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推薦作文

中華傳統節日作文(彙編15篇)

本文已影響 2.41W人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爲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華傳統節日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華傳統節日作文(彙編15篇)

中華傳統節日作文1

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有很多,如:熱熱鬧鬧的春節,思念親人的清明節,團團圓圓的中秋節。我最喜歡端午節了,因爲我最愛吃糉子。

記得去年端午節,媽媽說:“今天我們一起包糉子吃吧。”我聽後高興得一蹦三尺高。爸爸先給我講了端午節的來歷。在戰國時期,有一位愛國詩人屈原,有一天,他聽說自己的國家要滅亡,很傷心便跳河了。老百姓知道了,都紛紛來到河邊找屈原的屍體,可是找了好幾天也沒有找到。老百姓們怕小魚把屈原的屍體吃掉,就把家家戶戶做的糉子扔到了河裏,讓小魚吃飽。這樣小魚就不會吃屈原的屍體了。爸爸還給我講了端午節其他習俗:賽龍舟、插艾草、飲雄黃酒等。

爸爸講完故事,媽媽就把做糉子的材料準備好了。桌子上有一盆清水、一些芭蕉葉、紅豆、糯米和繩子。媽媽先把芭蕉葉放在水裏,泡成翠綠翠綠的。再把芭蕉葉捲成尖尖的。然後媽媽在裏面先放了一些糯米,再放了一些紅豆,接着再用糯米把剩下的部分填滿。最後媽媽用繩子緊緊的繫上,紅豆糉子就做好了。

我按照媽媽的做法也想做一個糉子,我先把芭蕉葉捲成尖尖的,再放入一些紅豆。可是糯米總是調皮地從芭蕉葉裏跑出來,我弄了半天糯米終於不掉出來了,可是糉子又包不上了,急得我滿頭大汗。媽媽說:“你不要放太多的糯米,不然就包不上了。”於是,我倒出了一些糯米,果然就包上了。一個圓鼓鼓的糉子就做好了,我高興地大喊一聲:“我會包糉子了。”

媽媽把糉子放在水裏煮上20分鐘,美味的糉子就做好了。一個個圓鼓鼓的糉子就像一個個胖乎乎的小娃娃。我感覺今天的糉子比以前好吃多了,因爲這裏面有我的一份汗水。

糉子和端午節是一對好朋友。我愛糉子!更愛端午節!

中華傳統節日作文2

過年啦,過年啦!歡歡喜喜過大年了!春節的大街小巷張燈結綵,熱鬧非凡,老老少少個個喜氣洋洋,見面就說:過年好!

過年對於我們閩南人來說特別重要,雖然我們平時在外地工作、學習,但每年春節都會千里迢迢地趕回福建老家過年,媽媽告訴我春節代表着團聚。回到福建,大人小孩都開始忙活了起來。媽媽、奶奶打掃房屋;爸爸、爺爺置辦年貨,我和弟弟們負責給大門貼上紅豔豔的春聯,大家分工明確,一片祥和的景象!福建的春節必不可少的是蒸年糕,蒸碗糕、炸棗等傳統美食。除夕當天我們要帶着這些傳統美食換上新衣去走家串戶拜年,媽媽對我說:這是祈求在新的一年裏風調雨順,全家身體健康!一家人忙忙碌碌的可熱鬧了!

福建春節最有特色的是除夕晚上的年夜飯,我們把它叫圍爐。它和重慶的火鍋有些類似,但不同的是裏面煮的全是我們福建海邊的特產。在閩南,魚鮮不僅是我們重要的過年食材,同時也代表好彩頭,爸爸爲了搶到最好的食材一大早就去海鮮市場買了螃蟹,海螺,海蝦等魚鮮。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魚,因爲寓意年年有餘。一家人團團圓圓地圍爐夜談,爸爸媽媽說說來年的計劃,爺爺奶奶囑咐我們好好學習,孩子們嘻嘻哈哈許着新年願望。一家人有說有笑,心裏暖暖的

熱鬧的圍爐夜談後,就是我和弟弟們春節的重頭戲-放煙花。爸爸買了很多小煙花,我喜歡放陀螺鞭炮和飛天鼠。我小心翼翼地點燃了鞭炮導火線,飛快地跑到一邊,陀螺鞭炮瞬間在地上邊旋轉邊散出漂亮的火星;飛天鼠則更考驗我的勇氣了,我需要一手拿着煙花,一手點燃導火線,弟弟們在旁邊迫不及待地嚷着:姐姐快一點讓小老鼠飛上天去!我把頭轉向一邊,一鼓作氣地點燃了煙花,只聽嗖的一聲,一隻只小老鼠衝上天空消失了緊接着我們放了孔雀開屏、哆啦A夢,一顆顆五顏六色的煙花在天空中綻放,流光溢彩,映着我們每個人開心的笑臉。

在噼裏啪啦的鞭炮聲中,我們迎來了新年的鐘聲,新的一年來臨啦,我們歡呼着:新年好!

