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推薦作文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通用41篇)

本文已影響 2.06W人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通用41篇)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 篇1

我眼中的諸葛亮是一個曠世鬼才,赤壁之戰準確推算天氣,絲毫無差即使是現代高科技也不一定如此準確,巧妙地掌握了敵方情況,所謂知已知彼,百戰不殆,瞭解敵軍士兵大多不識水性,只要下水便必死無疑。

巧用計謀,讓曹操誤以爲黃蓋真來投降,狠狠擺了同樣足智謀的曹操一道,諸葛亮智取漢中,更是巧妙地運用了連環計,他先一招“瞞天過海”夜間擂鼓疲憊敵人,使曹兵退後三十里,繼而又一指“釜底抽薪”放火燒山截斷糧道,此後又打草驚蛇,在陽平關,四座城門放火吶喊,弄得曹兵一個個心驚肉跳迫使曹操放棄陽平關和斜谷界口,整個漢中落入劉備之手。

我眼中的諸葛亮更是一個絕世忠誠,自他二十四歲被劉備三顧茅廬感化之後,便忠心耿耿得助劉備興復漢室,二十一年間幾次爲劉備出生入死,真可謂是“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也正因爲有了諸葛亮的智謀,蜀國才得以屢敗曹兵,社稷安頓。

劉備死前,託其重任,望他興復漢室,如果劉禪實在扶不起的'話,諸葛亮甚至自己可以做皇帝,但諸葛亮沒有這樣選擇,他把他對劉備的感激報在劉禪身上,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扶起劉阿斗,雖然最終並沒有成功,可正是這樣不正體現他的忠心耿耿嗎?不正比“挾天子而令諸侯”的曹操的,比垂簾聽政的慈禧要更值得尊敬嗎?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 篇2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國的丞相,也是當時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他素有大志。和管仲、樂毅比肩,而且他通曉政治、軍事、天文、地理、陰陽變化,還演出一幕幕的好戲。如舌戰羣儒、草船借箭、借東風……這都說明他能言善辯、智慧超羣,在之後,又安平五路、七擒孟獲、空城記等,讓我們看到他謀略超羣、料事如神、善用計。然而諸葛亮並非神人,在回顧歷史中,我們又不禁惋惜。

劉備臨終前,曾經告訴過他“若阿斗無才,可另換之”不管劉備是什麼用意但是衆大臣都聽到啦,換一個皇帝是沒有錯誤的,但諸葛亮沒有,扶不起硬扶,最後阿斗還樂不思蜀,一切都源於諸葛亮。

且不說扶阿斗,還喜歡錯用人,在華容道中,如果把關羽和張飛或者關羽和趙雲換一下,既可以給關羽面子,又可以殺掉曹操,那個時候司馬懿還沒出山,而且蜀國還有關羽、張飛等猛將,出山伐魏有一定的勝算。還有劉備曾經告訴過諸葛亮,馬謖驕傲自大,只會紙上彈兵,不可重用,但諸葛亮還錯用馬謖,導致重要的街亭失守。

再說,從關羽、劉備等人死去之後,蜀國的`士氣遠不如以前,雖然有一個姜維,但也不能擋住百萬之衆,在這樣的情況下,諸葛亮還六出祁山,可以看出諸葛亮並非神人。

蜀國之所以可以給爲三國之一,都在於諸葛亮,諸葛亮再謀略超羣,也有不足之處,我只想說明諸葛亮並非神人,並不完美。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 篇3

歷史上,人們對於諸葛亮都有很高的評價。今天,本人斗膽也來談談我對諸葛亮的一些看法。

諸葛亮智。他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他不但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而且精通戰術兵法,空城計就是一個絕佳的例子。而他當年那篇肝膽照人、令人讀後感覺蕩氣迴腸的《出師表》,更成爲千古不朽的名篇佳作,流傳至今。實在是智!

諸葛亮神。他雖身在草廬之中 ,但卻十分注意觀察和分析當時的'社會,對外界的形式瞭如指掌,且在劉備三顧茅廬之時,對當時的時局分析透徹,面面俱到。他甚至還能“呼風喚雨”借東風,彷彿天地萬物都爲他所用。他用兵如神,運籌帷幄,能決勝於千里之外。實在是神!

諸葛亮義。他的一片丹心以求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因受到劉備三顧茅廬之恩,白帝城託孤之重任,爲了漢室之興竭忠盡智,效死不渝,“鞠躬盡粹、死而後已”這句歷史名言,不知影響了多少代人,成爲多少名人志士的座右銘!他爲了江山社稷,忠貞不二,嘔心瀝血,直到臨死之前,還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業,爲的就是報先帝的知遇之恩。實在是義!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唯一的遺憾恐怕就是沒能實現劉備的遺願了吧。以諸葛亮的才華與聰慧,竟落得如此下場,實在是可悲啊!人無完人,諸葛亮也確實有不足,但這又有什麼關係呢?因爲他實在是無愧於一個值得千秋讚頌的人。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 篇4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的人物,與魏、蜀、吳三國之間發生了許多的歷史故事,他在其中是個有智有勇的人並且是正面人物,他曾經對理想執着追求,擔當大任,忠誠於國,他感恩圖報的行爲令人感動,《出師表》一文就記錄了這一件事了。

從《出師表》中得知,諸葛亮告訴陛下,天下分裂成三國,軍事混亂,士兵將軍們都爲報答國家而犧牲,想在陛下身上繼續報答先帝對他們的恩惠,願陛下知恩圖報,好好報答他們,要公正對事、對人,忠誠無二的手下要問他們的意見及建議,這樣才能興國。極其重要的是,先帝把國家大事託付給他,信任他的才華,於是諸葛亮盡職盡責,寄望陛下親自謀劃治國,之後他要遠離陛下,他以愛國心期望國家能夠長治久安。

諸葛亮有這樣的`愛國忠心,是一個非常稱職的將領,從他告訴陛下的書信中,多次強調要報答有功的士兵,要公正對人、對事,可見他十分愛惜手下,辦事公廉,是個知恩圖報的人,再看他當時不與陛下爭接國家大事,並提醒陛下親自謀劃治國,也證實他性格寬容大量,一心想國家安穩和平,一直堅持心中的理想追求,愛國忠國。諸葛亮的忠國心和戰打方面的計謀與智慧都讓我深深感嘆,讓我感受到他的英明抉擇是多麼偉大,有勇有謀、忠貞的諸葛亮是我們的驕傲!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 篇5

諸葛亮,字孔明,琅琊陽都人。他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在我眼中是一位忠誠的能臣。

在東漢末年時期,他隨叔叔避亂荊州,後隱居山野。不久,他出世輔佐劉備,爲劉備提出了聯吳抗曹,逐步統一全國的政治主張和軍事策略。在我眼中他就是這樣一個足智多謀的人。

在後來,他又幫助劉備消滅了割據益州的劉璋,建立了蜀漢政權,和魏、吳鼎足而立。劉備稱帝,拜他爲相。劉備死後,他又以丞相名義輔佐後主劉禪,長期主持蜀漢軍政大事。他實施法治,發展生產,改善了同西南少數民族的`關係,統一和安定了西南地區。

他一生爲國爲民,忠誠無比,最後因病死於進軍途中。在我眼中他就是一個大英雄,值得後人敬佩、學習的大英雄。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 篇6

自受任於敗軍之際,就嘔心瀝血、夙夜憂嘆;從奉命於危難之間,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天下梟雄,誰不懼其神機妙算;古今好漢,誰不服其博大精深。此之者誰?諸葛孔明也。

青山依舊在,感卻花已盡。物是人非事未休。曾幾何時,諸葛孔明的那份爲人臣子的忠誠不曾出現在我們的視線範圍內,一條盤踞已久的臥龍,頂起百姓頭頂的`一片天,也許只因爲當年劉備的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也許是因爲他對劉備的那份君臣之情依舊,正是他,手中羽扇輕搖,看破江山紅塵。“梁父吟成高士志,出師表見老臣心”。

報先帝,忠陛下。本以爲失去了伯樂的千里馬,必將悲慘後生,卻爲了白帝城託孤的重任,日夜辛勞,恐付不效,我感慨於孔明的感慨,同時卻也惋惜於孔明的惋惜。

雖有蓋世英才作丞相,卻也有昏庸無能的劉禪作後主:天才的靈魂寓居陋屋下。就因爲諸葛亮太過忠於陛下,所以無取而代之之意,漢室傾頹不是沒有你的責任,但誰又忍心去斥責?畢竟這一切始於你那份肝膽相照和那顆對先帝和後主的赤膽忠心。

收二川,排八陣,取西蜀,定南蠻,六出七擒,東和北拒,誰與爭鋒?諸葛在與天博,身處草廬卻能運籌帷幄中,決勝千里外。儘管結局是不盡人意的。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還記得他火燒新野的胸有成竹,還記得他七擒孟獲的寬忍恢宏……再怎樣博大精深,再神機妙算,時間的磨蝕終究消弭不了一代忠臣的人格魅力。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 篇7

歲月的煙波接天河,歷史的巨浪貫通地脈,千百年來。諸葛亮已成爲東方智慧的化身,也是忠誠,兼潔,正直的好榜樣。諸葛亮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他不但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而且精通戰術兵法,“空城計”正是如此。

