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推薦作文

關於教學常規月教師徵文

本文已影響 2.48W人 

導語:每學期初,學校都會組織學習教學常規,下面是關於教學常規月教師徵文,歡迎參考。

關於教學常規月教師徵文

 【篇一:關於教學常規月教師徵文】

曾在書上讀到過這麼一句話:“好的課堂評價語,就像久旱之後的甘霖,‘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好的課堂評價語,激勵學生奮進,甚至成就他輝煌的一生。”如果說一堂成功的課是一曲動人的交響樂的話,那麼課堂評價則無疑是這首樂曲中的一個個震撼心靈的音符。教師的評價對學生的情緒和情感影響頗深,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動機。那麼如何使自己的課堂評價語精彩紛呈呢?

課堂上我們會經常使用“好”,“不錯”,“真棒”等評價語來評價學生,其實這種評價語帶有很大的模糊性,學生難以具體瞭解自己的回答“好”在哪裏,又“棒”在何處,在一定程度上不清楚自己的思維優勢的可延續性,其評價也失卻了意義。教育是一門科學,教師的評價語就要講究科學。科學的合理的評價語能激發學生的自信心,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以及促進學生髮展。所以,我們要儘可能對每一位發言的學生都予以針對性的、具體的、個性化的評價。評價語要因人而異。一是讚譽鞭策優秀生,二要肯定激勵中等生,三是寬容鼓舞學困生。特別對那些平時不愛發言的學生髮言了,反饋中哪怕只是那麼一丁點兒合理的內容,也應該給予充分肯定,這好比一棵斷樹,只要還有一根樹脈未斷,它就有生成並長成參天大樹的可能,關鍵在於是否用百倍的愛心去呵護它。

前幾天我在《灰雀》一文的朗讀訓練時,平時很少發言的明明竟然慢慢地舉起了小手,我及時捕捉到了這一細節,馬上微笑着,並用一個請的手勢,鼓勵他站起來朗讀課文。他可是一個學習基礎不太好的學生,當他怯怯地不太流利且又不夠準確地讀出指定的段落後,同學們早就紛紛舉起了小手要給他指出缺點。有個急性子的男同學甚至已經喊了出來:“他‘胸脯’讀錯了!”。當這個膽小的孩子認識到自己將要成爲同學們批評的對象時,是那樣的侷促不安。這時,我沒有急於讓同學們對他的朗讀給予評價,而是先走到他的身邊,撫着他的肩膀,用眼神示意他坐下,並親切地對大家說:“在同學們評價他的朗讀前,老師要先表揚明明同學。”這時同學們滿臉的疑惑,呆呆地看着我。“大家知道明明同學是這個學期才從別的學校轉到我們班的,他本來就膽小再加對我們這兒還比較生疏,今天他能勇敢地站起來發言,大家覺得他是不是該表揚呢?”我的話音剛落,教室裏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這時我看到明明同學雖然滿臉通紅,但是他悄悄地把身子坐坐直。接下來當同學們真誠地爲他指出朗讀中的不足時,他已沒有了剛纔的難堪,很愉快地接受了同學們的幫助。最後我又不失時機地鼓勵說:“有這麼多同學的熱情幫助,再加上明明自己的努力,老師相信,他一定會進步得很快,下次他一定會把課文讀得更好。”在接下來的這些日子裏,明明不但在課堂上回答問題積極了,課下也活潑了許多。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同樣一個“好”,可以說得平淡如水,讓人有勉強之嫌,也可以說得激情滿懷,讓人感受到是你發自內心的讚賞。由於因此,教師的評價應該注重情感投入。例“雖然你說的不完全正確,但我還是要感謝你的勇氣。”,“你很有創見,這非常可貴。請再響亮地說一遍。”,“聽你們的朗讀是一種享受,你們不但讀出了聲,而且讀出了情,我很感謝你們。”等等,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再如,當學生提出了一個有價值的問題時,老師可以走上前去,握住該同學的小手,注視着他的雙眼,誇讚道:“你有一雙慧眼喲,能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問題,多了不起呀!”學生聽了這樣的評價語,內心肯定比吃了蜜還甜。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及時捕捉學生的點滴學習成果,及時捕捉學生良好的學習方式,及時捕捉學生良好的學習情態。利用教師的課堂評價語及時讚賞,傳遞真情,讓學生增強自信,享受成功的快樂。