中華傳統節日作文3

熱鬧的春節剛過,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元宵節。今年的元宵節特別隆重,我們學校還舉行了看元宵,吃元宵,鬧元宵的主題活動。

下午一到學校,同學們就忙開了,從教室這頭跑到教室那頭,拉綵帶的拉綵帶,掛彩燈的掛彩燈,精心地打扮着我們的教室。轉眼間教室裏張燈結綵,煥然一新。不一會兒,廣播裏傳來了音樂聲,同學們排着整齊的隊伍來到操場。升旗臺上,校長給我們講述了有關元宵節的來歷,同學們個個聽得聚精會神。回到班級後,我們開始了猜燈謎大賽。“鐵公雞”打一成語,“一”打一成語,教室裏一下沸騰了起來,笑聲喊叫聲一片。猜燈謎結束後,同學們又親手學做湯圓,每個人的手都被面粉粘得雪白的,有的人臉上都貼到了麪粉。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每一個同學都吃到了親手做的湯圓,那滋味可不是一般的好。

晚上,我和媽媽有個約定,就是去水街逛燈會,這可是我第一次看花燈,心情無比激動。很遠處就看到水街的大門樓,它被火紅的燈光照得喜氣洋洋。我們的車子慢慢靠近,哇!真是燈的世界,人的海洋啊!我和媽媽買了門票排隊走進大門。首先映入我眼簾的就是一條大約長几十米的銀白色的長龍,好亮啊;接着是一組象徵着和詣盛世的彩燈,除了有高飛的和平鴿還有各族人民在歌唱;再往前是笑口常開的哈哈佛。我的腳步越來越輕盈,頭頂掛着一排排大紅燈籠,兩邊是各種各樣,千姿百態的彩燈,每一座燈前都圍着許多人,有的觀燈,有的留影,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魅力鹽城》,《一“鹽”九鼎》,《鶴舞鹿鳴》,這些代表着我們鹽城的彩燈,讓我頓時爲我是鹽城人而感到自毫。這時,我擡頭仰望夜空中的明月,只見它已害羞地躲進了雲層裏,不與這壯觀的燈會比美了。

夜深了,我在媽媽的催促聲中離開了燈會,真是意猶未盡,這個元宵節過得實在是太開心了。

中華傳統節日作文4

過兩天就是端午節了,湘江上又要開始舉行一年一度的划龍舟比賽了!大家都在家裏包糉子、掛香包……今天,我和奶奶也要一起來包糉子。那麼,就讓我來和大家講講如何包糉子吧!

首先我們需要準備好如下材料:洗乾淨的糉葉、泡好的糯米、醃製好的五花肉和繩子。接下來,開始包糉子了!可是我還不會包,需要奶奶教我包才行。奶奶輕輕地拍了拍我:“看好嘍,我要開始了!”話音剛落,只見奶奶拿起一片新鮮的糉葉,用靈巧的手卷成了一個三角形。再夾進去一些糯米,用筷子插幾下。緊接着放進去一塊醃製好的五花肉。又放進去一些糯米,再用筷子插幾下。最後用剩下的糉葉封頂,用繩子捆好。這樣,一個完美的糉子就在奶奶手中誕生了。奶奶的速度簡直比飛機的速度還快!奶奶這個“師傅”做完了,就可以讓我這個“弟子”來大展身手了!我先拿起一片嫩綠的糉葉,然後按奶奶的步驟走。前面我比較順利,可後面就遇到“攔路虎”了!我不會打結!我現在只能眼睜睜地看着裏面的餡料一點一點的掉出來,自己卻什麼也做不了。就在這樣的緊急時刻,奶奶過來助我一臂之力,用繩子把糉子捆好。我非常慚愧,學了這麼久還不會打結。奶奶好似看穿了我的心思,安慰我說:“彆着急,技巧都是練出來的,你還要更加努力練習如何打結喲!”我努力地點了點頭。決定好好練習如何打結。練習果然有效,我學會了打結,可以自己包好糉子了!經過我和奶奶的不懈努力,一個個完美的糉子終於在我們手裏誕生了!我們的心裏都美滋滋的,想到能吃上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心裏瞬間就像抹了蜜一樣。

