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四年級作文

【熱門】四年級清明作文合集九篇

本文已影響 3.16W人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清明作文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四年級清明作文合集九篇

四年級清明作文 篇1

“清明時節寸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今年的清明節是4月4日星期四,我們全家一大早就開車前往老家—潮陽谷饒去掃墓祭祖,一路上的車排成了車龍,都往墓地趕着。

我是第一次要去掃墓,在路上我心裏總是猜測着山上的墓地到底是怎樣的很是期待,終於到了目的地,我迫不及待的衝了上去,可是雨天的山坡路太滑了,“撲通”我摔了一個嘴啃泥。我爬了起來,媽媽看了說:“大燁,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山坡路得慢慢走的”。我聽了媽媽的話,慢慢地走着。山上有許多果樹:楊梅樹、蘋果樹、香蕉樹、橄欖樹……一顆顆小楊梅掛在樹上,有的蘋果紅得像喝了許多酒的小孩,香蕉像一隻只小船掛在樹上。空氣清鮮極了!

走呀走,終於到了祖奶奶的墓前,我們將墓前的雜草清除乾淨之後再將貢品和紙錢放到祖奶奶的墓前,點了香燭,開始祭拜了,媽媽嘴裏唸唸有詞的也不知在念叨着什麼,拜好了將香燭插在土裏,接着我們拿了幾根木材點火,再將紙錢放進火裏去燒,最後我們點起了炮竹,磕三拜後將東西收好回家。

山上的祭祖人真多,到處都是錢紙和炮竹的回聲,今天的山上可真熱鬧呀!

回家之後,我全身溼淋淋的可我還是非常高興,因爲從這次掃墓讓我懂得了許多許多。

四年級清明作文 篇2

雙休日,爸爸·媽媽帶着我妹妹和我的好朋友‘陳心怡’去黃河灘踏青。

一路上,我們有說有笑,欣賞着外面美麗的風景。到了黃河灘,天空中,一隻只風箏隨風飛舞,路兩旁,一棵棵柳樹舞動着嫩綠的枝條,像是走進啦連綿不斷的畫卷。最讓我養眼的是寬闊。湛藍。透明的河水,在夕陽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在陽光下閃閃發光,而且讓人睜不開眼睛。河面上偶爾還會出現幾條小漁船,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河流湍急的地方,讓我們望而生畏,我們踏着已經發芽的草地來到河邊,頓時覺得心曠神怡,我們在河邊玩起了往河面上拋石子的遊戲,每一次的勝利都讓我們歡呼雀躍。

這時,爸爸媽媽要去挖野菜,就讓我們在河堤上玩遊戲。春風吹拂着我們臉,偶爾覺得有點寒意,但我們興奮盎然。我們唱啊。跳啊,像幾隻歡快的小鳥,嘰嘰喳喳,給春天帶來了快樂的音符。

天漸漸的黑了,在爸爸媽媽的呼喚聲中,我們坐上了車。依依不捨的`離開了黃河灘。

四年級清明作文 篇3

這天是清明節,爸爸開回了一輛大的麪包車,帶着我們一家人出去玩。一出門,就遇上了堵車,看來人們都是想;利用三天假期,到處旅遊。我們隨即改變了原先的計劃,到環山路上一家魚塘去釣魚和吃午飯。

我們到了不久,天空就下起了雨,我和弟弟爭着背誦杜牧的詩句《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下午的時候,我們到附近一個種植草莓的大棚去摘草莓,用了不一會時間,我和弟弟都採了滿滿一筐草莓。

四年級清明作文 篇4

每當清明節到來的時候,好多大人就會拿着鐵鍬還有黃紙和冥幣到先人的墳墓上燒紙、送錢。好讓亡靈在陰間也有錢用;上學的孩子們也會被學校組織起來到烈士林園掃墓,通過掃墓,讓咱們知道今天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多少年來,這個清明習俗一直保持着。

不知道爲什麼,每到清明時節,天空總是陰沉沉的,大多會下起雨,不由得讓人們想起大詩人杜牧那句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那種感覺讓人的心和天氣一樣。

家鄉清明的另一個習俗是,在清明節那一天,家家戶戶的門兩旁都要插上柳枝,鍋裏煮上好多雞蛋,聽長輩們說,這是在紀念一位名叫介子推的人。

據說,當年皇帝微服私訪,不料餓昏在一戶人家的門口,這戶人家的主人就是介子推。他見到有人昏倒在家門口,就想辦法救活了這個人,當時老百姓很窮,介子推家也一樣。皇上的這次微服私訪,使他了解到了民間疾苦。