而他當年那肝膽照人,令人讀後蕩氣迴腸的一篇——《出師表》,更成爲千古不繡的名篇佳作,流傳至今。他也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雖身在草盧之中,卻十分注意觀察和分析當時的政治面貌,且在劉備“三顧茅廬”之時,就對當時的局勢作了透徹的分析。另外,他用兵如神,能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他同樣是一個“受滴水之恩必當涌泉相報”的.人。他的一片丹心就是爲了報答劉備“三顧草廬”的知遇之恩。爲了白帝城託孤之重任,爲了興復漢室,他竭盡盡智,至死不俞,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實在可歌可泣。

從古至今,像諸葛亮一樣足智多謀,才略過人,忠誠不己的人實屬少見,而我們也應該學習這種千古傳頌的精神。

諸葛亮一生不圖名利,鞠躬精粹,死而後已,成爲後世的楷模。我們應該向他學習,精忠報國,奮發有爲。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 篇8

“諸葛孔明者,臥龍也!”諸葛亮曾隱居深山,劉備三顧孔明於草廬之中,最後,他便成了蜀國的丞相。

有人說“得臥龍者得天下”,可見其才華橫溢。他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神機妙算,最突出的例子就是“草船借箭”,在劉備三顧茅廬時,他能正確地分析出當時天下的形勢,對當時的時局瞭如指掌,由此也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

“滴水之恩,定當涌泉相報。”這句話大概說的就是他之一類人吧,爲了報答劉備,他把自己的一生的'投進了興復漢室的偉業中,爲蜀國的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爲後人所傳頌,也實在是可歌可泣。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 篇9

在《三國演義》這本書裏有成千上萬個角色:劉備、張飛……可是,我最喜歡的還是最聰明的諸葛亮。

在《三國演義》裏諸葛亮穿得普普通通:一身白色的道袍、手拿着一把扇子、帶着白色的帽子。別看他這樣他可是一個“神人”。

《三國演義》裏諸葛亮七星壇祭風……這完全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在這些事情當中令我佩服的五地投體的就是:諸葛亮用空城計,把魏國十五萬大軍給嚇走了。

事情是這樣的':那天,諸葛亮正在和文武百官商量大事。突然,有士兵報告說:“魏國十五萬大軍正氣勢洶洶地殺來。”衆人聽了面如土色,勸諸葛亮說:“丞相,我們馬上逃吧!”諸葛亮回答說:“就算逃,也逃不了幾公里,還是會被活捉的。”衆人聽了齊聲說:“那該怎麼辦啊?”諸葛亮沉思了一會,決定用空城計嚇走魏國大軍。於是,他叫了幾個士兵裝扮成清潔工又打開了城門,讓所有人躲到城裏。自己則跟着兩個童子到上面彈起琴來。不久,像猛虎一般的魏軍殺來。只見諸葛亮鎮定自若地彈着琴,因此,個個人都起了疑心覺得有詐。最後司馬懿下令退兵。就這樣諸葛亮用空城計嚇退了魏國十五萬大軍。

你看,諸葛亮多聰明啊!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 篇10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題記

茫茫歷史長河中,諸葛亮的名字無疑是顆璀璨的明星。他常被人們認爲是智慧的'化身。

訪先人之遺蹟,發聖賢之古情,千百年來諸葛亮成爲東方智慧的化身,也是忠誠、廉潔、正直的榜樣,很多歷史典故都出自諸葛亮,三顧茅廬,舌戰羣儒,火燒赤壁,三氣周瑜、六出祁山,揮淚斬馬謖,白帝託孤,嘔心瀝血、七縱七擒,其傳奇般故事爲世人千古傳誦,數不勝數。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 篇11

提起諸葛亮,可謂是家喻戶曉,“鞠躬盡粹、死而後以”這句歷史名言,不知影響了多少代人,成爲多少仁人志士的座右銘。對諸葛亮的評價,在歷朝歷代,也是出奇地達成共識!

他是智慧的`化身,神機妙算。想當初周瑜想爲難他,要他十天內造出十萬支箭,然而他卻說只需三天。這本是常人所不及,但他自有妙計。知曹操心機重,且算得第三天的早晨必有大霧,於是想出草船借箭一法,從曹操那裏借得十萬支箭完成任務,這也不得不讓周瑜佩服。諸葛亮確實以他的智慧爲劉備的帝王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 篇12

我眼中的諸葛亮 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有着數不清的英雄豪傑,可是我卻唯獨傾佩那三國的諸葛孔明,因爲他的忠誠,因爲他的才智,也因爲他的勇氣。

劉備的三顧茅廬,爲他請出一名能改變他命運的人,也讓中國歷史誕生了又一名的英雄豪傑――諸葛亮。劉備的知遇之恩讓諸葛亮倍受感動,也致使他爲蜀國鞠躬盡瘁的效力了20多年。他南征北戰,爲蜀國免受外敵侵犯屢立奇功。當他面對魏國王朗的誘降,不僅沒有絲毫的'背叛之心,反而大罵王朗,足可見他對蜀國的忠心。當時,劉備的知遇之恩,孔明早已涌泉相報,可是他卻依舊忠心耿耿的輔佐這劉禪,希望興復漢室。

除了忠誠,諸葛亮的才智放眼古代的名將,名相也沒有一人能與之匹敵。他在東吳舌戰羣儒,鎮定自若,赤壁之戰他巧借東風,攻打漢中,他略施小計就把總計80多萬的曹軍打得落荒而逃,這樣的勝利對於諸葛亮來說簡直就是數不勝數,多如牛毛啊。

他的才智讓後人欽佩不已這樣的人物就算放眼世界也沒有像他那樣啊 而諸葛亮的勇氣常常被人忽略,可是,他除了忠誠和才智,可是他的勇敢也讓我欽佩不已,在攻打益州的時候劉備另一得力軍師龐統戰死沙場,而諸葛亮爲了確保能攻下益州,不遠萬里率兵支援劉備,在遠征南蠻孟獲時,他親自率軍深入,無懼戰爭的危險,和南方的瘟疫,她只爲了蜀國平定南方的動盪。這樣的諸葛孔明,讓人欽佩,也讓人讚歎。 孔明,孔明,你永垂不朽。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 篇13

諸葛亮 ,字孔明,號臥龍,漢族,琅琊陽都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文學家,在世時被封爲武鄉侯,死後追溢忠武侯。

歷史上諸葛亮是一位被聖賢化、神仙化,甚至被妖化了的傳奇人物。他發明了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他明法、正身、治軍、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無私奉獻精神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息。他雖然沒能實現統一國家的夙願,但通過不懈努力,爲我國西南地區的開發和國家統一做出了一定貢獻,他的聰明才智一直受到人們的尊重和推崇,給後世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談起諸葛亮,這就是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牛人。尤以“草船借箭”的神機妙算,“空城計”的鎮定自若等奇謀廣爲流傳。在人們的心中孔明簡直可謂神仙一樣的人物,可是細讀過《三國演義》的人都不難發現:孔明其實也是一個常敗統帥,他不僅有“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的敗跡,而且大敗仗打的也不少,尤其是其晚年全力以赴組織的六出祁山,也都以失敗而告終,但不論如何其都是中國人智慧的象徵,其《出師表》尤屬千古雄文,而且折理由透闢,真情充溢,感人至深,是我國學子的必讀篇目之一,《誡子書》更是成爲後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由此可知其學識甚是淵博。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 篇14

諸葛孔明可謂是我國家喻戶曉的三國人物,他的智謀韜略在《三國演義》中近爲妖神。但大抵他究是籠罩幾層神祕面紗,卻不值爲之苦尋冥思。在我看來,諸葛亮可以讓一直寄人籬下的劉備連跨荊益、自立爲帝,他的.謀略究是毋庸置疑。

但諸葛亮凡事親躬親爲,雖是爲蜀國江山基業,爲不辜負劉備託孤,然是否顯得有些愚昧——以一個人挑一國重擔?蜀漢應不乏人才,黃權正是其一,他用計坑殺龐統,智亦遠逾常人,然他一直不受重用,最終只能在劉備兵敗後當了東吳階下囚,他的境遇又多麼令人惋惜?英雄無用武之地,與庸人何異?再譬如馬謖、關羽……由此可見,諸葛亮雖腹有韜略而難用人。但是他比重爲國奔勞,鞠躬盡瘁的正能量亦不可忽視,從一介書生到王侯將相的轉變更令人欽佩,我們因而仰慕悵息……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 篇15

在我看來,諸葛亮最出名的就是他的智慧,初次接觸諸葛亮,先被他的智慧所折服。“隆中對”初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已定謀天下之戰略。他的智慧也表現在他出色的軍事才能,八陣圖,七擒孟獲,草船借箭,空城計等等被世人所熟知。他也善於洞悉他人,爲了聯合孫權抗曹,舌戰羣儒,巧妙利用二喬激怒周瑜,最終說服孫權。可見諸葛亮不愧於“智絕”。

對於諸葛孔明,我始於智慧,敬於品德。這位出色的軍事家、政治家擁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力卻有着以天下爲己任的.志向,不求聞達於諸侯,只求功成之時耕於南陽。更有“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高貴品質。同時他也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劉備逝世後,委以諸葛亮重任,諸葛亮擔心劉禪無法治理好國家,一篇《出師表》盡訴忠情,諄諄教誨,之後六次北伐,期望能北定中原,興復漢室,可惜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然他卓越的才能,忠心的一生,名流千古,萬世流芳。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 篇16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在這英雄輩出的三國時代,你羽扇綸巾,運籌帷幄,讓人望塵莫及,雖然終究避免不了蜀漢滅亡的命運,但爲蜀漢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赤誠如獵獵紅旗飆飛在歷史的長空。

千里馬終究須遇到伯樂方可馳騁疆場、劉備三顧孔明於草廬之中,慧眼識英,孔明由是感激,遂出山相助劉備興復漢室,爲三國曆史繪就了一席華美的蜀繡,寫成一段輝煌的歷史。

火燒赤壁燒退了曹操的囂張,爲蜀國在鼎立局面之中謀得了一席之地;六出七擒定南蠻,東和北拒定曹操,定下了蜀漢基業。

伯樂逝去,託孤於孔明,孔明則一心只爲酬三顧,輔佐劉禪治蜀漢。後主昏庸無能,孔明北上伐魏,“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是啊,連陸游這種愛國文豪都有如此讚歎,還有誰能與孔明比肩?在與孫權對戰之時,曾三氣周公瑾,令其魂歸離恨天,他仰天長嘯,“既生瑜,何生亮?”