和奶奶一起包糉子的經歷,不僅讓我分擔了長輩的一份辛苦,還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技之長”都是練出來的。

中華傳統節日作文5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新的一年終於來了。這會是一番什麼樣的景象呢?

你瞧,廚房裏的大廚們忙得不可開交。我嗖地一下竄了進去,東瞧瞧,西摸摸,廚房可真是個有意思的地方!快出去,別搗亂!唉,真無聊啊,乾點什麼好呢?

有了,放煙花!我迫不及待地拉着弟弟妹妹衝出了門。來到院子裏,我固定好煙花,急忙拿出打火機,準備工作做好了,誰來放煙花呢?妹妹蜷縮在牆角,竊竊地說:我,我不敢。我瞅了瞅大家,拍着胸膛一本正經地說:怕什麼?看我的!我鼓足了勇氣,搓着小步向前走去,眼睛不自主地眯成了一條線,一隻手哆哆嗦嗦地伸了出去,另一隻手緊緊地捂着耳朵。突然,啪的一聲,嚇得我直哆嗦,連連後退,一不小心還絆了一跤呢。一旁的弟弟一臉得意地叫着:哈哈,瞧把你嚇的!哼,就知道是他搞的鬼。我趕忙爬起來插着腰,怒吼着:你們別瞧不起人,走着瞧!我又一次走上了戰場,此時,我的心像打鼓似的咚咚直跳,小聲嘟囔着:不怕!不怕!到位置啦,我顫抖着腿蹲了下去,擦點燃了,我撒腿就跑。嗖嗖嗖煙花一個接一個飛上了天,有的像一朵朵綻開的花瓣,有的像一顆顆劃過天際的流星,還有的像開屏的孔雀紅的、黃的、紫的天空像是打翻了五彩的顏料似的,真是美麗極了。

開飯啦,開飯啦!我們一窩蜂地衝進了屋。來到飯桌前,一大桌美味佳餚都是我愛吃的,我們大快朵頤地吃了起來。過年真是太棒啦!

新年中一張張笑臉,碰杯聲、炮竹聲、歡笑聲、祝福聲,交織在一起,奏成了一首新年交響樂。

中華傳統節日作文6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距今已經有二千多年的歷史了,關於端午節的傳說、習俗和文化影響都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在民間,關於端午節的傳說有許多的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但是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在這些說法中,紀念屈原的說是影響最廣最深的。

傳說屈原死後,百姓們非常哀痛,紛紛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他們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爲的是讓魚、蝦、蟹們吃飽了,這樣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就這樣人們做出了糉子。之後每年的五月初五這一天,人們都會包糉子以此來紀念屈原。

除了包糉子之外,賽龍舟也是端午節人們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重要習俗,在中國南方十分流行和重視,它最早當應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有可能始於原始社會末期。而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賽龍舟已經慢慢的發展成了一項富有激情的體育競技項目,受到許多年輕人的喜愛。賽龍舟比賽充分體現我們中華民族努力紛爭,拼搏向上的精神!

端午節是與春節、清明節和中秋節並列的我國四大傳統節日,在世界上影響廣泛,據說世界上有些國家和地區也有端午節節日活動。端午節不僅豐富了全國各族人民的生活內容,更在這林林總總的節日文化中逐漸醞釀積澱了深厚的民族情感和共同的精神世界,這無疑將成爲中華民族豐富的精神財富。

我國是有着五千年曆史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許多古人的文化習俗更是一直延續至今,而傳統節日是傳承先祖文化的一個重要渠道,我們應當在信息如此發達的新時代繼承和發揚先輩的文化精神!

