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推薦作文

苗族民族風俗的作文

本文已影響 3.18W人 

苗族是一個富有古老文明、講究禮儀的民族,歲時節慶獨特鮮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準備的苗族民族風俗的作文,供大家參考。

苗族民族風俗的作文

  苗族民族風俗的作文【1】

苗族是怎樣的?他的民風民俗是什麼。

踏入苗家門坎,映入眼簾的首先是掛在屋樑上的各種糧食,它們是苗家人的驕傲,是五穀豐登的象徵。走廊上的木凳被苗家稱作“每人靠”,意思是每個人都能坐一坐,歇一歇。苗家門口掛着的牛角是用於驅邪的吉祥物,也是苗家用來敬酒的工具。在苗家衆多的迎賓禮儀中,最隆重、最具風格的莫過於敬牛角酒。傳說到苗家做客時,只要摸摸牛角就會給你帶來好運,同時還得踩踩堂屋中間的木板,這塊木板稱“平安橋”,能讓人平平安安,萬事如意

苗族的禮儀有:客人來訪,必殺雞宰鴨盛情款待,若是遠道來的貴客,有的地方還要在寨前擺酒迎接。吃雞時,雞頭要敬給客人中的長者,雞腿要賜給年紀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還有分雞心的習俗,即由家裏年紀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雞心或鴨心拈給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須把雞心平分給在座的老人。有的地方還敬“牛角酒”、“梳子肉”,客人一一接受,主人最高興。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歡吃肥肉,可以說明情況,主人不勉強,但不吃飽喝足,則被視爲看不起主人。

苗族人接待客人時,主人會穿上節日盛裝。男主人到村寨外的路旁,恭迎客人光臨。有時甚至還擺下酒席。客人到家門口時,男主人以唱歌形式叫門,告知女主人貴客已經臨門,女主人唱着歌開門迎客。

苗家人非常好客,來了客人要殺雞宰鴨,由家長或同族中最有威望的老人將雞心或鴨心敬給客人。按苗家風俗,客人不能馬上一個人吃完,須與同座的老人分享,以示自己大公無私。

幼輩見長輩。凡是幼輩見了長輩,不管是男是女,是熟識還是初次相見,都必須說話誠懇,行爲恭敬,笑臉相迎,並要用一定的尊敬詞語相稱。若是幼輩正在行走,見了老人或長輩,必須立定;若是幼輩正在坐着,長輩來了,應該立即起立讓坐。眼睛要平視,雙手要放下。如遇到自己不相識的長輩,對方年齡比自己大一二十歲的,男的稱呼爲“得訥”,女的稱呼爲“得目”。如年齡再大一點的,男的稱呼爲“阿打”(外公)或“阿內能共”“阿內能果”(老人家),女的稱呼爲“阿達”(外婆)或“阿內能共”。稱呼完畢後,幼輩才能坐下或相辭而去。平輩見平輩。凡是平輩相見,必須點頭招呼。若是相識的,要用固定稱謂相呼;如果不相識,男的可稱之爲“阿郎”(大哥)或“把秋”(老表),女的可稱之爲“阿婭”(大姐)。長輩見幼輩。凡是長輩見幼輩,一般都要行點頭禮。相識的按固定稱謂相呼;不相識的,如果是壯年,男的可稱呼爲“得那”,女的可稱呼爲“阿婭”。如果對方是幼年.無論男女,都可稱呼爲“得苟”(小弟弟、小妹妹)。

雜禮。老人或長者與青年或幼輩一起走路時,青年人或幼輩必須讓老人或長輩走在前頭。老幼同桌吃飯時,上坐老人,下坐壯年,兩邊坐位一般人都可就坐。老幼同在地樓上的火坑邊入座烤火敘談時,靠近中柱的那一方,習慣讓客人、長輩或老人坐。其他方面,隨意自

苗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飛歌、情歌、酒歌享有盛名。

  苗族民族風俗的作文【2】

中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風俗民情。今天我要跟大家說說苗族的風俗。

苗族主要聚居於貴州省東南部、廣西大苗山、海南島及貴州、湖南、湖北、四川、雲南、廣西等省區的交界地帶。

講究真情實意,非常熱情,最忌浮華與虛僞。主人路遇客人不搶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談中用敬語稱呼;迎客要穿節日服裝;對貴客要到寨外擺酒迎候;客人到家門,男主人要叫門,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開門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樓;宴會上以雞、鴨待客爲佳餚,以心、肝最貴重,要先給給客人或長者,客人則分給衆人享用,次序是先長後幼。客人不要稱主人“苗子”,他們喜自稱“蒙”。