魏國被司馬氏奪權,但你卻忠心如故,雖然後主無能,但三顧之情依舊時涌於心。爲達先主遺願,你古稀之年仍率兵伐魏,但天既可生亮,亦可亡亮,五丈原前的四十九盞明燈,本是你生的希望,但燈既滅,亮亡矣。縱然諸葛孔明神機妙算,但卻無力迴天,只求天亡諸葛而保蜀漢。

但天要亡蜀漢,孔明回天乏術,卻仍以已死之身,嚇退了活司馬。“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你神機妙算無人敵,“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你功不可沒無人蓋。

失去伯樂的'千里馬,無人欣賞終會滅,臥龍無主也終會傾頹,你就像一顆流星劃過天際,留下了韻短而味長的一筆。但“是非成敗轉頭空”,真正流傳於世的是你不滅的精神。如今“青山依舊在”你卻已與世長辭,希望死後你的靈魂仍會與“尋尋覓覓”你的先主,而不要“冷冷清清”的獨自的驅馳,隨手從你的文章中點曲輕歌,便可唱盡萬古的忠心,欲言無語淚先流中更多了一份對孔明的敬佩,“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你終生的寫照。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 篇17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諸上,貫看秋月春秋。一壺濁酒喜相逢,溢杯中。

三國亂世英雄輩出。關羽、曹操、孔明、劉備、孫權……數之無盡。然而在這長河中,我惟獨欣賞一人,惟孔明也。

廬中的他“|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他本是“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幹諸候。”但他同時也是感性的,所以還是跟隨劉備出山了,也正是這樣,孔明爲漢室復興立下赫赫戰工。爲漢室復興“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火燒赤壁,草船借箭,舌戰羣儒,空城計,哪一個不是驚心動魄的千古之戰啊!赤壁之戰中,如果不是孔明的'巧借東風,又如何大敗曹魏的百萬大軍,又是誰派關羽在華容道截住敗走的奸雄曹魏的萬大軍,又是誰派關羽在華容道截住敗走的奸雄曹,雖然最關羽私自放走曹操,導致曹操東山再起。論隨機應變,誰也敵不過孔明所擺的空城記躲過天敵司馬懿的大軍。孔明的才能,慎使劉備臨忠之前講出過這一番話,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爲成都之主。這也說明孔明對於蜀國的重要性。

大筆一揮,洋洋灑灑的出師表,不知引起了多少英雄豪傑共鳴!大詩人杜甫曾說過:“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洞滿襟。”可惜的是孔明出師來捷身先死啊!儘管漢室未能復興。但又有誰否認孔明的功勞苦勞呢?天下是誰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誰給歷史以輝煌,孔明一生都是成功的,只因後人給他千古不朽。哪怕再過千秋,史冊是不變的,他仍然是一個不朽的傳奇。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 篇18

中軍帳裏卜卦,誰輕搖羽扇指點江山?天下亂時初出,誰空城彈唱退了梟雄百萬?每讀青史,我涕零着亮的涕零,恍若看到了臥龍的天下,亂世的天下。

隆中,茅廬,三顧

臥龍始出山,這一出,驚得天下英雄盡折腰,驚得亂世風雲急涌。收二川,排八陣,取西蜀,定南蠻,他縱橫在時代的縱橫裏,淡然在天地的淡然間。他沉如大海潮生,瀚如廣漠無際,動則明察如鷹隼,靜則運籌帷幄中,當真只有亂世才生得出這般人物,也只有亂世才能養育着這般人物,像星辰般劃破日與月的邊緣,撕裂隱晦的`黃昏與後夜。

白帝城,先帝託孤

伯樂終於要走了,他成就了千里馬的榮耀。可是千里馬,終究只能與伯樂共鳴啊!我在想,失去了劉備的孔明該會多麼寂寞,失去了三顧知已的臥龍會怎樣傾頹。託孤?是啊,當年桃園三兄弟一一死去,徒留孔明孤單一人,撐起蜀漢江山。值此危亡,他非同司馬一氏般謀權篡位,忠義在這個已權傾朝野的蜀相身上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像上古盤古一樣撐起了國家的天地,劈開混沌與阻礙。

五丈原,燈盞將昏

七七四十九盞,燭光晦暗,黑白無常與小鬼們已帶着鐵索來捶門了啊!“諸葛亮!爾等速速與我同走,何必牽念那個小皇帝!”鬼神叫囂着,賊人也叫囂着。——“將軍!將軍!”門外忽進一人,行動生風,卻巧巧的熄滅了一盞火燭——就這樣,就這樣離去了吧!傾盡了所有的崢嶸歲月,帶着不盡的夙願與金戈鐵馬張揚的呼嘯離去吧!

臥龍一死,縱是看遍這天下英雄,看盡千秋江山,也是黯然失色。千年一瞬,我附和着的讚歎過孔明的睿智,虛僞着的驚訝於八陣圖的變幻,可至今也不懂他的睿智,不解八陣圖的變幻。孔明也不需要謬讚吧?亂世沒有對錯,沒有正義與非正義,只是各爲其主罷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纔是他一生的寫照。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 篇19

看到春天我門回想起白雲,看到山川回想起流水,看到書本也許會想起老師,但是當我們眺望歷史的長河,我們又會記起什麼……

縱觀歷史長河閱讀過無數歷史的我們,早已被已經篡改過無數變的歷史洗滌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觀念。從小我就認爲成王敗寇那是自古到今的真理,帝王將相無一不是用一架架枯萎的、白骨堆積成的戰功換來的。“一將功成萬骨枯”,我不喜歡那些被勝利者篡改的歷史所以我對三國情有獨鍾。

我很小的時候天天聽別人講的那些諸葛亮的光榮事蹟,無一不是讓我聽的如癡如醉,雖然那時候還不認識諸葛亮是哪位,但我還是從那時候就被諸葛亮的智慧所吸引,被他的忠義所感嘆,被他的氣質所折服。從那是起我就深深的喜歡上了這個角色,即使那個時候我我還是懵懵懂懂,但也不影響我對他的'喜愛,在我心中他就是個算無遺策,運籌千里之外的無敵之神。自然而然的諸葛亮就成了我那時候的偶像。

等我長大了一些真正的看到了三國看的很悲哀很傷心。也就是從那時起諸葛亮從我的喜歡仰望變成了欣賞佩服。我爲他遇到那麼英明的君主而感到高興,也爲他遇到的後主感到悲哀。最終還是沒能逃脫失敗的命運,我也是從那是起知道了諸葛亮也不是無敵的神仙,他也有缺憾的。以至於我認爲諸葛亮只能被我欣賞佩服,不能像小時候那麼無條件的喜歡他了。

現在,我從少年向青年邁進,學習的知識也隨之增多了,看的《三國演義》也不是膚淺的看他的劇情和人物的拼殺了。我對諸葛亮的的態度再次降級爲欣賞變爲平靜。我認爲諸葛亮的一生都在驕傲中度過一直到死。雖然我對他的態度改變的太多了,我知道了諸葛亮也不像我想象中的那麼簡單,那麼一個驕傲的人自以爲是但偏偏又那麼謹慎,補齊了他的不足。他驕傲的時候是那麼的自然,無論什麼時候都是那麼冷靜。諸葛亮我沒有任何資格評論他,我的資歷學識年齡都不允許,我只是認爲他做爲丞相有了足夠的功績,但是世界上沒人能以一人之力征服整個世界,哪怕他是諸葛亮。

“劍江春水綠沄沄,五丈原頭曰又曛。舊業未能歸後主,大星先已落前軍.南陽祠宇空秋草,西蜀關山隔暮雲。正統不慚傳萬古,莫將成敗論三分。”千秋諸葛的評說還在繼續吧!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 篇20

諸葛亮,三國時期的著名人物,在中國也算是個家喻戶曉的人了吧?不用我說,大家也都應該認識他。三國時期的人物,我第一個認識的就是諸葛亮,由此可知,諸葛亮的知名度實在是高。

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期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既然諸葛亮這麼出名,那麼關於他的古詩名句自然也是數不勝數。例如,路由的“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或者是杜甫的“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無一不是讚揚諸葛亮的過人的才華和忠誠。

諸葛亮的成名之故事從“三顧茅廬”開始的。劉備“三顧茅廬”會見了諸葛亮,問以統一天下大計,諸葛亮精闢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提出了首先奪取荊、益兩州作爲根據地,對內改革政治,對外聯合孫權,南撫夷越,西和諸戎,等待時機,兩路出兵北伐,從而統一全國的戰略思想,這次談話即是著名的《隆中對》。

劉備聽了諸葛亮這一番精闢透徹的分析,思想豁然開朗。他覺得諸葛亮人才難得,於是懇切地請諸葛亮幫助他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於是,諸葛亮遂出山輔佐劉備,成爲劉備的主要謀士,聯孫抗曹,大敗曹軍於赤壁,形成三國鼎立之勢,奪佔荊州。緊接着又攻打益州。繼而擊敗曹軍,奪得漢中。就這樣,諸葛亮幫助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爲丞相。

在劉備死時,諸葛亮“奉命於危難之間”,表明了諸葛亮效忠劉備父子的心願。爲報答先帝劉備,諸葛亮寫下《出師表》,希望劉禪“以光先帝遺德”,並6次出師北伐,雖“出師未捷身先死”,但終究名滿天宇,“長使英雄淚滿襟”。千載而下,有誰可與之相提並論呢?