中華傳統節日作文7

"鞭炮聲持續了一年,春風溫暖了屠蘇。"是王安石《原日》裏的一首詩。元日的意思是第一天,一年中第一個重要的節日是春節。春節期間,離家的人要回家與親人團聚過年,整理年貨、打掃房屋、貼春聯、掛年畫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然後是元宵節。“去年除夕夜,花市燈亮如白晝。”這是歐陽修詩中元宵節的盛況,元宵節是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元宵節的`元宵節起源於漢明帝爲了弘揚佛教而提出的“燃燈示佛”,後來逐漸發展爲元宵節。按照我國的傳統,隨着鞭炮聲的遠去,蛇年的春節結束了,農民在春天開始收割,商人開始外出經商,官員開始上崗,大家又恢復了過去的忙碌和工作。

“屈地”是古代文人慶祝“三月三日上巳節”的習俗。在王羲之《蘭亭集》的序言中,雖然少長少鹽聚才的盛況在今天已經消失,但在3月3日,“見目賞目”卻成了千古傳誦的浪漫情懷。

“清明時節雨水多,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的清明節能讓人心酸。這是一個悼念老人和緬懷祖先的節日。五月五日的端午節是爲了紀念中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七月七日的喬奇節是最浪漫的節日,在中國也被稱爲情人節。據說女孩們可以在這一天向心上人表達心意。農曆八月十五,是一年中家庭團聚的重要節日。希望人和月亮這兩個圓圈成爲人們渴望團圓、娛樂和幸福的象徵。

王維的詩《異鄉孤客,逢年過節思念親人》是重陽節登高的習俗。據說祖先是在12月冬至祭祀的。冬至在中國古代是一個非常盛大的節日。冬至祭祖以示不忘改書,祝全家團圓。然後臘八節之後,喝臘八粥,臘八粥是農曆12月23日的除夕,除夕是一年中最後一個節日。全家人圍在火爐旁,告別舊的,迎接新的。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文化都是在這些節日裏積累起來的。讓我們瞭解節日的起源,熟悉節日的文化,繼承中國優秀的文化,成爲中國積累文化遺產的兒女。

中華傳統節日作文8

《清明》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

它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烈的日子,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日子,剷除雜草放上貢品,於墳前上香禱祝、燃放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來寄託對先人的懷念。

清明,天湛藍像是一枚藍寶石,剛剛被清水洗透一般。空氣中混雜着點草水的味道。我們一大家子已站在門口整裝待發。因爲有點遠,每次都是二姑爺開着敞蓬車帶着幾家老老少少去給爺爺,奶奶祭拜。

一路上,大家說說笑笑,而我卻被周遭的春光所迷醉。車子行走在一條羊腸小道上,滿地都是春風帶下來的花瓣,零零散散,灑酒落落。路旁雜草叢生,再過去就是一片稻田,稻穀挺直腰桿,豆子垂在大片葉子上,金黃色的油菜花散發着自已獨特的氣息,周邊的山是那樣青,小草也是剛剛甦醒過來,總覺得剛剛渲染的綠似乎綠得出奇,青翠剔透宛如翡翠一般、如詩如夢的境界是那麼誘人一切都令人感到十分愜意!

到了目的地,我們幾個小孩早已耐不住心中的激動,跳下汽車、在小道上左一蹦,右一跳,摘上些野花再一撒"祖宗們,我們來看您們啦!”放眼望去一座座墳墓座落在眼前,我們的祖先就長眠在腳下的這片土地上。我們一上去,上面長滿了雜草,大人們分頭除草添土,接着在墳墓上用些小泥塊壓上黃紙,點上香燭,焚化紙錢,口中還唸唸有詞,大體是說一些保佑所有家庭平平安安,小孩學習進步之類的祈禱之語,然後捱過跪地膜拜,讓長眠在地下的親人也開心地收着錢保佑着我們。有人說對別人的思念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淡或許對於至愛親人的思念恰恰與之相反吧!過了再長的時間在每次憶起他們音容相貌時心中總會有酸酸涼涼的感覺。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聲笑語,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一一清明。永不停歇、永垂不朽。

中華傳統節日作文9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每當我想起唐代的大詩人這一句詩歌的時候,就會想到好像清明節快要到了,清明的腳步已經不遠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

清明節的時候是在學校過的不能在家裏過。在家裏,吃上那平時吃不到的的清明果,那可真是佳餚啊!而且不能在家裏和家人一起去鄉下掃墓,給死去的故人請安,給他們拜年,送上家中做出來的佳餚——清明果讓他們保佑我的學習更好,學業成功。