苗族十分注重禮儀。客人來訪,必殺雞宰鴨盛情款待,若是遠道來的貴客,苗族人習慣先請客人飲牛角酒。吃雞時,雞頭要敬給客人中的長者,雞腿要賜給年紀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還有分雞心的習俗,即由家裏年紀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雞心或鴨心拈給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須把雞心平分給在座的老人。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歡吃肥肉,可以說明情況,主人不勉強,但不吃飽喝足,則被視爲看不起主人。

苗族的風俗是否別具風味?你知道哪些民族風俗,是不是也分享一下?

  苗族民族風俗的作文【3】

大家好,我是少數民族——苗族的小姑娘。苗族這個字眼,相信大家都非常陌生。今天,我就帶大家走進我苗族,瞭解我們苗族的民風民俗吧。

苗族大約有740多萬人口,分佈在貴州、湖南、雲南、湖北、海南、廣西等地。苗族居住地帶氣候溫和,山環水繞,大小田壩點綴在山嶺之中,給人一種祥和的氣氛。

苗族人還認爲世上有鬼神,他們認爲鬼有兩個種類,一種爲善鬼,也就是神,會給人帶來幸福、好運。而另一種則是惡鬼,他們認爲,死去的人或動物的怨恨化做的惡鬼,會帶來黴氣、厄運、災禍。有些地方的苗族人認爲盤瓠(一種神犬)或楓樹楓木爲他們的始祖,把它們當作祖先來崇拜。很有意思吧!

苗族人認爲萬物有靈,崇拜自然。他們擁有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等各種原始宗教形式,苗族傳統社會則迷信鬼神和巫術。苗族人對某些奇特的自然景物認爲是靈性的體現,如果遇到,就會對其頂禮參拜。他們大多數人都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極少有人信仰佛教和道教。

他們的飲食也很有意思。一日三餐以大米爲主食,油炸食品則以油炸粑粑最爲常見,裏面包着鮮肉或酸菜,味道極爲鮮美。苗族人還愛吃酸、辣味的食物,他們的典型食物有:血灌湯、辣椒骨、苗鄉龜鳳湯、綿菜粑、蟲茶、萬花茶、搗魚、酸湯魚等。

介紹完飲食,就要介紹服飾了。在我們苗族,不管男女老少,都愛戴銀飾。銀飾的種類也很多:有銀花冠、銀牛角、銀花帶、小銀花墜……

這就是我們的民族——苗族,我們的民風民俗是獨具一格的

  苗族民族風俗的作文【4】

在漫長悠久的歷史歲月中,春節從萌芽到定型,不斷髮展,形成獨具中華民族特色、豐富多彩的習俗,春節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祖敬老、感恩祈福、闔家團聚、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爲主要內容,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苗族這個字眼,相信大家都非常陌生。今天,就讓我們去走近它,瞭解它吧!

苗族大約有740多萬人口,分佈在貴州、湖南、雲南、湖北、海南、廣西等地。苗族居住地帶氣候溫和,山環水繞,大小田壩點綴在山嶺之中,給人一種祥和的氣氛。

苗族人認爲萬物有靈,崇拜自然。他們擁有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等各種原始宗教形式,苗族傳統社會則迷信鬼神和巫術。苗族人對某些奇特的自然景物認爲是靈性的體現,如果遇到,就會對其頂禮參拜。他們大多數人都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極少有人信仰佛教和道教。

苗族人還認爲世上有鬼神,他們認爲鬼有兩個種類,一種爲善鬼,也就是神,會給人帶來幸福、好運。而另一種則是惡鬼,他們認爲,死去的人或動物的怨恨化做的惡鬼,會帶來黴氣、厄運、災禍。有些地方的苗族人認爲盤瓠(一種神犬)或楓樹楓木爲他們的始祖,把它們當作祖先來崇拜。很有意思吧!

