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推薦作文

諸葛的作文

本文已影響 2.73W人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諸葛的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諸葛的作文

諸葛的作文1

劉備去世以後,蜀國丞相諸葛亮準備北伐中原。當時蜀國南部,就是雲南貴州交界處,少數民族的大酋長孟獲發動叛亂,諸葛亮決定親自領兵平息叛亂,先解除這後顧之憂。有人建議,派一員大將南下足以消滅孟獲,丞相就不必深入那不毛之地了。但是諸葛亮考慮得更長遠,他要對孟獲恩威並施,以收服人心。

孟獲有萬夫不當之勇,豪俠仗義,在少數民族中很有威望。諸葛亮命令部下,遇到孟獲,千萬不要傷害他,要抓活的。

第一次戰鬥,蜀軍在諸葛亮的指揮下逮住了孟獲。當士兵押孟獲進營時,諸葛亮親自給他鬆綁,還叫人擺酒席款待他。

第二天,諸葛亮陪他參觀蜀軍營地後,問孟獲:我們的軍營怎麼樣?孟獲不僅不讚揚,反而說:不過如此。以前我不知道你的虛實,所以戰敗了。現在我看到了你們的部署,如果放我回去,再戰定能戰勝你們。

諸葛亮笑着,把孟獲放走了。幾天後,孟獲果然帶兵來挑戰,結果又戰敗被俘。孟獲還是不服輸,諸葛亮又放了他。

孟獲又連續和諸葛亮一戰再戰,一連打了七次,被擒七次。最後一次,孟獲又被押解到蜀軍營帳。士兵傳下諸葛亮的將令說:丞相不願意再見孟獲,下令放孟獲回去,讓他整頓好人馬,再來決一勝負。

孟獲想了很久說:七擒七縱,這是自古以來沒有過的事情,丞相已經給了我很大的面子,我雖然沒有多少知識,也懂得做人的道理,怎麼能那樣不給丞相面子呢!說完跪在地上,流着眼淚說:丞相天威,我們再也不反叛了!

諸葛亮很高興,趕緊把孟獲攙扶起來,請他入營帳,設宴招待,最後客客氣氣地把孟獲送出營門,讓他回去。

自那之後,孟獲死心塌地歸順蜀漢,直到諸葛亮死,他都沒有叛亂。這在客觀上爲蜀漢出兵中原掃清了後顧之憂,而且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生活安定和經濟發展有很大促進作用。

諸葛的作文2

自受任於敗軍之際,就嘔心瀝血、夙夜憂嘆;從奉命於危難之間,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天下梟雄,誰不懼其神機妙算;古今好漢,誰不服其博大精深。此之者誰?諸葛孔明也。

青山依舊在,感卻花已盡。物是人非事未休。曾幾何時,諸葛孔明的那份爲人臣子的忠誠不曾出現在我們的視線範圍內,一條盤踞已久的臥龍,頂起百姓頭頂的一片天,也許只因爲當年劉備的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也許是因爲他對劉備的那份君臣之情依舊,正是他,手中羽扇輕搖,看破江山紅塵。“梁父吟成高士志,出師表見老臣心”。

報先帝,忠陛下。本以爲失去了伯樂的千里馬,必將悲慘後生,卻爲了白帝城託孤的重任,日夜辛勞,恐付不效,我感慨於孔明的感慨,同時卻也惋惜於孔明的惋惜。

雖有蓋世英才作丞相,卻也有昏庸無能的劉禪作後主:天才的靈魂寓居陋屋下。就因爲諸葛亮太過忠於陛下,所以無取而代之之意,漢室傾頹不是沒有你的責任,但誰又忍心去斥責?畢竟這一切始於你那份肝膽相照和那顆對先帝和後主的赤膽忠心。