星期六爸爸在家很空,決定帶我回鄉下去給奶奶掃墓。我立即拿來自己家裏做出來的清明果,拿來一個籃子在下面鋪了一張乾淨的報紙,然後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平鋪在裏面,以免發生一想不到的“事故”。最後,我把籃子放在車子的後備箱中。一切準備就緒,我們全家就坐上了車子。在坑坑窪窪的山路上車子不停的顛簸,這時我想起了後備箱中的佳餚非常擔心,心急如焚。我叫爸爸開慢些特別是有坑的地方。我們就慢慢悠悠的坐車,就像老牛拖慢腿。

經過,半個小時的顛簸,我們終於到了奶奶的墳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了一個躬,拜了幾拜。給奶奶請了安,向他問優秀範文版權所有好。對他行完了中華民族的禮儀以後,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響了起來。那聲音震耳欲聾,就像天上打雷一樣。把弟弟嚇的嗚嗚大哭起來。後來我又默默的在墳墓前許願“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學習快些進步,全家生活快樂,身體健康,學業有成”。

清明節不愧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節日啊,是那麼的有意義,不平常好多了了,是那麼的有趣不同尋常。又有活動,又有學問,還有佳餚。是一個與其他節日不同的節日。比西方節日有趣多,有深刻的意義。

中華傳統節日作文10

相信一提到糉子,大家都會想到端午節。端午節這天,媽媽一大早就進入廚房,準備給我們包糉子。於是我也搬來小椅子,看媽媽做的過程。糉葉在媽媽手裏繞成了一個圓錐形,好像一個漏斗。媽媽把在游泳池裏的糯米寶寶放入漏斗,蓋上糉葉,好像幫糯米寶寶關上門,讓糯米寶寶安心入睡,然後把門再加固,綁上一根長而細的線,這樣一個糉子就好了。我也學着媽媽的樣子包了起來,但糉葉在我手裏好像格外不聽話,好不容易把米灌進去,準備綁繩子時,糯米寶寶竟然蹬開了帳篷,弄的我手忙腳亂。媽媽見狀,過來幫我,並告訴我要領,在媽媽的幫助下,一個完整的糉子終於包好了。包糉子這件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看起來簡單的事情,做起來卻很難。

我和媽媽邊包糉子,邊聊起端午節的來歷。原來在古時候,有位名叫屈原的人,他在國家衰敗之時,想爲國家出力,卻懷才不遇,憤而跳江。他爲官時,爲人民做了不少好事,百姓念及他,怕魚蝦吃了屈原的屍體,就用糉葉包上糯米,投入江中,希望魚蝦不去吃屈原的屍體。因此,五月初五這天,人們就吃糉子悼念屈原,所以如今端午節也就有了賽龍舟、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聽完後我覺得端午節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

不知不覺中,所有的糉子都包完了,我趕緊把包好的糉子放進桑拿房,蒸了一會,糉子寶寶出鍋了,香氣四溢。於是我喊來爸爸、爺爺、奶奶一起品嚐。我吃着自己的勞動成果,感覺格外香甜。

過節真好!我們一家人圍着吃糉子,沉浸在節日歡樂溫馨的氣氛中。糉子甜,家人的笑容更甜!

中華傳統節日作文11

“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端午節到了!爺爺給門上插艾草,爸爸帶我去看賽龍舟,媽媽給我買了精緻的香袋。最讓我開心的還是吃上奶奶親手包的糉子。

我最愛的是火腿糉。一大早,奶奶就把糯米淘洗乾淨,瀝乾,倒上海鮮醬油,用筷子拌一拌。又把火腿肉切成條狀,放在倒了醬油的碗裏。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我屏息凝視,盯着奶奶,眼睛都不敢眨一下,生怕錯過了哪個重要的環節。只見奶奶拿起糉葉,往內一卷,捲成漏斗型,接着用勺子放入少許糯米,又放進肉條,最後再加進一些糯米,用勺子輕輕往前壓,讓糉型前高後低。我疑惑地問奶奶:“奶奶,爲什麼不是把它壓平啊?”奶奶笑了笑:“這樣包出來的糉子四角分明,一點也不會漏米。”她一邊說一邊把糉葉翻過來,壓在糯米上,把多餘的糉葉往兩邊一折,拿起糉繩繞了幾圈打了個活結。一個飽滿小巧的糉子就大功告成了。