他們的飲食也很有意思。一日三餐以大米爲主食,油炸食品則以油炸粑粑最爲常見,裏面包着鮮肉或酸菜,味道極爲鮮美。苗族人還愛吃酸、辣味的食物,他們的典型食物有:血灌湯、辣椒骨、苗鄉龜鳳湯、綿菜粑、蟲茶、萬花茶、搗魚、酸湯魚等。

介紹完飲食,就要介紹服飾了。在苗族,不管男女老少,都愛戴銀飾。銀飾的種類也很多:有銀花冠、銀牛角、銀花帶、小銀花墜……

這就是苗族,一個獨特的民族,聽了我的介紹後,你熟悉它了嗎?

  苗族民族風俗的作文【5】

苗族是一個富有古老文明、講究禮儀的民族,歲時節慶獨特鮮明。

1、苗族的節日

苗族傳統節慶按功能含義分爲:⒈農事活動節慶;⒉物質交流節慶;⒊男女社交、戀愛、擇偶節慶;⒋祭祀性節慶;⒌紀念性、慶賀性節慶。按時序分,一歲分十二個月,每月都有一個以上的節慶日。

2、飲食習慣

大部分地區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爲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爲常見。如再加一些鮮肉和酸菜做餡,味道更爲鮮美。肉食多來自家畜、家禽飼養,四川、雲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說。苗家的食用油除動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以辣椒爲主要調味品,有的地區甚至有“無辣不成菜”之說。苗族的菜餚種類繁多,常見的蔬菜有豆類、瓜類和青菜、蘿蔔,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製品。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餚,酸湯家家必備。酸湯是用米湯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發酵後,即可用來煮肉,煮魚,煮菜。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採用醃製法,蔬菜、雞、鴨、魚、肉都喜歡醃成酸味的。苗族幾乎家家都有醃製食品的罈子,統稱酸壇。苗族釀酒歷史悠久,從制曲、發酵、蒸餾、勾兌、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藝。日常飲料以油茶最爲普遍。湘西苗族還特製有一種萬花茶。酸湯也是常見的飲料。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湯、辣椒骨、苗鄉龜鳳湯、綿菜粑、蟲茶、萬花茶、搗魚、酸湯魚等。

3、婚喪習俗

在青年男女婚戀過程中也必不可少的食品是糯米飯。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畫有鴛鴦的糯米粑做爲信物互相饋贈;舉行婚禮時,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還要請新郎、新娘吃畫有龍鳳和奉娃娃圖案的糯米粑。

4、服飾特色

喜戴銀飾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她們挽髮髻於頭頂,戴上高約20公分左右,製做精美的銀花冠,花冠前方插有6根高低不齊的銀翹翅,上面大都打製着二龍戲珠圖案。有的地區,銀冠上除插銀片外,還插高約1公尺的銀牛角,角尖系彩飄,更顯的高貴富麗。銀冠下沿,圈掛銀花帶,下垂一排小銀花墜,脖子上戴的銀項圈有好幾層,多以銀片打製花和小銀環連套而成。前胸戴銀鎖和銀壓領,胸前、背後戴的是銀披風,下垂許多小銀鈴。耳環、手鐲都是銀製品。只有兩隻衣袖才呈現出以火紅色爲主基調的刺繡,但袖口還鑲嵌着一圈較寬的銀飾。苗家姑娘盛裝的服飾常常有數公斤重,有的是幾代人積累繼承下來的。素有“花衣銀裝賽天仙”的美稱。苗家銀飾的工藝,華麗考究、巧奪天工,充分顯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苗家姑娘的裙子叫百褶裙,但實際上一條裙子上的褶有500多個,而且層數很多,有的多達三、四十層。這些裙子從紡織布到漂染縫製,一直到最後繪圖繡花,都是姑娘們自己獨立完成,再加上親手刺繡的花腰帶,花胸兜,真是異彩紛呈,美不勝收。

  苗族民族風俗的作文【6】

苗族男子多用布包頭,身穿短衣褲。苗族婦女的衣着美觀、大方,大襟上衣繡有花飾圖案,下身穿百褶裙,猶如開屏的孔譽尾,非常富有民族特色。苗族婦女的服飾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結晶。 苗族婦女擅長紡織、刺繡、虹染,工藝精湛,深得國內外讚譽。 苗族是一夫一妻制,男女青年婚前有傳統的社交活動。如"會姑娘"就是苗族青年自由戀愛的方式。 苗族有自然崇拜、祭祖習俗,部份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