收二川,排八陣,取西蜀,定南蠻,六出七擒,東和北拒,誰與爭鋒?諸葛在與天博,身處草廬卻能運籌帷幄中,決勝千里外。儘管結局是不盡人意的。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還記得他火燒新野的胸有成竹,還記得他七擒孟獲的寬忍恢宏……再怎樣博大精深,再神機妙算,時間的磨蝕終究消弭不了一代忠臣的人格魅力。

諸葛的作文3

羅貫中筆下的諸葛亮有通天徹地的才幹,深謀遠慮,有扭轉乾坤的力量,呼風喚雨。他神機妙算,料事如神。草船借箭,三氣周漁,借東風赤壁之戰。六出祁山,七擒孟獲,司馬面前擺空城。威鎮八方,“真乃神人也。”他調兵遣將,知人善用。赤壁之戰中,明知關羽乃情義深重,知恩必報者,亦派其扼守要道,結果華容道上關羽顧念舊恩,寧捨己而放走了勁敵曹操。有人道,此乃孔明之過也,錯失良機。

然卻不盡然。看,當主公劉備急切地加以阻止時,:“雲常乃性情中人,必放曹操,賢相怎可讓其扼守要道?”孔明聽罷,仰聲長嘆曰:“此乃天意,天不滅曹。若魏國亡,東吳勢必崛起,此乃一勁敵,又佔地利只勢,蜀國必難與其相抗衡,勢必亡矣。今三分天下,呈三足鼎立之勢,我等趁此良機,興農業,固糧倉,養精蓄銳,方可破敵。而云常經此一戰,必更忠心效蜀,此乃臣之大計也!”由此看來,放走曹操絕非偶然,亦非孔明之敗筆,實乃形勢所逼,無奈之舉也。

再如用魏延。其時三足鼎立,蜀國力量較爲弱小,諸葛亮苦撐危局,自然注重網羅人才。蜀中名將除關張趙馬黃外,還有一位就是魏延。諸葛亮在對其的使用上可謂煞費苦心。魏延也算能夠驍勇善戰,屢建功勳。但此人頭後有“反骨”,不夠忠誠,諸葛亮料定他日後定會謀反,但國家正值用人之際,此人不可不用,尤其在關張趙馬黃等人凋零之後。況且你如不用,就有可能爲敵所用。

諸葛亮一邊用他,一邊又防範着他。待到諸葛亮操勞過度,病危之際,密令魏延斷後。當夜魏延忽作一夢,夢見頭上長出二角,得知乃大吉之兆,遂起兵謀反,果應孔明之言。還是諸葛亮早有安排,並留下錦囊妙計,纔有馬岱砍下魏延首級之舉。知道其有謀反之心,還要用之,如走鋼絲一般,諸葛亮成竹在胸,自己在世其有懼怕之心還不敢公然造反,不用可惜。在其造反之前殺之,又讓將士們寒心。只有在其身邊埋下伏兵,待其反時一舉殺之,一般而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在特定形勢下,如何變通的取得最佳之效,實乃大智慧也。

諸葛的作文4

一頭烏黑髮亮的短髮,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兩個月牙似的小

眉毛,胖乎乎的小臉,這就是我的表弟齊仕傑。看了題目,你一定很想知道他怎麼會是小諸葛亮呢?彆着急,慢慢聽我說

我的表弟今年4歲了,別看他人小,計謀可不比諸葛亮少。就說前天吧,我就中了他的圈套。一天,我正在捏橡皮泥,他突然過來對我說:“哥哥,我們到屋裏去玩一會兒吧!”我說:“好哇。”他聽了,一溜煙兒的跑進了屋子,過了一會兒,我也進了屋子。我剛一打開門,便襲來了枕頭陣,我見了,趕緊連躲帶擋地防禦,最後總算是闖過了“枕頭陣”;我心裏想:“原來他在這裏設下了“十面埋伏”啊!不過,想打倒我“王師軍團”可沒那麼容易。隨後,我步步小心,可再怎麼小心也逃不過他的埋伏啊!不信你看,我又踩到機關了,首先先傳來了一陣急促的警報聲,緊接着又傳來一聲:“快放下武器,舉手投降!”差點沒把我的魂兒嚇出來……他的連環攻擊使我防不勝防,我終於還是招架不住,落荒而逃了。他走出來,對大家說:“看見了吧!我這個‘小諸葛亮’可不是吹出來的,今天我打敗了‘王師軍團’就是證明!哈哈……”我們聽了,笑的前仰後合。

這就是我的表弟,他真是既有趣又可愛啊!

