腳感覺野草的頑強,喜歡倚靠着青蔥鳥雀。輕靈跳躍的身影;喜歡享受着流水的清冷安然。喜歡感受着大自然的脈搏,探索它豐富的生命內涵。

其實,城市的綠化帶也有不錯的風景。行道樹高大平整;垂柳立於湖邊對鏡梳妝,姿態輕盈秀美,哪花花草草着裝整齊而體面,彷彿端莊的淑女,展示着她們的優雅整潔

然而,面對着這一切,我卻無法從心底裏喜愛它,總覺着它美則美矣,卻缺少一種生氣。那種植物與生俱來的盎然生機和蓬勃向上的勁頭,硬是被人工修飾得所剩無多。沒有了那一種生命恣意綻放的精彩,無論多麼整潔美觀的花草,多麼新穎奇特的造型體態,多麼完美和諧的景觀設計,也無法引起我的感動,一種對大自然的感動,對生命的感動。

最喜歡的,不是城市裏的高樓林立,而是自然的滿目蒼翠;不是車輛行人的匆匆忙忙,而是自然萬物那綻放的生命;不是鋼筋混凝土的呆板,而是迴歸自然,讓心靈自由。在物質化的社會裏,我們被物質奴役着,驅使着。我們在名利場上,不停地追逐我們的目標,早已忘卻了生命的本質。

行走在物慾橫流的年代,當喧囂驅逐了寧靜,當蒼翠缺席,當心田荒蕪,不妨回到自然的懷抱,迴歸到生命的本真。洗去充斥內心的浮躁。

當學習壓得我喘不過氣來,當考試的緊張焦躁令我像根緊繃的弦,當生活中只剩下了學習,我總愛擠出點時間到野外走走,去呼吸那自由清新的空氣,去感悟生命蓬勃的力量。一走進那個綠色的世界,我彷彿魚兒回到水中般,歡喜舒暢,悠然自得。

與自然相依偎,我收穫了很多很多。石頭底下壓住的那一抹嫩綠,告訴我“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勃勃生機,狂風驟雨中搖擺的那一坡翠竹,啓迪着我“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堅韌頑強;還有那“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的純美空靈,詮釋了生活的悠然自在。親近自然,也許會有“黃河之水天上來”的豪邁曠達;也許會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願;也許會有“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溫暖素樸。親近自然,自然將告訴我們生命的生機和活力,生命的悠然自在。

蜜蜂在辛勤耕耘的同時,不忘欣賞百花的嬌豔迷人;溪流在奔赴大海的同時,也不忘歡悅歌唱領略岸邊的風景。我們又豈能只顧爲生活奔波勞頓而忽略了生命的本真?

所以,辛勤忙碌的時候不忘親近自然,拋開一切束縛煩惱,澄澈我們的心靈,別讓鋼筋泥水消磨我們的性靈,我們將悠然自在,恣意地綻放我們的生命之花!這,便是自然給我的啓示。

散文的作文 篇3

嗨,你好嗎

在知道一切以前,我以爲你一切都好

我會經常想起你,每次走到家門口那個大大的斜坡

我就會想起曾和你一起,騎着單車快速地下滑

風吹起校服的衣襬,你和我的短髮

我喜歡對你說:你說,等十年二十年以後,我們還會聯繫嗎,還會記得彼此嗎

你的頭髮細碎,嫩黃,正配你白到透明的`皮膚

你笑着,和我一樣有點尷尬:肯定會記得的吧,你這麼傻,想忘記都難

後來我們剛升入高中的時候,我對你說:我把你寫進了最近的一次作文裏,就寫我們在那個大大的斜坡上的情景

我們彼此的默契,寫進作文裏的就是朋友

你是我的朋友,我也是你的

現在想想,一生太短,我浪費了你太多的時光,不知道我們是不是,上輩子有什麼故事,你總是讓我在等

而這輩子,輪到我了

我永遠會心懷愧疚,那天下雪了,你在我樓下等我,我一如既往的遲到,你擡頭看我,頭上身上都落滿了雪花,卻沒有發火

我的自行車壞掉了,你載着我穿過小區門口那個狹小的出口,我們差點摔倒,你以舞蹈家的柔韌性,伸出腿撐在牆上我們才躲過一劫,但是我們笑得很開心

還有那麼那麼多個下午,放學後兩個人坐在單車上,停在我家樓下,從黃昏聊到天色漸晚,天空像是蒙上了閃着細碎光芒的黑幕

一生太短,一瞬又好長

我已經沒有機會再開口問你,但我想你肯定都記得

我們不是閨蜜,但是曾經要好地走過了那幾年

我們是朋友,彼此欣賞

那時候我是那麼的自戀又自信,現在想想,可能是因爲你鼓勵又溫暖的眼神和微笑,給了我安全感和歸屬

你接納了我那麼多的缺點,我被你慣壞了

你爲什麼總是在誇我,爲什麼要對我如此寬容?