我看了心癢癢,就拿起糉葉也來試一試。沒想到卻應了那句話“一看就會,一學就廢”。糯米一點也不聽話,一擠就“全體逃課”了,我試了幾次也沒成功。後來還是在奶奶手把手地指導下,才勉強做出個“糉樣”。

下午,奶奶把糉子放進鍋裏去燒,那糉葉的清香飄出來,真讓人“口水直流三千尺”。過一會,糉子熟了,奶奶剝了一隻糉子放在碗裏,我咬了一小口,瞬間,舌尖就被醉倒了。糯米充分發揮了它的“特長”,火腿肉也非常配合,整個糉子軟而不爛,油而不膩,鮮味充滿了整個口腔,讓人吃了這口想那口。

端午吃糉子,不僅是對愛國詩人屈原的一種懷念,更是一種習俗,一種文化的代代傳承。

中華傳統節日作文12

今天是端午節,端午是怎麼來的?爲什麼有這樣的風俗呢?我在書櫃上剛好看到一本好舊好舊的書,是媽媽小時候看的《小學生助讀文庫民俗文化篇》。這本書裏應該有說端午的由來吧!翻開第一頁目錄,果然有!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端午原叫“端五”,端是起初、開始的意思,午是指五月的意思,所以端午就是五月初五。端午最初不吃糉子,而是往江裏投米紀念屈原。那爲什麼會改成糉子呢?傳說米投進江裏,投着投着,屈原現身說:“你們投的米大部分被蛟龍偷吃了,你們以後用楝樹葉包裹米和食物,再用五彩繩綁起來投入江中,蛟龍怕這兩樣東西,它就不會偷吃了。”後來人們就這樣做了,所以就有了包糉子的習俗。

端午還有懸蒲插艾的習俗,我奶奶家門上就左右分別掛着一束,書上說這個習俗來自伍子胥。傳說楚平王見自己未過門的媳婦長得美貌非凡,便不知羞恥地納爲自己的妃子。大臣伍奢對此直言相諫,楚平王不但不接受,還將伍奢和他的長子伍尚殺了。伍奢的次子伍子胥逃往吳國,幫助治理吳國。過了幾個月,吳國國富民強,吳國開始攻打楚國,楚被打得屍橫遍野。伍子胥對平民百姓說:“只要你們在門前插艾草、菖蒲就可以不被打擾。”從此以後,人們就把懸蒲插艾當做避邪消災了。

中國的傳統節日的習俗真有意思,都是一個個好聽的故事。而且每到節日,家裏都有一大桌好吃的。媽媽問我有沒有發現中國傳統節日的特點?二月二芥菜飯、清明清明果、端午糉子、八月十五月餅……原來中國的節日還代表這一個個好吃的食物!

中華傳統節日作文13

春節到,人歡笑,貼窗花,放鞭炮。元宵節,看花燈,大街小巷人如潮。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而我最盼望過的就是元宵節了!

元宵節那天,一大早,我還在睡夢中,就聽到媽媽喊道:快起牀做湯圓嘍!我一聽到湯圓,一骨碌爬起來,以最快的速度洗簌好,就迫不及待地跑進了廚房。原來媽媽早就準備好了糯米粉,只見她笑眯眯地說:今天由你來做圓!我高興得又蹦又跳,興奮極了!

我按照媽媽教給我的方法,先把雪白的糯米粉倒進盆裏,然後再把水加進粉裏,接着用力地揉,可是還沒揉一會就沒有力氣了,於是請求媽媽的支援。我想:平時看起來很容易的事情,想不到還是很需要方法和練習的呀。只見媽媽不一會功夫就幫我揉成了一個大面團,真不愧爲大廚師,我對媽媽更加敬佩了。等媽媽揉好以後,我就先把麪糰搓成長條形,然後把它們分成一小塊一小塊的,再拿起一小塊放在手心裏,輕輕地壓扁,把黃的糖放在裏面,雙手再合起來搓,直到搓成有又白又圓的湯圓,按照這樣的方法我做了一大盆。最後,我發現有些湯圓破了很小很小的洞,我想:這樣的話放在湯鍋裏煮的話很容易爛掉的!於是,我靈機一動,小心翼翼地在上面加了一點麪糰,再慢慢地揉一次。媽媽看見了,直誇我愛動腦筋!這時,媽媽把湯也燒開了,我們就一起把湯圓放進去,只見湯圓在裏面跳來跳去,好像在跳舞,彷彿一直跳到筋疲力盡想要休息時,只聽媽媽笑容滿面地說:湯圓熟了!全家人便開始品嚐香噴噴的湯圓,還對我翹起了大拇指,能爲大家做上美食,我心裏也美滋滋的。

在快樂的笑聲中,我們一家人不僅品嚐了美食,還觀看了煙花,觀看了花燈真是一個美好的元宵節!

