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河濱長廊漫步散文賞析(精選6篇)

本文已影響 2.91W人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許多人都寫過散文吧?散文的宗旨是文筆一定要優美,文章一定要流暢。“形散而神不散”。你所見過的散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河濱長廊漫步散文賞析,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河濱長廊漫步散文賞析(精選6篇)

河濱長廊漫步散文賞析 篇1

景東又稱銀生古城,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因爲有一條川河而顯得更加有靈氣,也因爲有她景東人才得以生生不息。近年來景東縣政府又沿着川河建起了一條長3公里多的河濱長廊。從新客運站向川河方向走300米左右,就上了河濱長廊。長廊像一條窄窄的公路,一直向遠方延伸開去。長廊的頂端搭建有架子,左手邊種植有打碗碗花,它們爬上長廊頂端的架子後努力的向另一端生長開去,枝葉覆蓋了長廊的整個上空。打碗碗花常年四季都盛開着,在微風中擺弄着火辣辣的舞姿。

傍晚時分,漫步在河濱長廊是一件十分愜意的事情,那將盡的殘陽在河水中晃動,整條河流變成了金子的世界。

川河將景東一分爲二,漫步在長廊上,左手邊是喧囂的景東城,右手邊稀稀疏疏的撒落着農家小院。看那河對岸升起的裊裊炊煙和隱隱約約的狗吠聲,彷彿置身以世外桃源,使您忘記了工作的疲憊和生活的煩惱。

慢慢的走在河濱長廊,不知不覺間夜幕籠罩了下來,再看那河對岸的農家小院,忽隱忽現的燈火讓你感到世道的艱難。左邊的城中,酒店歌廳五彩的燈光倒影在川河中,還有那從歌廳中傳來的如野狼一樣的吼叫聲,深感世人的腐化與墮落。

只要我們排除雜念,那輕輕的河風還是帶來了動聽的歌聲,河濱廣場上播放着那些經典的老歌,倚靠在河中央搭建起來的廣場圍欄上,整個人被淹沒在河風和歌聲中,感覺又回到了年青時代。歌聲還有河風將思緒拉得很遠很遠,偶爾觸到心靈中的某一個角落,一陣撕心裂肺的痛,淚無助的跌落到河水中,在黑黑的夜裏被河水無情的吞噬了。

河濱長廊走到了盡頭,一個人站在河東街大橋上,沿河吹來的風隨意的揉着亂髮,揉得思緒如青煙談談散去,腳下流過的河水也似乎帶着無數的哀怨。此時似乎有一種想醉在這濃濃夜色裏的衝動。拖着不知屬於誰的軀殼走進不遠處的酒吧,坐在臨窗的位置,要了一瓶烈酒。透過落地玻璃窗目光呆滯的看着河濱長廊,看着那些來來往往的人們我自獨飲。朦朦朧朧中,我也許醉了,感覺河濱長廊就像是可穿越時空的隧道,我彷彿是從遠古一直走來的人。在河濱長廊上走一遍,似乎走過了整個人生,一生的坎坎坷坷已被河風吹走,或被悠悠的川河水帶到了那遙遠的地方,最終只有走進這一家酒吧慢慢的老去。

河濱長廊漫步散文賞析 篇2

時光借人類之手,催動一股強勁的新潮流,將曾經繁華的遺蹟摧毀殆盡,老高河的容顏或將無處尋覓了。曾經何時,祖母向我描繪它昔日繁華時,容光煥發,神采飛揚,我腦海中立即浮現出老高河“百船爭流”、“千人涌動”的蕃盛景象。

高河埠是長江岸邊的明珠——魚米之鄉,高河能通江達海,歷史上販運稻米的船隻密集,多達百艘,下達南京、鎮江,上至九江、武漢。土街(安樂街)一度車水馬龍,天南地北的商賈雲集,商鋪多達300家,往返客商千人,因此“高河埠”享譽南北長江之上“高河船幫”聞名遐邇。

漫步在普濟石橋上,石欄肅立,歲月遠去,化作雨蝕風劃的痕跡,石板光滑,承載多少紅男綠女,披戴斗笠蓑衣的農夫,長袍馬褂的商人,或嬉笑,或焦愁,匆忙地走過?橋下清澈的碧波里,彷彿依然倒影着船家搖曳船槳的身影,那黝黑的臉龐流淌着汗水,滿是對未來的希翼。岸邊柳枝飄拂的古樹,可見證了高河河面上“舟楫如林”的商業輝煌?