諸葛的作文5

讀完《三國演義》蓋上封面,我躺在牀上細細的回味這本驚世之作。其中的內容曲折讓我唏噓不已,人物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而其中讓我尤爲驚歎的角色就是那位神機妙算的軍師---諸葛亮。

我隱隱約約看見一位手持鵝毛扇,頭戴纓帽,身長八尺,一襲長衣的謙謙君子正靠在地圖上苦思冥想,扇了幾下鵝毛扇,一下子一條令人拍案叫絕的妙計就靈光一現。

我走近一看,諸葛亮也看到了我,和我攀談了起來。

我激動的對他說,臥龍先生,你真是一個奇才,你的名字和你本人一樣,身處在深山老林之中,卻知曉這天下之事,把時局分析的如此透徹,我本覺得謠言不可信,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啊!他卻淡淡的說了一句,承讓承讓,做人要低調,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學無止境,我覺得我這些都是雕蟲小技,不足掛齒。

我在心裏感嘆了一下,心想這諸葛亮也太低調了,我繼續說,先生你與劉備就像是千里馬遇上了伯樂,碰上了這樣慧眼識英才的主公是不是很開心啊!聽到這句,他以爲遇上了知己,也開啓了話匣子。遇到了如此禮賢下士的主公,我感到榮幸之至,劉備對我有知遇之恩,如果沒有遇見他,縱使我有滔天的才華,也沒有如此誠意被請出山,所以我對我的主公非常有信心,盡心盡力的輔佐他奪得天下。可惜了呀,還未成大業,就死於非命了。他的兒子卻是個不成器的人。競樂不思蜀,實在令我寒心。我想了想,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他說,先生已經盡了全力,不必憂心。劉備三顧茅廬,使金子沒有埋沒。你不出茅廬便知天下之事,草船借箭,空城計,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運用你的智慧幫助劉備,雖未能幫助他匡扶漢室,但也幫助他建立了蜀國,此豐功偉績,非尋常人之所得。我真佩服你啊,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我要是有你一半就好了。他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你也彆氣餒,你天資聰穎,只因貪玩誤了學業。業精於勤,荒於嬉。只要你肯努力,一定可以迎頭趕上。我相信你可以的。說完對我作了個揖,拂袖而去。

起來啦!伴着媽媽叫喊聲,我揉了揉眼睛,下意識地看了看,被口水浸溼了的枕巾!才知道剛纔只是一場夢。但是我會記住這個夢的,我想大聲對諸葛亮說,諸葛亮,你是我的偶像,我要向你看齊。

諸葛的作文6

十一月十七日夜,驚聞諸葛再世,欣然而往。

曰:三國時期,天下動亂,英雄紛紛而出。除汝外,何人之才乃天下第一?

諸葛曰:此必周瑜矣。火燒赤壁之事,乃周瑜之所爲也,三氣周瑜之事,無。此人少年意氣風發,一生僅打一仗(赤壁之戰)就天下成名,若此人可活百歲之齡,與吾在三國爭鬥,豈不快哉?

曰:人皆有後也。若汝能再生於世,是歸隱山居,種耕於南山之下,還是鞠躬盡瘁,落星於五丈之原?

諸葛曰:此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先帝妄自菲薄,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吾若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又有何顏面去見先帝之魂靈?

曰:汝一生爭伐無數,可述其一二?