 【篇二:關於教學常規月教師徵文】

從教十幾年,我的教育教學行爲沒有間斷過反思和自我調整。

最初的教育教學行爲多是從同校教師那兒學會的。參加工作時是九十年代上期,共事的同事工作風格和方式帶着那個年代的特點。她們常常自覺加班加點、課外義務輔導暫後生、工作態度特別認真實在。和她們天天在一起,我也養成了認真負責、任勞任怨的工作態度,形成了一絲不苟、嚴格要求學生的教學作風。在那個時代,社會崇尚教師的奉獻精神,對老師們的加班加點和義務輔導是肯定甚至是讚揚的。學校常常召集老師們學習一些社會中涌現出來的教師先進事蹟,這些榜樣的感染作用是很強的,被宣揚的教育教學行爲都被我當做最正確的做法來效仿。記得一次宣傳的先進教師總是微笑面對學生,我就要求自己每節課都要帶着微笑走進課堂。還有一次宣傳的教學做法是正式上課前教師加一段趣味活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如獲至寶,拿來效仿,每節課前幾分鐘都設計一項有趣的活動,有時是猜個謎語,有時是發散思維訓練。但是,這兩個效仿來的做法若要長期堅持很不容易,我常常要絞盡腦汁地想有趣的活動或者強裝出笑臉走進教室,可是面對種種課堂教學中的不如意,是很難再堅持趣味第一和微笑第一了。

對於教育中的體罰行爲,整個社會採取的是寬容理解的態度,還沒有形成全民聲討的形勢。所以,有時候會在辦公室和操場上看到老師忍無可忍地對個別調皮搗蛋的學生聲色俱厲地訓斥甚至是動手的情況。那些年,學校更重視班級紀律性,所以老師們在班級管理和課堂教學中對紀律要求很高,老師都普遍在乎自己在學生中的威信。同事們都說我是個慢性子,對學生總是好脾氣,有耐心,拉不下臉來。甚至有的老師帶着否定的口氣評論我加班加點和溫和對待學生的方式。可是我自認爲對自己對學生要求很高,我所教班級的學習成績一直也很好。但是在各項評比和平日的比較中,我感到任教的班級紀律不夠嚴明,班級風貌不夠突出。在痛定思痛中,我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爲,我歸結爲不夠嚴厲、管理措施不夠合理等。所以有一段時間,在迷迷茫茫和低沉的失敗感中,我嘗試着用嚴厲的態度管理學生。可是,這有悖於我做人的原則,因爲我向來待人溫和,這樣冷硬的態度讓我自己都感覺難受和矛盾。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的頒佈和逐步深入實行對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爲是一次大的衝擊。學校對教師的體罰行爲、課堂教學行爲都制定了新的規範,老師們包括我自己都開始認真地注意起規範的教育教學行爲。隨着素質教育的推進和語文教學的改革,課件進課堂、千變萬化的教學方式進課堂,語文課堂教學呈現出新鮮、活潑的面貌。我們開始有機會觀摩優秀教師的現場課堂教學,有機會聆聽他們談論自己的教學理念。這些新鮮的教學方法、這些新鮮的教學理念對我來說是如沐春風,如浴春雨,我開始認真地反思自己以前的教育教學方式,把這些新的教學方式帶進了自己的課堂。用普通話上課,教學語言有激情、有感染力,教學方式靈活多變、富有針對性,教學步驟清晰合理,上出一堂精彩的課,這些成了我的教學追求。我的教學行爲逐步正規起來了,但是仍然存在隨心所欲的嚴重問題。

