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推薦作文

清明隨筆作文

本文已影響 1.73W人 

清明節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歲時百問》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下面給大家分享了清明隨筆的作文,一起來看看吧!

清明隨筆作文

  清明隨筆作文1

又是一年清明時,起風了。思緒隨着風兒愈飄愈遠,或許談不上傷感,或許談不上離愁。只是在這懷念的季節裏,想起了已故的人和已逝的往事。於是,淡淡的哀愁隨着清波盪開,盪開……

清明時節雨紛紛。瞧,飄飄灑灑,悽悽冷冷,絲絲細雨,溼潤了心頭,也喚醒了我。滴滴答答,似乎很雜亂,又似乎很有律動力——正像我的心情,不悲不喜。我輕輕地走在這林間小路上,享受着這難得的安靜。低頭沉思,想起了那個他——在很久以前,他也像我一樣,沉醉於這清明小雨之中。清明,雖然是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的時節,但細雨紛紛,讓人感受到了那種“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悽迷而又美麗的境界。於是,他寫下了雨中行路者的心情——清明時節雨紛紛。他就是杜牧,。

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裏,我理所當然地想起了已故的親人。他們走了,卻永遠留在我們心中。但卻免不了多愁善感幾回。身在雨絲風片之中,紛紛灑灑,冒雨趲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悽迷紛亂了。杜牧或許與我同樣的心情。看那春雨溼衫,行人孤身趕路,觸景傷懷,心頭的滋味複雜。偏偏又趕上細雨紛紛,又平添了一層愁緒。於是,他寫下了這句千古名句——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雨不知不覺小了,我的愁緒彷彿收斂回來了。人生自古誰無死,何必傷感離愁,抽刀斷水水更流,人生亦如此。杜牧或許明白人世間分分離離,故寫下了“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一絕句。行人也不願繼續哀愁下去,或許想散散心頭愁緒,於是借問酒家何處,而遙指杏花村卻令所有人豁然開朗。或許人生總有那麼一些死結,需要別人幫我們解開,而杜牧這句,寫得實在深得人心,一語驚醒我這個夢中人。

喜歡,很是喜歡。喜歡寫這首詩的高明的詩人,寫得自如之極,興味隱躍,餘韻邈然,耐人尋味。

喜歡清明,那種感覺,很是輕鬆很是愜意。楊柳拂過心頭,悄悄地盪開了那顆憂愁的心……

  清明隨筆作文2

天又下起了雨,撐起一把雨傘,漫步在小路上。雨放肆地飛灑着,俯身吻着大地,萬物都在接受雨的洗禮。

一直這樣。每次清明都是細雨相伴,似乎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營造出一種“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詩意畫面。這雨,晶瑩剔透,像天的眼淚,一滴一滴地落進人們的心頭,勾起那纏綿的回憶。

沿着一條崎嶇的山間小路,經過積木樣的村民的房舍,踏過木板拼成的獨木橋,錯落有致,菸絲蒙繞的墳墓出現在眼前。每年都要來這裏,可每次來的感覺都不一樣。

很小的時候,我只是被帶着來湊熱鬧的,只是學着長輩們,在一塊塊石碑面前,雙手合併,顯於胸前,拱背三四次。那時,我還根本不理解“死”的含義,也不明白“清明”的底蘊。

又大了一點,我是爲了爬山纔去掃墓的,又是隨便做做的模式,便跑去摘松果、採青苔。

大了幾歲,玩性被完全激發出來了,不再侷限於採松果、摘杜鵑了,而是順着山路往上爬,盼望看到更多的風景。

慢慢地,我變得懂事成熟了,開始幫助長輩做這辦那,雖然有時還會幫倒忙,可我還是很快樂。

如今,我已是初中生了,辦事也是井井有條。插香、擺貢品等,我都是搶着幹。我也學會了尊重,學會了沉吟。我喜歡擡頭,透過黑壓壓的電線,看那灰濛濛的天。它讓我輕鬆很多,惆悵與失落,無盡感慨。

一切就好像輪迴般朦朧,心動漸漸地失控……成長也是一直輪迴,讓我們帶着過去的記憶與今天的努力走向美好的明天吧。

  清明隨筆作文3

時間過的真快,彷彿昨天還是去年的清明時節,轉眼又到了這個季節。回首之前的一年,感到由衷的茫茫然,似乎什麼也沒做過,就這樣過去了。

清明時節雨紛紛。

雨,還是和以往一樣地下着,下着。打着傘來到大街上,孤身一人,就連父母也回家鄉掃墓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悲哀與孤寂之感濃濃地籠罩着我。