皇上回到京城以後,決定重賞救命恩人,但是當聖旨到達的時候,介子推嚇壞了,誤以爲皇上要殺他,於是乘天黑,揹着八旬老母躲進了深山老林裏面。皇上派人找了三天三夜也沒有找到,於是想了一個辦法,就是用火燒樹林,他想用這個辦法逼介子推出來接受他的封賞。然而不幸的是,介子推和他的老母親被活活燒死在樹林裏,當人們看到大柳樹下這對母子的屍體時候,無不嘆息落淚。

皇上知道以後也後悔不已,爲了彌補自己的過失,下令每年到了清明時節家家戶戶都要在門上插柳枝,煮雞蛋,讓已在天國的介子推母子能吃飽飯,不餓肚子。

時間過去了許多年,習俗保留了下來,但是對習俗的來歷,知道的人已經不多了。我想,也許清明節就是要告訴咱們要時刻不忘感恩親人,感恩恩人吧。

家鄉的清明節,我永遠難忘。

四年級清明作文 篇5

今天是清明節,按理來說,我們應該已經在老家準備給已逝的親人上墳、燒紙,但我們沒有這麼做,因爲上個星期已經回去過了,所以既然已經放假了,我們就應該好好的玩。

我們的目的地是位於浙江東陽橫店影視城——“清明上河圖”,據說是按照宋代大畫家張擇端的傳世之作《清明上河圖》改建而成的,許多劇組都來這兒取材拍戲,只是可惜,我們並沒有看到任何一個劇組在拍戲,講解員阿姨說,劇組一般都在早上拍戲,而我們則是在中午纔來的,前幾天《奔跑吧,兄弟》剛來過這裏,拍了幾組戲。

我們靜靜地欣賞着周遭的景象,雖然從電視屏幕中看,這些地方宏偉錦繡,但以正常的視角來看,卻發現這裏並沒有那麼大,甚至還會有些渺小。進入了一個建築,才發現原來是和另一個建築是相通的。走進去,看到的景象卻讓人有了些許失望,除了建築以爲,什麼都沒有,並不像電視銀屏上看到的那般繁華,反而因爲空蕩蕩的看上去有着幾分空洞與荒蕪,土地裏長得並不是什麼牡丹芍藥,而是幾株綠意正濃的小苗,給灰白的建築增添了幾分生機。

樹上幾隻逗趣的小鳥正在嘰嘰喳喳的唱着一曲曲清脆動聽的春日之歌,讓人在這煩躁的炎炎太陽中得到放鬆,感到悠閒。

這一次來“清明上河圖”玩的並不是很好,但我也從中收穫了不少。

四年級清明作文 篇6

今天是清明節,我和爸爸、媽媽要去掃墓,掃墓對我們小孩子來既是紀念已故的長輩,又像是春遊。

我們要去的是太外公的墓,一路上,兩旁都是一大片一大片的油菜花,望過去,上面的黃色黃得燦爛,在太陽的照耀下像皇宮裏的錦緞;下面的綠色綠得耀眼,看起來很有生命力。我覺得那一大片一大片的油菜花代表着春天已經來臨。

不一會,車就開到了太外公的墓地所在的山角下,我們順着陡峭的山路艱難地往上爬,不時地還被竹子和雜草絆倒。終於來到太外公的墓旁邊,我在墓前拜了拜,然後把一枝我在路上拔的油菜花插上去。等所有人都拜好以後,我們就下山了。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我重心不穩,摔了一跤,右手大拇指出了許多血,磕磕絆絆地總算下了山。

下了山後,我和爸爸去捉小魚和蝌蚪。結果我摸到了兩個螺螄,爸爸捉住了一條魚和一隻青蛙。那隻青蛙可機靈了,爸爸捉它時,它鑽到了泥土裏去,爸爸挖了一個洞才把它揪了出來。

今天是清明節,許多人都來墓地,是個思念已故親人的日子,我也感受到了。

四年級清明作文 篇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每當我想起唐大詩人杜牧的這首詩歌時,就想到清明節。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爲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