新世紀初,我們國家開始了新一輪教育教學改革,頒佈了新的課程標準。我參加了新教材教學實驗,參加和承擔了兩項課題研究,這些事情都促使我進一步改善我的教學行爲。我開始進入了獨立思考、深入研究、大膽實驗、不斷反思的階段,課堂教學更爲理性和追求合理。近兩年我們又在討論關於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的問題,反對教學中的花架子,提倡實在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後來,又開展“教育教學規範月”活動。爲此,我們學校在期末對老師的教育教學進行調查評估。在調查評估和自我檢查中,我發現我多年以來的拖堂現象成了問題。看到學生在填寫調查表時對我的拖堂耿耿於懷的樣子,我心裏難受極了。我知道拖堂雖然是爲了教學生更多的東西,但是既不受學生歡迎,又不符合教學規範,我必須改變。從去年接受新的一批學生開始,我在課堂教學時間控制方面進行了更爲嚴格的改進,終於做到了不再拖堂。

多年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每一輪的改革都會促成新的教育教學行爲產生。隨着時代的發展,隨着教育教學的改革,隨着對教育教學的深入反思和研究,我的教育教學行爲相信還會進一步調整和改善。

 【篇三:關於教學常規月教師徵文】

第十九個教學常規月已經接近尾聲,在這次常規月活動中,我再次認真學習了新的《課程標準》和《山東省中小學教學管理規範》,結合對課標和規範的學習深刻反思了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並不斷地改進教育教學工作,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有了進步和提高。具體說來,在這次學常規的活動中我有以下收穫。

一、課前,鑽研課標,吃透教材,熟悉學生,精心備好每一堂課。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句戲曲屆的名言,更應該是教師的真實寫照。規範中要求:“研究課程標準、教材及其他資源,分析學生的認知基礎和情感基礎,準確把握教學重點難點,預測學生的認知障礙等。教學目標設計做到明確、具體,可操作、可測評、可達成;課堂作業、課外練習設計具有針對性、層次性、差異性;重視教學活動的預設與生成;選擇恰當的教學手段、學生學習方式和教學組織形式等”。在這次學習活動中,首先,我認真學習了課標中關於本學段語文教學的目標和要求,明確本學段的主要教學任務。然後,我研究分析教材,研究每一單元的教學目標,把單元教學目標落實到課堂教學中。最後,我分析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生對知識和能力的掌握情況,預測學生的學習障礙,在教學中設計出適合自己學生的學習活動,精心地備好每一堂課。

課標中明確規定三、四年級學生:“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會運用音序檢字法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詞典”。因此識字教學已經不是課堂教學的內容,每一課的生字學習,我安排在了學習的預習環節中,預習的主要任務就是認識一類生字,課上只是檢查學習情況。針對學生掌握二類生字有困難的狀況,我每學一堂新課時都安排一個寫字的教學環節,這一環節,不是讓學生去簡單寫字,而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主動積極性,自己去找自己認爲難寫的字,並且相互交流寫這個字時應該注意什麼,學生們往往每節課都爭先恐後,討論得不亦樂乎,不但找出了難寫得字,並且在找和討論的過程中就已經記住了字,我呢只作爲一個輔導人的身份出現,當學生找的不全時,或者有細微之處沒有發現時,再給學生補充。比如“身”字,在作爲單個字時,撇是出頭的,在“躺”中作爲偏旁時就不再出頭了,這樣的問題,學生往往不容易發現。再如“木”字最後一筆是捺,但是作爲偏旁時就變成一點了,在“村”字中就是這樣,因爲漢字的偏旁之間也講究避讓,這些如果學生自己發現不了,都需要老師提示,不但讓學生把字寫對,而且要寫規範美觀。有了這個教學環節後,再也不用讓學生重複性的抄寫生詞了,學生記不住生字的問題迎刃而解。