河岸邊起步進土街,街巷迤邐而上,兩邊門市,曾經客人絡繹不絕。在我兒時的記憶裏,土街已經衰落,空有麻石條街道和徽派小樓,殘留着商業氣息、徽商的韻味。時代變遷,無數次瀟瀟灑灑的秋雨之後,街道冷清,間或三兩家,木門半掩,裏面幽暗,一位老太靜坐,輕搖芭蕉扇,彷彿在回憶當初車來人往的興旺光景。踽踽獨行,約摸一里路,龐大的糧站出現在眼前,它是整個高河鎮最宏偉的建築物之一。兒時,酷熱的夏天,父親和母親拉一板車曬乾的新稻,一路顛簸,進站完糧。我屁顛屁顛地跟在後面。晨霧未散盡,我們就排在蜿蜒的隊伍後面。烈日下,焦急地等到下午,我家的板車才緩慢地移進糧站。父親和母親駝着一麻袋稻穀,走進倉庫。庫房內稻穀堆集成山,他們像只大蝦子爬到頂,然後倒下稻子,抖落乾淨,出來時,大汗淋漓。我守在車邊的陰涼處,口乾舌燥,餓得頭昏眼花,巴望着早點兌到錢。父親拿着一疊被汗溼透的紙幣時,眉開眼笑。他買一支兩毛錢的香蕉冰棒,作爲對我的犒賞。他們自己捨不得吃。

曾經有個傳說,有個少婦完糧,駝稻穀,用力過猛,把腰帶漲斷了,褲子落下,衆目睽睽,她羞得無地自容,回家晚上就上吊了。隨着國家的發展進步,農業稅取消,農民解脫千百年的枷鎖,糧站隨之冷清起來。

從糧站往上走,行兩百米有個非常氣派供銷社。走進弘大寬敞的大廳,立刻感到陰涼舒爽,一股日化用品的清香撲鼻。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排貨架,分成三類,從右開始是花色各異的布匹,中間是日化用品,香脂,肥皂、花露水……左邊是筆,簿本,彩紙……廳中右手邊擺着鋤頭、掃帚、鐵絲、洋釘……左手邊是化肥尿素。小時候,日用百貨都在這裏購買。我憑票買尿素時,面對着琳琅滿目的商品,流連忘返。

它的斜對面是老文化站,門頭中間有一五角星,莊重氣派,裏面黑隆咚的,我沒有看見過跟文化有關的活動,它隔壁有家文化用品商店,售貨員是個年輕的姑娘,亭亭玉立,面容嬌美,我喜歡在瀏覽文具時,時不時地偷看她幾眼。

老高河有三道特色的風景。其一是:中心小學門前十字路口,賣涼茶的小攤子。一把黃洋傘撐開,下面擺一張舊木桌,乾淨的桌面上擺着四個玻璃茶杯,半杯茶水黃晶晶的,杯口蓋着一塊小玻璃,桌下立着三個水瓶。桌邊坐着一位皮膚黝黑的老嫗,面容慈祥,悠閒地看着南來北往的過客,像一位海邊坐看潮起潮落的智者。偶有路人渴了,坐下來,老太太悠然起身,嫺熟地端起水瓶,加點熱水,兌沖茶水溫熱。驕陽之下,“嘩啦啦”的衝兌聲,像動聽的音樂。一次,我在街頭閒逛,口渴難耐,見此茶攤,如獲至寶,絲絲苦澀縷縷清香的`茶水入口,潤喉解渴,感覺人精神起來。

許是小時候食物缺乏的原故,我對食物記憶力非常好,如今憶起十字路口的洋鍋炸肉(粉蒸肉),饞液欲滴,當時大約是三塊錢一碗,六七片肉,從蒸籠裏端出,粉香撲鼻,讓人口水直流,入口軟,酥,爛,吃到肚子裏,口腔餘有香粉,回味無窮。那時,農村人大多窮苦,我家一年之中吃不上三次,只在手頭寬綽的時候,才端一碗回家。祖母病危的時候,還唸叨着洋鍋炸肉,回味中,露出甜蜜的微笑。