諸葛亮勵精圖治,賞罰分明,善計謀,通兵法,深得將士愛戴。諸葛亮的一生充滿着傳奇色彩,給後人留下了無數啓發和謎團。然而他的聰明才智、忠貞不渝會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千古流傳,永不磨滅。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 篇21

自古天下風雲變幻,硝煙戰火四時瀰漫,自是英雄四起,豪傑併發,天下,卻是有能者而居之。

諸葛亮,你自恃才比管仲,智比樂毅,忠心不二,匡扶漢室,輔佐劉備,爲其辨僞去妄,鋤奸拔佞,更是助其三分天下,自立爲王,你卻孑然一身,清高自傲,一心爲主,謹小慎微,成就你完美偶像,無上崇高的千古一相。

難道你,便就此知足?

你既有大才,卻爲何不懂得審時度勢,你有沒有想過,若天下爲你諸葛亮所掌控,歷史是否會是另外一番景象?

且莫說你才學淺薄,擔不起天下之大任,試問天下梟雄,縱是萬千豪傑,峯侯各路,又有幾人能在你之上?且莫說你只是紙上談兵,無真刀真槍之能,看火燒連營,赤壁大戰,哪一場仗打得不是轟轟烈烈,酣暢淋漓?!

若論統帥之智,你不下於樂毅,論相臣之識,你更是不下管仲半分;你不缺用人的眼光,不乏度勢的氣量,你少的是那“衆人皆醉我獨醒,衆人皆濁我獨清”的自信與霸氣。

或許你誤了蜀國的錦繡前程,或許你錯過了蜀國的大好河山,可是,我卻在你字字珠璣的《出師表》中看到了你的真心。

你並非是不懂的認清事實,而是你對劉禪有着太多的期待與希冀;你並非是不知道江湖若是由你掌控會風生水起,而是你對劉備,對蜀國有着絕對的忠心與信任。

你是諸葛亮,你是那個劉備三顧茅廬請來的天之驕子,豈會與常人所苟同?你是諸葛亮,你是舌戰羣儒聯合孫權打敗曹操的諸葛亮,豈會有尋常世人看穿你的心思?

誰人能懂你把一生爲國、死於戰場當做你最美的歸宿,誰人能曉你把一生奮鬥,輔佐二帝當做你最好的堅守。或許在歲月漸漸失去的歷史長河中,你驗證了自己當時的淺短,我卻在你厚重的'歸去中聽到了你赤誠的呼喊:我,不後悔!

歲月的飄帶劃過你逝去的衣袂,帶走你的過往,帶去你的輝煌,你卻完美的合上眼瞼,仰天長嘯,讓歲月的歷史上烙印下你的身影,讓後人知道,曾經有這樣的一個人,擁帝王之才,卻甘居丞相之位,不是由於他不識時局,不是由於他不識明君,而是因爲,他飽含着對國家的忠貞,對君主的期待。因爲他是諸葛亮,一世英雄,千秋翹楚,諸葛亮!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 篇22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題記

每每提起諸葛亮,腦海裏總是會浮現那樣一幅畫面。城池上,戰旗無聲地飄揚,諸葛亮手執羽扇,穩步從歷史中走來。一雙深邃的眸子彷彿早已看穿了千年的風霜。

小時候初看《三國》便被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深深吸引。那把大大的羽扇下彷彿隱藏着一個巨大神祕羅盤,悄悄的預測着未來,演算着天文地理,風雲變幻。空城計,草船借箭,赤壁之戰,無不體現着他的睿智。每每讀到這些家喻戶曉的故事,年幼的我都會讚歎不已,認爲他是神仙般的存在。

長大後,我從電視熒屏上再品諸葛。這一次,我從另一個角度描繪他的輪廓——忠心。他爲劉備出謀劃策,盡瘁國事,忠心輔政。劉備對他的信任是對他忠心的最大肯定。後來學習了《出師表》後,我更進一步地體會到“忠義”二字。諸葛亮對先帝的感激與忠誠使得他時時不敢忘先帝臨終的託付。而他對後主的忠心在誠懇而又一陣見血的字裏行間中流露出來。現在我漸漸明白,他並不僅僅是忠誠於兩位皇帝,更是忠誠於這個國家。

諸葛亮確實一個奇才,千古少有。他的'才能從他輔佐劉備成就霸業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但是人無完人,即使是這樣的奇才也會有過失,甚至是關係整個民族的大過。漢族的自相殘殺不可能與他對劉備的極力支持毫無關係。諸葛亮從劉備的大業與國家的利益出發並沒有錯,但是他的出發點裏,少了一個國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部分——百姓。一次次的戰爭無疑是建立在百姓的痛苦之上的。成就大業固然重要,但是永遠都不能忘了百姓。一個好的政治家,應該學會體味民生,關心百姓。

現在,如果讓我以一個後人的角度去評說諸葛亮那麼我要說諸葛亮是成功的。即使他功過並存,但他仍爲我們詮釋了一種精神與境界,值得所有後輩學習與發揚。

這個中國歷史上的傳奇,將會被世人永遠銘記。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 篇23

諸葛亮不僅僅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的代表,更重要的他是千百年來知識分子的人格之神。在中國的歷史上,德才兼備的人不少,但像他這樣超羣的智慧和人格於一身的人,可謂絕無僅有。他所張揚、實踐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忘我精神,爲歷代所推崇備致。

諸葛亮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他隱居隆中,博覽羣書,廣交士林,關心時勢。每自比於管仲樂毅,負有擔任,致高遠的遠大抱負。但他又絕不是那種醉心於功名利祿,汲汲於榮華仕進的俗子。事實上,當時曹操稱雄天下,挾天子而令諸侯。他的朋友石廣元、孟公威皆投其麾下,他卻不爲所動。其兄諸葛瑾在東吳頗得重用,他也不去投靠。最後,劉備的三顧茅廬,以千古未有的求賢至誠深深打動了他,他才毅然步出草廬,一匡天下。在著名的《戒子書》中諸葛亮曾如此諄諄告誡:“夫君子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真乃至理,也是他淡泊節操的真實寫照。

諸葛亮盡瘁國事,忠心輔政。他先後輔佐劉備、劉禪兩代皇帝。忠心耿耿,公而忘私,劉備很信任他,臨死託孤於他,並大義地提出讓出天下。但他沒有奪取君位的政治野心,侍奉扶不起的`阿斗,更加殫思竭慮,“親理細事,汗流終日”。最後以身殉職,病死軍中,時年五十四歲。諸葛亮輔佐後主,實際上是執一國之政,出帥入相。但後主並不感到他的威脅,羣臣並不感到他的僭越。倘非心底無私,國而忘家,焉能如此。

諸葛亮,靈與肉雖然,已經化作清風明月。但諸葛亮精神永存,在歷史的天幕上鑲嵌起耀眼的恆星,永遠展現出聖潔的光輝。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 篇24

他,是歷史上的一個神話,是軍事政治上一顆不落的太陽,他更是智慧的化身,訴說了無盡驚險動人的故事。他,便是我最喜歡的三國人物——諸葛亮。

諸葛亮才華橫溢。年輕時雖然隱居深山,但名聲在外,引得劉備三番兩次前來拜訪。大家都知道劉備生性高貴,又是漢室後代,身份何等重要,可他爲了諸葛亮竟冒着大雪,三顧茅廬。由此可見,諸葛亮對劉備多麼重要,這也就有了千古名句——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諸葛亮憑藉聰明才智幫了劉備大忙。曹操退兵荊州,要和孫權聯合起來一起攻打劉備。諸葛亮來到東吳當說客,張昭等不斷反駁,可諸葛亮不僅沒有在氣勢上輸給他們,還愈戰愈勇,把他們辯得啞口無言,終於達到了目的,爲劉備爭了一口氣。讀到這裏,我不由佩服諸葛亮,他面對那麼多謀士,毫不懼怕,一人舌戰羣儒,真厲害!要是我的話,肯定百口莫辯。

諸葛亮不僅才華橫溢,而且料事如神。他幫助周瑜,把東風借來了,真是神仙轉世。事後,他料到周瑜要去殺他,便迅速逃走了。劉備所有的勝利大都要歸功於諸葛亮,要不是有他的料事如神,劉備會建成蜀國大業嗎?會和孫權,曹操一起三分天下嗎?說到最後,諸葛亮是一個奇才!

諸葛亮遇事沉着冷靜,在司馬懿大軍兵臨城下,而自己只有區區二千五百人的'情況下,他用自己的勇氣與智慧使出“空城計”。如果這個計謀一旦被敵人破解,後果將不堪誰想。可諸葛亮一個人獨自坐在城樓上悠閒地彈着琴。下面可是十五萬的大軍呀!如果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怎能創造空城計這個奇蹟嗎?諸葛亮真是大智大勇!