苗族的傳統節日是一年一度的花山節(農曆正月初五舉行,又名"踩花山"),這是苗族人民最盛的節日,節日期間,身着節日盛裝的男女歡聚對歌,表演踩鼓、跳獅子和蘆笙舞,熱鬧非凡。 戀愛:跳月也是苗族青年男女很喜歡的一種活動,一般在春秋兩季的佳日舉行,這種活動實際上是青年男女的擇偶盛會。

跳月時,男女青年酣歌狂舞,各選所歡,互相求愛,因此又被人們稱爲戀愛舞。皓月當空的夜晚,苗家的青年男女吹着蘆笙,搖着小鈴,唱着情歌彙集到了跳月場。小夥子們吹着蘆笙排成一排在前面,姑娘們搖着小鈴排成一排在後面,按傳統的規矩和動作開始跳舞。在蘆笙和鈴聲的伴奏下,隊伍不斷地變換隊形和動作,時而結成幾個大圓圈,時而變成花瓣狀,時而穿梭來往,時而插花交錯。共間夾雜着姑娘和小夥子的歌聲,歡笑聲和驚叫聲,場面十分熱烈。跳舞的時候,男女間可以嬉笑逗趣,小夥子可以把蘆笙吹到姑娘面前求愛,甚至可以用舞蹈動作碰撞對方,以此逗趣。姑娘可以在舞蹈中用綠巾包裹的小花球投擲自己看中的小夥子,一次不行,可以投擲二次、三次。場內的人們跳累了,可以坐到場外休息,場外圍觀和休息的人們又來接着跳,這樣輪流着一直跳到天亮。

這期間,青年男女可以到場外的草棚裏去吃東西、喝米酒,也可以坐在場外互相對歌,也可以跟剛剛結識的舞伴竊竊私語,談情說愛,也可以邀約自己的戀人到場外的僻靜處去互表衷腸,盟定終身。總之,一夜跳月下來,都有不少苗家姑娘和小夥子成爲戀愛人。有的終成眷屬。

婚喪、生育中的禮儀幾禁忌:參加苗族的婚禮、喪禮,應和當地人一樣,帶點錢物表示祝賀或哀悼。在喪禮中,收到了客人的財物後,一 羣孝兒孝女將向客人行跪拜禮敬酒,表示深深的謝意。客人不論喝多喝少,都要接過他們的酒杯,否則被視爲無禮。 苗族婦女生了小孩以後,忌諱外人進入,特別忌諱穿雨鞋和孕婦進入。家有產婦,都要在門前懸掛一頂破草帽或在屋外岔路口插上一枝綠樹枝,以示謝絕外人進入。如果不慎闖入產婦家,主人會端出一碗水讓客人喝。客人應該把水喝乾,切記不能把喝不完的'水倒掉。如果客人穿着雨鞋闖入產婦家,臨走時主人讓客人把鞋脫下倒拎着出門,客人應尊重主人的請求。

苗族習慣,產後3天之內闖入產婦家者叫"踩生",踩生者必須給嬰兒取一個名字,做孩子的乾爹、乾媽。作爲禮節,臨走時還應留一點錢物給孩子,以後還要記住這個乾兒子或乾女兒。如果嬰兒日夜啼哭或經常生病,苗族認爲應該給嬰兒尋找保爺、保娘。尋找保爺、保娘有兩種方法:一是擇算好吉日,在家等待,3天之內到家裏來的第一個人,就是孩子的保爺或保娘;二是擇吉日,揹着孩子,抱着大公雞,拿着香、紙等,到溪流橋邊搭上新橋,等待第一個過往的行人。能夠撞上苗族人家請保爺、保娘,據說是彼此的福氣,客人不應拒絕,應接過孩子,說些祝福的話,給孩子取一個如意的名字,接受主人家的酒肉款待,臨走時給孩子留下點財物做紀念。 回族: 元世祖忽必烈率軍攻陷大理後,有不少中亞、西亞和新疆等地的回族軍民和貴族來雲南定居。元朝時在雲南任平章政事,掌握全省軍、政、財、文大權的賽典赤瞻思丁就是回族。 普遍使用漢語的語言、文字。住房、服飾等也與漢族大致相同。