餘香猶在,不見洋鍋炸肉。幾年前,我搬回高河時,曾一度見過有家早點店裏賣洋鍋炸肉。

老高河另一道風景,是汽車站前,坐着一溜打扮乾淨利落的村婦,面前擺着竹籃子,裏面放滿燒餅,黃燦燦的,看着就食慾大增。遠方的大巴車到站,未停穩,女人們一哄而上,用那甜美的鄉音說着蹩腳的普通話叫賣着“好吃的燒餅,一塊錢兩個!”在送餅接錢的傳遞過程中,她們把高河人的勤勞精明展現給遠方的客人。在漫漫旅途中,客人們一邊品嚐鬆脆甜美的燒餅,一邊回味高河的風土人情,在記憶中留下一個美好的地方——高河埠。

河濱長廊漫步散文賞析 篇3

我愛故鄉,更愛故鄉那條河。一想起那條河,我那風乾了的記憶,立時會膨脹出許許多多童年的故事和歡欣。

故鄉那條河,自東向西蜿蜒貫村而過,河兩邊是寬闊的灘塗,灘塗上生長着茂密的柳樹叢,夾雜着一些小榆樹。防洪大壩高聳兩岸,壩坡上長滿了各種各樣的野草和野花,村東向陽的壩坡上,還栽有灌木紫穗槐,那是村人特意栽的,留待夏天割下槐條編筐用。紫槐開花時節滿坡燦爛,可謂村中一大景觀。但那裏樹茬子多,我們很少去。我們嬉戲最多的地方還是那濃密的柳樹叢,及那水深不過膝蓋的淺水中和那柔軟如棉的沙灘上。

春天,柳樹發芽先長出許多“樹狗子”,接下來是吐絮,飄飄灑灑,直如雪花漫天飛舞。落地生根,來年便又是一堆堆柳叢,這灘塗上的柳樹儘管無人耕種,卻始終是蓊蓊鬱鬱的。柳枝發芽的時候,天氣乍暖還寒,我們還不能到河裏去玩,只好在柳叢中捉迷藏。折下柳枝,擰活樹皮,抽出樹骨,做成粗細不均、長短不等的柳笛。粗笛聲音沉悶、厚重,細笛聲音尖俏、響亮。我和夥伴們一邊吹着柳笛一邊玩着捉迷藏,笛聲與笑聲此起彼伏,直到日沉柳梢,還不肯回家。雖然那粗細不等的柳樹皮將我們的嘴裏弄得苦苦的,可我們每個人的心裏卻是甜甜的。

夏日炎炎,哪條河便成爲村裏最大的天然浴場。不過這浴場按着河水的深淺和人們的性別年齡,自然地分界成幾個區域,且互不干擾,彷彿一條祖傳的定律,大家都自覺地遵守着。村東紫穗槐區段的河道狹窄,水深可沒人,是村中男性小夥子們遊浴的場所;相距約二十米的下游處,河水不深不淺,傍晚視物模糊之時,是村中大姑娘、小媳婦的嬉鬧禁區;再往西,水深半米左右,以至更淺的地方,便是村中兒童的樂園。

大人們白天農務繁忙,只有晚上纔來納涼。孩子們則不同,除了上學時間,餘下的工夫可以全部泡在這條河裏。折一把柳枝就是魚網,雙手托住魚網,從水深處往河灘上一推,幾乎網網都可推上來幾條小魚。“穿丁”、“麥穗”、“葫蘆籽”什麼的。嘴上叼着一個去了榆樹皮的樹鉤,推上來的小魚小蝦便串在樹鉤上,一個下午能捉到兩三串小魚。回家放在雞欄裏,看着小雞搶着吃魚,心裏美滋滋的。趕上星期天我們便可來個大規模的捉魚活動。幾個小夥伴用鍬、用手在淺水處修一條攔河沙壩,然後拿臉盆將水淘幹了再捉魚。有時,竟能捉到半斤大小的白魚、鯉魚和鰱魚,甚至還有螃蟹、泥鰍什麼的。媽媽看着我被曬紅的臉、被水泡胖胖兒的手和腳,心疼地訓斥我:“以後別再去捉魚了!”嘴上說着,可她卻從未真正阻止我去捉魚,因爲我家的小雞能連蛋。夏天是炎熱的,可我的夏天卻是涼爽的,那是因爲故鄉那條河。