中華傳統節日作文14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春節到了,家家戶戶的鞭炮都噼裏啪啦的響了起來,紙片漫天飛舞,一陣陣硫磺味傳到我們的鼻子裏,年味兒越來越濃了。

春節有非常多的習俗,比如貼春聯、放鞭炮、剪窗花、逛廟會、吃年夜飯、守歲、收壓歲錢……其中我最喜歡貼春聯。

爸爸每年都堅持自己寫春聯。只見爸爸拿出了一張紅紅的紙,再將紅紙攤開,紙張很長,都已經快把整張桌子蓋住了。他把硯臺磨了又磨,只見筆尖在墨上輕輕一點,就開始寫起字來。爸爸的手臂一揮,就寫出了一副對子。

爸爸寫好對聯,就輪到我們貼了。我拿了一架梯子,把梯子打開,我爬了上去,媽媽來當指揮官。我一會兒貼高了,一會兒貼歪了,我就像一隻靈活的小蜜蜂,在媽媽的指導下,終於把對聯貼好了。看着全家動員完成的對聯,我們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快到中午了,家家戶戶都響起了鞭炮聲,我們也把一個個鞭炮整整齊齊的擺好。爸爸開始點火了,鞭炮聲噼裏啪啦的響起來,我害怕的捂住耳朵,我不由得問爸爸:“爲什麼過年要貼這麼紅的對聯,而且還要放鞭炮呢?”爸爸耐心的告訴我,放鞭炮這一習俗的背後還有一段關於“年”的傳說呢!相傳“年”是古時候的一種怪獸,它頭長觸角、齒尖利齒、兇猛異常,每到除夕便出來害人,人們苦不堪言。後來大家想了一個辦法,放鞭炮、貼春聯,紅紅火火,熱熱鬧鬧,年獸就被趕跑了。這便是“過年”的由來。

我真喜歡過年啊,和爸爸媽媽一起貼春聯真是太有趣了!

中華傳統節日作文15

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有很多活動:端午節系艾葉、中秋賞月吃月餅,清明節祭祖……今天我就講講我們家鄉的春節吧。

“春節到,春節到,大街小巷真熱鬧。”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到了臘月初旬,家家戶戶就開始忙碌了,年從臘八就開始了序幕,臘八節也是我們小孩子最盼望的一個節日。臘月初七下午,全村的男女老少,拿起扁擔挑起水桶拿起斧頭,所有人都到了村頭的河邊,河面結着厚厚的冰,小孩子們在冰面上滑起了冰,玩起冰車,你追我打,好不熱鬧。大人們把第一層冰刨掉,把第二層乾淨的冰一塊一塊刨下來放到水桶裏,拿起扁擔挑回家,放到水缸裏,待第二天化了以後做臘八粥。臘八早上天矇矇亮,大人們就開始熬臘八粥,粥要熬上兩三個小時才能熬好,熬好的臘八粥要放在大門口供上,先給土地公吃。

新春掃塵有“除塵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黴運、晦氣通通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着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這天,所有人早早起牀吃過早飯,換上新衣,拿上準備的供品,去上墳請祖先和我們回家一起過年,祭完祖先回去貼對聯,紅紅的對聯貼滿了院子,瞬間有了年味,貼完對聯就開始吃團圓飯,一家人圍到一個桌子上吃起了豐盛的年夜飯,老家過年必吃年糕,寓意來年步步高昇。吃完飯,就開始攏旺火,裏面是木材外面是煤炭,旺火呈錐形,上面貼一張紅紙,寫着:“旺火沖天”。到了十二點家家開始點旺火,旺火紅紅火火地燃起來,鞭炮聲日夜不絕,家家燈火通宵。

正月十五元宵節到處張燈結綵,整條街道人山人海。猜燈謎、對對聯、看花燈,這一天大家必須要吃元宵啊!過了十五,年就算過了,漸漸步入正軌,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又一派繁忙的景象,於是我又期盼下一個春節的到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