我跟你也學會了愛別人

但我也覺得被愛是理所應當

直到被現實打敗,生不出改變的念頭

爲什麼我會那麼懶,爲什麼你也不主動聯繫我

但是你一直活在我的記憶裏

現在,你真的是活在我的記憶裏了

我不想忘記你

一生好短,一瞬好長

幸好啊,你的手曾落在我肩膀

我想說,對不起,我確實爲你寫過一篇作文,但是卻沒有寫到最後,這是不是意味了什麼

我知道你會原諒我,像之前無數次一樣

但是我還是想寫下這一篇文章,更多的回憶和故事,都在心裏,最珍貴的抽屜裏保存着

我已經不是以前的我啦,還沒有那時候會寫

但是我彷彿看見

有一個永恆不變的時空

青澀的我們騎着單車,明媚的陽光模糊了眉眼,但笑聲清晰

那時候不知道歸途在哪裏,未來永遠充滿希望

如果可以,我永遠不想對你說

謝謝你曾經出現在我的生命裏

散文的作文 篇4

翻閱《奧運精神伴我成長》一書,奧運冠軍費爾普斯的故事深深感動了我,他是一個傳奇。有人說,費爾普斯是一位游泳天才。是的,他曾一人拿走了六枚奧運金牌。在強手如雲的體育競技活動中,我們知道,不少運動員都在很多年的努力後,一無所獲,甚至連參加奧運會的資格都沒有。一人獨攬六枚金牌,對一個運動員來說真的是奇蹟。

是什麼創造了這樣的奇蹟?有人說,因爲他的身體素質好。毋庸置疑,費爾普斯有着令其他游泳選手羨慕的身材。但僅憑這個條件他就能取得這麼輝煌的成就嗎?費爾普斯的話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獲得成功,勤奮是最重要的。、

讓我們看看費爾普斯的第一次奧運會吧:嶄露頭角,初次代表美國參加奧運會的他,比賽即將開始,他發現自己竟忘了帶證件。他太激動也太緊張了,最後他只取得了200米蝶泳的第五名。這個成績對一個年輕運動員來說是不錯了,但對於原本躊躇滿志的他來說,這是怎樣的遺憾啊!這慘痛的經歷讓費爾普斯深思,他認爲緊張不是失敗的理由,沒有紮實的功底和過硬的本領纔是失敗的原因。當他把所有的錯誤都歸於不勤奮,當他明白只有勤奮的人才能沉着應對比賽。他開始學習勤奮,於是曾經偷過懶睡過懶覺的他告誡自己,懶惰不可能成功,只有付出更多才能獲得成功。從此以後,艱苦的訓練、超強度的苦練伴隨他一路前進,屢屢奪冠。如今,費爾普斯已經成爲世界級的大明星,每天都很忙碌。但是,再忙,他也不忘每天堅持鍛鍊,因爲他相信勤奮創造成績。

費爾普斯的故事告訴我,在這個世界上,具有天賦的人很多,但只有勤奮才能造就天才。年少的我不也天天盼望自己的人生道路有所成就,也向往鮮花與掌聲?然而我的勤奮又有多少呢?很多時候,我就是一個懶惰的人,我希望寫一手好字,然而平時卻不願意主動練字,等到爸爸媽媽催我了,我才勉強練幾個字。有段時間,爸媽管我管得很鬆,我的字就沒有以前寫得那麼好了。我有幾分勤奮呢?

愛迪生的名言我們都聽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這裏的汗水指的就是勤奮,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天賦固然重要,勤奮卻是最終成才的保障。

我輕輕合上《奧運精神伴我成長》一書,書中一個個運動員的故事不時激起我心底的波瀾,奧運精神的光芒似明亮而純粹的陽光照耀着我,費爾普斯,還有更多的運動員,以他們超乎常人的勤奮和不凡的成就教育着我,要我知道,成功的基石是勤奮;促我上進,讓奧運精神伴我成長。

散文的作文 篇5

一場秋雨一場涼,陣陣秋風陣陣香。立秋後的幾場雨送走了夏日的炎熱,迎來初秋的清涼。

清晨一陣熟悉的清香撲面而來,呵,是桂花香味。這纔想起單位草坪上的那幾株桂花樹。城市的喧囂,工作的繁忙讓我們已經忘記了它們的存在,也忘記了桂花花開的季節,只有散發的花香惹了嗅覺,才撩起我們的心絃。