秋風蕭瑟,河水漸漸涼了,媽媽再也不讓我到水中去玩了。她說:“水涼容易生病。”我也不知道會生什麼病,反正“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我相信了。可那條河,我一天不走近她,便覺得缺點什麼似的。我見大人們垂釣,便和夥伴們也商議着垂釣事宜。我們找來了竹竿當釣竿,把縫衣針燒紅了彎起來做魚鉤,將縫衣線四股捻成魚線,再挖了幾條蚯蚓做魚餌。準備停當,可那份期盼,那份等待,也真叫人心醉神迷。

冬天的冰上運動並不亞於夏天。剛結冰的河面大人們很少去看它,但是我們這些孩子們急不可待,幾乎天天都有人去試冰。時不時地傳出張三或是李四抑或王六掉到河裏去了,棉褲都溼了,鞋子也衝跑了……這時,大人們更是看緊了我們,惟恐哪個孩子是自家的。好容易盼到了臘月,河面上的冰有半尺多厚了,媽媽才讓我們去河上溜冰。看着那凍得一平如砥、結結實實的河面,我理解了“冰凍非一日之寒”的真正意思。我家住村東,學校在村西,每天上學我都從村東下河,一直哧溜到村西上壩。時不時地在人們砸冰汲水的地方撿幾塊晶瑩剔透的碎冰放到嘴裏,那種清涼與爽口可令整個脊樑骨都涼悚悚的,那才真叫透心涼呢。放學回家,又由西而東,臨了還揀幾塊拳頭大的冰塊放到水缸裏,留着晚上吃。

看到別的孩子有個冰車,我和弟弟羨慕極了。爲了滿足我們的慾望,爸爸找來了幾塊板子,釘了個四方的小矮板凳,櫈腿是兩塊硬木,他又用兩個粗鐵絲,釘在那兩塊硬腿上當車刃,又找來兩根鐮刀把粗細的木棍,把長釘帽捏去釘進木棍中當冰穿。這樣,我們也有了一個像樣的“冰車”了。姐弟倆雀躍着向河面奔去。

河面上已經有一大羣孩子們在滑冰車,他們的冰車和我們的冰車幾乎相差無幾。也有單滑冰鞋的,大家叫他“冰滑子”,不過是一塊比腳掌略寬長一點兒的木板,中間釘了一根鐵絲而已。也有家裏人什麼也不給做,在河面上等待別人玩累了歇會兒的功夫,他們去過把癮的。我們有了這麼個像樣的冰車感到很滿足。放下“冰車”,我坐在上面,弟弟的站在我身後,我兩手一拄“冰穿”,“哧溜”一聲,我們的冰車便輕捷地滑向了河心。順着河勢我們一直滑向了村西的學校處,再滑回來的時候,我們已經累得氣喘噓噓,我和弟弟輪坐,輪站,輪滑。誰也帶不動誰的時候,便是單人滑,一人滑車,一人打哧溜。天很晚了,我們彷彿還沒有盡興,趁着河面人少的時候,我們又滑了一個來回兒。回家的時候,我們才發現,我們的四隻手悶子有三隻也滑破了,弟弟的棉襖底襟都磨破了,我的棉鞋有一隻也滑破了一個三角口。我們心下忐忑,不知媽媽會怎樣訓斥我們。可媽媽只看見了我們興高采烈的樣子,卻還沒看到我們的狼狽相。

晚上,我和弟弟躺在被窩裏還回味着滑冰車的樂趣。這一天太累了,不一會兒我們便都睡着了。一覺醒來,我看見弟弟睡夢中還在笑。我猜想他一定是在夢中滑冰車呢。淡淡的燈光下,媽媽還沒有睡,正在給我們縫補破了的衣服、鞋子和手巴掌。看着媽媽瘦弱的身子和憔悴的臉,我的心爲之一顫,我以後一定不再爲媽媽增加額外的負擔了,媽媽勞累了一天,晚上因爲我們的無知和貪玩她還歇不着,我真是個不孝的女兒。

那個冬天,雖然很冷,可我們因爲有那麼疼愛我們的父母,有家鄉那條河,我們的心始終是暖暖的……

河濱長廊漫步散文賞析 篇4

我的故鄉在安徽省無爲縣,她的名字叫莊陳村。因爲她地處長江之濱,村子周邊是溝渠縱橫,河流水塘。村子依水而建,四面環水,形成天然的保護屏障,僅有東面和北面兩條道路通向外界。包圍村子的是兩條蜿蜒曲折綿延數裏伸向遠方的小河。這兩條長年奔流不息的小河不僅灌溉着農田,滋養着父老鄉親,更陪我度過了許多難以忘懷的兒時快樂時光。