在雲南農村的回民,除從事農業生產外,還兼營小商業和手工業,生產工藝水平都比較高。 絕大多數的回民信仰伊斯蘭教,遵循教規,風俗不吃豬肉,以牛、羊、雞肉爲食。 回族節日主要有"爾儀"(開齋節)、"古爾邦"(宰牲節)和"聖紀"(聖會)等 節日:回族節日,主要有開齋節、古爾邦節和聖紀節三大節日。

開齋節,在伊斯蘭教歷十月一日。教歷九月爲齋月,封齋第29日傍晚如見新月,次日即爲開齋節; 如不見新月,則再封齋1日,共爲30日,第二天爲開齋節。 古爾邦節,時間爲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聖紀節,時間是伊斯蘭教歷的三月十二日。

  苗族民族風俗的作文【7】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少數名族都有着與衆不同的習俗和風格。下面,讓我來爲大家講一下苗族的風俗和習慣吧!

苗族是一個發源於中國的國際性的民族,在2000年的人口普查中,苗族總人口爲:894,0116人,主要分佈在貴州、湖南、雲南、湖北、海南、廣西等省(區)。苗族聚居的苗嶺山脈和武陵山脈氣候溫和,山環水繞,大小田壩點綴其間。出產水稻、玉米、穀子、小麥、棉花、烤煙、油菜、油桐等。

說起苗族的歷史,那可是源遠流長,讓表達能力差的人來說就算說上個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早就有關於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記載,苗族的祖先起先生活在中原地區的蚩尤部落和長江中下游;後來由於種種原因,經常遷移, 一會兒到湖南,一會兒到貴州、過幾天又到雲南。除此之外,我查閱資料,資料上還顯示說苗族有隻屬於自己的、與衆不同的語言。資料上說是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苗族還是個音樂和舞蹈聖地,苗族的音樂舞蹈歷史悠久,羣衆喜愛的蘆笙舞,技藝很高。除了這些,苗族還有很多的工藝美術,如:挑花、刺繡、織錦、蠟染、首飾製作等。

苗族的簡稱也有許多,如:他們曾自稱“牡”、“蒙”、“摸”、“毛”、 “嘎腦”、“果雄”、“帶叟”、“答幾”等;他稱“長裙苗”、“短裙苗”、“紅苗”、“白苗”、“青苗”、“花苗”等等。

這就是苗族。

  苗族民族風俗的作文【8】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一個山川秀美、民風古樸的地方,一個令人神往的地方。居住着全國近四分之一的苗族人口,近一半的侗族人口,中國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戶苗寨和最大的侗寨——肇興千戶侗寨都坐落於此。

走進黔東南,就好象進入了綠色世界,苗嶺深處的雷公山自然保護區及劍河百里闊葉林,很少有人跡化自然的痕跡。原始森林茫茫蒼蒼,珍禽異獸自由出沒,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空氣清新。

黔東南有舞陽河、清水江、都柳江;還有龍鰲河、高過河、杉木河、野洞河、八舟河等,全州境內大小河流2900多條,條條溪河清澈見底,這裏有一個國家級六個省級風景名勝區。

來到黔東南,你回感覺到這不僅是空間的轉移,而是時光在倒流,豐富的民族歷史文化積澱,使這裏還保存着唐代髮型、宋代服飾、明清建築、魏晉遺風,居住在這裏的苗族、侗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在長期勞動和生活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民族傳統文化。他們依山建寨,聚族而居,村村寨寨都木青竹翠,綠樹成蔭。村寨來客,熱情的苗侗人民都有用酒攔路、攔門的禮儀,最高的貴客到來,攔路酒達十二道之多。穿着盛裝的苗侗少女,用醇香的米酒和動人的歌聲表示歡迎,相與同樂。灑脫粗曠的小夥子吹起蘆笙芒筒,迎客進寨。

黔東南是貴州東線民族風情旅遊的中心,有“百節之鄉”的美稱,民族傳統節日數以百計,異彩紛呈,猶如一座活生生的民族風情博物館。

黔東南是“蘆笙的故鄉”“歌舞的海洋”,蘆笙與歌舞交相輝映,已成爲聞名天下的民族特色,情絲萬縷的蘆笙金曲,悅耳動聽的苗族飛歌、侗族大歌,精彩激烈的鬥牛場面,風情別緻的苗家吊腳樓,堪稱民族工藝一絕的苗族銀飾、挑花、刺繡、蠟染等,無不閃爍着東方文化的光芒。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