諸葛曰:可。昔日六至祁山,次次皆敗,只爲報先帝之靈,而屢敗屢戰,昔日七擒孟獲,吾率百萬之軍深入不毛,七擒六縱。昔天欲主我,漢室之隆,終能未成。

曰:可汝之名卻流傳於千古。

諸葛曰:善哉。

羽扇輕揮,天地間光芒萬丈,北極星高高升起,照耀人間,諸葛便再次回到了天宮。

諸葛的作文7

身未升騰思退步,

功成應憶去時言。

只因先主丁寧後,

星落秋風五丈原。

諸葛亮爲了蜀國鞠躬盡瘁,僅僅是因爲劉備對你的尊重和他那三天的苦苦等待。爲了輔佐劉備,諸葛亮將自己的智謀才華都奉獻給了他……

初出茅廬時的諸葛亮,火燒博望坡,僅憑着軍中三千人馬,就燒得曹操大敗而歸。接着火燒新野,一把大火,繼續就將曹兵燒得狼狽不堪。第三把火就是火燒赤壁,諸葛亮巧妙地利用了東風,一把火就將曹操百萬雄軍燒得兵敗如山倒。上面說的這三把火,一把比一把燒的熱鬧,諸葛亮也就是靠了這三把火,燒出了氣勢,也燒出了劉備陣營上上下下對他的普遍尊重。

智奪荊州時的諸葛亮,得知周瑜正在攻打南郡,只是在一旁等候,看準時機,便不費氣力奪得荊州,氣得周瑜直吐血。玄德取妻時的諸葛亮,明知其中有詐,卻只讓趙雲陪同劉備一同前去關東,去前,你給了趙雲三個錦囊,就保得劉備安全歸來,使得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周瑜討要荊州時諸葛亮,得知周瑜心中不服,即將率兵攻打劉備,於是便略施小計,打敗周瑜,結果這三氣周瑜就把周瑜給氣死了。臨死前,周瑜口吐鮮血,死前嘆了口氣說:“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聲而亡。

白帝城託孤時的諸葛亮,明知劉禪不是個當皇帝的料子,況且你在軍中早已深得民心,把劉禪給廢了根本不成問題,然後自己當皇帝。可你偏要輔佐劉禪,完全沒有一點自己當皇帝的意思。此時的諸葛亮明明就可以奪權,可是他就是這麼固執,一直輔佐劉禪到死爲止。你這到底是爲了什麼呢……

或許是因爲劉備那三天的苦苦等待,或許是因爲劉備的自己的器重,對自己的尊重,或許是因爲這承諾多年的諾言……

我最崇拜的人就是諸葛亮,不僅是因爲他的足智多謀,神機妙算,更是因爲他那信守諾言的精神,那用一生換來的承諾……

諸葛的作文8

那是一個烏雲密佈的夜,我很快就入睡了。忽然,腦子裏一道閃電劈過。我出現在一個軍中大帳裏,我坐在長席中喝酒。

之後我問旁邊士兵:“剛纔打完什麼仗啊?”

士兵說:“這是剛打完的新野之戰。”

我端着酒向諸葛亮走去,我問道:“你是怎麼讓夏侯敦中計的呢?”

諸葛亮喝了口酒回答道:“我先聽說夏侯敦這個人啊,雖然勇猛但卻衝動好鬥,我就派趙雲誘他到峽谷內,又讓關、張二人埋伏,之後點火燒他們,他們必會潰不成軍,那夏侯敦自然倉皇而逃。”

“妙哉!妙哉!”我口裏稱讚道。接着又問了一個問題:“那你又是怎麼把關、張二人降服的呢?”

諸葛亮回答道:“在火燒博望坡那一場戰役,略施小計,就把魏軍打敗,那兄弟倆也就自然降服了,而且再加上近日的磨合,肯定也就服從了。”

諸葛亮的話剛說完,腦子裏一片漆黑。之後我發現我和諸葛亮一起商討對策。那一天晚上,諸葛亮在寫出師表,我看着諸葛亮,越寫越難過。

我剛想問問題,太陽就照在我的臉上,原來是夢啊!