深入研究教材,瞭解教材基本結構和編排特點。本冊教材共分八組,每組包括導語、課例、語文園地三大部分。教材繼續按照專題進行編組,涵蓋了八個專題,課文均圍繞專題編選,因此課時教學設計要與單元教學計劃緊密相聯。每一個課堂教學即是獨立的,與本單元的其他課堂教學又是相關聯的。如本冊第三單元是童話專題,在這個專題中安排的所有課文全是童話,單元導語中提示,本單元教學要重點讓學生體會童話這種文學作品的特點,並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根據這一單元教學目標,我在每一篇童話的學習中,都設計了相應的想像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想像力,豐富作品的內容,體會童話的語言特點。在《巨人花園》中我讓學生想像巨人在說話時的表現,課後讓學生想像拆了圍牆後的情況;在學習《幸福是什麼》時我讓學生想像三個青年在各自尋找幸福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在學習《去年的樹》時我讓學生想像鳥兒和樹、門先生、小女孩對話時是什麼樣的語氣和表情,見到燈火時心裏想什麼,離開時心裏想什麼;在學習《小木偶的故事》時,我讓學生想像小木偶和熊警察、小白兔、老婆婆說話時心裏想什麼。經過幾課的學習,學生的想像力得到了培養,對童話這種文學作品的特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學習最後一課時,我安排了一個課堂作業,讓學生續寫《小木偶的故事》,大多數學生都高高興興地對故事進行了續編,而且內容非常豐富。

閱讀和寫作緊密結合。本冊教材本冊教材共分八組,每組包括導語、課例、語文園地三大部分。導語提示了本單元的學習目標,課例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載體,語文園地是對本單元的總結拓展,其中語文園地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內容是習作,是結合本單元的閱讀學習編排的,與閱讀學習緊密相關的。既然是一單元是一個整體,那麼閱讀學習和寫作學習也不能分開。在進行單元閱讀教學的同時,作文教學也要同步進行。例如,本冊第二單元是教學主題是認真觀察。我在教學第一篇課文時,就給學生安排了一個很重要的觀察作業,結合學生的活動場所和周圍環境情況,我讓學生每天放學後觀察秋天來了後自然界有什麼變化。隨着閱讀教學的進行,我每天檢查學生的觀察情況,並讓學生將觀察內容和結果寫在書上。把本單元學習到的觀察方法用到實踐中去,再把自己的觀察收穫記錄下來。本單元的閱讀教學完成後,學生的觀察作業也完成了,我讓學生在課上讀讀自己的觀察記錄,學生觀察的內容很豐富,很細緻。有了真實的觀察,有了真實的素材,學生才能寫出有血有肉的作文,學生才能樂於作文,不再頭疼作文。結合學生的觀察記錄,經過我的簡單梳理後,在下一節課大多數學生順利地完成了一篇內容真實而豐富的關於秋天的作文。

  二、課上,平等地將師愛撒向每一個角落。

“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是陳鶴琴老師的至理名言,曾被很多老師爭論不休。再讀了新的規範後,我對此話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感受到它作爲新的教育理念對課堂教學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規範規定:“中小學教學應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遵循學科教學規律,科學有效地實施教學活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增強作業的層次性、適應性和可選擇性,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我們要面對全體學生,課不是光給優秀生上的,我要關注個體差異,一個班的學生的基礎和能力是參差不齊的。如何才能面向全體,如何才能關注個體差異?陳老先生的這句名言給了我們很好的答案。“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就是要求我們去教所有的學生,要面向全體,同時還要求我們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這裏所說的教會標準是不一樣的,這裏的教會是指學生有進步,而不是考九十分、一百分。“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就是要求我們老師要正確對待那些欠優生,去觀注他們,讓他們不僅是平等地享受師愛,而是應該偏袒他們,讓他們有所進步,不能讓他們永遠生活在寒冷的冬天。