每年油菜花盛開過後就到了“梅雨季節”。那時天空連日陰沉,雨水不絕,時大時小,一個多月都難見晴天。連綿不絕的雨水,使平時溫柔的小河變得像一隻脫僵的野馬肆虐起來。河水的暴漲,使低窪處的稻田和村子通向外界兩條道路全部淹沒,這時的村子完全成了飄蕩在水中的一座孤島。雖然大人們個個愁腸百結,然而對於我們孩子來說確是件高興的事。河水暴漲和氾濫時,我們喜歡光着腳丫,挽起褲腿,順着被淹沒的道路趟水上學,每次趟水都是那樣的刺激,興奮和冒險樂趣。隨之而來的是河裏的魚兒變得歡快起來,它們成羣結隊攜兒帶女地從小河深處全部跑到淹沒的稻田裏媳戲追逐,特別是河裏的鯽魚最喜歡順着稻田裏缺口流水處使勁往稻田裏竄跳,這時也是捕它們的最好時機。於是,我從家裏找來魚叉,提着魚簍,順着稻田田埂四處搜尋,因爲稻田裏的水很淺,魚兒大多能看見,我就用魚叉叉魚,一叉一個準,一般都能叉到十幾條大鯽魚呢。

梅雨過後,天氣變得越來越熱。盛夏來臨,小河開始成了我們孩子們媳戲遊樂的天堂。我和夥伴們爲了避暑,一有空就跑到小河中洗澡。在洗澡時,十幾個小夥伴分成兩夥互相打水仗,向對方斛水,邊斛水嘴裏還不停地大聲地歡笑叫罵着對方。水仗打夠了,我們又開始在小河裏比扎猛子比賽,看誰扎得深扎得遠,主要是比誰在水中憋氣時間最長。我清楚地記得那時我一個猛子能扎出五十多米遠,把小夥伴們羨慕壞了。有時,我們還在小河裏比賽誰游泳遊得快,大家在水中排成一排,一聲令下,十幾個人猛打着水花,仰泳、狗刨、蛙泳什麼姿式都有,反正也沒人規定樣式,這時河水被我們攪得興奮得唱起了歌,河裏到處洋溢歡快的氣氛。在河裏鬧夠了,我們小几個夥伴還向鬼子一樣,悄悄地跑到人家香瓜地裏偷香瓜吃。熟透了的香瓜皮呈金黃色,用手砸開後,一股香氣撲面而來,直到現在只要一想起故鄉的香瓜,我的嘴裏就想流口水。

故鄉的小河通向長江,所以水產真豐富,不僅盛產魚蝦蟹,還盛產河蚌和螺螄等貝類。河蚌和螺螄肉是可以食用的。記得那時夏天,我一有空就從家裏拿着澡盤來到小河裏,邊洗澡邊沿着河牀淤泥摸起了河蚌和螺螄。小河裏的河蚌主要有石河蚌和三角蚌兩種,石河蚌是一種胖乎乎的,外形不怎麼好看的一種當地產的河蚌,俗稱“告子”。而三角蚌則是引進的一種江蚌,外形好看,還能產珍珠。那時,我們村裏曾經集體養過這種三角蚌,用來培育珍珠賣。螺螄在我們那裏是一種再平常不過的一種東西了,這種東西最喜歡羣居在一起,也是鴨子們最愛吃的食物。我們村裏人一般捕撈回去後就用大鍋煮熟,然後用縫衣針把它的肉挑出來當飼料餵鴨子,鴨子們吃了這種飼料後個個都長得溜光肥胖的。這種螺螄肉還能和韭菜炒着吃,味道也相當不錯,是我們當地人的一道美味。有時我還找來家裏的推網順着河牀底進行推網捕撈,一網上來滿是螺螄,真是棒極了。