諸葛的作文9

“人心齊,泰山移。獨腳難行,孤掌難鳴。水漲船高,柴多火旺。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語文書上的《古今賢文·合作篇》你一定很熟悉吧?這裏面藏着一個有趣的故事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首先隆重推出本故事的主角之一:諸葛亮,這是一位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是人們心目中智慧的化身。有一天,諸葛亮到東吳作客,爲孫權設計了一尊報恩寺塔。其實,這是諸葛亮要掂掂東吳的份量,看看東吳有沒有能人造塔。那寶塔要求可高啦,單是頂上的銅葫蘆,就有五丈高,四千多斤重!

孫權尋到了一些手藝高明的冶匠,可是他們爲難地說:“澆鑄有把握,但沒這麼大的銅葫蘆模子,我們、我們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啊!”孫權派手下訪遍四方,卻沒找到這麼個高人。他在城門上貼起了招賢榜。時隔一月,仍然沒有一點兒下文。孫權急得茶飯不思,面黃肌瘦。而諸葛亮呢,每天在招賢榜下踱着方步,搖着鵝毛扇子,滿臉得意。

接着出場的是本故事的另外幾個主人公。說來真要讓人笑話,他們是在那城門口擺攤子的三個皮匠!這三位衣衫破舊,面目醜陋,而且斗大的字不識一個,大家都稱他們是“醜皮匠”、“臭皮匠”。他們看不懂招賢榜,還是從衆人的議論中才得知諸葛亮在尋東吳人的開心。他們也替君主着急啊,乾脆連生意都不接了,時時刻刻湊在一起商議,嘿,還真的想出了妙招!他們足足花了三天三夜的工夫,用剪鞋樣的笨辦法,終於剪出個葫蘆的樣子。然後用牛皮開料,硬是一錐子、一錐子地縫成了大葫蘆模型!做完模子時,三個人都累得直不起腰了。

有了大葫蘆模子,冶匠們的好手藝就有了用武之地。他們將皮葫蘆埋在砂裏澆進銅水,鑄出的銅葫蘆一舉成功!人們讚歎地說:“多虧了三個臭皮匠啊!”諸葛亮得到銅葫蘆澆好的消息,心中也暗暗稱奇。他立即向孫權告辭,從此再也不敢小看東吳了。

哈,臭皮匠VS諸葛亮,臭皮匠贏了!“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的說法,就這樣流傳下來了。

諸葛的作文10

與諸葛亮一起漫步夜半,萬物寂靜,我獨自坐在夜空中,擡頭望月,沉寂在自己的思緒中。一陣微風吹過,遠處出現一個人影,仔細看去原來是中華智星————————諸葛亮。諸葛亮羽扇綸巾,一襲長袍宛如仙人。只見孔明緩緩開口:“小友,夜深人靜,明月當空,何不與我一起散散步?”我起身應約,來到孔明身邊。

“孔明先生,我有一事不知當講不當講?”“哦,但說無妨。”“先生,您一生收二川,排八陣,六出祁山,七擒中原,一心只爲酬三顧。您覺得值麼?憑您的智慧,佔據一方,成就一方霸業又有何不可?爲何甘心在劉皇叔手下呢?”諸葛孔明眉頭一皺,輕搖手中的羽扇道:“小友,你錯了,我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只因先主三顧茅廬,真心對待與我。

知遇之恩不可忘,我又怎能背叛於先主?這是做人的底線,那就是知恩圖報。你明白麼?”我頓時恍然大悟,拱手道:“先生,晚生明白了,只是您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您後悔過麼?”孔明搖搖頭:“沒有,我一生的功績在後人眼裏可能頗爲稱奇,可是在我的眼裏,那隻不過是報答先主大恩的一部分而已。我從未後悔過。只是六出祁山,七伐中原,屢屢因爲我的疏忽,使成功檫肩而過。時常覺得對不起先主。”