這就是我所崇敬的三國英雄——諸葛亮。一個才華橫溢、料事如神、沉着冷靜,有傑出軍事才能的軍師。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 篇25

一策一表一盡瘁,千古一相一臥龍。——題記

諸葛亮一生踐行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直至最後積勞成疾。即使辭世於渭濱也提前爲自己的將士們謀好了生路:刻出他們的木雕,裝作他,直到全員退至斜谷再發喪。讓人如何不爲他悲痛,讓人如何不對他敬仰。真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恍惚間,我似是看到了“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他。

他躬耕南陽,結廬避難,不求聞達於世,只求苟全性命,與摯友于茅店中,焚一爐香,沏一壺茶縱論天下興衰。星移斗轉,四季交替,不變的是心中的那份等待。我看到了一個淡泊名利,堅毅曠達且自由的靈魂。

他等啊等,等來了劉備,他出山了。他本可以拒絕,然後按照老師所說的:“待天時而動,一舉統一天下,建立千秋功績,選擇曹魏。”但他拒絕了,放棄了,毅然決然地跟從了劉備。我想他應該也不知這步棋是否走得對,但自從他跟了劉備,心中大抵只有以身許國、北定中原,興復漢室、還與舊都的信念。

一片丹心。

再後來劉備白帝城託孤道:“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君可自取。”可諸葛亮沒有取而代之,而是一心輔佐劉禪。他面對扶不起的阿斗,以心待之,犯言直諫,於是就有《出師表》,表達了許多建議。起懇切之情感人肺腑,其忠誠之心感慨後事。其實他明白的,在朝廷上應明哲保身,可他沒有,他不計後果,不避人言,不畏讒言,冒死進諫,“受命以來,夙夜憂嘆。”“託臣以討賊興之效,不效則治臣之最。”“興復漢室……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多純粹的君王之忠,多高尚的愛國之心。

一片赤誠。

乾隆帝曾言:諸葛孔明爲三代以下第一流人物。約其生平,亦曰公忠二字而已。公故無我,忠故無私,無我無私,然後志氣清明而經綸中理。諸葛孔明如何也贊不完的。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 篇26

魯迅曾經評價諸葛亮: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諸葛亮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他的事蹟廣爲流傳,是人們心中無所不會,無所不能的神。但是我認爲,歷史的很多事實證明了諸葛亮並不是完美的,也會有許多過失。例如,劉備臨死前曾對諸葛亮說過:馬謖言過其實,不可重用。但是諸葛亮還是把軍事要地交給了馬謖,丟失了街亭。還有,戰略要地荊州的丟失,關、張敗亡以及夷陵之戰,這一系列的事件使得荊楚集團遭到了重大創傷。而在這個時候劉備又一病不起,當然會想到自己身沒以後這三者之間的矛盾和蜀漢政權的鞏固問題,同時我們也有理由相信他對諸葛亮並不是完全信任和沒有顧慮的。

劉備白帝城託孤說過:“此子不濟,汝可取而待之。”意思就是取代他自己做皇帝,趙雲就站在旁邊,諸葛亮要是答應了,恐怕趙雲立即就會砍了他的腦袋……這只是可以當作玩笑講講。諸葛亮多精明,即使他有這份心思也不會在那種場合答應下來的。諸葛亮感先帝的大恩大德,劉備如此說了,自己爲報知遇之恩,豈敢還會叛變,此爲不義,必遭天下唾罵;再者其實這是劉備的激將法,劉備這麼一說,諸葛亮假如真的取而代之,這順應了先帝遺言,但是卻失理,劉備既然如此厚待你,你卻反了他,枉他重用你!!劉備這招欲取之必先與之,實在是英明。

諸葛亮是聰明人,在當時萬千變化的政治局勢中,他若真的自己當王,反而會使蜀國更加動盪。我們瞭解那時歷史多是通過十分小說化的潤飾之後的史書。劉禪並不是三國中的扶不起的劉阿斗,他從小生活在帝王家裏,受到極好級的`教育,衆臣中又許多謀士在輔佐他,就算是日後劉禪聽信了奸臣的話,諸葛亮也應該想盡一切辦法勸阻他。雖然當時諸葛亮勸過劉禪不要聽信奸臣的話,但是他爲了自己和衆臣之間的關係,他並沒有採取任何的行動。按輩分來說,諸葛亮是劉禪的長輩;按君臣的關係來說,他是幫助劉備贏得天下一分的賢臣,他完全可以阻滯劉禪,但是他沒有。人們常說諸葛亮死後蜀國迅速衰敗,是因爲劉禪昏庸無能,沒有了諸葛亮的輔佐。但是從此也可以體現出諸葛亮並不懂得發現人才,劉備身邊的忠臣們相繼死去以後,諸葛亮就再沒有培養,引進過任何人,所以諸葛亮死後蜀國後繼無人。諸葛亮在世時,朝廷大事他自己全權獨攬,以至於養成了劉禪不願意思考,不願意積極的處理問題。這也是諸葛亮死後蜀國迅速衰落的原因之一。

綜上,我只是想說明諸葛亮是人,並不是《三國演義》中事事都掐指一算就可以解決的神。無論是三國,還是歷史留下來的傳說,都把諸葛亮神化了。

但是如今,我們也不得不承認魯迅所得那句話: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 篇27

諸葛孔明自古以來就被人們所傳頌,即使經歷萬載的時光,也從未被世人從歷史的記憶中抹去。深究緣由,大概是出於每個人對他的卓越的有心而發的崇敬。而這種卓越的理解,在今天看來,已是人盡皆知,顯而易見的了。

諸葛亮之卓越,在於“才”。說到諸葛亮的才能,沒有人可以不肯定。因爲即使是在社會科技文明高度發達的現在,能與諸葛亮比肩的智士,也寥寥無幾。

也正是他這超人的智慧,讓劉備三次進草廬拜訪,留下三顧茅廬的千古佳話。而不論是隆中對中一針見血的政治藍圖,還是赤壁之戰中巧借東風的火燒戰船,都毫無保留地把諸葛亮的雄才大略展現在我們的眼前。先攻荊益,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和諧睦鄰,思維的開闊、邏輯的嚴謹令人驚異。火燒戰船中趁蔣幹盜書之際請龐統出山,採納徐庶建議,再巧借東風,從而取得大勝。

這種“才”,是一種天生而來爲基礎而又不全依靠先天賦予的可遇不可求的才能。在我看來,先天的天賦只是幼苗,倘若讓其成爲參天大樹,還要在生活中養成善於思考、樂於推敲的品質。而對於這一點,諸葛亮就是最好的印證。我們無人能否認諸葛亮的天資。但試想,諸葛亮本只是個彎腰種地的農民,卻通曉歷史、地理,精通各事。除了知識積累外,善推敲也是功不可沒的。如果沒有這種品質,大概諸葛亮就不會免於終生種地的命運,更不會揚名於天下,名垂在青史。

諸葛亮之卓越,在於“勇”。俗話常說“有勇有謀”,兩者常被聯繫在一起。而諸葛亮就是這樣,可以說“才”是基礎,而“勇”是“才”變成“成”的反應條件。若沒了實施的勇氣作支柱,莫大的“才”也不能走向成功,取得成果,而“才”又有何用?所以說,沒“勇”的“才”不是真“才”,而沒“才”的.“勇”便是瞎“勇”,兩者間是緊密相連的。

草船借箭中,魯肅多次來催,告誡到期不交差當斬,諸葛亮也不爲所動,心中算好了就認準了,毫不動搖。這份堅定是難得的,即使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這種品質也是能促成大事的。一個人沒有坐得住的穩沉勁兒,做事總火急火了,聽風便成雨,風來便動搖,這類人必不成大事,越關鍵時越冷靜,不動搖,堅持自己主張的人,才能夠取得最後的成功。這,便是堅持、堅定之“勇”,亦是我眼中最大的諸葛亮的“勇”。

諸葛亮之卓越,在於“忠”。“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第一次讀出師表,便被諸葛亮的忠心所打動,腦海中泛現場景,便幾度要曾落淚。本想在亂世中苟且偷生,卻遇到了劉備的賞識和認同,從而許其以驅馳,二十年間征戰南北,出駛東西,只爲了一個興復漢室的偉大夢想。對劉備之於劉禪的肺腑之言,令人感動。同時也向我們展現出人與人之間的真誠,而這真誠則是人間最美的品德,諸葛亮一生,前爲劉備進盡謀略,屢出妙計,後爲劉禪苦心教誨,幫助照顧,可爲“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不枉被視爲千古臣倍之中的典範了。

縱觀諸葛亮的一生,從三顧茅廬開始徵走天下,到五丈原病逝離去,爲劉備,爲漢室,出盡無數謀略,用盡全部心血。後來劉備白帝城託孤,把兒子交給了他,便精心教育培養,寬容照顧。雖生前先帝有言若劉禪無能可廢,而諸葛亮卻未敢獨霸政權。一生都在爲自己興復漢室的理想作着一個全然的輔佐者,這是人生的大智慧,亦是諸葛亮最加動人的“忠”。

“諸葛孔明,臥龍也。”他既有着龍的智慧和勇氣,又皆備“臥”字的淡泊名利,甘作配角,他在中華歷史上了無聲息地書寫了一條龍的傳奇。或許臥龍兩字便是對諸葛亮一生所有卓越成功最真實、最確切的寫照吧。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 篇28

對於諸葛亮,不論是史書文獻,還是專家評論,都是對他持肯定態度的一邊倒,爲了世界的平衡,我今天就“別有用心”地唱一次反調。

壹,諸葛亮的才學也不能說就有多好。要不是徐庶一言不發,要不是龐統登場晚了幾章,要不是周瑜死得早,要不是司馬比他出道晚,他哪能顯示出這樣的才學?