除了摸河蚌和螺螄外,我還喜歡在小河裏釣黑魚。黑魚又稱“烏鱧”,它生性兇猛,繁殖力強,喜歡吃湖泊或池塘裏的其他魚類,甚至不放過自己的幼魚。因爲這種黑魚味道鮮美,所以也是故鄉人愛吃的一種魚。黑魚喜歡棲於水草茂密的泥底,有時也來到水面曬太陽,它膽子特小,遇到一點動淨立即逃得無影無蹤,捕捉它很不容易,但自有捕捉它的辦法。我用砍來柳樹條做成長約1米2左右的釣杆,因爲柳樹條做的釣杆柔性好不易折斷,一旦黑魚被釣到,任憑它力氣多大,怎麼折騰都是無法逃走的。再找來非常結實的尼龍線繫上專用釣黑魚的釣鉤,然後把線拴在柳樹條頂端,這樣一根釣黑魚的釣杆就做成了。通常,我會做上40到50根釣杆的。最後還要挖來蚯蚓做黑魚的誘餌穿在鉤上。然後我沿着河邊每隔十米左右就插上一根釣杆,這樣就可以守株待免釣黑魚了。如果運氣好的話,一天能釣到四五條大黑魚,足夠家裏人美餐一頓。

故鄉的小河裏,還生長着菱角。菱角在我們那裏是一種最爲常見的一個水產植物。它的葉子形狀似菱形,開着鮮豔的黃色小花,結的果子肉能吃,果子外殼長有四支尖銳的角,所以俗稱“菱角”。它的生長力極強,只要在一片水域種上幾株,來年肯定一大片水域都長滿菱角。“菱角”是一種堅果,躲在長着密葉下的水中,必須把它的全株拿起來倒翻才能看得到。在剛長成時,它的果子殼比較軟,容易掰開,肉味鮮甜。而一旦長成熟透後,果子殼就變得非常堅硬,那時用手是很難掰開的,只得摘回去煮熟後纔好吃。劉禹錫還寫了一首《採菱曲》稱讚菱角,“白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錦綵鸞翔。盪舟遊女滿中央,採菱不顧馬上郎。”每年一到菱角生長時,我就天天盼着它快點結果子,一放學回家就跳進水裏,把它翻過來看看有沒有長大的,如果有順手就摘下塞進嘴裏吃了。有時我還找來圓圓的座盤,劃到菱角塘中進行採摘,一摘就能採上一大筐,拿回家然後慢慢品嚐。

如今,我離開故鄉已經二十多年了,很難有機會再和小河親熱了。但小河裏兒時歡快的時光卻經常在夢中回想。現在每每我想起和小河在一起的日子,心中總會涌起一種深深的感動。

河濱長廊漫步散文賞析 篇5

出暖乍寒時,我隨一羣文朋詩友前簇後擁着去了一趟樑家河。這村子,本來平淡無奇,如一泓清潭,我們一去,卻有了別樣感覺。土成了山,山就是土,黃茫茫一片,靜美如畫。大家只顧左顧右盼,談古論今,更多的是合影留念。溝壑縱橫,后土高天,錯落有致林立天地間的,是那一排排圓門方窗的窯洞和枝椏遒勁的棗樹。人,是這畫中最傳神的一筆。

樑家河這幅大作,就是這樣因人而名的。

人以地傳,地以人名。現在,這裏已經成了全國乃至世界有名的“文物保護單位”,一方“知青舊址”的石碑醒目地豎在村口。

我們感嘆,大自然是人的傑作!其實,人何嘗不是大自然的畫師?

身在畫中,人們只顧陶醉。陽光普照的臉上,掛着由衷的興奮,卻莫名著其中的趣味。這塊土地裏裏外外實在太深厚太樸實了,或者說埋藏得太久了,你一下子從喧鬧中走來,第一次親近這世外桃源般的厚土高天,不由自主會心馳神往。中國人,對自己腳下的這片黃土地,自古以來有着無比特殊的情感。

這種情感一旦被現實圖景支撐起來,便形成激勵人心的文化元素。綿綿厚土,聚丘成塔,像一位飽經風霜的母親,每當民族遭受危機時,總會毫不保留地奉獻着一切,用偉大的情懷和毅力,開拓着炎黃子孫的前途。

如果說黃土高原是華夏大地的一棵大樹,那麼,那一間間窯洞,就是這棵樹上的鳥巢。鳥兒長大是要飛向遠方的,於是樹就成了剪不斷的鄉愁。

第一次到樑家河,我走馬觀花,看到的大多數是歲月留在這塊土地上的斑斑印痕。從沒想過,歲月深處,曾經掩埋着一種怎樣的精神和夢想?

回到家後,心裏總覺得多了一份莫名的沉重。那沉重,不是突如其來,抑或空穴來風,而是面對蒼茫從心底油然而生的是一種愧疚,更像是一場夢的預約!