諸葛孔明的臉色漸漸變得晦暗,顯然是有些難過。我連忙勸道:“先生,這並不是您的過錯,只因後主的昏庸無道,信任宦官,導致了政事的衰弱,即使先生有回天之力也無力挽回這漢室的江山啊!”聽了我的話,孔明的臉色漸漸恢復起來。他停下腳步,撫摸着我的腦袋:“小友一席話令我豁然開朗。我相信憑藉小友的智慧和才略,只要稍微努力,便定能成就大業。好好努力吧……”

話未說完,孔明的身影已然消失,原來一切都只是幻覺。雖然孔明只是個幻覺,但他的話還在我耳邊迴盪,“放心吧,先生,我一定不會辜負您的希望,有伯樂的賞識,我這匹馬兒一定會成爲千里馬的!”

諸葛的作文11

手持羽扇,風度翩翩,掐指一算便計上心來,此等風度之人正是那神機妙算的諸葛孔明。

他,臨危受命,不懼艱險。我們耳熟能詳的空城計便是諸葛亮人生中最冒險的一次。因爲馬謖痛失街亭,諸葛亮只剩二千五百人守西城,而司馬懿率領百萬大軍兵臨城下,在這危急時刻,諸葛亮眉頭一皺,計上心來。隨即微微一笑,只是令二十幾號士兵,化裝成百姓打掃街道,神色淡然。他自己卻在城樓撫琴,笑容可掬。一個敵軍探路的小兵見到這情景,連忙回去報告司馬懿,司馬懿想:不對,這必是孔明之計,城內有大軍埋伏。隨即命令撤軍,他的兒子司馬昭不禁疑惑:“父親,我們有百萬雄師,爲何不採取強攻?”司馬懿回:“孔明向來謹慎,不曾涉險。”於是,諸葛亮用二千五百人成功地退了司馬懿的大軍,成就了歷史上一段“以少勝多”的佳話,他那極高的智商和臨危不亂的心理素質也令人歎服不已。

他足智多謀,化解刁難。孫劉聯盟已成,諸葛亮駐守江東大營。一天,水軍大都督周瑜以缺少弓箭爲由,命孔明三日內籌得萬支羽箭,這分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可孔明先生當即立下軍令狀,魯肅不無擔心,諸葛孔明微微一笑:“無需三天,魯肅先生,只需您借我十隻戰船,每隻戰船上插上草人。”雖不明所以,當天夜晚,魯肅帶來了孔明需要的東西。只見諸葛亮夜觀天象,第二天夜裏便駕戰船前去曹營,在江上罵戰,天際飄着濃霧,曹操不敢貿然行動,只得發箭,無數支箭飛向戰船,草人上扎滿了箭,每隻船足有萬支,船上將士大喊三聲:“謝曹丞相贈箭。”於是,諸葛亮調轉船頭,揚長而去,曹操這才明白自己中計了,而周瑜又是佩服又是嫉妒。諸葛亮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大腦,真是令人不得不佩服三分。

我心目中的諸葛孔明,是一個足智多謀、才高八斗的人,他是我的偶像!

諸葛的作文1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在讀完三國演義後,我認爲這部書之所以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原因之一就是書中描繪了一系列個性鮮明的人物,在衆多人物當中,如果說對我影響最大的人物,那必定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

關於忠誠,諸葛亮“鞠躬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後經劉備“猥自枉屈”三顧茅廬,諸葛亮明知劉備前途渺茫,卻爲劉備三顧茅廬之恩,棄隱入仕,想要以自己的才學與亂世一拼高低,哪怕爲此粉身碎骨,“雖九死其尤未悔”。