路上行人慾斷魂。

但,我似乎也特別喜歡這種孤獨的滋味。我開始天花亂墜地在雨裏幻想,全然忘卻傘已傾斜,人已半溼;全然忘卻春天的雨還是那樣冰冷艱澀。我只是沉浸在自己的那方小世界裏,想着、想着。我幻想着一個丁香一樣的女子,打着油紙傘自雨巷中走來。那丁香一樣的愁結,丁香一樣的情懷。

父母不在的日子是自己的。茶几上放着一杯香濃的牛奶咖啡,淡淡的褐色中夾雜着膩人的奶油色,好像貓一樣地縮在沙發中,手上拿着一本《天藍色的彼岸》——這種時候總是最適合看那亡魂書的。擡起頭來,看看窗外,想到了長眠于山中的外公外婆,也不知天上的生活怎樣,過的還好嗎?只希望媽媽能替我把這個不孝順外孫女的祝福帶到。還有爺爺,猶記得在你逝去不久之後,我就在夜裏夢到了您,是噩夢:您從墳墓裏出來了,口裏嚷着“我要出去!我要出去!”我多麼希望您真的出來了呀。可是,您依舊在那裏沉睡。在夢中,我竭力想要看清您的容貌,但我卻悲哀地發現,雖然我深知那是爺爺您。可我一點也不記得您的`長相了,那兒永遠只是一團稀薄的霧氣。啊,奶奶,從小到大,您是除了父母外最疼我的人了。如今,我沒能回去見您,只願您長命百歲,看着您的小辛兒長大,不要再這麼拼命幹活了,您不知道每次您帶回那麼多的土特產給我,我的心是多麼的痠痛。

不能回老家的清明時節裏,借問親人何處尋……

  清明隨筆作文4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

在傳統義化中,人們在清明節時祭奠死者。但傳統的節日中,人們不免把死看得太重,這樣的清明節是很難走向未來的。

“廬墓三年”,這種做法也太過了一些。在清明節痛苦不堪“欲斷魂”,並沒有真正領會清明的內涵。

清明節是鑑死知生的節日,傳統中人們見死而不見生,實則忽視了清明的真正內涵。從人情上講,沒有哪一個逝者在天之靈願意看到後人因已死而身形憔悴,更不用說“哀殆死”了。其實,清明祭祖的真正意義不在悲憫,而在明志清心,完成祖上的遺願,光宗耀祖纔是最好的祭。也只有這樣認識清明,清明纔有走向未來美好社會的潛質。

有人批判清明節的踏青遊樂有悖於傳統。然而,它雖在表面上看似和清明格格不入,卻是清明走向未來的必經之路。歡樂屬於生者,死寂屬於逝者,人們知曉了歡之真諦即生之歡娛,又有何礙於清明走向未來?如今是和平年代,百姓安居,並無時時死之虞,大可將生之歡演繹到最大化。這既是對傳統重死過悲的否定,也是當今時代的如實反映。古代用八股鉗制思想,自然不覺生之樂,唯有陸王心學,將天理置於山腳,讓心胸囊括宇宙,才得有生之歡娛。清明,自然可以借鑑這樣一種劃時代的學問走向未來。

清明要走向未來,最重要的還是要將傳統的義化改造,並注入未來元素。清明之際,陰陽平衡,晝夜平分,萬物清明,正是春遊出行的好時機。掃墓踏青爲鑑死知生,這是在物質層面。自己的精神也要清明,從紛雜的現代生活暫時抽離,去領略天人合一的境界。山水合爲“清”,日月合爲“明”,天地合而萬物生。領略自然,從清明之際亦可鑑知生死,生死合而萬物生息,讓心靈超脫,釋放壓力以便更好地投入工作、生活中,笑對一切困難挫折。由此,清明作爲傳統,亦可走向未來,創造未來!

唐人有詩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斷魂者必拘於傳統,無論是因生死之困或是心不超脫。斷魂也只是唐人舊事,傳統的東西在如今都必須有所發展。

我想,清明莫斷魂,清明方可走向未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