我所任教的班級是一個特殊的班級,優秀生多,欠優生也多。特別是有五個學生三年來的質量檢測中沒有突破個位數。從接手這個班的第一天起,我就盯上了這五名學生。面對這五名在別人眼裏“朽木不可雕”的學生,我沒有放棄,我想用自己溫暖的心去捂熱這五塊冰冷的石頭。首先,要平等地對待他們,用愛心喚起他們的自尊,要讓他們樹立起自信心,自己給自己摘去頭上“笨孩子”的帽子。我要讓他們明白,自己和其他同學是一樣的,一樣有老師關心愛護。怎麼喚起他們的自尊和上進心呢?成功體驗是最好的辦法,我要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樂趣。每次上課前,我先給他們幾個單獨定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讓他們自由學習,不必聽我上課,不必聽根本聽懂的天書。幾天後五人中終於有一名學生和我說,他能背過詩歌了,我馬上讓他背一下,他果然熟練地背下了一首七言絕句詩。在我的示意下,班內響起了真誠的掌聲。後來,五名中的兩名學生,能背下了書中的好幾首詩,而且有一名學生能默寫了。我讓他們兩人一人在講臺上表演背誦,一人默寫,我還給他們錄下了相,這是我教他們以來他們第一次取得的這麼大的成功。不求人人滿分,但求人人進步;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面向全體了,尊重個體差異了,人人都能教會,人人都有進步,人人都能成功。

 三、課後,給孩子一個自我展示地天地。

作業是課堂的延伸,是課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傳統的作業,形式單一,內容重複,題海戰術,使學生完全喪失了興趣,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規範規定:“嚴格控制學生作業量。教師要爲學生布可選擇的作業;禁止布機械重複、照抄照搬的作業;禁止利用練習冊和各種複習資料不加選擇直接布作業。”“作業設計應符合學科課程標準規定的範圍和深度,增強作業的開放性、探究性和實踐性。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增強作業的層次性、適應性和可選擇性,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這就要求新的教育理念下的作業布應該從專制、單一走向民主、開放,由一刀切變爲分層次。作業設計體現多樣性、層次性、實踐性、開放性、發展性,學生通過自主合作的方式完成作業,體驗成功,激發興趣,讓作業成爲學生自我展示的天地。

作業布首先要打破統一,分層次布。爲了讓教學面向全體,爲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布不同難度的作業。同樣是學習《爬山虎的腳》,優秀生背誦作業是背全篇,中等生是背2至4段,後進生可以在2至4段任選一段背,還有個別學生不用背,只要能讀就行。這樣以來,飯量大的學生能吃飽,飯量小的學生也能消化好,而且人人能完成作業,提高了學習的信心。其次,作業的設計形式要豐富多樣,避免單一呆板,杜絕簡單重複性作業。學生完成作業不再是單一的“寫”,可以畫畫,可以去上網查資料,可以走到戶外去觀察去欣賞,可以去採訪,可以去給父母講故事等等。比如,在學習第一單元時,我給學生布了一觀察作業,讓學生觀察一處自己感覺比較美麗的風景;在學習《古詩兩首》時,我給學生設計的是出一期《詩畫天地》的手抄報;在學習《小木偶的故事》時,我給學生設計的是續編故事。再次,作業目標的確定要有多維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可以是培養情感、端正態度、形成價值觀,可以是豐富知識,也可以是提高能力、還可以是掌握方法。學生完成作業不再是單純的動手”寫”,而是動手、動腦、動口、動眼、動鼻多種感觀同時並用。第四,增加開放性的作業,多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和展示自我的機會,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課標中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因此無論是課堂教學還是作業設計都應該體現語文課程的人文性特點,減少那種死答案的作業。允許學生的答案不一致,允許學生結合自己生活體驗而產生個性化理解。比如:在學習了《去年的樹》,我讓學生寫下自己的學習感受,學生各有各的收穫,有的是感受到小鳥很講信用,有的感受到小鳥和大樹感情很深厚,有的感受到的小鳥很執著,有的感受到伐木工人不應該隨便砍樹,還有的感受到我們大家應該保護環境等等。孩子們的感受是不同的,但是收穫是一樣的,孩子們都有了自己的情感體驗。