關於理想,我想諸葛亮心中有一個夢想,“興復漢室”,這是諸葛亮一生追求的目標,也是他出山的目的。如果不是他早就立下興復漢室、治國安邦平天下的志向,僅劉備三顧之恩而出山,恐怕,還沒輪到劉備,曹操、劉璋、劉表等就去了。他帶著一生的學識和智慧出山,就爲了一句“願先生以天下蒼生爲念。”他廢寢忘食,事必躬親,扶病處理軍務;先後六出祁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關於執着,司馬微曰:“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作爲老師,司馬微此言既對弟子的才華得到施展感到欣慰,又感嘆他多舛的命運。可惜漢室已末,天不歸屬,哪怕諸葛亮有“朝旋天地,扭轉乾坤”之能,也未能留住一個衰敗的'國體。當他“強支病體,令左右扶上小車,出寨遍觀各營,自覺秋風吹面,徹骨生寒,乃長嘆曰:再不能臨陣討賊矣!悠悠蒼天,曷此其極!嘆息良久”。

諸葛亮通過個人努力、奮鬥與未知的“天命”抗衡,頑強不息的意志成就了他的悲壯與無奈的命運。“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讚揚的是諸葛亮爲國家事業忠心致敬,奮鬥不息的精神,惋惜的是一代賢相“男兒到死心如鐵”的志向,留下的是後人對臥龍先生的無限敬仰。

諸葛的作文13

諸葛亮,字孔明,人稱臥龍,漢末徐州 琅邪郡陽都縣《今山東沂南縣》人,父諸葛珪曾爲泰山郡丞,叔父諸葛玄爲當時名士。諸葛亮兄諸葛不共戴天瑾仕於吳孫權,拜大軍、左都護,領豫州牧。亮從弟諸葛誕仕於魏,爲吏部郎,累遷揚州刺吏、鎮東將軍、司空。兄弟三人“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於時以爲‘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世說新語。品藻》注云:狗乃“功狗”之狗,雖非龍虎之比,亦甚有功之人,故曰並有盛名。》。

諸葛亮早年不得志,不爲志向所屈,故結廬於襄陽城西隆中山中隱居待時。公元207年,思賢若渴的劉備三顧茅廬,請計於諸葛亮,諸葛亮精闢地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了統一天下應走鼎足三分,聯吳抗曹的道路,也稱“隆中對策”。這是諸葛亮爲劉備提出的一條正確的政治路線相軍事路線,也是諸葛亮一生的行動綱領。從此,劉備的事業纔出現了機。

公元208年曹操率三十萬大軍南下荊州,諸葛亮以其大智勇出使東吳,說服東吳抗擊曹操,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爲劉備取得立足之地。劉備稱帝后,諳葛亮任丞相。公元223年蜀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爲武鄉侯,領益州牧。他勵精圖治,賞罰嚴明,推行屯田政策,並改善西南各族與蜀漢的關係,有利於當地經濟、文化的發展。他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因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葬於定軍山《今陝西勉縣東南》。

諸葛亮的一生共兩個二十七年。公元207年以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身養性立志用世的準備階段。他學有所成後沒有北走曹操,也沒有南歸孫權,而是輔佐了“名微衆寡”的劉備,這固然有客觀原田,但也並非出於偶然。他之所以要選擇興復漢室的道路,說明他是一個維護封建綱常、崇尚儒家忠義道德的正統思想家。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諳葛亮盡忠蜀漢的階段。無論先主、後主都非常信任他。他沒有恪守儒家教條,他尊王而不攘夷,進兵南中,和撫夷越,在三國中執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明法、正身、和吳、治軍,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無私奉獻精神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息。他的忠公體國精神,生前就深受蜀人愛戴,死後更長期受到後人的敬仰,已成爲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份遺產。

諸葛的作文14

“諸葛亮”這個名字,幾乎整個中國都知道,甚至連外國人都對他略知一二。那他到底有什麼能力,讓知道他的人都對他如此欽佩呢?那也只能歸結於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對能力了。