只聞陣陣花香,只見片片綠葉,卻不見花開何處藏?我不由得靠近細看,每片葉子下面都藏着一簇簇含苞待放的花蕾,顆顆黃袍裹,個個羞的葉遮面,一叢叢小巧玲瓏花蕾如少女低眉淺笑,相互呢喃。

張揚的花香非桂花莫屬,十里外就能聞到,入人心脾,卻總羞澀的藏在枝葉的某一角落靜開靜落。

八月,正是桂花韶光時,含苞待放的花蕾散發着素雅的清香,香而不膩,精緻小巧的花骨朵充滿對未來的憧憬和遐想。它們都等待着一次盛大的開放,盡情釋放濃郁的香氣。

金典的桂花香是我們熟悉的,可誰又曾留意過桂花羞澀的花蕾,簇簇花朵盛開時的驕傲,花敗一地的殘香?又有誰願意駐足停留讓花香彌留心底?

記得桂花花期是八九十月份,這幾個月能在吵雜繁忙的環境下,有一抹馨香相伴,也算給我們一絲慰藉。

八月,清涼初秋,花香縈繞,捻一抹馨香,掬一棒歲月,把往事永貯心底。

散文的作文 篇6

清晨,幾陣隱隱的春雷過後,下起了人春以來的第一場雨微明的天空中慢慢垂下了一條條雨絲層層的雨雲遮住了東昇的太陽不一會兒,遠近的景物都被迷濛的雨霧籠罩了早飯過後,雨雖然沒有停,卻也沒有再下大,仍然淅淅瀝瀝地滴着我拿起傘,走出了家門

雨確實不大,滴滴答答的,不像是在下雨,倒像是在下霧,眼前的世界被封鎖在密如珠網的雨絲中往遠處看去,街道、樓房、行人,都只剩下了一個有些模糊的輪廊天上又是幾陣悶雷響過,雨水好像被催促似的,大了一陣可是,不一會兒,又小了下來我走進雨霧中,頓時,一陣清新涼爽的感覺滲透全身雨滴在身上是冰冷的,可是空氣中卻不知怎麼的,有一股溼潤溫暖的氣息,彷彿報告着春天到來的消息

春雨瀟瀟地下着,樹木乾枯的枝條朦朦朧朧有了一層淡綠的色彩,雨水順着樹尖滴下來,變成了一串串水靈靈的音符地面也溼潤了許多,散發出一種沁人心脾的芳一香氣息小草也偷偷地鑽出地面,開始編織綠色的地毯春雨瀟瀟地下着,它正輕輕地喚醒大地,悄悄地帶走寒冷,慢慢地撫一慰樹木上嚴冬的創傷春雨洗去了冬日的殘跡,萬物在春風的吹撫下醒來了,在春雨的滋潤下生長了

多神奇的春雨呀它是朦朧的,又是清晰的它給萬物披上洗了、擦亮了,一種明朗、歡快的感覺在滋長整個世界就像一個剛剛出生的嬰兒,好像一切都重新開始了,樹是新的,新得綠芽滿枝;草是新的,新得嬌一嫩纖弱;花是新的,新得含苞欲放甚至連心情也是新的,心中只有一種清爽愉快的感覺

透過綿柔的雨絲織就的如煙的春紗,我望着那些打着傘、匆匆避雨的行人,不由得想到:爲什麼要躲藏呢?讓我們的身心一起來感受這春雨帶來的清涼吧於是,我收起傘,走進雨中,細小的雨滴打在身上,一點也不覺得冷,只有一種親切、清新的感覺……

來到學校,雨已經停了到處清新明亮,大自然的景色,被洗滌得多麼秀麗呀,我不經意地回頭一望,似乎望見了一抹極淡極淡的彩虹,雖不清晰,卻依稀可辨可等我定睛凝神望去的時候,它卻不見了,消失得無影無蹤初晴的天空中,只有幾朵白雲飄來飄去……”

多清涼、多神奇的春雨呀!