貳,還有揮淚斬馬謖。諸葛亮再怎麼神,他也還是個人啊,私心,總是會有的。爲了讓大家都認可自己的`得意門生,就讓沒怎麼見過大場面的馬去守街亭。結果出乎他的預料,街亭失守了。沒辦法,他就只能拿這個出場沒幾回的馬謖開刀,來顯示自己的公正嚴明。哎,多好的一條命啊。用人也就算了,可那是一條有智有德的命啊,就這樣拿去當炮灰了。

叄,此後諸葛亮自降三級,但劉禪說是蜀漢老大,但還不就和僞滿清的溥儀一樣,傀儡罷了。再來,只要是明眼人都知道諸葛亮是蜀漢的幕後操手,這連降三級也就是安慰下大臣罷了。

肆,還有一個很怪的感受。讀了《關羽敗走麥城》這章後,總覺諸葛亮是故意不去支援他的,雖然關羽的確傻大個,很能打,但自從他去打荊州北部時,諸葛亮就對他不聞不問。就算關羽再怎麼強悍,荊州再怎麼富,也肯定橫不過曹操的百萬大軍啊。

伍,他不是個好領導,不會培養部下,不會教育別人。像馬謖,魏延,他都不怎麼了解他們,讓他們在錯誤的時間做了錯誤的事,而誤了蜀國的前程。

陸,他對人有了偏見後,就不會採取其意見。魏延曾獻上一計,諸葛亮卻當即否定。並且當自己病重的時候,還說:“待吾死後,魏延必反”之類的話,看來他對魏延的偏見還是挺深的。

就像魯迅先生說過的:“孔明之智近乎妖”。諸葛亮的才學被羅貫中擴大得太大了,又有周瑜等人的襯托,自然就神乎其神了。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 篇29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真英雄。”你是蜀國的大臣更是支撐劉備的樑柱,三國中,我最信服的真英雄。

——題記

“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寥寥數字,便是你的剪影。諸葛亮,三國時代威懾四方的名字,智慧的化身,鄰國的剋星,你那卓越的才能讓多少人折服。草船借箭之時,周瑜下達的命令刁鑽且難違,但你卻說三日之內必能出現十萬支箭羽。或許在那時任誰聽來都覺得這是荒謬之談且膽大包天,但事實上,你做到了,而且很完美。人們都說,人算不如天算,可借箭之舉打破了這個常規,這在當時當然是不可思議的,現在在我看來也是絕妙的,欽佩已不足以表達我對你的崇拜。

在《出師表》中你曾提到:“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又一年矣。”上課時,老師曾評價說就像你諸葛亮賣給了劉家一樣,我也感同身受,可是爲什麼你會如此的盡心盡力呢?難道僅僅因爲劉備曾三顧草廬於你?我想這只是其中的一點原因。更多的,是你心中的那份感動和責任。因爲你強烈的.責任心,讓你出山輔佐劉備完成了許多大事,即使到劉禪那時,你也不泄氣的教導劉禪怎樣治國,你的一生奉獻給了蜀國的江山社稷。鞠躬盡瘁的你是所有人的好榜樣。

剛剛拜讀過你的絕世名篇,被大詩人陸游所稱讚爲:“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的《出師表》。全文的基調多爲悲涼、焦慮、心酸之感,這又一次體現了你對劉家、對蜀國的情義,怎是一個“忠”字了得?準確而詳細的分析形勢,用心良苦的推舉賢德之臣,能武之將,真情實意的情感流露,悲愴的離別之言,對於蜀國的未來,你已作了周密的計劃。可事與願違,蜀國大業還是失敗了,不是你的疏忽,而是劉後主的無能,所以不必自責,你是《三國》中的傳奇,智慧的傳奇,忠義的傳奇。

後世的人們對於你有各種各樣的評判,但是無論好與壞,善與惡,都不會影響你在我心中傳奇的形象。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真英雄。”耳邊每每想起這個雄渾的旋律,腦海中浮現的一定是你——“諸葛孔明,臥龍也。”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 篇30

諸葛亮,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他爲了蜀國的大業奉獻了自己的一生,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是他的這種付出真的有價值嗎?

如果說,劉備三顧茅廬的誠心和執着感動了諸葛亮,使諸葛亮效力於他,這尚且是情理之中,況且劉備畢竟也是一代明君,運用賢才,有膽有謀,諸葛亮效力於他,也施展了自己的抱負。他們這一絕配的搭檔,創下了“火燒赤壁”、“佔領荊州”等不朽的功績,建立了蜀國的江山。我想這些,與劉備和諸葛亮的才能、謀略是分不開的。然而,劉備和諸葛亮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最終卻葬送在這個“扶不起的阿斗”劉禪的手中。

劉禪,是一個昏庸無能、懦弱的君主,劉備知其秉性,知道他不適合當一個國家的領導者,故在他臨終之前,將他託付給諸葛亮,讓諸葛亮去輔佐他,完成統一全國的大業,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取而代之。但是“阿斗”畢竟是“阿斗”,他的性格決定了他的'一生。奈何諸葛亮多次進諫忠言,婉言勸劉禪“親賢遠佞”,但劉禪因聽信讒言,不與理會。也因爲劉禪,多次進攻他國的好機會都被葬送了,使蜀國的地位岌岌可危。其實,如果諸葛亮在關鍵時刻取代劉禪的話,沒有會怪他的。但就是因爲他一味愚昧的忠於劉禪,即使是知道劉禪的昏庸與無能,也不肯背叛劉禪,此爲愚忠。

正是由於諸葛亮的愚忠以及劉禪的無能,蜀國最終走向了滅亡。如果諸葛亮當上了君主,那我想蜀國的命運可能就不會是這樣的了。所以諸葛亮的這種堅持不值得我們去效仿和學習,他的付出是沒有價值的。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 篇31

諸葛亮這個名字一提出來,人們便會想到一個智慧化身的完美形象。但是就是這樣一位猶如“神人”一般的英雄人物最後卻以悲劇收了場,這不僅令人惋惜憂傷,更使人們心中充滿疑惑,爲什麼諸葛亮失敗了呢?

“草船借箭”“三氣周瑜”“七擒孟獲”等這一切使人瞠目結舌的成功都淹沒在了他幾次無法改變的失敗之中。

第一次失誤是在他放着劉備獨自一人去打東吳,從而讓命苦的劉玄德敗於小將陸遜之手。蜀國由此失去了統一全國的基礎,開始走向衰落的無底深淵。劉備戰死,大部分罪過在於諸葛亮。如果諸葛亮與劉備一同前往前線,不敢說吳國從此會在三國的地圖上消失,但銳氣大傷還是一定的。蜀地易守難攻天下淨知,曹魏定不敢隨意進攻,就算攻來隨隨便便留個趙雲﹑魏延防上幾年那再容易不過了。

第二次是六出祁山,前前後後全都自己包辦,身體負荷過大,最終馬達燒壞英年早逝。毛主席說的好:“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第三次是他錯用馬謖。劉備這一次又展示了他看人精準的帝王眼光,深知馬謖是個繡花枕頭,空會紙上談兵,言過其實。但諸葛亮對馬謖情有獨鍾,給了一個希望,可無奈的換回了一個深深的失望。

第四是他的“愚忠”。沒有取代阿斗爲王,這對諸葛亮個人來說雖然贏得了生前身後名,但在臨死之前始終留有無限的遺憾。而且劉備還在死之前給他下了了個“二重咒”,嘴上說阿斗不行就讓諸葛亮上臺。這看起來大仁大義,實際上是在用感動與警告來雙重攻擊諸葛亮,最絕的是當時只有天知地知他倆知,搞的諸葛亮更是就算有心也無力了。

可是歷史就是歷史,一切都無法改變。諸葛亮的成功與失敗也都是板上釘釘的是事情,唯有能讓我們來深思與借鑑。無數的文人雅仕,英雄豪傑註定還是要承受那“淚滿襟”的悲傷與感嘆。無論如何我們都要利用先人的經驗來讓我們繼續在歷史的長河上走下去!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 篇32

他的一篇《出師表》更是成爲千古不朽的名篇佳作,流傳至今,表文中借先帝之口告誡劉禪該做的事及不該做的事,既不失人臣之禮,也無教訓人之嫌,此等聰明才智除諸葛亮之外誰還會有呢?諸葛亮原本只是個平民,不想飛黃騰達,不想捲入世俗之中,一心只想過勤儉寧靜的生活。可是求賢若渴的劉備又怎會錯過一條臥龍呢?在徐庶的推薦下,諸葛亮這匹千里馬終於被劉備這位伯樂所發現,於是便有了之後的傳奇故事。諸葛亮一片丹心以報劉備知遇之恩,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的這種精神不知影響了多少代人,被多少人傳誦讚美,他爲了劉備辛苦打下的江山,一直輔佐劉禪,只可惜他遇上一位扶不起的阿斗。儘管直到臨死之際,他還念念不忘江山大業,卻還是沒能完成劉備的遺願。

諸葛亮讓關羽鎮守荊州,可他卻沒想到關羽性格高傲,有勇無謀,諸葛亮用人上的失誤導致荊州的淪陷。諸葛亮輔政後事事都要親自過問,也不培養人才,儘管諸葛亮表面上很令人欽佩,但是無意中卻限制了人才的發展,結果諸葛亮去世後,蜀國人才極其缺乏。諸葛亮做事謹慎,可也正因爲他的`謹慎,未考慮到用兵因以慎爲主,以奇爲輔,從而導致了許多用兵上的失誤。可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誰又不是或多或少有些不足呢?“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我想諸葛亮最大的遺憾莫過於未能實現劉備的遺願了吧。