樑家河啊樑家河,你絕不僅僅是一個簡單而平凡的村落,而是一本厚重而親切的書。你那麼樸實那麼不凡,我怎能輕易地讀懂?

於是,決定在草長鶯飛四月天,再去重溫一場舊夢。

這次,我是隻身獨行。早早地把車加滿油,沿着蜿蜒如龍的高速公路前行。

四月的黃土高原,陽光明媚,春暖花開。有風吹過,能感覺到路邊的樹葉嘩嘩搖響。河那邊,似乎開着芬芳的桃花,一些鴨子在水中呱呱地叫着,爭先恐後要把整個春天吵醒。我突然想起,這不是一首現代版的唐詩麼?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多美啊!

看到碧綠的梯田裏,有農人在忘我地勞動,我再也控制不住那燃燒的情緒,打開車窗,放聲大唱:“我家住在黃土高坡哦/大風從坡上刮過/不管是西北風還是東南風/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我家住在黃土高坡/日頭從坡上走過/不管是西北風還是東南風/都是我的歌我的歌/不管過去了多少歲月/祖祖輩輩留給我/留給你我一往無際唱着歌/還有身邊這條黃河哦哦哦哦哦……不管是八百年還是一萬年/都是我的歌我的歌……”

中午時分,如約來到樑家河。停下車,我衝上平緩的黃土高坡,張開雙臂,大喊一聲:“樑家河,我來了!”

是的,我又來了。這次,我是帶着朝聖的心態,爲感受生命的芬芳和歷史的氣質而來的。靜靜地,我站成這廣袤大地上的一棵樹,遠離狂躁,沒有茫然,不知絕望,伸開四肢,夢一樣,坦坦蕩蕩,躺在這滄桑的土地上,望着雲天,思緒飄飛,讓身心得到片刻的安定。

有人說,歷史是人類的一連串衝動;也有人說,當你無法改變現實時,只有改變自己。其實,說到底歷史都是人寫的。任何一個人,在別人眼裏能力再大,無非是他能夠做到坦然地調整自己。尤其是,自己的心態。心態是一個人精神氣質和生活修養的總和,而精神氣質的好壞,在於平時歷練而成的習慣。優良習慣養成了,好運自然來。人活在世上,凡事都能想得開、看得透,自然“辦法總比困難多”。當然,也就沒有流不出的水和搬不動的山,更沒有鑽不出的窟窿、結不成的緣了。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一個人,不管起點高低,只要不失去方向,生活就有希望。在樑家河,三十年前,一個十六歲的下鄉知青,爲我們後來者找到了一個真實的思路!

思路決定出路。面對雄渾的黃土高原,面對樑家河的一草一木,處處使人觸景生情。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靠水知魚性,入林得鳥音。腳踏實地,纔是根本啊!

我浮想聯翩,不覺夕陽西下。四月高原,暖風如薰。幾聲咩咩羊叫,把我從夢中驚醒。放眼望去,不遠的河道里,一位頭裹白羊肚毛巾的老大爺趕着羊羣逍遙而來,由遠而近的歌聲,從他的嘴裏飄然而出,細細聽去,他唱的是陝北的《信天游》:

“我低頭,向山溝/追逐流逝的歲月/風沙茫茫滿山谷/不見我的童年/我擡頭,向青天/搜尋遠去的從前/白雲悠悠盡情地遊/什麼都沒改變/大雁聽過我的歌/小河親過我的臉/山丹丹花開花又落/一遍又一遍/大地留下我的夢/信天游帶走我的情/天上星星一點點/思念到永遠……”

多美的畫面啊!此刻,我的語言顯得蒼白無力,心裏卻沉甸甸的,微笑着走下坡去。坐在車裏,有風吹來,窗外高高的白楊,嘩嘩啦啦,一道道山樑在身後拉出一條條優美的弧線,像信天游的音符,鏗鏘作響……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河濱長廊漫步散文賞析 篇6

正茫然地找尋着回家的路,一道高高的大堤突然橫亙在眼前,我仰望着,心裏猛然就踏實了。這樣的場景多年以前時常出現在我的夢裏。

不知道爲什麼,夢中的大堤總是那麼高,好像無法逾越的山峯,而我心裏涌出的只有欣喜。因爲我知道,只要翻過這道大堤,就能看到故鄉,可以回到我的老屋了。

而此時,我真實地走在大堤上,大堤遠沒有夢中那麼高,甚至比我記憶中的大堤低矮了許多。這麼多年了,很多東西都變了。而我,又有多少年沒好好地來大堤這邊看看了?