每到清明,我們都要去掃墓,今年也不例外。那一天,我早早地起了牀,跟着爸爸媽媽經過十幾分鐘的電瓶車顛簸,終於來到了爺爺的墳前。我們清理掉墓前的雜草,疏通邊上的排水溝,放上供品,點好香、蠟燭,把摺好的紙錢燒成灰燼給親人拜祭,我默默的在墳墓前許願:“希望爺爺能保佑我讀書聰明,學習進步,全家生活快樂,身體健康”。我們行完了中華民族的禮儀以後,爸爸就拿出鞭炮,我點燃它。鞭炮就“劈劈啪啪”的響起來,那聲音震耳欲聾,就像天上打雷一樣。一聲聲鞭炮是我們對爺爺的問候,一片片紙錢是我們對爺爺的思念。

在煙霧瀰漫的山野中,我們踏着泥濘的小路往回走。路上扶老攜幼的掃墓人,或三五成羣,或一兩個姍姍獨行。每年的這個節氣,我們都會在心裏默默地吟誦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

四年級清明作文 篇8

今天是4月4日,是中國傳統的節日———傳統清明節,它大約起始於周代,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這一天,除了傳統的掃墓,紀念先人的活動外,還有踏青、春遊等一系列風俗。

在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先人生死別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真是個富有特色的節日,就在這一天,我們小記者團全體師生在烈士公墓前,祭奠先烈。首先,我們脫帽,行注目禮、唱國歌,老師還給我們講述了傳統清明節的由來,介紹了公墓的建造和結構,然後,我們集體朗誦詩歌,“都說這個節日的春色,非常濃稠;都說……”公墓前回蕩着我們深情的朗誦聲。接着,我們爲先烈們獻花,老師還帶我們去踏青了呢。

這是一個綠色的季節,一個充滿希望的季節,一個新的生命開始的季節。我們堅信,稚嫩的對岸肯定是豐滿的成熟;我們堅信,青澀的前方無疑是飄香的豐收。牽着清明的手,我們情繫九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召喚,激勵着炎黃的骨肉。

讓我們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緬懷過去,展望未來,珍惜生命吧!

四年級清明作文 篇9

屈原是一個偉大的人物,他的愛國之心是無人能比的。

我們怎能忘了屈原,在懷王客死於秦之時來到江邊,顏色憔悴,形容枯槁;“舉世皆醉,而我獨醒。”漁夫勸他說:“舉世皆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哺其糟而啜起醴?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爲?”屈原長嘆一聲說:“世人又有誰能理解我呢?楚國日削月割,懷王客死於秦,只剩下無能的襄王與子蘭;楚命不久矣,我又有何顏面苟活於世?唯有一死,乃了我心頭之恨!”乃作《懷沙》之賦,然後懷石投汨羅江一死。後人對此不平,以爲楚王那樣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盡忠和報效,我認爲這忽視了他作爲“政治家”的一面。焉知政治也是一種“理想”;政治家與政客不同,前者是別無選擇的獻身,後者卻是投機。身爲“楚臣”,他不能承受楚國亡國的事實。

僅作爲一個“詩人”,即使“國破山河在”,亦不必去死,詩人可以以“詩”愛國和救國;他可以爲國家的教育事業做出奉獻,但作爲三閭大夫必須沉江;屈原的這種“相始終”的精神,是他作爲一個政治家面對失敗的唯一選擇,他把作爲“政治家”的責任放到“詩人”之上,這纔是屈原對自己的定位。

屈原是不會等到敵國軍人隊伍侵入受辱而死的;羞辱他就是羞辱楚國,他要選擇死,一種自由的、高尚的、獨立的死。“高餘冠之岌岌兮,長餘佩之陸離”,他悲吟着,高歌着,在汨羅江飽覽他所摯愛的山河大地,從容如歸地赴死。

屈原的死是偉大的,他爲了祖國,爲了社稷,殫思極慮,至死不渝,流芳百世,名垂青史。

祖宗給了我們一個清明節。清明時的中國,生人走到死的邊界,冥冥之中的靈魂也來與生人相逢;中國人,不只是活在自己的生命裏,還活在那些傑出的生裏,活在那些傑出的死裏,活在歷史裏,活在未來中;五千年積澱的,絕非只是出土的竹簡,而是這中國式的生命,這使得中國人“精神上的人生”比肉體上的人生更爲漫長浩渺。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