狗兒的尾巴總是不停地搖動着,對每個人都充滿了善意;你可曾想過,自己的行爲會使得生存家園日漸變得脆弱。千古諸葛我評說750字作文汶川地震的死傷是慘重的,但也把全國人民的心更緊的連在了一起。那天,我把她接到我家玩,吃完晚飯,媽媽帶我出去溜達;紅領巾是國旗的一角,紅領巾象徵着革命的勝利,紅領巾是少先隊員的標誌。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 篇33

若論英雄輩出之世,我必選三國;若論三國英才豪傑,我必選諸葛孔明;若將三國時期各路英雄豪傑比作夜空中的繁星,那麼,諸葛亮就是那最爲耀眼的幾顆之一。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漢族人,三國時期蜀漢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爲武鄉侯,死後追諡爲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爲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

在漫漫歷史的長河裏,千餘載轉瞬即逝,關於諸葛亮,雖有諸多史料記載,但時至今日卻依舊衆說紛紜。諸葛亮未出茅廬便知天下三分,足見他雖爲布衣之身但卻早已心繫天下蒼生。後來,他爲報劉玄德“三顧茅廬”之恩,毅然放棄了安逸的田園生活,出山輔佐劉玄德,忠心耿耿,日夜操勞,使蜀國一步步壯大,實現了“三足鼎立”之勢。再後來,劉玄德白帝城託孤,他領益州牧,穩定軍心,率兵南征,興師伐魏,五月渡瀘,北伐中原。令人痛惜的是,在再次北伐途中病故五丈原。

三國往事紛紛,我感動於白帝城託孤。章武二年八月,劉備東征奪回荊州未果,次年二月,劉備病重,召諸葛亮到永安,於李嚴一起託付後事。劉備對諸葛亮說:“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可以安邦定國,終可成就大事。若嗣子劉禪可輔佐,便輔佐他;若他無才幹,你可自行取度。”諸葛亮涕泣:“臣必定竭盡股肱之力,報效忠貞的節氣,直到死爲止!”之後,劉備讓劉禪視諸葛亮爲父。劉備逝世後,諸葛亮不辭辛勞,竭盡畢生所學,爲蜀國立下赫赫功勞,卻從未以此爲傲。雖未能實現“北定中原”,但如此赤誠肝膽,怎不教我們爲之動容?

從“躬耕隴畝”到“出山助蜀”,他心存抱負;從“隆中對策”到“赤壁大戰”,他神機妙算;從“先主託孤”到“病逝五丈原”,他赤誠肝膽。我欣賞於他初出茅廬,便假借劍印,調兵遣將,火燒博望坡;我驚歎於他奇謀借箭,又巧借東風,平定荊南,妙布八陣圖;我感慨於他知己知彼,卻臨危不懼,大開城門,坐唱空城計;我動容於他不負先帝,忠心耿耿,輔佐劉禪,星落五丈原……如此赤誠,天地可鑑!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是他;“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是他;“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的是他;“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的.還是他!

諸葛亮,他就像夜空中的一顆流星,雖然短暫,但是他耀眼的那一瞬,已經定格在千千萬萬人的心目中。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 篇34

諸葛亮讓我想起了以前所說過的千里馬,不用說劉備自然是伯樂,慧眼識珠,認出了這匹千里馬。可千里馬畢竟不是伯樂,起不到伯樂的作用。於是諸葛亮六出祁山,力保蜀漢,支撐了許多年頭;然人才猶有盡時,武侯六出祁山時,五丈原上國失相父,千里馬力竭而死。

諸葛亮出世輔佐劉備,爲劉備提出了聯吳抗曹,逐步統一全國的政治主張和軍事策略,後來又幫助劉備消滅了割據益州的劉璋,建立了蜀漢政權,與魏、吳形成三足鼎立。劉備稱帝,拜他爲相。劉備死後,他以丞相名義輔佐後主劉禪,長期主持蜀漢軍政大事。他實施法治,發展生產,改善同西南少數民族的`關係,統一和安定了西南地區。他曾率軍先後六次北伐曹魏,後因病死於進軍途中。他的一生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他畢竟存有私心。

這就是歷史,這就是三國——處處充滿了算計欺詐的三國,這就是我眼中的諸葛亮。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 篇35

“三國”書中的諸葛亮,儼然一個“未遂宗教人士”,喜歡看星星、玩手指,自稱爲“貧道”;其“經典舞臺造型”,則通常爲一個身穿八卦衫的落魄江湖術士。後來換上了丞相服,但閒着沒事也會站上土堆刮幾陣風。

諸葛亮千古以來深受人們愛戴,身上有無數美麗的光環,除了忠、孝、義,最大特點是諸葛亮的智謀,出類拔萃,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而且還精通陰陽之道,能感知天地萬物,運籌帷幄,出神入化。還有凝聚着他的'才華的不朽遺作《隆中對》,《出師表》,是出自肺腑的、感人的深情篇章,一直在歷代人的身邊不停地奏鳴,久久迴盪。諸葛亮,他的一片丹心以求報答劉備的三顧茅廬知遇之恩。爲了劉氏父子的江山社稷,嘔心瀝血,鞠躬盡粹、死而後以,直到臨死,還不忘劉家的社稷江山,算得上模範丞相!能評得上感動蜀國的人物之一!

其實諸葛亮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終究是凡人,他不是事事都做對,錯誤也是比比皆是:話說當年昭烈帝剛駕崩時,魏軍攻蜀。正是這危難之際,諸葛亮卻稱病不朝,閉門在家,任憑朝野上下心急如焚,他老人家只管拄杖賞魚。直到後主親自拜謁“相父”的府第,他纔不緊不慢地把自己的計劃告知劉禪。此外,當劉玄德欲攻吳時,諸葛不阻,是以有嘉陵之敗;錯用馬謖,遂失街亭;未選皓後繼者,使蜀國無人。非但沒有統一中原,反到連他親自輔佐創立的,擁有幾十萬精兵良將的蜀國也灰飛煙滅,是蜀國的悲劇,也是諸葛亮人生中最大悲劇還有大家都知道的空城計,這也是他的一步險棋。要不是對方的人頭腦簡單,全城的人民就要成爲他失策的犧牲品了!要是劉備看見這些事的話,一定會說:“我要代表月亮消滅你!”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 篇36

在中國的四大名著中,我們最瞭解最熟知的肯定是三國的歷史,因爲無論是書籍還是長面戰爭的宏偉亦或是對歷史的鑽石都讓人印象深刻。正所謂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就能體現出三國在人們心目中有多麼重要的地位,而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三國中的諸葛亮。很多人都覺得諸葛亮是一個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謀略家,但是個人而言,我並不認爲諸葛亮有多麼的具有才智。

我們可以從很多的地方能夠了解到諸葛亮的呼風喚雨和他的神通廣大,但是事實上諸葛亮真的有這麼厲害嗎?從各種的歷史證據來看,諸葛亮這一生的工具其實並不算太好看,反而是周瑜強諸葛亮100倍之多。爲什麼會說諸葛亮沒有周瑜那麼強呢?從各種證據表明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並不出色,而且他的政治決策也並沒有很出衆。諸葛亮最擅長的就是舌戰羣儒這一個宏偉的長面,剩下的基本上都是撰寫出來的,並沒有過多的證據。

反觀周瑜,我們可以從很多的古詩詞中瞭解到周瑜是一個非常受人尊敬和受人崇拜的政治家,軍事家。在對抗曹操的時候火燒赤壁也是周瑜一手策劃和統領的,還記得小喬出嫁意氣風發,羽扇綸巾灰飛煙滅。描述的其實就是周瑜在指揮赤壁時候所展現出來的神威。

而諸葛亮這一生的工具其實並不太好看,六出祁山每次都被人擊敗而歸七擒孟獲到第七次才能擒獲。從這一些事例中就可以看出,諸葛亮其實是一個非常好面的'人,而且爲了達到自己的統治地位不惜勞民傷財不斷的消耗軍隊的實力。這些試劑我們也可以從後數時代可以看出,當劉備去世以後交給諸葛亮來統領大局,發現諸葛亮並沒有休養生息,也沒有把蜀國發展的很強大,反而一次一次的消耗蜀國的軍力,導致最後蜀國兵敗如山倒。而且諸葛亮還有一個事情,就是喜歡把財政大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導致諸葛亮死後竟然後繼無人,沒有一個能站出來統領數過,這也是他的錯誤之一。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 篇37

亂世雲煙滾滾,誰主沉浮?殺戮與鮮血,鋪就了三國的色彩。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情,那些義,或許早已散去。只是,待繁華謝盡,或許還會記起,當初的那個身影,羽扇綸巾,笑看滄桑。

一襲白衣如雲,翩翩君子,溫潤如玉。你指點江山,俯瞰天下蒼生。

諸葛孔明。

一個名字,卻不知已然牽絆多少的英雄豪傑,爲你嘆息,爲你蹙眉,爲你一生留憾。

他,三顧茅廬請你出山,你慨然應允。只因他便是你,一世的`寄託與宿命。

他,因你血染英雄魂,留下既生瑜,何生亮一句千古的嗟嘆。

他,爲你詩盡嘆惋,百年後的盛唐,已是淚滿襟。

悠悠千古,楚臣漢將,周臣秦王,盡是過眼煙雲,你鞠躬盡瘁創下的一番基業,也早在着那滾滾東逝歷史的長河中消匿無蹤,剩下的只是故壘西邊的感嘆,長使英雄的悲嘆,夙願難成的哀嘆。