跨過大堤,前面是一條寬闊的土路。一切都變樣了!滿眼都是野草,荊棘,小樹,除了荒涼還是荒涼。也許是我太久沒來這裏,無法適應它的鉅變;也許是我太戀舊,無法掙脫它的宿命,腦海裏不可遏制地浮現出從前長滿莊稼的田野……

走着走着,走在大堤下面這條通往小河的路上,彷彿一腳踏進了歲月的河流中,關於童年,少年,青春的記憶,洶涌着向我撲來……

地質發生了改變,還是因爲我的錯覺,這條路似乎變短了,很快我就走到了路的盡頭,一條河流橫亙在了我的面前,這,就是故鄉的小河。

河邊堆着從河裏挖出的像山一樣高的黃沙,河岸幾乎沒有了,四周呈現坍塌的狀態,東一個缺口,西一個缺口。河牀似乎升高了,比河岸上的土地矮不了多少。

小河的樣貌已然發生了鉅變。

從前的河岸高高的,有點陡峭,岸坡上長滿了各種各樣豐盛的野草。站在高高的河岸俯瞰,河水幽深而又清洌,猶如閒雲孤鶴,在故鄉西邊的這方土地上靜靜地流淌,淌過我們快樂的童年,純真的少年,懵懂憂傷的青春……

我們在河邊撿來田螺,用細繩穿成圓環狀,用來玩“踢房子”的遊戲。河水不深的時候,我們捲起褲腿淌入水中,踩在細沙與光滑的鵝卵石上,享受着河水沁骨的清涼與輕柔的撫摸。

常常遙望着河對岸那個叫做丁家河的村莊遐想,那個我們從未走進去的別人的故鄉,在綠樹掩映下若隱若現的飛檐屋角,隱祕而又陌生,會不會是我們在課本上讀過的世外桃源?那年河水快乾涸了,我們淌過了小河,卻沒有人陪我去往丁家河。那個村莊,像個謎一樣留在了我的心裏。

那年夏天接連不斷的暴雨,河水瘋漲,將岸上大片大片的田野一併吞沒。河水漫到了大堤,大堤下面那片小樹林只能看到浮出水面的樹梢。河水暗黃而又渾濁,上面漂浮着各種垃圾,莊稼,還有西瓜。我站在大堤上,面對着蒼茫的河水,遙望着丁家河的方向,那裏怎麼樣了呢?是不是被淹了?他們搬走了嗎?

靠近河邊有我家的一塊田地,這塊地裏種過紅薯,種過麥子,種過花生。有一年在那兒扯花生,帶來的井水喝完了,實在渴得厲害,母親讓我去河邊用玻璃瓶裝水喝。河堤又高又陡,我小心翼翼地向下走去,生怕一不小心栽進河裏。

這河水真能喝嗎?我有些猶豫。母親很肯定地說,沒事,能喝。用紗布包住瓶口,我喝了幾口,有一絲淡淡的清甜。之後的好多天裏,我卻忍不住胡思亂想,河水裏會不會有細小的蟲卵喝到我的肚子裏,會不會在肚子裏繁殖長大?這件事困擾了我一段時間,直到自己慢慢忘記。

此刻,我就站在河邊,身旁的田野長滿了亂草,早已分辨不出哪一塊是我家的田地。但是,我分明又看見了母親,正在那塊地裏忙碌的身影……當我彎腰將河水灌到玻璃瓶的那一刻,波光瀲灩的河面下有細小光滑的鵝卵石。而那時,母親就站在我身旁,健康而又充滿活力。

我擡頭望向河的對岸,搜尋着那個叫做丁家河的村莊,那個綠樹環繞的小村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棟棟漂亮的樓房,紅瓦白牆,散發着濃郁的現代都市氣息。它們離小河更近了,沒有了樹木的遮掩,目光所及,一覽無遺。我失去了探究的慾望。

天色漸暗,夕陽西沉,亮黃與橘紅色交織的天空倒映在河水裏,呈現出水天一色的療闊與靜美。無風,岸上的荒草靜默着,四野一片沉寂。只有心底的詩行在反覆吟唱:

歲月,就像一條河

左岸,是難以忘懷的記憶

右岸,是無法把握的青春年華

中間流淌的

是年年歲歲淡淡的憂傷

……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