 四、永遠,用欣賞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學生。

規範中規定:“教學評價要尊重學科特點。不同學科採用不同的評價方式。充發揮評價的診斷、矯正和激勵作用。”“教學評價要採取科學方式。倡導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過程評價與終結評價相結合,規定內容與自選內容相結合,書面測試與口頭測試、動手測試相結合,學科測試與特長測試相結合。”由此可見規範中強調了評價的多樣性和評價的激勵作用。單一的評價方式只能反映出學生的某一個方面,不能去全面的評價一個學生。比如,大多數老師只觀注考試的分數,分數高的就是優秀的,就會得到表揚,分數低的就應該受到批評。這是一種完全錯誤的評價學生的方法。分數只能說明這一階段這些孩子對所學知識掌握的多少不同,其他的什麼也說明不了,老師如果用分數一概而論,那麼將會有一大部分學生被做出錯誤的評價。我們應該摒棄這種以分數論英雄的評價方式,淡化分數,倡導多元化評價。評價學生不但要看成績,還要看很多方面,如,平時愛搗亂的學生,是不是比以前遵守紀律了;書寫了草的學生,是不是比以前書寫工整了;上課愛走神的學生,是不是上課被老師提醒的次數少了;愛馬虎的學生是不是比以前細心了;寫字慢的學生是不是提高了寫字速度了;孤僻的學生是不是比以前活潑開朗了;多動的學生是不是坐穩的時間長了……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評價學生的內容。

如果用一把尺子去量班裏的學生,只有一名學生是最優秀的,如果用等同於學生數的尺子去量全班學生,那麼全班學生都是優秀的。規範中規定教學中:“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個體差異”,規範中規定布作業時“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增強作業的層次性、適應性和可選擇性”,那麼評價學生時爲什麼不應該“尊重、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呢?如果僅僅用一張試卷作爲評價學生的依據,那麼勢必優秀的學生永遠優秀,中等的學生永遠中等,後進的學生永遠後進。這就是爲什麼班裏的部分後進生爲什麼不但學習差而且不學習,因爲事實證明,他們就是學習也是成績最差的,不會有什麼質的變化。評價學生不但內容多元化,標準也要靈活化。例如,平時愛搗亂的學生,不打鬧了就是一百分;書寫了草的學生,字橫平豎直了就是一百分;上課愛走神的學生,全神貫注了就是一百分;愛馬虎的學生不粗心了就是一百分;寫字慢的學生提高了寫字速度了就是一百分;孤僻的學生能主動交流了就是一百分;多動的學生上課不亂動了就是一百分……這些都應該作爲評價學生的標準。

多元化的評價內容,靈活化的評價標準,是一種發展性的評價,是以學生的發展爲目的的。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提高學生的分數,而是讓學生有更好的發展。

規範中規定:“科學呈現教學評價結果。學科單元測驗實行無分數評價”。我從上學期開始,嘗試了單元測驗實行無分數評價。不但沒有分數,也沒有等級,分數欄裏只有評語。如:“你很認真”“你真棒”“你進步了”“你寫得字真漂亮”等,並且如果有的學生個別的題做得很好,也會有評語,如:“你回答得太精彩了”。不但是單元測試是這樣,平時作業也是這樣,作業上得“甲+”的不一定是學習最好的學生,只要有進步的學生都可以得,並且投放在大屏幕上展示表揚。趙玉同學,平時作業基本不做,因爲基礎差,父母做生意很忙不管她,她自己沒有能力完成全部作業。有一次她的配套練習冊做了一半,並且全是一些很簡單的題,還有很多不對,我依然給她打上了“甲+”,並且大屏幕展示表揚。從那次開始,趙玉同學上課認真聽講,積極回答問題,像變了個人。

永遠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永遠用寬容的心態面對學生,讓學生對未來充滿信心。

雖然短暫第十九個教學常規月已經結束,但是學規範,學常規卻還是剛剛開始,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要想教給學生一滴水,老師不僅要有一桶水,更要有源源不斷的活水。活水來自於哪裏,來自於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反思,不斷地改革。老師們,讓我們藉着學規範的東風,乘上教改的航船,駛向勝利的彼岸!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