茅廬之中,你慨談天下大事,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危闌之際,你千里運籌帷幄,談笑之間已使牆櫓幻滅。出征之前,你日夜憂思冥想,出師一表已成千古絕響。

智哉,千古華夏,你技壓羣雄,成爲智慧的化身。忠哉,瞻前顧後,你爲國爲民,成爲忠臣的代表。嘆哉,五丈原上,你星殞陣前,興漢復國自此成了空中樓閣,你的一籍訃告,當真親者痛仇者快,錦官城上那面血色漢旗,終在五個年頭之後徐徐落下。

你兢兢業業,鞠躬盡瘁。居功至偉卻對國家忠誠不二,你一生爲國家嘔心瀝血,卻無求無悔,要一定說後悔的話,大概便是沒能親眼看到漢旗重新飄揚在長安之上你輕輕的來,撥開一片亂世的浮雲,你緩緩地走,留下後人千載的敬仰。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 篇38

步入成都的武侯祠,千年的香火爲着一個千年前的大師,直至今日。已看不見那把羽扇,只有彪炳在史冊上的故事。縱然起身,去尋找諸葛亮的靈魂。故事由後人流傳,功過自得由後人評說。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之兵非好戰”,且先說諸葛亮的武功。後人稱他爲三國第一將,但我認爲他並非後人所說用剛毅勇猛打仗的將,他是帥,靠的是智慧。對於南方的蠻族,他不像曹操對待少數民族一樣,強攻硬殺,而是七擒七縱讓孟獲心服口服。“用兵之道,攻城爲下,攻心爲上,心戰爲上,兵戰爲下”,在戰場上讓敵人心悅誠服往往會收到最大的效益。

“不審勢即寬平接物,後來治蜀要深思。”諸葛亮的文治,最大的`特點就是嚴和順。當時蜀國內部矛盾重重,社會極爲不安定。針對這種情況,諸葛亮的治理重在審勢。例如,當蜀軍進入成都時,諸葛亮根據蜀地具體情況,跟百姓約法三章,不傷不搶百姓一分一毫,受到百姓夾道歡迎。對於劉備以退爲進的戰略,他選擇順應君主,且借勢而爲,促使蜀漢的微弱火種發展成足以與孫曹抗衡的燎原之勢。因此蜀國給歷史留下了仁愛百姓、軍紀嚴明的千古印象。

諸葛亮的文治武功,雖然可圈可點,以舌戰羣儒之力與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大勢,同時,卻也伏筆了蜀國的後繼無人。諸葛亮做事,事無鉅細,一個人承擔,即使求賢若渴的他,麾下人才濟濟,卻很難得到鍛鍊,導致後來“蜀中無大將,廖化爲先鋒”。而先主遺願最終也只是鏡中花水中月,成爲遺憾。諸葛亮自己也是難酬壯志,出師未捷身先死,在五丈原化爲煙塵。

諸葛亮的智慧,勇冠三軍;諸葛亮的忠情,使人動容;諸葛亮的遺憾也是後人的遺憾。武侯祠的香火還在繼續,大江可以淘盡英雄,卻淘不盡滾滾英雄情。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 篇39

一詩絕千古,兩表撼後世。隆中三分策,四火天下驚。征戰耐五將,六出祁山忙。七擒孟獲功,功成八陣圖。——題記

悠悠五千年,在這片華夏大地上涌現出無數英雄豪傑。縱觀所有文官武將,我獨對一人欣賞不已。那就是——諸葛孔明先生。

諸葛孔明先生是三國時蜀國丞相。先生本不懈聞達只求安逸,可我們知道,先生雖爲布衣卻心繫天下。所以,爲報蜀國先帝劉玄德三顧茅廬之恩,先生旋即出山輔助蜀國先帝。此後,先生忠心耿耿地輔助先帝壯大了蜀國,日夜操勞,不辭辛勞。再後來,玄德白帝城託孤,先生領益州牧,穩定軍心,率兵南征,興師伐魏,五月渡瀘,北定中原。最終,於再次北伐途中病故於五丈原。先生走了,卻留下了不朽的詩篇;先生走了,卻成爲了傳世的經典!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是他,“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也是他;“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的是他,“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的還是他!這一切的一切,讚頌的都是他——諸葛先生!是他,初出茅廬,假借劍印,遣將調兵,火燒博望;是他,奇謀借箭,巧借東風,妙布八陣圖;是他,知己知彼,臨危不亂,大開城門,坐唱空城計;是他,六出祁山,七擒孟獲,羽扇綸巾,星羅五丈原……此情此義,蒼天可表!

先生雖未完成先帝興復漢室的`遺志,可我依然敬重他——歷史是從不以勝敗論英雄的。先生這一生,心懷天下,忠心耿耿,先帝死後,他沒有落井下石,而是更加小心謹慎,一心一意地扶持着後主劉禪。先生雖犯過卻是致命的一個錯誤——因用人不當以致失了街亭,從而影響了北伐大計。但這對於一位屢立戰功的智者來說,或許不應影響他在人們心中的地位。諸葛孔明先生啊,你是我心中真正的英雄!

一縷清魂天上逝,留得清白在人間!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 篇40

東漢末年,羣雄並起,逐鹿中原。其間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滅呂布,誅袁紹,兵鋒所指,戰無不勝,手下武將千員,謀士過百實爲一世梟雄。劉備靠鎮壓黃巾軍起家手下關張二員猛將所向披靡,再加上其廣施仁政,深受百姓愛戴,頗具帝王之志。東吳孫家父子三人靠多年打平,虎踞江東,大有問鼎中原之勢。在這個戰火紛飛的時代,衆多心繫天下的飽學之士,紛紛大展手腳,期待千留名。

深秋,落葉飄零,夕陽下的臥龍崗籠罩着一層神祕的色彩。諸葛亮,這條臥龍,正蓄勢待發,等待明主來訪,等待一飛沖天。數日後,一位面色微黃的將軍帶領着兩員縐謅武夫,策馬直奔臥龍崗這便是劉備。他會是諸葛亮的明主嗎?當時看來劉備並沒有顯現出一代君王的霸氣,也沒有顯現出威服四方的賢能。但歷史證明這位求賢若渴的君王,贏得了孔明的心。從此臥龍先生篤行不移的`跟隨劉備“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本可以像董卓曹操一般奪取劉備的基業,只爲了一個諾言便操勞一生,足可見其忠義之心。

後來,呂蒙白衣渡江奪取荊州襲殺關羽,張飛爲報殺兄之仇,在閬中,被其麾下將領張達、範強謀殺。劉備聞此悲憤不已下令舉蜀國之力一舉滅吳,此時的諸葛亮仍能強忍悲憤,一日三次進諫,讓備收回成命,果不其然,劉備被陸遜殺得大敗病死在白帝城,足可見其冷靜。

再後來,南方兵亂,少數民族首領孟獲,因瞧不起漢人被諸葛亮擒獲,不服,放其歸。如此七次方使孟獲心悅臣服,因爲,他懂得征服人心纔是上策。足可見其智慧。

這就是諸葛亮,一個充滿了智慧,沉着冷靜,忠心耿耿的諸葛武侯。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 篇41

是他,揮動着羽扇借來了東風,燃起了赤壁的雄雄烈火,燃起了蜀漢的希望之燈。臥龍鳳雛的名號響徹神州。諸葛孔明,臥龍居士,爲蜀漢的功業流盡了身上的每一滴血。

草船借箭,火燒赤壁,這是偶然麼?這是天意麼?不,不是,他是在博,在博數萬將士的生命,在博蜀、吳的疆土,在博他的項上人頭。這一切只不過是他的一個賭局,勝了則三足鼎立,敗了則人頭落地。他巧妙地運用了曹操的過度謹慎和多疑,三日之內運用大霧騙得了曹軍十萬餘支箭,在水面上逆風用火攻,這是一場好像不可能勝利的戰役,卻因他精準地觀察了天相,利用一時的順風,火燒鐵索舟,“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鐵索連舟,佈滿曹操的雄心的鐵索連舟,就這樣在曹操眼看着勝利在望的時候,被孔明一併擊沉。

七擒孟獲,布空城,這只是普通的計策麼?不,不是,這是他對人心的透徹觀察。如果只單單擒住孟獲而不讓他心服,孟獲必然不會就此罷休,所以他七擒七縱收穫的不僅僅是南蠻的和平,而且是南蠻人從心底佩服諸葛孔明,佩服蜀漢政權。這樣的勝利來得比單單鎮壓叛亂來得牢固得多。空城計,這是他在與天設的一場賭局,押的就是他和他那幾千將士的性命。贏了,安全撤出;輸了,便只有喪命於此。

他爲了報答三顧之恩,費盡心思去保住蜀漢江山,可惜後主無能,蜀漢江山已千瘡百孔。五丈原前那四十九盞燈是他的最後一搏。但是,燈滅了……結束了,一切都結束了,沒了,什麼都沒了,輸了,確實已經輸了。

罷了,罷了,反正也已經努力過了,天要亡諸葛孔明,這又有什麼辦法呢?

就讓這一切的一切隨時間而逝去吧,既已無力迴天那就隨它去吧,諸葛孔明閉上了雙眼……一顆流星劃過了天邊。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