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推薦作文

實用的我的端午作文三篇

本文已影響 2.87W人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的端午作文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我的端午作文三篇

我的端午作文 篇1

我們中華民族有着悠久的歷史,豐富深厚的傳統文化,尤其有許多傳統節日。

我最喜歡端午節了.是因爲可以上好吃的糉子,糯米里有香腸、有棗子、還有肉,端午節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楚國有個愛國詩人屈原,公元前340年楚國滅亡了。屈原很痛心,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江自殺了,人們怕小魚小蝦吃屈原的身體,他們用竹筒把米裝起來投進江中,可是被蛟龍偷吃了,後來人們知道了蛟龍最怕葦葉和五色線,人們用這些東西把糯米包了起來。蛟龍看見這些東西就嚇走了,這樣小魚小蝦不吃屈原的身體了。於是到了這一天人們把包好的`糉子投進江中,一年又一年就成了習俗。

我最喜歡端午節了,我最喜歡吃糉子了,我最敬佩屈原了。

我的端午作文 篇2

端午節是每年的陰曆五月初五,即叫端午節,又叫龍舟節,五月節和浴蘭節等等。

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戰國時期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因爲國家滅亡了,抱憾自沉汨羅江。人們爲了不讓江裏的魚吃掉屈原的屍體,便往江裏扔糉子和雞蛋。

還有一個傳說是這樣的.:在東漢時期,曹娥的父親在舜江中溺亡,數日不見屍首,14歲的曹俄便投入江中尋找父親,五日後,曹娥和父親的遺體同時浮出,人們感念她的孝心,每到端午都會紀念她。

我們家的端午節是這樣的過,奶奶會買一些艾葉掛在門上,是爲了辟邪,還會包一些糉子。

糉子分兩大類:北派的糉子有餡兒有:大棗、豆沙和葡萄乾兒。而南派的糉子卻與衆不同,他們的糉子餡兒有:肉餡兒和香腸餡兒。我生活在北方,還是喜歡北派的吃法。

南方地區過端午節還會賽龍舟,一是爲了看誰滑的快,二是爲了驅散江魚。

端午節時,大人們也會用雄黃酒在小兒的額頭上畫王字,一是藉着雄黃以驅毒,二是藉着猛虎以鎮邪。

今年的端午節,我還和奶奶一起包糉子了呢!首先,把糉子葉卷好,再把泡好的糯米放進去,在放一些蜜棗和葡萄乾,最後用繩子把糉子寄上,就成了一個可愛的小糉子了!開始,我包的很難看,但是後來,我包的比奶奶的都好看了。

過端午節即是紀念屈原,又可以學會包糉子,今年的端午節過得真是太開心了。

我的端午作文 篇3

梅子熟透以後,端午的腳步款步而來。“她從花明柳暗細雨如絲的江南走來,從綠陰如蓋柳樹含煙的夢中走來,從我深深地凝眸中走來了。”這是當代詞作家豐樺對端午節的讚美。

我的家鄉在東北的山區。村莊的四周是連綿起伏的羣山,山上“佳木秀而繁陰”。一條清澈的小溪在巍峨的山澗溢出,淌過炊煙繚繞,雞鳴狗叫的村莊。千百年來,古樸安寧的村莊就這樣靜靜的躺在大山的懷抱中,吸收着大地的靈氣,沐浴着陽光的光輝。

野鵑花開過不久,就到端午節了。於是,我處在異國他鄉而又回憶起在故鄉過端午節的情景來

家鄉的端午節,很多風俗跟外地一樣系百索子,端午的前一天晚上凌晨3,4點鐘,母親起牀,把事先準備好的

五色小繩系在孩子的手脖子上。小繩是掉色的.,沾了水,把手腕染的紅一色,青一色,好玩極了。

端午節過了,等到第一場雨,孩子睡着後母親在悄悄的把小聲解下來,扔在水裏讓雨水將其沖走。

用五彩的紙疊了連環小寶燈掛在門楣上,象徵着一年的五穀豐登,衣食無憂。

記憶最深的是我8歲那年的端午節。那年,不知怎的,我身上起了又大又紫,腫的流膿的膿包,疼得我不得安寧,這時八一公公說“毛毛,你等着,我去弄些薆蒿來。”直到下午,他纔回來。我聽人家說這玩意放在水裏煮沸後,用水洗澡,能治百病。我洗完澡後果真不疼了。第三天,就好了。

事後我問八一公公緣由。他說“你這娃子走運,逢上端午節,不然,可夠你受得!”我至今也不明白他的意思。大概是由於恰逢上這個充滿神奇色彩的節日吧!

家鄉也要泡端午酒。再下過春天的第一場雨後,家家戶戶就已經將端午酒放入地下深埋發酵。裏面放6樣東西,那就是:北棗,荔枝,枸杞,橄欖,桂圓和杏仁。端午酒入嘴清香,可謂“泉香而酒洌。”端午酒還可以讓人長生不老呢!!!如今,我的媽媽也如法炮製,材料一樣,但入嘴後口感卻不一樣。我提醒我的媽媽:“你用的是這裏的酒,而不是家鄉自己釀的酒啊!”

我同我的媽媽已離開家鄉多年,但故鄉的山山水水,人情風俗在我心屏上總不能抹去。今年的端午節已經過完,我多想問問:親愛的鄉親們,你們又釀端午酒了嗎?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