散文的作文 篇7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全國規範了文字、度量衡和行車的軌道,並沒有統一語言。明朱元璋擔心官員語言不能上傳下達,與百姓無法溝通,曾編纂《洪武正韻》頒發全國,但收效甚微。至清雍正年間才統一使用“官話”,也就大致爲今天的“普通話”;當時清政府曾於方言較重的閩粵設立“正音書院”,以矯正方言給“官話”普及帶來的負面影響。在全國“八大方言”體系中,福建省南靖縣閩南話與客家話便佔有其中兩種。所以,閩南與客家方言區學生用方言作文的現象依然存在,便有其歷史和地域的因素。

在閩南方言山區,小學生直接翻譯方言的作文尤爲普遍。在一篇記人作文“我的 ”中,一位學習挺優秀的學生以“我的奶奶”爲題作文。文章開篇即寫道:“天氣越來越冷了,奶奶僅穿一件薄薄的襯衣,凍死了。”如此開門見山點出主人翁悲慘結局,確出人意料,參閱老師無不爲此精妙的謀篇佈局讚歎不已。接着寫父親對奶奶如何不孝,整日整夜地,又使讀者義憤填膺了一番。可到篇末忽然出現父親“孝心猶存”,在大年夜給奶奶送來一套新棉衣——“奶奶終於笑了……”這就讓人不瞭解了:奶奶不是剛剛“凍死”,這回怎麼又“笑了”?一問,才知道學生用閩南方言作文,奶奶不是被“凍死”了,而是“凍得厲害”。

諸如此類不規範語言表達方式,在小學生作文中不難發現。如“時間來不及了,我趕馬上學去。”“雞吃人很補。”“我家來了人客。”“她攔小鴨游泳。”等等。

可見,如何矯正學生方言作文,已成閩南方言區語文老師作文教學的當務之急。根據方言作文產生的原因及小學生自身知識掌握特點,筆者認真思考,細心考究,提出如下幾點策略。

首先,必須在閩南方言區大力推廣普通話,只有做到“語同音”,才能確保“書同文”。

閩南方言是學生產生方言作文的根本原因。鑑於閩南有其悠久而深遠的歷史文化,要在短期內推廣普通話,不僅難度大且極不現實。但我們可以把這一工作,視爲提高校園文化品位的一項重要工程。或者將師生是否運用普通話進行教學與交流,納入學校素質教育考覈的一項指標。

其次,必須擴充學生的漢語言知識量,尤其是識字遣詞造句和漢語語法這兩方面。

小學生之所以出現方言作文,很重要一個因素是學生文字語言量的貧乏,形成“欲表無詞,欲抒無言”的乾涸局面,當學生不能直抒胸意時,只好用“拼湊法”和“替代法”來表達。那麼,“方言詞彙”與“方言語法”就難免滲入其中,方言作文也就由此而形成。

再次,必須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在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中不斷豐富自己。

學生直接經驗多來自現實生活,在閩南方言和普通話之間,“菜花”和“花菜”;“雞吃人”與“人吃雞”是一組極明顯的詞彙與語法的不同,教師要多引導、比較和區別,使學生明白其中的聯繫與表述的差異。而間接經驗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來源。是校內外、課內外多渠道的知識網絡。所以,不妨鼓勵學生“耳目並舉,手腦齊用”,多聽、多看、多讀、多思考和練習。如此,既能充實學生的詞彙;無意間掌握漢語語法;又能擴大學生的視野,豐富和創新作文題材。

此外,要讓學生掌握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的區別與聯繫,並領會二者的適用範圍。

口頭語言一般是與人交際時,對方能聽得明白的通俗語言;而書面語言多以文字描述,書面形式直抒胸意。我們不反對口頭語言在學生作文中出現,對一篇文章而言,口頭語言往往能突出文章人物的性格特點。如前幾年春節晚會上趙本山的《說事兒》爲例:“……她這一剪,一萬多隻雞都得了禽流感,第二天。”按一般表達方法,“第二天”應置於“一萬多隻雞”的前面,但相聲角本作者卻將其安置於最後,顯然是爲了突出“黑土”(趙本山飾)這一典型的“中國農民形象”。而在閩南方言區,學生往往將許多閩南方言以口頭表達方式出現在作文裏,這不僅不能更好地表現文章語言特色,反而弄巧成拙,使文章語句顯得很不自然。如有學生這樣描寫:“快上課了,我吃飽飯,趕緊上學去……”這裏的“吃飽飯”與“趕緊”顯然就是方言口頭表達方式。倘若將其改爲:“快上課了,我吃完飯,連忙上學去……”如此,才能更自然,更合乎語境。

由此可見,要矯正閩南邊遠農村學生方言作文的習慣,除全社會共同努力,大力推廣普通話外;還得依靠廣大園丁,共同出謀獻策,從多渠道,多方位,由淺入深,精心輔導,使廣大方言區小學生能“語共音”,“書同文”,並逐步提高他們的漢語言表達能力。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