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推薦作文

好作文是教出來的嗎

本文已影響 2.31W人 

經常聽到有教師感嘆:作文難教啊,怎麼教學生都寫不好。好作文難道真是教師“教”(利用有限的教學時間進行一些作文方法、寫作技巧的指導)出來的嗎?我看不是。無論什麼樣子的作文都是學生寫出來的,教師的教——指導會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是決定性的因素。起決定作用的關鍵還在於學生自己,也就是說好作文是學生寫出來的。爲什麼這樣說呢?我們從作文自身需要的條件來分析一下。

好作文是教出來的嗎

第一,寫作需要有豐富的詞彙。只有豐富的.詞彙作爲基礎,才能把意思表達清楚。如果學生頭腦裏沒有足夠的詞彙可用,能寫出像樣的作文來嗎?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大家都會明白。

第二,作文需要學生有良好的語感,良好的遣詞造句的能力。學生只有具備了這種能力,才能寫出通順連貫的句子,才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否則作文就會病句連篇,前言不搭後語,不知所云。

第三,寫作文要有豐富的素材可供挑選,才能寫出內容豐富的文章。有經驗的語文教師都知道,學生作文最大的障礙就在於缺乏素材。很多時候佈置了一個作文題目後,學生就忙着去翻作文書,找材料,最終寫出來的作文只是對別人作文的改造,而不是原創。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因爲他們頭腦裏沒有足夠的素材可用,只能臨時抱佛腳。

第四,需要學生謀篇佈局的能力。怎樣準確地將詞句連成篇,怎樣將意思表達清楚,怎樣將內容表達翔實,都需要學生的這種能力。

在上述作文的四個要件中,只有謀篇佈局教師才能給予指導,而前三者全靠學生平時的積累,是教師不能越俎代庖的。而前三個條件又是第四個條件的基礎。學生如果自身不具備這些條件,教師的指導再精彩再到位,學生恐怕也寫不出好文章來。

而現實的情況是,由於家庭、學校等諸多原因,相當多的學生語彙貧乏,語感不強,素材積累不足,寫不出好文章是自然的。那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該怎樣去做呢?我覺得教師的任務不是“教”而是“導”。

第一,教師要給學生留較多的閱讀時間,提供儘量多的閱讀機會。教師應給學生的閱讀以正確的引導,教會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引導學生積累詞彙,訓練語感,積累素材,訓練思維,學習寫作方法;引導學生多記讀書筆記,寫讀後感;幫助學生對課外讀物進行甄選。

第二,指導學生加強社會實踐,讓他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去留心生活、觀察生活、思考生活、記錄生活。讓學生多記日記、週記,多練筆,養成在有所見、有所聞、有所思、有所感時隨時記錄下來的良好習慣。勤於積累素材,在作文時纔可信手拈來。

第三,對學生進行必要的習作指導。在進行習作指導時應根據當次作文實際,抓住關鍵,直切要害,指導學生如何立意、選材、構思、謀篇。學生寫作後,教師應及時給予修改、評價等。

第四,因材施教,必要時降低要求,引導學生循序漸進。教師針對不同的學生,應根據實際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不宜一開始就提出諸如字數等硬性要求。作文困難的學生哪怕只能寫出幾十個字,一兩百個字,只要語句通順,言之有物,也應給予鼓勵。引導學生循序漸進,才能逐步提高作文水平。

第五,注重激發學生作文的積極性。教師應抓住學生閱讀體驗、生活體驗的激情時刻,及時設置貼近學生生活、學生感興趣的作文題目,恰當誘發學生的寫前興趣。在學生作文中,及時給予鼓勵,培養學生寫中興趣。學生作文完成後,教師應及時給予評改,抓住學生作文中的亮點給予激勵。對較成功的作文,還可以作爲範文宣讀,或辦班報、校報,讓學生的作文變成印刷品等形式,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寫後興趣。對每一個學生都要給予成名成家意識的引導,灌輸“一本書”主義,培養學生作文的長期興趣。

總之,作文的引導過程可歸納爲四個“導”:導累,即引導學生積累語彙、素材,培養語感;導行,引導學生克服畏難情緒,積極參與作文實踐,敢於去寫作;導思,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積極主動地思考生活,並付諸文字,逐步寫出有思想有深度的文章;導情,引導學生對作文產生興趣,變把作文當作任務而爲寫作成習慣。這“四導”每一步都離不開教師的參與。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的責任不是以教師爲主體的“教”,而應是以學生爲中心的“導”。要讓學生寫好作文,關鍵是引導學生自己經過長期的實踐來實現,而不是靠教師短期的急功近利的突擊來完成。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