他“草船借箭”,是在和周瑜聯手時,三天內要造出十萬支箭的情況下發明的。“三天造十萬支箭”這在我看來是不可能的,因爲造箭需要大量的人力來完成,而在當時的蜀、吳兩國,加起來也沒有這個實力。周瑜深知這點,所以故意用三天造十萬支箭來刁難諸葛亮。一旦諸葛亮造不出箭,他便可以在大衆面前批評諸葛亮了。結果卻出人意料,諸葛亮並沒有實實在在造箭,而是通過排兵佈陣,利用曹操多疑的特點,虛張聲勢,用二十隻船就借到了曹操十幾萬支箭。這個耳熟能詳的故事雖然是出自於小說《三國演義》中,裏面不排除有作者的渲染,但足以說明諸葛亮的足智多謀。在這個故事中,周瑜的心胸狹窄和諸葛亮的寬宏大量形成了鮮明對比。問題出現了,諸葛亮並沒有責怪周瑜,而是自省,主動承擔責任,通過想辦法最終解決了問題,凸顯了諸葛亮強大的責任感。在大多數人心中,諸葛亮就是一個“神奇”,是一個真正的“臥龍”。

他的“前後出師表”使無數人爲之心動,爲這一份對君主的忠心而心動。當劉備去世後,諸葛亮也步入晚年,他一心扶持劉備的“傻兒子”劉禪。雖然他有足夠的能力和勢力可以廢除劉禪自立爲王,但是他卻從來沒有動過這個念頭。諸葛亮牢牢的守住和先王劉備的這份君臣之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不放棄對劉禪的輔佐,對蜀國的堅守,可見他的這份忠誠。

陸游曾說“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有誰能像諸葛亮率三軍復漢室北定中原!唐代的詩人也感嘆“前後出師遺表在,令人一覽淚沾襟。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的精神令古人都感動萬分,傳頌至今。同樣,現在的我們也紀念他、學習他,學習他勤奮學習廣聞博識,學習他寬廣的胸懷,學習他胸懷大志敢於爲理想奉獻終生,學習他爲了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些精神都將永遠記在我們心中,繼續傳承下去。

諸葛的作文15

三國時候的諸葛亮飽讀詩書,善於出謀劃策,人們都稱讚他。可是他也有失策和不明智的地方。

一、用人

在用人方面,諸葛亮的確有些過失。在火燒赤壁之後,曹操敗走華容道,又遭張飛、關羽等人偷襲。但諸葛亮卻將對曹操又愧又重義氣的關羽放在最後,導致關羽爲了報恩義釋了曹操,爲日後蜀國的滅亡埋下了禍根。

在街亭之戰中,諸葛亮派馬稷去守街亭。馬稷不聽部將勸告,執意將營寨紮在山上。結果被曹軍斷了水路,大敗而歸。

這些都是諸葛亮的過失,“用兵之要,在於擇臣。”而諸葛亮身爲蜀國丞相,卻在關鍵時刻用錯人,這是不可容忍的。

二、自知之明與名節

在蜀魏之爭中,蜀魏力量相差懸殊,諸葛亮卻依然六出祁山,最後導致蜀國被魏國所滅,他自己也病死了。倘若他與吳國聯手,來個東西夾擊,那麼魏國唯一有才能的司馬懿,就會在長途奔襲中失利。而諸葛亮卻一意孤行,最終導致蜀國的直接滅亡。

在白帝城,劉備被孫遜打敗後,一病不起,病死在白帝城。他臨終前囑咐諸葛亮:“我的兒子劉禪,可輔佐便輔佐,他如若不能,愛卿可取而代之。”後主劉禪果然昏庸無能,但諸葛亮卻沒有取而代之,而是嘔心瀝血地輔佐劉禪,從而造成了蜀國滅亡。雖成就了個人名節,卻留下了遺憾。

諸葛亮雖是蜀國的功臣,卻屢屢失誤,所以我們評價諸葛亮時有貶有褒,纔是公正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